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指數發佈:北京上海躋身前20 網紅杭州意外落後

什麼樣的城市可以稱為全球城市?中國有哪些城市最具有全球性?機構科尼爾給出的標準是,一座城市被我們稱作“全球城市”,往往是因為這座城市的思想與觀念對全球有著塑造性的作用。不以單純的體量論英雄,而是衡量城市融入全球、影響全球的能力。

科尼爾給出的最新《2017年全球城市指數》顯示,中國三個超大型城市香港、北京和上海,在《全球城市指數》中分列第五、第九、和第十九名,總體排名近年來穩步上升,綜合實力均躋身國際一流城市之列。但是,國內多數二三線城市全球競爭力較弱,實力提升緩慢,其中擁有阿里的網紅城市杭州排名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在全球排名僅116位,在國內城市中排第15位,落後同處長三角的南京、蘇州,也落後於天津、大連、青島等老牌工業城市。

全球城市指數發佈:北京上海躋身前20 網紅杭州意外落後

杭州

在這份榜單中,國內城市全球競爭力按從先到後順序分別是: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成都、天津、武漢、大連、青島、蘇州、西安、重慶、杭州。報告從五方面進行考核衡量,分別是:商業活動、人力資本、信息交流、文化體驗、政治參與。

從香港、北京、上海三座超大型城市的城市特點以及在各個維度的能力和表現對於其他城市發展具有一定的示範意義。其中,北京和香港這兩座城市的競爭力主要得益於其在商業活動和人力資本上一直以來的優異表現。上海的排名近年來得到較快提升,除了得益於商業活動方面的高競爭力以外,也歸功於信息交流平臺的大力建設和文化體驗活動的推廣。比如上海新增了三家新聞機構,使其在媒體網絡上的曝光率快速提升。

此次中國上榜的20座城市所覆蓋人口總數雖然位居全球第一,但覆蓋率較低,僅佔全國總人口的12%,大幅低於日本、澳大利亞、美國、韓國等城市化發達國家的上榜城市總人口覆蓋率。報告認為,中國二、三線城市在全球的總體競爭力亟待進一步提高。然而,現階段多數城市實力提升緩慢,城市發展效果並不顯著,在短時間內更是難以實現跨越式突破。

部分二三線城市也迎來了歷史性的提升機遇。在《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我國確定了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五座國家中心城市。近年來,國家中心城市在數量上有著擴大趨勢:中西部地區的成都、武漢和鄭州、西安被“提名”為下一批國家中心城市。

全球排名前5的城市分別是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報告認為,紐約、倫敦、巴黎、新加坡等城市總是備受全球最優秀企業和人才的青睞,吸引的投資也最多。因為它們可以提供有利的綜合環境,在商業活動、人力資本、信息交流、政治參與和文化體驗等方面表現突出,幫助企業和個人實現成功發展。

舊金山再次領銜《全球潛力城市指數》榜單,紐約、倫敦和巴黎緊隨其後。在硅谷眾多高增長企業的推動下,舊金山保持了持續的創新優勢(以專利活動為衡量標準)。僅去年一年,舊金山灣區企業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就達到34,324個 , 其中谷歌佔6.5%。《全球潛力城市指數》榜上其他領先城市的私人投資活動有所增加。例如,紐約經濟表現強勁,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尤其突出,排名第二位。

中國經驗值得借鑑

2016年以來,《全球潛力城市指數》榜中排名上升最快的城市在經濟和治理兩個維度進步最大。廣州排名上升19位,基礎設施投資得分顯著提高,官僚主義作風得到有效遏制。西安外商直接投資、民間投資和專利活動增加,維也納透明度得分提高,莫斯科創業得分提升。

過去十年中國主要城市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全面提升。今年,《全球城市指數》綜合實力榜單中的中國城市數量從2008年的7個增加到27個,而躋身《全球潛力城市指數》榜的中國城市數量也從2015年的21個增到27個。

中國特大城市吸引跨國公司的能力不斷提升。例如Google計劃在深圳開設北京和上海之外的第三個中國辦公室。跨國公司的入駐有助於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然而,外商直接投資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中國政府大力扶持本土互聯網企業的發展,為中國發展本土高科技產業建立了主場優勢,造就了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等本土公司的輝煌。此外,中國還努力通過國民教育和海外人才引進充實勞動力。同時,公共和私人資金不斷流入這些特大城市的創業生態系統,創業成為一個新的職業選擇,或將締造新一代的中國商業傳奇。

經研究發現,中國城市的巨大變化並非憑空產生,它們的加速發展得益於中央、地區和地方政府在商業、政治和社會政策上的協調,這一點值得其他城市借鑑。

中國促進城市發展的舉措不僅包括鼓勵建設新的文化場所,還包括支持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各大城市政府還逐步出臺壓縮企業成立的審批時間(北京)、減少空氣汙染、完善公共交通體系等措施。

中國中央和地區政府攜手努力正在打造正確的經濟模式,成為供海外借鑑的重要經驗。

首先,向市級政府放權,這是鼓舞地方積極發展的關鍵。上榜的中國城市地方經濟發展都得到了地區和中央政府的支持。例如,深圳市啟動了公交全面純電動化轉型項目,中央政府為其提供了財政補貼,用於購買新型公交車。

其次,採用全面的發展方式。中國城市之所以迎來繁榮發展,是因為它們關注民生和就業改善的方方面面,吸引人才居住和就業,包括環境保護、提供具有光明職業前景的教育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