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令五申不讓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而培訓機構卻越來越多?

享受陽光46572843


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家長和孩子有需求。

2、補課有市場。

3、利益驅動。

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

1、培訓機構越來越多,但培訓老師的素質不太好。

這些機構的教師有幾個是有職業資格的教師,可以說十個培訓機構全職九個沒教師資格。他們當然比不上在職老師。如果拿培訓學校最好的老師與在職最差的比,我也無話可說。哈哈!你真逗!

2、家長只想老師無私奉獻。

家長寧願讓自已孩子給這些無證之人教,卻罵在職老師補課,認為在職老師上課不教下課補課教。實際上是想讓老師免費補。請問如果你是老師,你願意幹?我難道我不可以休息,多陪我的孩子嗎?

3、我認為這種認知實在是一種情緒發洩,並非理智。

我想這樣問一下這些這樣說的家長,作為家長的你,你讀書時並不補課吧?你的老師也沒補課掙錢吧?老師應該不存在上課不教吧?你們班所有人是不是全都會了?個個一百分?為什麼還是有不及格的人?難道考前幾名的學生全在老師哪補課嗎?沒考好是不是老師上課不教課後教?現在人們偷換了一種認知,好像老師只要教了就會,學生不會是老師沒教,好像只要老師教什麼學生一定全學會。如果沒會學會一定是老師想課後補課收錢上。這種認知,是一點不懂教育規律,也難怪你的兒女學不好。

4、現在輿論綁架政府,懲治教師補課。

我想問如果在職教師不補課後,你也不會給自己兒女補,你還算心囗一致,如果還在補,你們就是口是心非。在職老師補課動了培訓機構奶酪,在大量宣傳這樣的不滿絕大多數是他們,家長不明真相瞎起鬨。鬧吧鬧吧。哭的最後是誰,歷史來評價吧。


培養思維學會學習


我能說一句話嗎,我是一個一線老師,工作十六年,很辛苦,工資很低,我也在外面帶課,掙得收入還可以,但是不帶自己的學生,來了也攆走。如果能教好,你來補課幹嘛,如果教不好,你來補課幹嘛。所以說啥不帶自己的學生。我外面帶課學生很歡迎,很受學生追捧,掙得也是辛苦錢。但是本校課堂中總有一少部分學生不聽課,我用了個比喻來解釋這個問題,你媽做飯好吃嗎?飯館的飯好吃嗎?這個比喻的意思就是你媽做飯很好吃,但是你不愛吃的原因是你媽該給你做飯,補課機構就像酒店的飯,偶爾吃一頓味道很鮮美,但是養身體還是多吃家裡的飯吧!


魔鬼教師


假如所有的教師都不補課 ,假如我們取消一切課外輔導班,不管有償的,還是無償的,學校的,還是培訓機構的,自己的老師上的,還是大學生研究生上的,統統取消,那麼,設想一下,我們希望孩子們在這些時間裡能做什麼?我們希望他們在大自然中奔跑;在家裡做做家務,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看看世界名著,搞搞琴棋書畫,成為一個有品味的人。或者去工地上搬搬磚,體驗一下人間疾苦,生活的艱辛。我相信你一定是這樣想過,也這樣嘗試過,我也相信你最後一定會發現,那些美好的願望只不過是我們一廂情願而已。如果有大把的時間,孩子們寧願呆在幽暗的網吧裡,不分白天黑夜地沉溺於血腥暴力的虛擬世界裡,或瀏覽那些這個年齡不該看到的網頁。或手機不離手,成為資深低頭一族。網絡以不可阻擋之勢控制了每個人的一切。做為成年人,我們肩上的責任讓我們得以脫離於網絡的控制。而孩子們,假如失去了學習任務和老師的約束,忙於謀生的父母即沒有合理的方法,也沒有那麼豐富全面的學識,更不可能每日花上幾個小時去輔導孩子的功課,那麼可想而知,孩子們會徹底淪陷於虛擬的世界。 還有一種說法,課外輔導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那麼我想問,上網吧要不要收費?電話費算不算錢?孩子們在網上買網卡,買裝備要不要算錢?況且,很多人上不起輔導班絕不是錢的問題。從事課外輔導這些年,記不清給多少人義務上過多少課了,如果以培訓機構的收費標準來算,我應得的課時費就算是買不到一幢房子,也應當買得到一輛車了。我不收學費!我象祥林嫂一樣對我的學生們重複著這句話,以至孩子們見了我都怕我,經常是我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教室裡等待著我的學生們,卻久等不到。 我孩子也是一個不太上進的人,貪玩懶墮,所以,我認為他的數學家教是一個了不起的老師,因為她能讓這個懶墮的孩子跟她學了五年的數學。並且順利通過了中考、會考。他的歷史家教是我從前的學生,他也是一個了不起老師,讓這沒有耐性的孩子跟他學了兩年枯燥的歷史,並且繼續學下去。他的物理家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老師,他讓這物理模擬考只得6分的孩子,在學業水平考試中得到B級。 取消教師補課將孩子推向社會培訓機構;取消一切補課卻將孩子推向網吧,推向虛擬的網絡世界。


風笛的課堂


為什麼三令五申不讓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而培訓機構卻越來越多?

這恰恰說明了外面機構裡的教師主力還真的不是在職教師!


因為我孩子常年出入各種培訓班的問題,所以對這個行業多少有些瞭解,正規的有一定規模的機構往往都是由自己的一套學習體系的,所以對他們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在職教師來代課不需要“在職教師”的這個名號。他們會有自己的一套獨立的培訓體系以培養自己的“員工”上崗。對他們來說人員的配備是非常有計劃性的。


那些沒有固定場所、沒有固定師資的“機構”則不然。往往這種機構是在假期臨時批湊的,由於沒有足夠的、穩定的教師團隊,所以就會出現請在職教師代課的行為。個別機構會以“名師”、“在職教師”等作為招生宣傳的賣點。但是這種補課往往是“季節性”的,如果日常也能穩定生源,那麼這家機構也必然會走向正規化的。而一旦走向正規化,那麼它的人員建設自然就會提升上來了, 而對在職教師的以來也就會越來越少了。



“小作坊”補課就不好說了,這裡面有的可能乾脆就是在職教師辦的,有的可能是家長們拼課的,有的可能是創業初期剛剛開始起步的,還有的可能是類似於託管機構增設的增值業務等等。由於它比較小,本身的社會影響也不大,更加是多數人其實是很難找得到的,所以這塊是最容易收到禁令影響。但是由於它足夠的小,所以實際上也是比較難查的!


他們能比得上教師?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好說!

這得看你怎麼比較了!

在職教師中非常優秀的我見過,非常差的我也見過;機構裡的優秀教師我見過,機構裡的差勁的教師我也見過。

我覺得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能不能在機構裡給孩子找得到優秀的教師,能不能在學校裡遇到優秀、超級優秀的教師,前者會因為個人(家長、孩子)的需求不同導致選擇上可能會遇到困難,但是後者卻不是很難,因為絕大多數在職教師還是很優秀的。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機構教育不是普通的教育,它其實更多的時候是“補充教育”,而這種補充從其性質上分了“補習”和“提優”兩類。很多家長不得不給孩子選擇的原因無外乎要麼孩子在學校學的不好(原因可能有很多),要麼孩子在學校學的很好感覺吃不飽。而學校教育是很難給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分層教育的尤其是小學這段時間。考慮到未來的“應試”,那麼大量的出現上培訓班的情況也就很正常了。


最後我想說培訓機構的增加或者減少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有需求才會有市場, 當需求不在的時候這塊市場自然就會萎縮。為什麼很多教育質量一般或者比較差的公立學校上輔導班的會多於私立學校的?說到底教育資源滿足不了家長、孩子們的需求,那麼當這種需求產生了,學校不能給予的話,自然會出現去社會上尋求的情況。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教育部有規定:在職教師不得從事任何形式的有償家教!這一規定把在職教師做家教的路堵死了。

去找家教的有三種人,一種是在課堂上學不會的,需要課後加強輔導;一種是學得差不多,希望有提升有超越,考更好成績的。第三種就是培養興趣愛好,學校的老師和教學無法滿足的,只有找校外的專業老師進行專業培訓。

關於提升成績方面,老師不是萬能的,即使課堂上竭盡全力的講解,也沒有能耐把全班同學教會。只有找家教。

專業培訓,一個老師面對全班同學,根本做不到專業培訓。比如鋼琴、書法、繪畫,在學校只能學習一點皮毛,要想深入,只能找校外的培訓機構,找專業老師。

除非大學生,有專業課,那就不用另外培訓了。


阿彌丫丫


一,不讓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就是給社會教育機構提供市場。市場越大,機構越多,濫竽充數的機構也會不斷出現。

二,不讓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就是要把“上課不講,補課講”坐實,把一線教師的師德徹底抹黑。

三,不讓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就是要讓家長多花錢,提高城市GDP,對官員的政績有好處。

四,不讓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好像是對“教育均衡”有莫大的好處。事實上,早早放學後“託管班”“輔導班”“提高班”不是一般工薪階層能承受得起的,這事促進中國出現大面積“精英教育”的發展,出現像美國一樣的三個教育階層,嚴重偏離“教育均衡”。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我這裡有這麼幾個真實的例子,隨便講一講吧。有幾個初中生,課後也補課,而且是主動要補的那種,但是並不在自己老師那裡補,可能是遠來和尚會念經吧。有不少小學生,父母也是高學歷,但孩子放學送小課班去寫作業。有一個家庭主婦,老公是廚師,倆人僱了一個大人四個學生,開了一個寫作業班,生意很好。一個公務員,在本地開了一個英語學校,現在在全市都有分校。有一個參加了十幾年高考的中老年人,現在開了個高考衝刺班,生意很好。有一個學生專業課不好,經常掛科的那種,現在開補課班,給高中生補習。每屆學習特別好的學生基本都不出去兼職給人家補課。


ainnia


整天吵著,取締輔導,打擊補課,你們只體會到這些痛。你們懂的輔導補課好處嗎?理解這麼多好處,你們會半夜睡不著。


1.對學校影響

a.變相帶來教師收入,提高教師生活水平,改善教師愉悅心情,

b.有利於加強教師之間榮華富貴心的攀比,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心態。

c.刺激了本土經濟復興與發展,如:教師成群結隊團購式買房,消耗大量別墅排屋的庫存,如:加強了高端奢飾品消費,LV,GUCCI,阿瑪施。大幅度提升了學校素質文明建設,拉昇了城市形象檔次。

d.最最最大的益處是有利於打擊,只空想不幹活的激進分子,空談誤國誤人子弟之徒。培養了不空想,踏實肯幹積極拼搏的校風校貌。

2.對家長影響

a.滿足了一大批積極爭先唯恐落後的家長心願,促進了廣大家長群眾捨我其誰的積極進取的精神建設。

b.促進個人消費能力,提高全民消費指數。

c.最最最重要的是,打擊好吃懶做安逸之風,加強實幹拼命精神。


刀筆之隸


前幾天,接觸一位深圳名校的學生家長,她的孩子在這所名校初一就讀。這位家長向我們諮詢,怎樣補習效果更好。作為老師的我們,一致反對補課,除非孩子有什麼知識的缺漏,否則,給孩子補習有害無益。這位家長告訴我們,她希望孩子輕鬆愉快地學習,不希望孩子全部時間都用來學習學校課程。但是,她又不得不讓孩子補習。她孩子的班上,80%以上的同學都在補習,並且,他們在六年級就“補”完了初一的數學,現在已經“補”完了初二才上的物理。孩子班上上課,老師每講一個新知識,孩子們都舉手說學過了。

老師的教學,都是面對多數學生的,既然80%的學生都學過了,老師就不會仔細講這個知識了,還有20%的學生只能望洋興嘆了。為了能跟上班上多數同學,這20%的同學只好也去補習。這大概就是劇場效應吧。這樣一個班級,也許算“上課不講補課講”的一個註腳吧。這個“上課不講補課講”不是老師主觀的行為,補習班也不是老師的補習班,但這種現象卻要老師來背鍋。

現在的家長,很多人都被商家洗腦了。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嚇得家長們趕快去商業補習機構給孩子補習。而且,家長和補習機構把每一個階段都當著起跑線,讓孩子在每一個節點都搶跑。現在,學前就學習加減法,小學未畢業就學初中課程,中考剛結束,就要學習高中課程。這樣做,孩子苦不堪言,家長浪費金錢,老師無法按正常進度傳授知識。這樣的拔苗助長對孩子的終身發展沒有任何好處。

但是,這種全民補習的現象,就是補習機構樂於看到的。這就是補習班越來越多的原因。中國的市場經濟,造就了一大批營銷人才。現在的補習市場,是營銷最成功的一個案例,這個案例以後可以上MBA課程。


非優秀教師


傻逼家長被人耍了還在給人唱讚歌了,校外輔導機構都是請的末流的教師,甚至沒有資格說人在輔導,家長還高高興興的去送錢。想當初學校補課收那麼點補課費家長有鬧有告的現在好了多花幾十倍價錢,還的來回接送,傻逼家長們沒毛病了吧,活該活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