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11·03"山體滑坡堰塞湖災害應急搶險處置有序推進

金沙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楚瞳)11月7日19時30分,金沙江“11·03”山體滑坡堰塞湖災害應急搶險處置前線指揮部在甘孜州白玉縣召開新聞通氣會。從通氣會獲悉,截至7日11時,堰塞湖壩前水位漲至2932.76米,距壩頂最低凹槽處約33.55米,1小時水位上漲0.26米,累計上漲39.42米,平均入庫流量785立方米/秒,每天新增庫容6782萬立方米,蓄水量達到2.71億立方米。

//sichuan.scol.com.cn/img/file/20181107/20181107200709_8382.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災情發生後,甘孜州高度重視,切實按照國家應急管理部和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時間啟動防汛應急響應,第一時間安排部署群眾轉移、應急搶險、防災減災等工作,積極應對險情。第一時間成立了前線應急指揮部,設立現場處置、群眾疏散、專家勘察等13個工作組,州、縣各級領導一線指揮、一線研判、一線調度,統籌各方推進處置工作。同時,與昌都市也成立了聯合指揮部,共商處置重大問題。

金沙江

按照分期分批、科學有序的原則,以投親靠友、分散安置為主,制定了詳細的分期轉移安置方案和臨時過渡生活救助方案,轉移安置受威脅群眾。截至昨天(11月6日),已累計轉移9964人(白玉縣2548人,巴塘縣2320人,得榮縣1086人,沿江施工企業4010人),被轉移群眾得到妥善安置,情緒穩定。

自4日以來,應急管理部牽頭,已組織兩省區有關方面視頻調度和專家會商11次,省工作組與州、縣會商也達10餘次。期間,國家、省專家組和州、縣有關人員多次前往堰塞體現場踏勘,現場研判,會商處置方案。

//sichuan.scol.com.cn/img/file/20181107/20181107200911_5099.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截至目前,已緊急調集10臺挖掘機、4臺裝載機(目前,已有4臺挖掘機、3臺裝載機已到達則巴村);組織武警、特警、打火隊員共計100餘人在堰塞體開展災情監測和前期處置準備工作。同時,州縣已組織機關幹部、森警、民兵、武警、消防等共1876人的應急搶險隊伍和大型搶險機械348臺、車輛137輛待命,州縣民政部門已儲備帳篷2700餘頂、被蓋16508床、棉衣褲3900件,全力確保群眾安全溫暖過冬。通訊、電力、氣象、交通等部門應急力量全面到位。

金沙江

災害發生以來,已建立3個實時水文監測點(水文站情況:堰塞體上游崗拖水文站,距堰塞體上游約90公里;白格堰塞湖點,壩前原址重建,距堰塞體約3公里;下游巴塘站,距堰塞體約170公里),並在滑坡體對面四川側建立了氣象觀測點、地質災害監測點(國家應急部於今日將安裝地基雷達,對滑坡山體及周邊地質情況不間斷掃描監測)、4個觀察哨。

通氣會透露,甘孜州將始終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則,努力採取積極措施,全力做好堰塞湖排險和群眾避險轉移安置工作,保障基礎設施和群眾生命安全。堅決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根據水位上漲速度和儲水量增加,進一步擴大轉移範圍,並實施“分期分批、有序安置”方案,繼續採取投親靠友、分散安置為主的方式,有序組織群眾安全轉移,確保轉移群眾溫暖過冬。

金沙江

據悉,昨晚7時,國家應急管理部黃明書記組織召開視頻調度會,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前線指揮部負責同志,以及國省專家參加了會議。會後,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又召集專家組和兩省區有關負責同志召開了專家會商會,經國省專家慎重研判、商討,已初步確定排險方案,待報兩省區和應急管理部同意後,我州將堅決執行落實,組織好有關力量,全力做好堰塞湖排險工作。

通氣會上獲悉,已緊急調運了10臺挖掘機、4臺裝載機。其中,已有4臺挖掘機、3臺裝載機正在則巴村採取邊行進、邊開路的方法,全力以赴趕往江灘,餘下機具也正在積極調運。同時,甘孜州積極採取“人防+技防”相結合的方式,繼續加強雨情、水文、地質、地震等監測,特別是加大對山體塌方區域周邊和堰塞湖壩體的監測,確保應急搶險作業安全。

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四川日報、四川衛視、成都電視臺、成都商報、甘孜日報、甘孜電視臺和白玉電視臺及白玉縣委中心報道組等參加新聞通氣會。通氣會由金沙江“11·03”山體滑坡堰塞湖災害應急搶險處置前線指揮部副指揮長、甘孜州人民政府副州長、白玉縣委書記康光友介紹相關情況。甘孜州人民政府新聞辦主任陳段戀主持會議。(視頻和圖片由甘孜州政府新聞辦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