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應該給孩子玩手機?

戀情聖子


玩手機過渡,會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呢?

1、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首先,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會損害孩子的眼睛,這裡面的道理大家都懂。而這些危害對孩子的影響更為嚴重的原因在於:生長髮育對於年齡段的敏感度、損害一旦形成的不可逆性、和壞習慣對人傷害的長期性。從小患有近視眼的人都知道:青春期以後,眼睛只要不過度疲勞,眼鏡度數就基本不會加深。而在這之前,即使特別注意保護視力,也遏制不住每年度數的增加。

其次,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會損害孩子的睡眠和身體健康。睡眠對於孩子的身高、智力和免疫力都有重要的影響。這些指標都是孩子健康的基礎指標,雖然不能衡量其中的影響大小,但從我們大人自身出發,少睡眠確實會影響自己的工作或者學習,更何況身心尚在發育的孩子呢。

而且,愛玩手機的孩子必然不愛運動,

不愛運動的孩子必然孱弱。一旦從小形成了這樣的身體素質,沒有足夠的決心和毅力,基本是不可能改變的。而且,生理機能的懈怠會反映到人的精神層面。顯而易見的是,懶惰而沒有活力的人,無論在就業市場還是婚戀市場,都是不受歡迎的人。

2、損害社會交往能力今天。

在人類持續不斷的努力下,機器不僅可以模擬人的行為,甚至能模擬人的思維,但是至今還沒有取得能夠模擬人感情的進展。這樣的結果足以說明:人類的情感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交往能力,不是通過學習就可以領會和掌握的,而是要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進行感知、體會和揣摩獲得。所以,雖然通過手機也可以社交,但從小過多依賴電子設備的孩子社會性普遍偏弱,長大後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也是堪憂的。因為他們無法通過語氣語調、面部表情和身體姿態準確判斷對方的真實想法和意圖,同樣也無法通過這些方式準確地表達自己。這樣的孩子成年後,不僅容易在職場中面臨困惑和挫折,導致擇業困難、溝通能力差、事業發展不順利;也會在婚戀時遇到麻煩,使得擇偶艱難、家庭矛盾多、離婚率高。

3、損害專注度。

有些父母發現孩子玩手機的時候非常專注,可是學習的時候卻經常走神,這是什麼原因呢?有的孩子很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吸引,但關注時間短;也有些孩子不太容易被周圍環境所影響,而更加專注於自己所做的事。這種區別體現在學習上,就是注意力和專注度的區別了。這種差異有些來自孩子自身的特質,而有些則是訓練出來的。比如手機裡內容豐富多樣、畫面停留短暫、顏色變化多端,孩子的思維也就必須跟著快速轉移,容不得更多的停留。而文字多的書籍裡,圖畫少、顏色單一、內容進展緩慢,孩子的思維也就跟著靜下來,有了深入思考的時間和餘地。

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常看電腦和玩電子設備的孩子學習時靜不下來,而養成讀書習慣的孩子學習時能夠集中注意力的原因。

學習不光需要理解力,還需要思考和訓練。所以聰明的孩子不一定成績好,而專注的孩子一定會更勝一籌。

深刻理解了手機對孩子的危害,父母還需要明確幾個問題,才能更好地對孩子使用手機進行管理。

那麼,該如何管理與控制孩子使用手機呢?

1、誰來控制手機的使用?

一些父母控制孩子使用手機不能理直氣壯的原因,是覺得自己的東西都是孩子的,孩子有當然的使用權。這種想法在很多時候是合理的,但在手機的問題上必須進行調整。

只有父母強調自己擁有手機的所有權,他的使用必須經過自己的允許,管理時才能更加有底氣,效果才會更好。

2、手機能開發孩子的智力麼?

所有電子設備上的程序、軟件、系統都是由人開發的,所以必然存在可以循到的思路和規律。讓孩子適度接觸確實可以開拓思路,但是沉溺於此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3、孩子的學習離不開手機麼?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確實存在老師在佈置作業時加以利用的情況。

但是同時需要父母注意的是:且不說老師一般不會鼓勵學生使用手機,這種做法對於沒有智能手機的孩子也不公平。所以,對於以這種藉口要手機的孩子,父母完全可以毫不猶豫地予以拒絕。即使遇到個別必須使用手機的情況,父母在旁陪伴也能解決手機失控的問題。

4、孩子能否自我控制手機的使用?

孩子的自控力不是天生擁有,而是通過訓練獲得的。同時,手機的誘惑連成年人都抵禦不了,更不要提孩子了。因此,希望一個手機上癮的孩子做到自我控制是不現實的。

其實,父母只需要做到控制自己少用手機,和制定規則後拒絕妥協,就可以幫助孩子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而一旦養成按照約定使用手機的良好習慣,他的自控力也就得到了提升。也就不存在孩子對手機產生依賴。

我是雅曼教育,關注一下吧。


雅曼教育



應該不應該讓孩子玩智能手機?我想,如果你的智能手機成為孩子的遊戲機,那麼,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肯定是弊大於利。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對孩子的視力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據統計,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十有八九是近視眼。近視眼的危害有多大,想必很多大人應該比孩子更清楚吧。


其次,孩子經常玩手機,或者玩手機中的遊戲,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是非常恐怖的。現在騰訊推出一種叫做“王者榮譽”的遊戲,很多孩子都深深陷了進去,甚至連一些大人都無法免俗。試想:連大人都沒有什麼免疫力的手機遊戲,孩子自控力那麼差,不會上癮才怪呢!

第三,孩子經常玩手機,會導致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特點。我們很多大人,都把手機當成影響夫妻感情的“小三”,一機在手,暗自得瑟;機若離手,魂不守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很多家庭,一部分家長不是與愛人相濡以沫,而是與手機“如膠似漆”,這樣,孩子在無形中對手機產生了無限眷戀。

孩子玩手機的危害還有很多,各位如果有更精彩的見解,請在評論區留言。覺得我寫得有道理,請點贊,並關注,謝謝。


萬世頑石


可以,但是要注意時間上的限制,不能無節制的給孩子玩手機。

家庭是最能提供有效干預的環境,但孩子如果沒有父母有力的監督和指引,爺爺奶奶說不能玩手機只是一句空話。還有一些家長沒有意識到手機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喜歡玩手機,不是多大的事兒,甚至讓孩子自己玩遊戲,主動用手機當電子保姆。

手機上充滿感官刺激的娛樂消遣不僅佔去了孩子們的大量時間,更嚴峻的是,長時間的玩手機破壞了孩子的思考力和自控力

奶嘴樂

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是一位被稱為西方戰略巨擘的人,他一生提出過很多新奇的戰略名詞,其中有一個叫做“tittytainment”,中文譯為“奶嘴樂理論”。

這是一個魔性而邪惡的理論:全球化使財富集中在20%的精英手裡,為了消解另外80%人口的不滿情緒和精力,就給他們塞上一個“奶嘴”,讓他們安於享受娛樂,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慾望和思考的能力。“奶嘴”包括色情業、賭博業、暴力型影視和遊戲,娛樂新聞、偶像劇、綜藝等大眾化娛樂產業等等。

遊戲能立刻給你反饋,碎片化視頻不要求你有耐心,而且有更強的感官刺激。長時間看手機的孩子看慣了動感十足、有強大感官衝擊力的畫面,對普通的信息刺激會變得遲鈍。

這就會導致孩子認真聽完30分鐘的課,看完一本書,思考一個問題,這些活動遠不如手機的刺激性大,且需要付出更長時間的注意力、更復雜的腦力活動,孩子自然越來越不願意也沒有能力做,使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習慣越來越差,最終失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時代在進步,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不拒絕科技,做會選擇的父母。我們在接受科技給生活帶來改變的同時,也要避免科技給我們孩子帶來的傷害。為孩子營造適合他們成長的環境,讓孩子接觸合適的內容,但其中更為重要的是多陪伴自己的孩子


蟲蟲之家潛能幼教


手機作為通信設備,它無疑是最受歡迎的。還有強大的聊天設備,視頻設備,遊戲設備,現代人都離不開手機,很多成年人都是“低頭一族”。

大人都很難約束自己,偶爾又會低頭刷著手機。小孩子這麼小,控制力更差,他們一旦上癮,肯定更難抽離!身邊就有很多小孩子因為玩手機近視的,有因為玩手機成績差的,有些因為玩手機不願意上學的。這一個個的例子告訴我們,未成年人玩手機的危害!

要想小孩子不玩手機,大人就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做“低頭族”。平時多和孩子一起到戶外運動,在家的時候陪孩子看電視,陪孩子看看動畫片,看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