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的智慧都是從哪裡來的?

正能文化傳媒


智慧從法天象地而來。所以,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讓大家用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來提升自己的智慧,修身齊家。

所以說,智慧從自然而來,自然法孕生百家法。

我們要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和萬物不割裂,改造環境而不是破壞環境,這樣得到的智慧是可以持續發展的智慧。

老瓜瓢鼓勵我們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大好河山。然後,才知道,環境值得珍惜,人才能不斷增長有用的才智!


老瓜瓢


聖人的智慧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一般人還真的是不好回答,據我所知:聖人的智慧無非是從兩個方面證來的。

一是他們前世是修行很高的高僧,已經臨近開悟了,他們來到今世只要機緣一到,就立馬開悟了,開悟就是開啟了佛一樣的智慧,就象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那樣,他沒有讀書,只是聽了別人唸誦一遍“金剛經”他就開悟了,

其二就是在凡間通過自己修煉也能做到開悟,也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就能達到開悟的境界,只要是開悟了,智慧就馬上顯現出來了,世界的所有問題都清楚明白了,不存在任何迷惑事情,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能聽到一般人聽不到的話語,能明白世間萬事萬物的變化與形成的整個過程,能看到過去幾世和未來幾世的人和事情的發展過程與規律。我現在只給大家說這些了,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說明了!


一空wwyeye


聖人的智慧是靈魂開發自己而得到的自然真理。

每個人的靈魂都具相同之智慧,但受著後天七情六慾的侵擾,也就形成了每個人各樣個色,思維不一的局面。只曉後天,不懂先天。

每個人都想自己是大智大慧,但是,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就得到了智慧。這智慧必須通過靈魂苦行,達到死心才能得到的真實智慧。為什麼靈魂必須死心才會有智慧呢?因為靈魂不是思慮之神,從母體降生帶著後天未性而來的,這未性就是魔。什麼叫魔呢?魔是沒有意識,是依賴靈魂思想意識而存在的陰魄假精神,魄者,破壞也,弱智也。是末性使靈魂原本的清靜心而不能清靜,本來就有的本能和智慧卻被末性而覆蓋,靈魂被末性而生死輪迴。所以,靈魂必須死心才能降伏魔(未性),開啟本有的先天智慧。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修命不修性,天下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一點靈光無處用"。是非常有道理的。修就是一個有機整體的全部迴歸到自然運動的規律上來。全起本性修。

靈魂回覆先天才會本原。怎麼發揮智慧呢?是靈魂觀眾生(生物)的自然運動之理而自然就會的智慧,靈魂原本就是這種天性。舉個例子,就象貓生來就捉老鼠,蜜蜂生來就採花釀密……都是一樣的道理。一個有機整體是億萬眾生而組成的,每個眾生都有它的運動規律,也就是一眾生一智慧,靈魂觀哪個眾生就有哪個智慧。億萬眾生歸於靈魂,對此,靈魂的智慧無限。聖人的智慧是從這裡來的,別無他路。

靈魂如果真的化了,就會把整個宇宙世界都托起來了,道權也就在手了。必須用道來完美德,用養德來證道,有道才有德,無德道敗,無道無德。無道就不會有智慧了。

真空(靈魂)含妙有(假我、肉身),人是真假的結合體,是永不分離的。假存則真在,假謝則真滅。每個人的靈魂(真)無限生命都有無限的潛能,無窮的智慧沒有得到盡美的發揮,感嘆肉身(假)有限生命卻過早的凋零了。


少知道18424224208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幾句,本人屬於瘋癲人士,說的自然也都是瘋癲之言。

聖人的智慧來源兩個方面。

一,天命給之。

天賦,天生,天養,這種屬於鑄就的材料,出生就有慧根,雖然可能沒有開竅開悟,但必定有突破繭蛹的一天,能通悟天命,天人合一,屬於天命派來的維護者,領路人。

二,血淚與痛苦澆灌而成長。

天命,天賦,屬於優異的種子, 如何完全發揮基因的優勢,真正成熟和繁衍, 還需要後天的澆灌, 這個後天的澆灌,就是通過痛苦的磨礪,血淚的刺痛,帶來意識思維的大徹大悟, 聖人自我成就自我,成為順天應道的維護領路者, 並且因為人世間充滿了痛苦和血淚,才會有無數民眾原意追隨聖人的大道大路,小康和諧社會,出不了聖人,反倒聖人會成為世俗人眼裡的失敗者神經病,耶穌 佛祖 孔子哪一個現實生活世俗眼中看都是當時社會的失敗者, 尤其今天這個社會,典型的誰有錢有權誰就是成功者誰才是大家爭相追隨的模範。。。人人都願意追隨 願意去做李嘉誠馬雲。今天聖人出現,要麼是人人輕視的失敗者 ,要麼是人人遠離的怪人,要麼是國家打擊打壓的違背主流世俗看法的獨立思考者。

聖人的出現,天命使之,是因為天道需要大篩選 大變局。。。。人命追隨,是因為人間遍佈罪惡痛苦血淚人人是罪人人人又都是罪犯導致惡性循環漩渦身不由己無法自拔。。無論天命還是人擇,都意味著大的劫難。。。。。

自己手碼字辛苦,請朋友幫助點贊或轉發,本人必回贊迴轉,抱團取暖互相幫扶。


文泉漢水


聖人從生活中來,聖人的智慧更是從生活中來!


且不去說什麼繞口的西方哲學名詞,咱就說說中國的聖人。

老子,孔子!


春秋,戰國,四百多年戰亂,百姓民不聊生,甚至出現易子而食的悲慘狀況。

諸侯更是窮奢極欲,鶯歌燕舞。有句話叫“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

針對這個社會現狀,百家爭鳴,很多經歷了生活艱辛,對勞苦大眾的悲慘境地感同身受的人,積極思考,提出了自己對於當下境遇的解決辦法!


老子提出“道”;

孔子提出“禮”……

聖人積極的思索,結合上古時代的“理想狀態”(之所以說是理想,三皇五帝時期的生活狀態是否真的那麼美好?都是傳說流傳,至今還找不到夏朝的任何文物證明),他們心懷天下,提出各種救世救人的思想。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詳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這就是老子對於“兵荒馬亂”時代的一種控訴或者說最深刻的理解,然後再結合他的智慧和學說,企圖去改變社會,讓人們生活的更幸福!

老子的理想國“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都是聖人,也就各做各的事情,開開心心,簡簡單單……


新風堂堂主


聖人是什麼?關於聖人有這樣一段說法:聖人當屬無知、無慾、無己、無求、無悲、無喜、超然於世,但又事事洞達、通幽習變、見微知著的一類人。

明代王陽明的“致良知”“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致良知”是王陽明在五十歲時提出。 他曾自負地說:“某於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不得已與人一口說盡。 ”“良知”,既是道德意識,也指最高本體。他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過程,因而也就是自覺之知與推致之行合一的過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傳統的儒家學者將廣大普通百姓排除在求聖的道路之外,王陽明則認為“人人皆可為聖人”,使得聖人光芒得以照進尋常百姓家。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聖人!

人的智慧並沒多大差異。


奔跑De小象


聖人的智慧,關鍵來源於一個‘悟’字。悟,來源於對生活的思考,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從不隨波逐流。他們能把事情從表面悟到一個更深的層次,這樣就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質。這就是哲學了。



舉個栗子,曾子殺豬,這是大家都熟知的故事,普通人對此的理解就是不理解,哄孩子的一句話怎麼能當真呢?但是曾子看到的卻是對孩子的一個教育的問題,這就悟到一個很深的層次了。又如,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讓弟子甩手臂,普通人不理解這是為什麼,甩了幾天就懶得甩了,但有一個人不一樣,堅持甩手臂,後來成為了希臘又一著名哲學家,柏拉圖。這裡面更深一層次的理解就是堅持。



悟是一種感覺,一種境界,是一種身心達到的狀態。常言道,站的高,看的遠。悟就是達到了一種高度,眼前的一切,不用去想,不用分析,自然一目瞭然。悟是一種身心境界,所以只有達到的本人知道,由於我們沒有達到,所以,到那種境界究竟看到了什麼,我們無法知道。只有達到了的人,從別人的講述中才能瞭解。悟是一種體驗,可不是想當然,也不是讀佛經理解到的。



所以說,在當今社會,能夠體驗到‘悟’的好處的人,生活總是不會太差了。通過悟,你能夠了解到更多的東西,自然你的境界就更加高了。知識的來源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書中學習,另外一種便是自己體悟。當然,自己體悟出來的東西要比看書來的印象深刻的多。



我們離聖人太遙遠,我們之所以體悟,理解,只是想過好這一生。


靈動的小鍋


彌綸宇宙大道者為聖。


信手筆記一圖……


通雲齋三寶居士


人類所有文明體系,都一致認為,人生除了生理的成長和心理的成長外,還必須擁有一個更重要的成長,那就是靈性的成長。

所謂靈性的成長,就是向著外在的神靈或生命內在的神性的成長,也即生命的成長,或叫做意識對其自身的超越性成長。其實質是將自己不斷地與神靈或神性發生更為深入的相應和融合。

“與神靈或神性發生更為深入的相應和融合”的意思即是:向著神靈或神性不斷深入地敞開自己,顯化自己;或反過來理解,讓神靈或神性不斷地向著你敞開它自己,顯化它自己。

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在相互敞開和顯化中徹底融合,實現你即神靈或神性的化身,神靈或神性即你的化身。這種相互的融合和互為彼此的化身,西方文明稱之為“道成肉身”或“復活”等,我們東方文明則稱之為“開悟”、“明心見性”或“天人合一”等。

而“明心見性”的性,就可以理解為無限之智慧、絕對真理,在佛家稱之為“般若智”。般若這種智慧是一切眾生與生俱來的智慧,不僅人類有這種智慧,任何一個眾生都有這種智慧。這種智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只有隱顯之別(在眾生為隱,在佛菩薩為顯),而無增減、大小之差。


大道之光


物有自然,事有離合。聖人的智慧來源於平常對周圍事物細心的觀察。

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所在,任何事情都有對立兩面。有了天地之後,就有了離合,有守,終始,這幾種狀態。萬事萬物,就必然存在裂縫。

聖人就是觀察到了“陰”不利的條件,“陽”有利的條件,做好分析,事情怎麼開始的,怎麼發展的,怎麼到鼎盛的,然後命物,找到事物的規律,從而知到了生存發展死亡的關鍵,籌策萬物之始終,運籌策劃,做什麼定論,定什麼戰略,達人心之理。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為眾生之先,是眾人的先知先覺者,看的比別人遠,站的比別人高,思想更精準,於是大家尊它為聖人。

聖人就是天地的使者,當世間無事可抵得時候,聖人是來幹什麼的,解決問題的。當我們身邊沒有問題的時候,聖人都深隱而待時,無為而治,不做事情。一旦是世上需要有人,有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馬上走出來,叫做事有可抵者,則為之謀。(意思就是給別人出主意,定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