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尖大學有哪幾所?

法拉甜水園


一些人,似懂非懂,把國內的大學翻來覆去地拿來議論,不覺得無聊嗎?更有甚者,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人云亦云,也跟著學舌,豈不好笑!

所謂的頂尖大學,就是過去的985、現在的雙一流大學,共有42所,這是教育部定的,誰也抹黑不了!如果像某些人說的只有清華北大兩所頂尖高校,那還得了!那就真叫“國將不國”了。放眼中國大學,真是群峰高聳,風光無限!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盛就靠它們了!清北的山峰高一些,這是不容置疑的。現在有許多人拿庸俗的眼光去評價神聖的明牌大學,甚至不惜用一些刻薄的刁鑽的語言,豈不罪過?大學的強弱不在於地域的好歹。相反,越偏遠越安靜的地方,就越沒有物慾的誘惑力,就越少紅塵的紛擾,就越利於潛心讀書做研究。至於就業,在中國的土地上哪一個城市不可以呢?只有你有足夠的本領,哪裡都有用武之地!

當然,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或有利害關係的人,故意抬高或詆譭某一所學校,這只是一些醜惡的嘴臉,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不必把他當一回事。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願42所頂尖高校早日達到“雙一流”遠大目標,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遠山吟草


中國要說最頂尖的大學,那麼只有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了。

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六所實力僅次於清華、北大的大學,位列中國高校的第二梯隊,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忽略中國科學院大學。

這六所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雖然對於這六所學校的具體排列順序不同人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不可否認這六所大學入圍前八基本都是認同的。

上面也算是我認為的六所學校的排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可以排在浙江大學之後。因為六所學校各有自身的特點,都不相同,所以如果真想分出優劣是很難的。

對於很多人思考時忽略中國科學院大學,我很不理解。雖然之前中國科學院大學只招收研究生,但是招收本科生已有四屆,第一屆本科生即將畢業,雖然招生規模小可能影響了其排名,但是不可否認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很多省份的招生分數線僅次於清華、北大。

而且國科大的研究所繁雜並不應該是影響其實力和影響力的原因。

至於接下來的大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這六所大學位列第三梯隊,當然北航、同濟、天大實力也不弱。

下面附軟科2018年中國內地最好大學排名,以供參考。


考研學長說


中國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所排名第一的大學,無排名第二的大學。

中國有: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七所排名全國第三的大學,無四至九名的大學。

中國還有: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三十所排名全國第十的大學。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大陸頂尖大學的狀元,榜眼依舊非清華北大莫屬,清華北大之後就是華東五校了,分別是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常常爭得不亦樂乎,華東五校實力都很強勁,難分彼此。再接著就是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了,人民大學,這些高校都可以算得上中國頂尖,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是18年中國最好大學排行,相對靠譜一點,評分體系標準見下圖。



消化科小張醫生


頂尖大學只能按照梯隊來評選,梯隊層級不同,學校的數量自然不同。下面就講講我國頂尖大學中的各種梯隊:

1:第一梯隊:清北

第一梯隊,自然非清北莫屬。中國人都知道清華北大,小時候都有一個清北的目標,考上了清北還要進行隆重祝賀。



2:第二梯隊:上交+浙大+復旦

大家口中常說的:上浙復,實力多強,每年招分緊隨清北。



第三梯隊:中科大+南大+同濟+哈工大+西安交大+華科



中國頂尖大學就排到這裡了,個人意見歡迎補充指正。


機械星期8


從我個人的看法來說的話,多多少少對國內不少排名機構像校友會、科教等並不是很認可,多多少少有一些盈利的目的。要說院校的排名一方面可以參考學科評估的結果,另一方面可以參考一下世界高校的排名,相對來說更為公正一些。

像國內有哪些頂尖的院校,從第四輪學科評估的結果中來看的話,國內學科評估結果比較好的院校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院校”實力都是非常突出的。以下是具體學科評估的情況:
另外就是關於國內部分院校在國際上的排名情況,相比較不錯的肯定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院校,以下是各個院校的具體排名情況。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瞭解:

國內還是有不少的院校實力很不錯的,在新一輪高校建設中,希望國內高校能再進一步的發展。

您的關注、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考研字D


我國高校等級劃分官方版本主要分省部重點建設高校、普通院校,民間高校層次劃分有諸多版本,其中知名的是校友會星級大學排行榜:把高校劃分9個星級,對應高校9個辦學層次:世界頂尖大學,世界一流大學,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等)。那麼,我國有哪些頂尖大學?我給大家蒐集整理如下:

參照2018校友會版中國高校排行榜前100強

我國有3所世界一流大學(8星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

有14所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7星級):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有7所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大學(6星級):中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詳細榜單如下


數據信息來自校友會,僅供參考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2018全國高校綜合排名:
2018高校錄取分數線:





218256vda


首先講個小段子,博物館有個講解員,講解某一文物時說文物歷史有20003年,別人問這個3年是幾個意思?他說:我3年前進館時老師告訴我這個文物有兩萬年了。此講解員混然不知兩萬年是個大約數,約數+精密數還得是約數。

回來談談大學排名,講講個人看法。

一、不管國際四大榜還是國內的武書連、校友會,都是先建立一個數據化的指標評分體系。然後收集每個大學的每項指標數據,再納入體系生成總得分,命總得分第一名的大學得分為100分,其後依次下降並排名。

這樣問題就來了,這個評分體系是否足夠全面、完整、科學,指標權重是否合理,每個大學的每項最新指標是否全部收集無遺漏,這些誰也保證不了。那麼你89.56分,我89.37分,憑什麼你就比我牛?正如上面的小段子,評分都是約數,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是何意?真有這麼精確嗎?

所以無論什麼排行榜都只作參考,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意義,排名第十比排名一百好應無疑義吧;多榜排名平均靠前則更優也無疑義吧?

也因此,教育部學科評估ABC評級制反而更科學權威,不僅僅是指教育部是官方的。

二、正因為各大排行榜指標體系不同、側重點不一,且"巨無霸"學校學科越多越佔優(哪怕有一些垃圾學科),所以學科門類少的學校如中科大甚是吃虧,但這也是沒辦法去做平衡的。

三、吉大鄭大華科這樣有7萬學生的大學是巨無霸嗎?本人始終不認同!大學以科教為任務,如同工廠,學科院系是部門是生產線、教師是員工是輸入、學生是材料半成品成品是輸出。大學科研與學生有何關係,學生只能算教育成果。拿學生總數做分母去平均三大獎、論文數被引數是荒唐的,教師數做分母才合理。

而吉大鄭大華科教師數並不佔優。

在某些排行榜中,師生比是一個重要指標,吉大鄭大華科等師生比小,多少有些吃虧;中科大師生比大,多少佔些便宜。這是國情,擴招惹的禍,怪不了誰。

四、以學科數來判定大學是巨無霸還是小而精,才是合理的。以下是42所一流高校學科數(引自無憂文案):



獨尊宋明


如果從第四輪學科評估的角度看問題,這個是能夠分辨出誰的學科實力最強又全面。

2017年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由教育部主持,比較公平公正,也能夠反映出大學的真實學科實力。

先來看A類學科總數在20個以上的大學有哪些吧:

浙江大學A類學科39個

清華大學A類學科37個

北京大學A類學科35個

中國科學院大學A類學科30個

上海交通大學A類學科25個

復旦大學A類學科23個

南京大學A類學科21個

從A類學科總數的角度上說這七所大學有20個以上的A類學科。

再來看A+學科數排名,在專業領域的高精尖實力:

北京大學A+21個

清華大學A+21個

中國科學院大學A+18個

浙江大學A+11個

中國人民大學A+9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A+7個

北京師範大學A+6個

中國農業大學A+6個

上海交通大學A+5個

復旦大學A+5個

東南大學A+5個

關於A+學科,指的是這一專業在全國來說的名次,取得了A+那麼就意味著該專業在全國是第一第二,所以像中科大,人大,北師大,農大這幾所專業類高校就能夠取得比較大的優勢。

東南大學表現優異,有5個A+,而南京大學則只有3個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