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隊“福爾摩斯”譚錦星:從蛛絲馬跡中尋找凶案證據|南海警察故事

人物檔案:

譚錦星,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刑警中隊民警,從警23年來一直奮鬥在公安一線。作為一名資深法制員,他參加過無數大要案件的審查辦理,在法制指導、預審環節中默默地發揮重要作用。

他曾多次因公負傷,致右膝關節傷殘,常年受關節炎折磨。他家中獨女患有重疾,需長期醫治,高昂的醫療費給他帶來沉重的壓力。揹著這些傷痛和負擔,他咬緊牙關默默承受,從未因私事而放下手中工作,也從未向組織提出特殊要求。

警队“福尔摩斯”谭锦星: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凶案证据|南海警察故事

事蹟

作為警隊專職法制員,譚錦星的日常工作是案件審核審批、預審,以及指導辦案工作。但在他長達23年的漫長從警生涯中,最難忘的卻是在犯罪現場尋找證據的經歷。

2005年,譚錦星所在刑警隊轄區內一棟出租屋2樓發生命案,受害者因刀傷致死。公安機關接報時受害者已經死亡十幾小時,上級辦案人員對案發現場進行一番勘察後就離開了,受害者遺體隨後也被搬走。

此時,作為命案組刑警的譚錦星提出到案發現場進行查看。他發現,案發現場擺放的傢俱均很陳舊,表面佈滿了灰塵。“當時大家都覺得傢俱上這麼多灰塵,肯定沒人動過,就沒有細看。但我覺得一切皆有可能,不能放過任何細節。”他回憶。

譚錦星和同事一起搬開現場的傢俱,果然在一張沙發底下發現了一把沒有刀柄的水果刀。再聯想到上樓梯時在樓梯上發現的幾滴血跡,他推測,嫌疑人就是用這把水果刀行兇,而樓梯上的血滴就是嫌疑人手掌被水果刀所傷留下的。

“如果是受害者的血跡,肯定是一灘灘的,一滴滴的血跡極大可能是兇手使用無刀柄刀具行兇時,不慎弄傷了自己手掌。”譚錦星介紹。

根據這條重大線索,譚錦星的同事們很快在一家診所內發現一名手掌內側受了刀傷的嫌疑人,經過血液鑑定,該嫌疑人的血液樣本與案發現場的血跡相吻合。最終,該嫌疑人被確認就是兇手。

“不要浪費案發現場的每一個信息,也不要迷信上級權威,帶著發散性的思維去尋找線索。”譚錦星說,這是自己的破案“法寶”。

警队“福尔摩斯”谭锦星: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凶案证据|南海警察故事

近年,譚錦星的身份從一線刑警轉為基層法制員,雖然已經不在一線與犯罪分子鬥爭,但他依然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8月4日,譚錦星通宵值班後因勞累導致腰部舊傷復發住院。當法制組碰到疑難案件,他主動提出將卷宗送到病房處理。因為傷病不能下床,他就躺在病床上,手上帶著留置針頭,連續三天審核案件,與經辦人充分商討,作出取證提綱,使案件得以順利辦理。

“作為老黨員,我始終鞭策自己牢記公正執法,把從警有為作為最高理想,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譚錦星說。

【撰文】黃逸豪 盛正挺

【通訊員】南公宣

【作者】 黃逸豪 盛正挺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