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硝煙瀰漫的宗教聖地

一、地理文化

耶路撒冷位於中東巴勒斯坦地區的中央高原上,是名副其實的“奶與蜜之地”。從地圖上看,巴勒斯坦是一塊沒有緩衝的四戰之地,很難依靠自身的力量守住這塊風水寶地。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在歷史上,巴勒斯坦古稱“迦南”,是猶太人眼中的“應許之地”。

其實,在猶太人到來之前,迦南已經“名花有主”了。最早定居的是迦南土著,後來從海上來了一批驍勇善戰的腓力斯丁人,他們逐漸成為了迦南的新主人。

生活在耶路撒冷上的人非常缺乏安全感,因為他們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容易受到外敵的入侵。耶路撒冷的西部連接著埃及,東部是約旦,北方是敘利亞,不遠處就是小亞細亞半島;另外,耶路撒冷靠近地中海東岸。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耶路撒冷都是一塊“肥肉”,在沒有戰略縱深的支撐下,這座城市很難獨善其身,發展出本地文化。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國王

這是個美麗的地方,也是個宜人的地方,生活在這裡的人在苦難中見證著文明的興衰。

二、猶太教

大衛王

公元前15世紀左右,希伯來人在摩西的帶領下逃離了埃及(出埃及記),來到了兩河流域生活,前13世紀以後,希伯來人在巴勒斯坦地區開始定居。

但是,剽悍的腓力斯丁人並不歡迎希伯來人的到來,彼此之間相互攻伐,在經過了200多年的征服戰爭後,希伯來人打敗了腓力斯丁人,成為了迦南故地的新主人。

此後希伯來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國家——以色列王國。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大衛王

以色列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位傑出的國王,分別是掃羅王、大衛王、所羅門王。

其中大衛的故事最為傳奇,大衛的形象也最深入人心。

據說大衛得到了耶和華的厚愛,在一場武力對決中,身材弱小的放羊娃——大衛殺死了腓力斯丁人的巨人戰士——歌利亞。蒙神的眷顧,大衛歷經千辛萬苦成為了以色列人的新王。

大衛死後,富有智慧的所羅門即位,他在任期間做了一件影響後來歷史發展的大事——修建聖殿。

摩西“十誡”

他為什麼要修聖殿呢?這需要從以色列人信奉的宗教說起。

因為以色列人長期飽受苦難的折磨,他們活得很累,所以在心理上需要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於是,以色列人為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就自稱為“天選之民”,他們認為,只有以色列人有資格做上帝耶和華的子民,原因很簡單——只有以色列人信奉唯一真神耶和華。

這就是原始的猶太教,它是一定歷史階段發展下的產物。

猶太教禁止偶像崇拜,只敬奉唯一真神耶和華,所以它是非常嚴厲的一神教。它運行的原理也不難理解,即只有信奉耶和華才能過上幸福樂無邊的好日子,凡是不信耶和華或者對耶和華三心二意的人都會遭到神的懲罰。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摩西

從猶太教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推論:民族的不幸不是上帝造成的,相反,它是由於不信耶和華所受到的報復;越是艱難,越要對耶和華堅定不移的信奉。

摩西曾經帶領以色列人逃出了埃及,當時耶和華和摩西訂立了約——“十誡”,這就是有名的“摩西十誡”。其實,這可以看做是以色列人最初的律法,後來為了保管刻有“十誡”的石板就做了一個“約櫃”。

第一聖殿

約櫃對於以色列人來說是神聖的存在,“約櫃就等於神”,為了存放約櫃,所羅門王決定修建一座宏偉的聖殿。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聖殿”,也被稱為“所羅門聖殿”,它修建在耶路撒冷地理位置最佳的聖殿山。好地方人都喜歡,中國人講究“風水”,以色列人也給他們的約櫃選擇了一個風水寶地。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第一聖殿

聖殿完工以後就成為了以色列人最重要的宗教祭祀場所。聖殿在以色列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僅代表著以色列人輝煌的歷史(所羅門王是以色列王國極盛時期),也是彰顯以色列民族凝聚力的象徵。

以色列人似乎在說,聖殿就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宗教,我們的一切的一切。

巴比倫之囚

然而好景不長,以色列後來陷入了分裂,最終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

欲滅其國,先滅其史”,巴比倫王就是這麼做的,為了徹底摧毀以色列,斷其念想,索性一把火把聖殿燒了個乾淨。以色列人全部被擄到了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這是一段黑暗的歷史,對以色列人來講,他們的苦難還遠遠沒有結束。

新巴比倫王國也沒有輝煌多長時間就被波斯人滅掉了,而後,以色列人獲得了“解放”,波斯人允許他們回到迦南故土。

第二聖殿

重回巴勒斯坦以後,以色列人在第一聖殿原址上重修了聖殿,史稱“第二聖殿”。

和平是那麼的彌足珍貴,至少對以色列人來說。

儘管波斯人對以色列很友好,但美好日子太短暫了,波斯很快地衰落下去。不久,羅馬人佔領了巴勒斯坦,現在才是對以色列人考驗的開始。

猶太教特別注重血緣因素,即只有猶太人才有資格信猶太教,所以猶太教並不會到處傳播,危害羅馬人的統治。初期,羅馬人對以色列實行寬鬆的統治,准許他們修聖殿,信猶太教,猶太人獲得了自治的地位。

耶穌之死

但是,猶太教出現了一位“異端”——耶穌。

耶穌是猶太人,他宣傳的基督教本來是猶太教的一個派別;與傳統猶太教不同的是,

基督教的信徒沒有血緣的限制,即任何民族任何人不分男女都可以信教。

對猶太人來說,耶穌是不折不扣的異端,他背叛了耶和華,他玷汙了他的信仰。

對羅馬統治者來說,耶穌是一個不穩定分子,他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不,他想瘟疫一樣四處傳播,嚴重危及了羅馬的統治基礎。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晚餐

所以,耶穌必須死,猶太人希望他死,羅馬人希望他死。

結果如了他們的願,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可是,羅馬人在巴勒斯坦的統治並沒有因為釘死耶穌而有所好轉;相反,耶穌死後,猶太人的起義更加頻繁,反抗更為激烈。

哭牆

最後羅馬統治者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巴勒斯坦的問題,他們也是一把火燒掉了聖殿,並把猶太人趕出了巴勒斯坦,不准他們在此定居。

猶太人的“第二聖殿”就這樣被毀了,但是,羅馬人沒有把聖殿燒光,聖殿的圍牆其中一段倖免於難,保留了下來,這就是以後的——“哭牆”。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哭牆

此後,猶太人漂泊於世界各個角落,他們無法回到自己的家園,這千年的流亡歲月使他們格外看重自己的文化——猶太教;而猶太教的聖神之地——耶路撒冷的聖殿遺址也就成為了他們的心靈依託和精神支柱。

三、基督教

彌賽亞

前面說過基督教剛開始的時候僅僅是猶太教的一個派別,這就是基督教和猶太教的歷史淵源。

可以說基督教是加強版的猶太教,或者是廣義上的猶太教。基督教後來獨立發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它的影響已遠遠超過了它的母體——猶太教了。

當然兩者不乏相似處,比如都是一神教,都反對偶像崇拜,都有共同的經典《舊約》。

基督教壯大以後竭力想證明的是它的“正統性”——是否暗合《舊約》的預示。在《舊約》中耶和華曾經許諾猶太人,會在大衛王的後裔中選擇一位子嗣擔任“彌賽亞”——拯救猶太人脫離苦海,恢復大衛王的榮耀。

基督教在“彌賽亞”上做了深入研究,他們認為猶太人所謂的“彌賽亞”其實就是耶穌。

“彌賽亞”的希伯來語意思是“受膏者”,後來意同“救世主”;“彌賽亞”的希臘語是基督,即“救世主”之義。

三位一體

基督教立足的根本是“救世主”基督已經降臨人間了,他就是上帝的獨子(洪秀全哭暈在廁所)——耶穌。一方面,基督教表明了自己的“法統”,即符合《舊約》;另一方面,基督教又有所創新,言明“彌賽亞”已經降臨了,以後不會再有“彌賽亞”(杜絕有人再以“彌賽亞”另創新教威脅基督教的地位)了,同時,用“聖子”耶穌基督的地位置換了“聖父”耶和華的地位。

基督教的核心是“三位一體”學說,這是為了解釋和昇華基督教的獨尊地位。這也暗示著基督教比猶太教更具包容性,“耶穌的死”成為了基督教教義的重中之重。

“耶穌的生”代表著基督教的正統地位;“耶穌的死”預示著基督教的發展方向。

“聖墓”大教堂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聖墓教堂

既然“耶穌的死”如此重要,那麼基督教必然會重視“耶穌的死”,並且會隆重的紀念。

耶穌在耶路撒冷受難,最終死在了這片土地上。他死後的墳墓成為了基督徒朝拜的聖地,後來修建了教堂,稱“聖墓大教堂”或者“復活教堂”。

不難看出,擁有“聖墓”的耶路撒冷成為了基督教的聖地,不管誰是教皇,耶路撒冷的地位從未改變過。

四、伊斯蘭教

貝都因人

宗教是人的宗教,它和人所在的民族、歷史、文化息息相關;宗教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它是一定階段符合自身利益的產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是是非非。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沙漠之子

早期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被稱為“貝都因人”,即“沙漠之子”。當時他們生產力十分低下,還處在部落聯盟的時代,內部分散,部族仇殺,他們渴望和平降臨。

於是,一位來自麥地那古萊希部落的商人之子——穆罕默德創立了一種全新的宗教——伊斯蘭教。默罕默德曾經隨伯父遠行經商,目睹了很多阿拉伯人悲慘的遭遇;他也參加過部族戰爭,深知戰爭之苦;同時他也對當時流行於半島上的猶太教基督教等一神教有過深入的瞭解。

“封印”先知

伊斯蘭教也是以猶太教為藍本,以啟示為特徵宣揚教義的。伊斯蘭教認為猶太教中的部分先知和基督教中的“彌賽亞”都是“安拉”的使者,都是宣揚“安拉”教義的。“安拉”為了昭示真理,會向人間派遣先知和使者,並賜予經卷,以便他們準確無誤地來宣傳“安拉”的至理。其實,這就等於承認了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基督教的淵源關係,也肯定了其它兩個宗教的合法地位。

但是,若是簡單地重複前者,那麼伊斯蘭教也就沒有吸引人的“特別之處”了。伊斯蘭教還堅信,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經典《聖經》因為年代久遠已經失真或者被篡改了,所以他們的經典不能信,那麼信什麼呢?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老城

信“安拉”的最後一位先知——默罕默德所傳的經典《古蘭經》

,他們確信默罕默德是“安拉”的最後一位“封印先知”,也是眾多先知中最權威的一個。

這樣伊斯蘭教的教義便包含了猶太教和基督教,實際上,伊斯蘭教是超級加強版的猶太教,它與天啟諸教一脈相承,並無二致。

很快,阿拉伯人便接受了伊斯蘭教,並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來宣揚教義。在統一半島後,阿拉伯帝國如日中天,伊斯蘭教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向外傳播。

“登霄”聖地

在伊斯蘭教裡有三個聖地——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

麥地那是默罕默德的“龍興之地”,是他事業的起點,成為聖城理所當然。麥加是阿拉伯舊貴族的大本營,也是他們多神教的聖地,默罕默德佔領麥加後,為了團結和籠絡上層貴族,宣佈麥加是伊斯蘭教的另一個聖地。

那麼耶路撒冷為什麼也會成為伊斯蘭教的聖地呢?

按照伊斯蘭教的說法,當默罕默德在麥加傳教過程中,遭受到了來自麥加保守貴族的瘋狂迫害,

為了體現伊斯蘭教的“堅韌性格”,默罕默德向他的信徒們顯示了“神蹟”。

在一個夜晚,默罕默德升空登霄,來到了耶路撒冷並且與天使進行了交流,黎明時又返回了麥加,這就是後來伊斯蘭教“登霄節”的來龍去脈。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戰略位置

為了表示對默罕默德登霄的紀念,後世的伊斯蘭哈里發們便宣佈耶路撒冷是穆斯林的聖地。

其實,伊斯蘭教看重的是耶路撒冷區域的地理位置,如果要控制耶路撒冷,就必須征服敘利亞地區。征服敘利亞之後,就可以東西兩路進攻,於是一個構建阿拉伯大帝國的宏偉藍圖便被勾勒出來了。

基於地緣和政治的考略,伊斯蘭教必須佔有敘利亞,那以什麼藉口佔領他呢?

——以耶路撒冷是伊斯蘭教的宗教聖地之名來佔有它。

後來阿拉伯人確實攻克了敘利亞,並順理成章地佔領了耶路撒冷。

阿克薩清真寺

為了顯示聖城的神聖性,後來的哈里發在耶路撒冷修建了清真寺。

而且清真寺就修在了猶太人的“第二聖殿”遺址上,因為這塊地方地勢較好,是“風水寶地”,所以阿拉伯人在此基礎上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一些列清真寺,後來被稱之為“

阿克薩清真寺”。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建築群

隨著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的定居,阿克薩清真寺的規模越來越大,逐漸形成了具有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群。對猶太人來說比較幸運的是,阿拉伯人並沒有拆掉猶太人的“第二聖殿”遺址圍牆;相反,這段斷壁殘垣和阿拉伯人重新壘起的圍牆連接了起來,成為了如今“阿克薩建築群”的一部分。

其實阿拉伯人並非不講人情,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最終阿拉伯人為猶太人把聖殿遺址保留了下來,而且也允許猶太人來到遺址城牆下禱告。

但阿拉伯人這種“偷工減料”的行為顯然為以後的宗教衝突埋下了禍根。

五、地緣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歷史淵源

二戰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原來作為伊斯蘭教大本營的——中東,現在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

其實,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關係非常密切。他們都是閃族後裔,他們都有共同的始祖——亞伯拉罕(易卜拉欣)。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世系圖

據《舊約》記載,亞伯拉罕有2個兒子,嫡次子叫以撒,他是猶太人的祖先;庶長子叫以實瑪利,他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他們所信的宗教分別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也被稱為亞伯拉罕諸教或者閃族諸教。

兩個世界

通過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人在中東徹底站穩了腳跟,而伊斯蘭世界則陷入了分裂。

在伊斯蘭內部,有民族之爭,阿拉伯人和伊朗人水火不容,遠在小亞的土耳其人也不是省油的燈,一直在磨刀霍霍,隨時準備恢復帝國昔日的疆土;另外北非伊斯蘭教的“帶頭大哥”——埃及誰也不服氣,打心眼裡瞧不上鄉巴佬——阿拉伯人。這就決定了伊斯蘭世界無法形成合力去制約和打擊異教徒——以色列。

而且,伊斯蘭還有派別之爭,比較大的有“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正統之爭,還有主張禁慾苦修的“蘇菲派”,這也削弱了伊斯蘭世界作為整體的力量。

相反,以色列人團結一致,枕戈待旦,在“虎口”故地——巴勒斯坦,建立了國家。

聖殿山

相應地以色列人實際控制了耶路撒冷,然後就是“尋根問祖”,對“聖殿”遺址的瞻仰。

現在巴以最大的衝突是“聖殿山”如何處理。

因為阿克薩清真寺建築群與以色列人的“聖殿”遺址重合在了一起,兩方都互不相讓,都想獨佔“聖殿山”。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老城

以色列人想在“聖殿”遺址上再修“第三聖殿”,以此恢復“大衛王”的榮耀,可是伊斯蘭世界不答應,修“第三聖殿”必然會破壞阿克薩清真寺建築群,這個“冒伊斯蘭世界之大不韙”的瘋狂構想令伊斯蘭諸國惶惶不安,這是巴勒斯坦問題的實質所在。

以色列前總理沙龍曾經“參觀”“聖殿山”的行為在伊斯蘭世界引起了政治地震,巴勒斯坦爆發了激烈的反抗,加劇了巴以衝突。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nothing is everying

同時,中東也是大國政治博弈的重要戰場,如何和平解決巴以衝突不僅和巴以人民息息相關,也取決於於世界大國的政治考量。

附三教關係圖: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