網上有數據顯示中國的房子已夠40億人居住,為什麼還有一些人沒有住房?

楊陽86849027


一直想說這個問題,大部分打工者從外地來到城市,由於受到住房限制只能長期租房,但是面對租金不斷上漲,

心中盤算這個錢給了房東不如自己貸款給銀行,自己買房住,而且城市環境公共設施醫療條件孩子上學都比老家要好,一個人這麼想沒什麼最可怕是全中國人都這麼想就恐怖了,這也是為什麼房子那麼多總是不夠住的原因之一。

對於城市有限的空間,房地產商拿地就高,再加上工人、材料、所有成本上漲,最終導致達到百姓手中價格已經是非常高,要不買要不等,但是越等越貴,租金還一直漲工資卻不怎麼漲,你說怎麼辦?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農村人口太多,一線城市資源空間有限,大家都想來這裡發展,其實這些外地打工者在自己的家鄉都有自己的房子,只是進了城不想再回去,攢錢一定在大城市買個房子,把老爸老媽接過來,我相信90%外來者都是這個心態,就是這麼反反覆覆再加上人多搶著購買不漲價才怪,當房價不斷上漲人們已經不滿足自己擁有一套住房了,看到了巨大的利潤,心想如果買個幾套就不用上班了,就是出租也夠吃喝一輩子的,更不用說轉手套現,所以大城市房子總是賣的那麼快,總是不夠住的!

總結:前些時間去超市買菜嚇到了,香菜居然賣到了30塊錢一斤,大白菜10塊錢一斤,問賣菜大姐為什麼這麼貴,大姐說,不貴,過幾天還得漲呢!大姐說:你看看什麼不漲價,就許房子漲,白菜蘿蔔不能漲,憑啥?想想說的也是比較現實,也學真的像馬雲說的,未來10年房價如蔥,但是那個時候也許一根大蔥就會賣到10000塊錢一斤,而且每週都得用,你吃得起嗎?


好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幫助,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評論,哪裡說的不對多多指教,謝謝^-^


色影君


這個數據是假的,40億人,按4人一套房,需要10億套房,如果每年建設1千萬套房,需要100年,那要從清朝開始建設。如果每年建設2000萬套房,需要50年,也要從1968年開始建。實際上老房子混磚結構建不高,無法大批量生產。框架結構的房子從80年代開始有的,那時候房子才能大批量建設。即使現代化大批量建設,每年也建不了2千萬套。


莊惠松


因為很多有錢買房的人買了房不是為了自己居住,他們有的一家人一買就是好幾套、十幾套甚至幾十套,這些人買房的目的就是炒房賺錢,他們把怕錢存到銀行貶值或不安全,象房子這樣的不動產可以保值增值。

所以,現在我們國家總體來說,房子是很多了,但又有無數買不起房、居無定所的人,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打個比喻,前不久網上有人曬8個人一頓飯就吃了40萬,可有人流浪街頭一口飲食難得。不是你的,房子最多又有什麼用!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任何人的房子即使空著也不可能無償地提供給無房人居住,這是私有制社會的基本規則所決定的。再比如,現在上千億資產的老闆已經司空見慣了,可人家是蛇大窟窿大,你讓他無償地給全國沒有養老待遇的農村老人免費發養老金能行嗎?

顯然,中國的房子就算是已夠40億人居住,也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有自己的房子。因為個人的私有財產受到法律的保護!無房者不拿錢買就只能望房興嘆!


山人的生活感悟


我猜“現在的房子夠40億人住”大致的來源是前住建部副部長曾經說:“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到了40平米”,但是以下幾點需要大家注意:
1、我們的面積是有公攤的,也就是說40平米至少有20%的水分;
2、居住面積中,商品房只佔40%,其餘的都是市場上不能流通的非商品房;
3、官方的數據統計邏輯是按照戶籍計算,裡面存在一個問題——獨居人口,也就是說數據看上去人均挺大,實際上按照家庭來計算並不多;
4、在過去30年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有些人有錢買了很多房,有些人沒錢沒有房,房產和房屋面積並不平均;
5、對於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常住人口2、3000萬,房子仍然是稀缺貨,對於西北、東北,卻呈現出房多人少的另一番景象。
隨著我國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未來房子是不是就多到沒人住,房價會不會像馬雲說的那樣不值錢,瘋狂太原人再和大家討論一下。
房子的價格並不僅僅是居住空間的價值,還包括附屬在房產上的學位資源、醫療資源、交通、娛樂、公共服務等,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北京房價6萬元/㎡,老家房價6千元/㎡。
同時,人的慾望是無窮的,上面說了還有60%的房子不屬於商品房,沒有電梯、沒有獨立衛生間、小區環境差等因素非常影響居住舒適度,這部分人對於換房的需求非常大。
影響房價的因素:人口、金融、土地。
一二線城市,因為工作機會、學習資源、醫療資源、公共服務等具有非常強的人口吸附力,越來越多的人口就需要越來越多的住所,而城市面積有限,所以房價、房租(理性)上漲是趨勢;而過去幾年,因為拆遷改造貨幣安置等因素,造成了三四線城市房價也急劇上漲,但是市場冷靜以後,商品房庫存大,人口逐年減少,房價下跌也將成為常態。
不要抱怨,因為沒有任何卵用,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當下應該做的!
關注瘋狂太原人,一個專注樓市的小夥伴。

瘋狂太原人


房子真心不夠住,我在合肥,我老家距離合肥80多公里,平時在合肥居住,節假日回去,那老家該有一套吧,老家父母要有一套房子吧,考慮到小孩大了上學父母要過來幫忙,為了避免因為從小的生活方式不同,造成婆媳關係不好,那是不是給父母在合肥需要再買套房子,但老家他們的房子肯定不會賣,那是根啊,家族的根在那啊,這幾套了,連上我父母的就該是4套了,這是炒房嘛,這是真剛需,有人會說你老家父母和你的房子難道不可以賣了嘛,告訴你連出租都不會,中國人傳統的家鄉情節,我怎麼知道等我退休的時候不想回去落葉歸根呢,老家的房子放著就是你最後的退路,不可能把退路給斷了,隨著城市化發展,農村進縣城,縣城進市區,市區進省會,省會進北上廣,北上廣出國,這是趨勢,但是真的把根斷了的很少,是有不少空房子,可有的人連出租不會租出去的,因為那是家,不在乎那點租金,房子放在那就是個念想,所以房子真心不多。


地產策劃狗


這個吧,就算數據是真的,還有個市場經濟的問題。很多好好的牛奶,為啥就到掉了,而不給那些窮人喝呢?房子也是一樣,寧可閒置,也不給你降價。在那空置,10萬平,假定2萬一平,賬戶有20 億資產。銀行看著也不錯。0.5萬處理了,才賣了5 億,15億的損失銀行替你銷賬嗎?只能等漲!,但是就像股票平倉一樣,一旦銀行到期貸款還不上了,問題就來了。如果一大批房地產都這樣,房地產,先完蛋,其次是銀行,最後老百姓。現在還有個麻煩的就是那買房子的絕大多數是銀行貸款。沒賣出去的房地產揹著,賣出去的銀行揹著。買房人失業了,斷供,幾個人無所謂,一大批,銀行就毛了,這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房地產扛著不降價,為的是銀行充賬,老百姓失業斷供,兩項一疊加,神仙都無能為力。這就是股市都到了股票質押的平倉線,但不能平倉。房地產支持不住了也得挺著,企業不能倒閉!少數倒閉,無所謂。一大批的話,引起一連串的反應,就是災難!經濟或金融危機。


冒充北京的外地人


首先無法知曉,問題所指的網上,是哪個網上,提供數據的是什麼人,依據何在。

事實上,看房子夠多少人居住,不僅要看居住者人數,還要看每套房子能住多少人。如果按照三口家庭計算,那就應當有十多億套住房了。如果按照每套房子四個人居住,就是十億套左右。

那麼,存量住房有這麼大的數量嗎?即便按照國外媒體報道的,有近40%的空置率,仍應有6、7億套已經被廣大居民居住的房子,剔除農村人口,城市居民,包括在城市工作的農村居民,可以人均一套。還怎麼可能會出現有人無房住的現象。

所以,網上的這些數據是存在問題的,是不可信的。用這樣的數據來吸引眼球,或者蠱惑人心,一定是別有用心的,是有可能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者有某些企圖的。隨著調控力度的不斷加大,樓市正在趨於平穩,類似已經可供40億人居住這樣的消息,還是少相信為好,別上了個別人或利益集團的當。


譚浩俊


我就想問:網上是哪個網,基於什麼方法得到得數據?怎麼算的,老房子算了?新房算了?兩者怎麼相加?範圍多廣?只算城市?城市又怎麼定義區域?結合部算不算?夠40億住是怎麼住?只有臥室還是怎麼的?公寓算不算?學校宿舍算不算?一個人在縣城有房子,工作調動去了一線或省會城市,有兩套房子怎麼了?在大城市的底層居民,有一套老破小,經過努力改善了一套新的,怎麼不能有個多的房子,城北居住,城南上班?怎麼就不能城南有個房子呢?通勤兩小時不太好吧?方法論不清楚,範圍不清楚,算東西就是簡單的乘法,這麼些年教育算是到豬腦子裡了?只寫結果,只認結論,不管中間的求證?你大學的論文就這麼寫的?中間的幾萬字都是寫的12345嗎?不過腦子就噴,不經思考就罵的人,也是醉了


羊泉人在長安


整個中國,不管你走到哪,城市或者鄉村,從不停止就是建房子,畢竟衣食住行是每個人生存的基本要求,住小的,想住寬些,住寬的,想住豪華些,人類無限制地提高生活質量夙求,也推動社會不斷進步,落後於時代的,破舊的,不宜居的房子,不斷被淘汰拆除,換成符合需求的新房子,從這一點上看,不停地建房子,是一種正常的社會再生產過程。但是,中國目前建房子,從過去的賣不出去,到這幾年的供不應求,房價暴漲,這就很不正常了,其中不乏投機炒作分子,還有對未來不確定性房價擔憂的剛需們,提前購房造成。出現這種情況,也透出目前國家在房地產行業管理中,存在不少管理漏洞,讓投機者有機可乘,讓老百姓沒辦法安心未來。投機者炒房結果,使到社會各行業發展不平衡,已經嚴重影響實業正常生產,同時,大量房子空置,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政策,加上房地產暴漲,讓先富的人進一部地收割下層老百姓,造成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面對高房價,生活在下層老百姓剛需們,只能望房興嘆,儘管社會房子多,而且大量空置,買不起房的沒房者,依然買不起,所以就有房子可供四十億人住,依然不夠,還要建的情況存在。這也在考驗管理者的智商,如何最大限度提高社會資源利用率,減少浪費,滿足社會各階層生活生存夙求,減少社會矛盾,促進各行各業均衡發展,提出更高的管理素質要求。


用戶5181038057


首先更正下,在中國,我還沒聽說有沒房住的人,應該是城市裡沒房住的人吧,也就是剛需。

改革開放初,國家提出要建設小康社會,小康的標準有一條就是城市化率超50%,我國是農業大國,於是,建啊建,現在好像接近60%。

可是我們都希望去城市生活,都想去北京上海定居。於是,農村人往五線城跑,五線人往四線跑,,,反正,北京是我們的幾輩子人的夢想。

於是,城市滿了,房價漲了,沒房住了。農村呢,人走了,房空了,地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