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探春遠嫁之後結局如何?家裡眾姐妹最後都很悲慘,她能善終嗎?

行走在加拿大的文青


《紅樓夢》本就是一首女子悲歌,所謂“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紅樓女兒多薄命,即便強如探春也是如此。賈探春是所有紅樓女兒中,除了王熙鳳之外另一個無法超越的強悍之人。她自強自立,見識超絕。屬於難得的有大局觀之人。可即便是她,依然有三點薄命,讓人無法釋懷。

【一】

探春生為女兒是她人生最大掣肘。生在古代,女兒只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算有萬丈雄心抱負,依然泯滅在高門深牆之後。探春在母親趙姨娘大鬧的時候哭述:

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亂說的。

探春的志向是像個男人一般創立事業。她本身對腐朽的賈家已經深惡痛絕,抄檢大觀園時就說必將一敗塗地。她認識到賈家積重難返,不是任何改革可以挽救,必須破而後立才可以。探春的想法是衝出高牆,另立門戶。這既是對家族腐朽的不安,也是對出身低微的反抗。而這一切都因為她是女兒,不是男子而泯滅。

【二】

探春的出身是她第二個掣肘。她不是嫡出,是趙姨娘所生。雖然王夫人待她不同別人,當成親生女兒一般,可首先別人不如此想,其次,王夫人也絕不會將她如親生女兒一般感情。從出生那一刻,探春註定身上烙印這庶出兩個字。

鳳姐兒嘆道:“你哪裡知道,雖然庶出一樣,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將來攀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

王熙鳳的話是所有庶出女兒的悲哀,賈迎春第一個遭遇了劫難。孫紹祖敢於如此虐待她,有一部分就是庶出,而父親賈赦不認真對待她,也因為庶出。同理,庶出的陰影一樣籠罩在探春身上。根據判詞,探春最後遠嫁。極可能是異國他鄉。嫡出女兒元春送入深宮,雖然不幸,到底不陌生,母親還能女兒看到。而庶出的探春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家人生死再難相見。那種孤寂,即便她有把握活得很好,終究是一種悲劇。

【三】

關於探春嫁去了哪裡,我認為琉球和李氏朝鮮最合適。而根據判詞描繪,李氏朝鮮也比琉球更符合清明節、大江(漢江)、風箏的文化設定!

我願意相信探春即便遠嫁,也不會零落,悲慘。但人生有時候並不是富貴就是一切。探春嫁到異國他鄉,就算做了王妃,可從此天人永隔,再難相見,獨自一人漂泊異域。就算錦衣玉食,長命百歲,也一樣是紅顏薄命。當年昭君出塞,誰又會羨慕她?文成公主入吐蕃,她幸福麼?

探春的悲劇在於她空有抱負不是男兒實現不了。出身低微不受重視。而遠嫁異國他鄉,孤獨終老,即便富貴,也是薄命!世人歷劫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探春屬於什麼苦?一目瞭然!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探春有容顏,有才華,有遠見,也有膽識,有手段,但她做為和親公主遠嫁,卻註定了這一切如同閒置,她最終不得憑藉這些得以善終。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姻,就畏國家與國家之間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較量,探春代表的是一個國家,人家豈肯讓她翻得了身?

賈探春的結局好不好,如果想清楚下面幾個問題,心裡就瞭然了。探春和親,是因南安郡王戰敗,而採取的綏靖措施,做為戰敗國的公主,去做人家的王妃,起點本身就低了,能受到人家的多少尊重?更何況是一個假公主,又能得到人家的多少信任?而且,如果賈元春真的死了,賈府落敗了,探春又能得到國家和孃家多少助力?其實,賈探春從和親開始,便已是一個棄子了。



況且,探春在賈府有所作為,是因為她有王夫人與王熙鳳的支持,離開了那個環境,又有多少人會聽她的?吳新登家的,王善保家的之流會任她打罵?

到哪山唱哪歌,探春,離開了賈府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哪裡還有什麼威風可逞,哪裡還有能為可施?



那些憑著探春一己之力而扭轉乾坤的神話,也只是那些抱著美好願望,給於賈探春的祝福罷了。探春的結局,真的不讓人看好。


萍風竹雨123


能善終,離家永不相見是悲,但悲情之後,遠居海外的她是否會一蹶不振呢?

並不會,原文對探春的描述就是一朵多刺的玫瑰花,她爽利大方,做事為人就不必說了,這樣的她定能好好的過完這一生。


從表象來看,她婚後生活幸福

原文中雖說到這十二釵結局都算不得好,而從探春的判詞看來,寫離家之苦便罷了,但從說她婚後不幸啊,眾姊妹擲花籤時,她的花籤是得此貴婿,想來定然是過得還不錯的。

湘雲道:“三姐姐去了曾有書字回家麼?"賈母道:“自從嫁了去,二老爺回來說,你三姐姐在海疆甚好。

探春在嫁人後,與家中尚有書信往來,想來生活平安,況且二老爺也說她甚好。

王夫人聽說探春回京,雖不能解寶玉之愁,那個心略放了些。到了明日,果然探春回來。眾人遠遠接著,見探春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採鮮明。見了王夫人形容枯槁,眾人眼腫腮紅,便也大哭起來,哭了一會,然後行禮。

寶玉離家後,探春曾回家幫忙料理,眾人眼中的她,出落的比以前更好,這不正能說明她過得還不錯嘛,若是像迎春那般,婚後不幸,哪裡還顧得上梳妝打扮呢?

從內裡來看,探春管家,才情皆高

按照曹公的安排,說探春會有貴婿,眾姊妹還取笑家中還會再出個王妃,想必是想讓她嫁個王侯吧,而探春憑藉自己的才情,婚後定會琴瑟和鳴。

單從探春管家來看,就足見其有治家才能了,看看鳳姐兒是怎麼說的?

熙鳳囑咐平兒說“她雖是姑娘家,心裡卻事事明白,不過,言語謹慎,她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厲害了一層,又如今俗語說‘擒賊先擒王’,倘她駁我的事。你可別分駁,你越恭敬,越說‘駁得是’才好,千萬別想著怕我沒臉,和她一頂,就不好了。”

說她心中明瞭,又言語謹慎,王熙鳳治家向來以嚴謹聞名,而她又給予她這麼高的評價,說明探春才能過人了。



而鳳姐兒帶人抄檢大觀園,更是表明了探春體貼下人,且神聖不可侵犯。

探春道:“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我原比眾人歹毒,凡丫頭所有的東西我都知道,都在我這裡間收著,一針一線他們也沒的收藏,要搜所以只來搜我。

探春爽利大方,體貼下人,像這種侮辱人的事情,她自然不允許別人動她的人,以自己開刀,著實可敬。

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氣性,早一頭碰死了!不然豈許奴才來我身上翻賊贓了。明兒一早,我先回過老太太太太,然後過去給大娘陪禮,該怎麼,我就領。”

賈府的下人關係層層疊疊,都是有關係的人,聽聞探春如此說,居然做出如此動作,這一巴掌可謂讓眾人明白探春的不好侵犯,十足的架勢,日後當王妃想必是能勝任的。

且說她的才情,雖居黛玉,寶釵之後,但在賈府內,也是出眾的,從在大觀園中起社來看,也是個才女,這樣的探春,婚後想必會和夫君琴瑟和鳴。


惜朝君


《紅樓夢》第五回就寫道薄命司裡有各省的上中下三等女子的命運。金陵十二釵裡賈探春居第三位,可見探春的結局並不好。

人的幸福與否與個人的智慧、能力聯繫不大。就像探春,她“才自精明志自高”,可惜她生不逢時,以至於“生於末世運偏消”。有一幅對聯叫“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探春遠嫁,一個人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會有人支持她,愛護她,她即使才高八斗,但是沒有人信任她,沒有人重用她,她沒有用武之地,她依然不會成功。

探春沒有獲得最後的成功與幸福,不過不證明探春曾經燦爛過,輝煌過。

書裡寫探春管家,開始時有人掣肘,中期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後期管家不了了之了,改革的成效不知道有沒有見到。

探春管家的過程就是探春遠嫁後生活的寫照。

剛嫁過去,探春一定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是探春憑藉自己出色的能力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渡過難關,獲得了貴婿的青睞。探春與貴婿渡過了一段快樂、幸福的日子。探春可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探春一生中最燦爛最輝煌的一段時光。

幸福總是轉瞬即逝,不幸總是突如其來。也許探春貴婿生病死亡,或者被政治對手打擊而死,探春作為妻子被連累不可避免,她也許變成了階下囚,在最美好的年華里,渡過了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時光,最後悽慘的死去。

探春的命運就像風箏,看似飛得高,飛得遠,最後的結局都是跌落塵埃,零落成泥碾作塵。


潤楊閬苑


探春遠嫁之後結局很明確:骨肉分離,永不再見。這在原著中已明顯說過。在判詞中,在紅樓夢曲中,在花籤、謎讖中,在放風箏遊戲中……。現在很多讀者不理解為什麼探春對親媽的無情,除了趙姨娘人品問題外,主要是封建社會宗法、倫理之罪!《紅樓夢》中所有女兒都沒有好結果,探春也不例外。探春“無情”,所以結局讓她與親人永不能相見。這還不悲慘嗎!


良宵佳人


結局不俗,,孃家靠不了,,自身硬啊,,人情世故,,治家理財,,眼光眼界,,品味品質,,等等,,皆上品,,維護身邊人的利益,,收買人心,,御人有術,,沒有不拿手的,,賈府也給她練手的機會,,嫁出去,,上手,,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