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老了一個人過好,還是找老伴好?

1071417775


看個人,舉例說明吧。


第一例:是親近的朋友的父親。他的母親出車禍去世的。家人為了找那他母親平時藏起來的存摺找了很久。(我為什麼要記得這個細節,我也不知道啊。)他母親生前比較強勢,和他父親年輕的時候多有矛盾,不過年老之後還是很和睦的,經常一起養身按摩,過得挺好的。他母親去世後,他父親也是很孤單的,畢竟都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後來,他們也觀察他父親,想看看他怎麼考慮的,過了大概兩年,有人見到他父親和他們幫他父親請的保姆,手牽手在街上散步。聽他描述的語言,沒有評價,不帶表情,好像是說別人的事情,但是語言之後的間歇,明顯是等著我來評價一番的吧。我也沒接話。他父親說這樣挺好,並沒有打算結婚的意思。


感想:有些老人其實挺看得開,子女忙,那就自己找伴兒,至於是否結婚,他們並不是很在乎,也不是很想,新的感情生活也沒想讓更多的人來評價和參與。


第二例:這就更親了。也是一位男士,現在七十多了,他太太是病故,病故後一年半,他也是非常的寂寥的,於是有不少熱心人介紹老伴兒給他。其中一個和他的學歷相當(這位老人家可是高等學歷,知識分子。)他覺得那位女士無論是人品,樣貌,學歷都和他很般配,也很滿意。結果兩個人相處了一下,約會過兩次,他就不願意了。因為那位女士也很坦誠,說自己得過乳腺癌,做過切除手術,如果他不介意,那麼她也很願意餘生一起做個伴兒。結果老人家一聽就不要了。他的想法是,自己的愛人是病故,生病那麼多年,他辛苦照顧,最後還是失去了愛人,他不想再經歷這種最親近的人被病痛折磨的事情了。於是,他的子女就覺得他有點兒挑,不理解他還要找什麼樣子的。說他自己也已經年邁了,不可能找更好條件的。可是不出半年,有人介紹了一位農村的女士給他,那為女士文化雖然不高,但是長相很白淨,年齡和他的女兒差不多大,結果兩個人相處得很好。雖然他也需要幫她養家,撫育後代,但是一切都很相安無事,現在兩個人就把市區的房子租出去,去農村住,自給自足,種花種地,女人對老先生也非常好,其樂融融。他們是正式結婚的。


感想:不要用固有的思維去判定老人該不該結婚,該不該找老伴兒,讓老人隨心而為就好了,如果子女插手判斷要不要,結不結,那不是老人心裡所想,又有什麼益處?


第三例:女士,年紀也有六七十了,老伴兒去世了幾年了,也是病故的。之後她就自己住著,兒子兒媳婦還有孫子住得離她不遠。有事兒就能夠招呼來。她沒有遇到什麼合意的老伴兒,不過她也算是高級知識分子,做過校長,所以人的個性比較活躍。於是參加各種老年人的活動團體,旅行啊,出國遊啊,跳扇子舞啊等等,生活很充實。平時她喜歡追電視劇,嗑嗑瓜子,看看書,一天居然也是滿滿當當的。所以找老伴兒結婚這些想法對她來說不是很重要。有可以,沒有也無妨。有多餘的精力就關心下兒孫子侄,這是看心情高興,自己忙了就忙自己的。沒有負擔,身體當然是慢慢衰老了,有時候也會有病有痛的,一招呼兒子就來,所以也沒空自怨自艾的。


感想:老人也要看個性,看學識程度,看他們對世界和生死認知的深度。如果如上所說的這位年邁的女士,她的身心都比較充盈健康和快樂。那結婚與否要晚輩操什麼心呢。她開心就好。


最後總結一下:老人和老人的個性是不同的,一定要針對不同的個體去觀察他們的需求,而不是用一套社會上的標準模式去套,說什麼應該不應該。一句話,老人覺得高興就可以。他們如果不高興找伴兒,那就不找。高興多談幾次戀愛也可以。都到了暮年,子女就是隨他們的心意就好,保障他們開心就好。其它細節,糾紛,都不算什麼,也不值得去評判和計較。(說實在的,也沒資格亂說話。)


重點提示:牽涉到錢的問題,請參考總結裡的話,老人高興就好。尤其是他們自己存的錢,沒有哪條法律規定不能用在晚年的戀愛結婚上。沒有哪條法律規定,老人的錢必須用來給兒子孫子。所以請忽略錢的問題,老人的錢是他們自己的,和兒孫沒關係,千萬別指手畫腳的去說你應該怎麼花,用在哪兒。如果你認為不應該,錢應該留給子女,那也很好解決,你就多看看人生啊哲學啊類的書,多多增加自己對世界和生命的認知,就好啦。


我是 香茶坊|香銷茶盡

很高興參與回答

有其它問題隨時歡迎一起探討


香銷茶盡2018


我是過了60多的退休老人,以前我很想找一個人能搭夥過日子,但是和幾個女性接觸後這個心思慢慢地淡化了。

說實話一個人孤獨在家無論節假日還是生病總有不方便的地方,找一個人能一起生活相互照顧一下總是好事情,但是現在單身女人不簡單,春節前朋友介紹一個56歲退休女人,見面相互瞭解了一下,她讓我先說條件,我說生活家庭開支全部我負擔,你的錢你自已用,她說不行,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所有開支全部由我負擔,她說以前吃了虧,現在要找人補回來。

現在女人很現實,無論年齡多大不談感情淡錢。如果有人合適還是可以考慮找一個生活伴侶,如果沒有那不如一個人過。


王老歪49681976


今天聽說了一件事,一位82歲的老人有兩兒一女,女兒在外地,一年也就打幾回電話,兩個兒子在一個城市也只是偶爾去看看。有一天,老人的女兒給老人打電話,打不通,就通知哥哥,結果不知道老人什麼時間已經死在家中了。現在的兒女好的要生存壓力大,不好的就更指望不上了。

老人最怕的是精神上的孤獨,不利於身心,如果有合適的可以找個伴互相陪伴,但是不要結婚,以免給自己和兒女帶來後患,不好分手就好,沒有太大的麻煩。記住要以誠待人,不坑不騙互相扶持才能長久下去。如果不想再找那就入住養老院吧,畢竟歲數大了,以免發生意外無人求助。人老了不容易啊!早點做好準備以防不測。


花之韻似水流年


我們小區的單身老人很多,大多都是另一半去世了的,有50多歲的,也有60多,70多歲的,我們單元就有一位阿姨,丈夫去世了,就一個女兒出嫁了,就她一個人孤獨的生活,有時候開三輪收點破爛,雖然有退休工資,可這樣更能打發無聊的時間,畢竟才60來歲,可以自己把自己照顧得更好。另一個單元的阿姨,50多歲,丈夫也去世了,女兒也出嫁了,她找了個老伴,每天吃完飯兩老就出去遛狗,一起散步,有說有笑,生活過得也很愜意,所以我覺得條件允許,家人支持的情況下,可以找一個老伴過自己的後半身,兒女都不在家,一個人很孤獨,多個伴有話說,可以互相照顧,日子不會過得那麼寂寞,當然了,每個人多追求想法不一樣,還是跟著自己的心走吧。


用戶93908338524


這兩天剛好看到了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82歲的空巢老人,她原來是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有退休金,有兩個不常來看她的兒子,今年春節,這位老人的兒子,一個也沒有回來陪她過節,平時,老人守著空蕩蕩的屋子,一個人在屋子裡轉過來轉過去的,自己默默的承受著沒人陪伴,沒人依靠的孤獨,沒病還好,誰又敢去想假如老人不小心摔倒了起不來了怎麼辦,今年春節由於兩個兒子沒有一個回家過節,老人一時想不開,割腕了,看完報道後,很是心疼這位老人,不知她在教書育人的時候,怎麼去培養的她的兒子,不是指責老人,反正這位老人是痛苦的,所以我倒是希望空巢的人,平時多參加些社會活動,跳跳舞,結伴旅旅遊,能在合適的時候最好是選擇一個人,一起生活,這樣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的,生活上不單是有了一個可以說話的伴侶,更是有了依靠,到真正老了的時候,彼此可以互相照顧,所以我認為,單身的時候最好找到另一半


鶴之飛翔


我也是一個人生活,十年前老伴去世,從東北來到上海,現在和孩子住在一起,兒女每天早起晚睡上班賺錢,雖住一起,交流溝通很少,朋友,親戚都在老家,常常孤獨寂寞,如果能找到一個志趣相投,語言相通,晨夕相伴,生活互助的老伴又何嘗不求呢,但怎麼可能呢,現實中的現實,又怎敢邁出那一步呢?要去接受一個人,就要接受他的子女,家族等一大堆的人和事,太麻煩,太累人,那就慢品孤獨,清淨簡單終老,悄悄地像一顆塵土融入大地懷抱。認命吧,即然上帝留下你一個人面對餘下的時光,又何必強求呢?


一葉舟117


許多喪偶老人的內心是很害怕孤獨的,他們希望有一個“伴”陪伴著自己走完人生未來的路。他們渴盼安穩、幸福的晚年生活,俗話說“少是夫妻老來伴”,有書君支持老人找個伴。

一、老年再婚是人性的復歸。

有句名言說得好:“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反過來也可以說,女人的一半是男人。追求愛情,追求自己的“另一半”,乃是人類的天性。喪偶,就是喪失了組成整體的“另一半”,破壞了自己的完整。因此,老年人在喪偶的劇痛平復之後,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第二個一半,重新恢復原來曾有過的家庭角色,這是天經地義的,是人性的完善和復歸。


二、老年再婚有利於醫治心靈創傷。

一起走過人生數十載的夫妻,突然某一天,另外一半離開自己,不論是喪妻還是失夫,這個打擊都是沉重的。感情紐帶千絲萬縷,割不斷,分不開。當相依為命的老伴不幸去世,健在的老人必然悲痛萬分,哀傷無比,孤零零,形單影隻,生活沒有了寄託,內心的孤寂是可以理解的。

老年再婚,能慰藉喪偶者心裡的創傷。這不僅僅意味著性慾的滿足,還可得到感情上彼此相互關心,相互鼓勵,這樣使愛情失而復得,感情上的痛苦會慢慢撫平,心靈上的創傷會逐漸醫治。

三、老人再婚可以減輕子女負擔。

現在很多單身老人的子女都有自己的家庭,每天忙於工作與家庭,很少有時間顧及老人的身體與心裡健康。但是心裡隨時又掛念著老人的情況,真是心有餘力而力不足。


況且現在很多子女成人後並沒有與父母住在一起,也並不能長年累月陪伴在父母身邊。老年人再婚不僅是給自己找幸福,也可以給子女減輕負擔,同時也有利於減少和防止嫌棄老人行為的發生。

四、有利於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發展。

再婚老人對性生活的要求只佔一小部分,他們要再婚的真正原因是想找個“伴”。互相照顧,聊聊天,說說話,一起買菜做飯,逛街散步,鍛鍊身體,日常的生活有人作伴,才具有實在的意義。沉浸在愛情中的老人容光煥發,神采奕奕,這樣有利於健康,可延緩衰老,減少痴呆。再婚也可以增強老年人對生活的追求,煥發青春,這些都是子女所無法替代的。

五、老年人再婚有利於撫育下一代。

家庭是子女成長的搖籃,我國的家庭多系雙職工,夫妻早出晚歸,奔波於工作與子女教育中,往往感覺力不從心,甚至苦不堪言,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如果老年人再婚,不僅老兩口可以互相體貼照顧,而且他們精神愉快,身心健康,還可以分擔撫育後輩的任務。幫著接送上下學,送去輔導班,料理家務,可以分擔很多雜事,讓年輕人也過得輕鬆自在。

六、老人再婚延年益壽,也有利於減輕國家負擔。

有條件的老人再婚,使一些孤老者有新的歸宿,可以減輕養老院和民政部門的負擔,也減少虐待遺棄老人的行為。同時也使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健康發展。再婚老人大多數都會覺得未來更有期待與嚮往,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有利於延年益壽。

由此可見,老年人再婚不僅是老年朋友們自己的權利,也有諸多益處。在這個開放的年代,我們應該對老年者給予更多的理解,拋棄世俗的見解,開放老年人,同時也給予祝福,讓他們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如果我老伴先於我走了,我選擇自己一個人過。俗話說,人老話多,樹老根多,人老了老了,特別愛管閒事,我本來是個少言寡語的人,老伴總是嘮叨這不行,那怎麼做,每天照顧她不說,總嘮叨沒做好,挺煩人的,無奈是幾十年的夫妻,忍忍就過去了,只當耳聾了。如果老伴走了,再去找一個又是嘮叨者,豈不是找罪受。所以我打算去找一個山清水秀的養老院,把城裡的房子出租,積攢個一二十萬塊錢,在自己實在動不得的時候請個保姆。

當然,有些老年人耐不住寂寞,想找一個老伴,這是他的自由,誰也干涉不了,只要兩老處得來,互相包容,互相照顧,互敬互愛,同樣能幸福地渡過晚年。


淡定老者83944345


老年人,老了一個人過好,還是找老伴好?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因為牽扯到雙方子女,雙方財產,雙方聲譽。我奶奶去世以後,爺爺跟父母說,他想找一個老伴,我父母堅決反對,說人到六十多歲還找什麼老伴。爺爺無奈地放棄了這個念頭。那還是在四十多年前,現在隨著金錢至上的社會,有錢的人想找什麼樣的老伴就找什麼樣的老伴,而那些為子女傾一生之力,老了一無所有的農村老人和城裡居民老人老伴去世想找一個老伴就難了。我個人覺得老婆在世時也不要太依賴老婆,如煮飯炒菜,洗衣服,操持家務,平時自己多做一些,人老了總有一個先離去,這是無法避免的。現在煮飯有電飯煲,洗衣服有全自動洗衣機,炒菜有燃氣,只要自己生活能夠自理,沒有必要找老伴,多一個人管,多一個人嘮叨,自己不願做可以到飯館吃快餐。如果子女懂事,讓他們的孩子陪著睡覺就不感到孤獨寂寞了。



15727512


老年人,一方喪偶,或離婚,要找一個和原配一樣在財產上不分你我,共同維護這個家庭是很難的,和年輕人不一樣,年輕人結婚,生子,共同組成的家庭,是共同的孩子,無論有多少財產,都是給自己的:孩子,而老齡人重新組成家庭,都有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子女,雖然現在有好多子女不反對父母喪偶或離婚重新組成家庭。但我覺得六十歲以後的老齡人,如果雙方都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還是別去得瑟了,

有好多都是看中對方的財力,也不排除有真愛,我們小區就有一老爺爺七十多歲了,兒子開公司,老伴去世了,平時在社區一起活動的有一老奶奶!也是喪偶,經別人撮合,倆個人走到了一起,一年未到就分手了,分手的原因是忍受不了對方的習慣,因為自己曾經的老伴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對方的缺點早己習慣了,現在要想去改變對方的缺點,談何容易,人老了在生活還自理的情況下,有時間到老齡社區去玩玩,或者找幾個老齡人一起岀去旅行。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就更找不到一個不要付工資的另一半來家照顧你了。大家說一說是不是這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