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车辆的由来

无人驾驶车辆的由来

自从达·芬奇猜想机器人汽车的存在之后,人们便一直梦想着拥有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的概念,始于1939年世界博览会上:当时通用汽车公司参展的“未来世界展览”中提出了未来汽车的设想:“日照充足,空气清新,平坦的绿色大路上,汽车将自动驾驶。”1953年历史学家 Jameson Wetmore在《驾驶梦想》中写道:“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研发了自动公路系统的比例模型,这使得他们在用电子方法来控制汽车的转向和车距的保持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无人驾驶车辆的由来

但事实上与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水器一样,地面无人驾驶车辆也是起源于军事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展了地面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前,受限于硬件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地面无人驾驶车辆的发展侧重于遥控。80年代以后,随着自主车辆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地面无人驾驶车辆得以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种自主和半自主移动平台,但受定位导航设备、障碍识别传感器、计算控制处理器等关键部件性能的限制,这一时期的无人驾驶车辆行驶速度低,环境适应能力弱。这些车辆主要用于执行扫雷、排爆、侦察等任务。90年代之后,由于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技术方面的突破,半自主型地面无人驾驶车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部分地面无人驾驶车辆参与了实战,检验了地面无人驾驶车辆的作战能力,使各国看到了地面无人驾驶车辆的前景,大大激发了研发地面无人驾驶车辆的热情。在此方面,以美国卡内基梅降大学研制的 NavLab系列车辆和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研发的ARGO试验车最具代表性,德国的 VaMoRs-P系统也涉及了很多无人驾驶车辆技术,“八五”和“九五”计划支持的“军用地面机器人” Autonomous Test Bed(ATB)系列,则代表了同一时期我国无人驾驶车辆技术领域的先进水平。

无人驾驶车辆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