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繳納養老保險,每年往銀行存一萬,30年後能養活自己嗎?

Norahs


多年以前,被賣保險的騷擾得很煩的時候,有書君也有過這種想法,那時候認為保險都是騙人的。而且拿計算器噼裡啪啦的按複利算了一筆賬:



每年存一萬元,按照4%的複利計算,第一年存的一萬乘以1.04的30次方是約3.243萬,第二年是一萬乘以1.04的29次方約3.119萬,以此類推,三十年存下來,總額約為58.3萬元。


而各種保險產品返還的,有的接近這個總數,有的才50萬左右。那還不如自己做理財,要是有6%的複利,不就是賺了嗎?


估計和以前的有書君有一樣的想法的人不少,所以才會有人問:“現在不繳納養老保險,每年往銀行存一萬,30年後能養活自己嗎?”


現在的有書君負責任的告訴你:每年僅僅往銀行存一萬,30年後不可能養活自己!


1、算算每年一萬,30年後有多少錢


每年一萬,平均每月833元,現在的你,每月833元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在農村,自己有糧食種青菜夠溫飽度日,在城市,過什麼日子,自己腦補想像。也可能有人會說,30年後加上利息,每月就多很多了,有書君就繼續給大家算算這筆帳。


假設你今年30歲,30年後60歲退休,按平均壽命算,大概還可以活15年。30萬的本利總數按60萬計算,之後的餘額在15年中還可以產生約20萬利息,平均每年5萬多,每月4500左右,看上去很多,應該可以養活自己。


但是,上面的計算只算利息,完全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率!其實,每年的通貨膨脹率都要大於利率,也就是說,30年後的4500元還不如現在833元的購買力,你還覺得夠養活自己嗎?


回過頭來我們看30年前,88年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工資是八九十元。現在哪怕是在餐館洗盤子,除了免費吃至少也有兩三千,工資漲了30-60倍,物價平均漲了40多倍。生活費漲的少些,也差不多是20倍。


如果30年後,你只花生活費,就按800元計算,20倍也得每月16000元!


2、養老保險與銀行存款的區別

銀行存款就是在銀行裡的賬戶餘額,除了利息,銀行不會多給你一分錢。


錢存銀行想讓雞生蛋,可卻有可能連雞都被人抱走。自己生病了,銀行有錢要不要取?兒女買房要不要取?親朋好友有困難借錢借不借?在銀行裡被人惦記著,可能名曰救急,什麼時候還你就不一定了,更不用提利息了。


就算如你意,錢好好的存在銀行30年沒動,可退休後你敢多花麼?誰也不知道會活到哪天,要是身體健康,比你預計的多活了幾年,可你的錢已經取光了,你還活不活?


交社保就不一樣了,活到哪天養老金就領到哪天,你自己活著也有底氣。賬戶裡定期來錢,這個心態是不一樣的。生病了也不怕,有醫保能報銷一部分,總比自己全部承擔要好多了。



3、養老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


商業保險是保險公司按保單規定給你對應的錢,給多少在你買的時候都已經算好了。保險公司是要賺錢的,不會因為幾年後通貨膨脹率突然變高就多給你一些。


不過,保險也會有一些其他福利,比如,重疾賠付,意外賠付或意外免保險費等。


養老保險是國家幫助你應對通貨膨脹的一種手段,退休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統籌地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基礎養老金是與退休時上年度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掛鉤的!在崗職工漲工資了,你的養老金也漲了!從2005年開始,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已經“十一連漲”,而且是以每年至少10%的增幅上調!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餘額/計發月數。


而且個人賬戶沒有領完可以做為遺產由繼承人繼承。同時醫保看病可以報銷,養老保險的福利還包括喪葬補助和死亡撫卹金。


養老保險不僅沒賺你的錢,國家財政每年還給社保鉅額補貼:2014年補貼6572.98億元,2015年財政補貼9741億元,換句話說,你買了養老保險才可以享受國家的這個福利補貼!


所以說,繳納養老保險還是合算的。


看了這些對比,你還覺得社會養老保險坑你,不交把錢存銀行麼?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首先算下,一年存一萬,30年後有多少錢?我們就以存銀行來說吧,存定期,年息2.1%,大概存個13年左右就可以攢足20萬本息,這個時候就可以買大額存單,年息可達4%左右,那麼,估算一下,30年後,存了30萬,但本息和有望達80萬元。

與此同時,我們要算算你不繳納養老保險能省下來多少錢?個人部分一個月按400元計算,一年是4800元。這個時候,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的錢千萬別花了,趕緊給自己買一份重疾險,靠自己的本事養老最怕的就是有個頭疼腦熱的,所以一份重疾險、一份商業醫療保障就尤為重要。

30年後,當你有了80萬的時候,可以購買按月付息的銀行存款或理財產品,假設年息還是4%的話,年入利息為3.2萬,月入可達2667元,這與目前一個退休工人的基本退休金相當。不過,考慮到30年後的物價上漲、生活質量的提高、子女依賴等因素,2667元或不能滿足個人消費。然而,作為一個有80萬存款,買了30年商業保險的退休老人來說,其幸福感會較強。

事實上,不支持題主不購買養老保險,首先,個人要履行社會責任,買養老保險也是一種責任,第二,購買養老保險為未開退休生活提供一份保障,生存壓力降低,身體健康程度會提高。此外,通過購買養老保險獲得退休金將降低因存款養老帶來的不確定風險。比如老年人容易遭遇詐騙、誤購買高風險理財產品等問題,造成資金損失。

最後總結下,題主的題目其實是一個強制儲蓄並通過合理理財提高晚年生存質量的問題,建議,購買養老保險+1萬元持續儲蓄30年+購買30年商業醫療保險。也許30年後,當一個老人需要跳廣場舞的時候,人們會問他,你有保險嗎?當你回到沒有的時候,是沒有人願意和你一起跳的,因為,他們怕你出現意外而承擔責任。


財經無忌


可以幫助到別人的養老。

銀行利率非常低。5年期定期存款的利高的也就4%多。按這個利率,肯定是被通脹吞噬,基本等於是賠錢。

清華大學有個女教授,在1980年代初的時候,拿出一張5元的鈔票,對自己說,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這5元錢一定不能動,這樣萬一哪天山窮水盡,這5元錢至少還能讓我活一個月。

是的。1980年初的5元錢,確實可以活一個月。然而,到了30年後的今天,5元錢連一份盒飯都買不到,也就買兩瓶礦泉水。

今天的1萬元,如果只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話, 可以活一年沒問題。但是30年後呢?在比較好的情況下,可能也就夠活一個月。30萬,加上利息,大概也能活幾年,算不錯了。

那麼交社保是不是就更保險呢?其實也差不多。今天看,領社保的老人們過得還不錯,但這是今天的情況。今天有龐大的適齡勞動人口在交社保金,給這些老人發。但是30年後,隨著人口的急劇老齡化,交的人少,領的人多,社保能否維持還是一個問題。

現在很多老年人被各種高回報的金融騙局騙,很多人責怪這些老人貪婪,但這些老人其實也有自己的苦衷。因為養老金總是在被通脹貶值,不追求高回報,也是心有不甘。

不管怎樣,持有現金就是風險。比起存銀行,可能還是配置一些資產更合算吧。但是這需要多學習財務知識,時刻關注經濟形勢的變化。因為資產價格也會有很大的變動。但是,付出學習的時間,總比拿著現金貶值要好。


鄧新華全面回憶


能。不過活得有點緊巴巴。

每年存一萬在銀行,按照目前的銀行例利率,30年之後大致是80多萬。這麼一筆資金,用於養活自己,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活的不會滋潤。

80多萬現金,在現在來說,還是一個不錯的數字,在80%上班族月工資在3000元或者以下的時代,算是一個小富翁。但在30年以後,80萬元真不是什麼大筆的款項。

往前30年,萬元戶屬於“富豪”一族,那時候人均工資才一二百元,有一萬元資產的人,就是屬於頂尖的人群。

因為貨幣是持續貶值的,通貨膨脹很厲害。簡單說,如果通貨膨脹達到年均2%,這三十年的存款是白給銀行供應資金了。

養老保險其實是半福利性質的保險。個人交一部分、企業交一部分、國家補貼一部分。注意,有一部分是國家補貼的。

因為依靠居民繳納的社保,是不夠支付的。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以前有很多職工沒有社保;另一方面,伴隨生活質量的提高、醫療條件的進步,絕大多數公民壽命都很長,從退休開始到去世為止領取的養老金金額都大大超過當初個人和單位繳交的養老保險基金的金額,而這其中的差額都是國家財政補貼的。

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社保,你是繳納一份的錢,拿的是三份的利。

更重要的是,社保對於大病,有較高的報銷比例。到了退休之後,身體器官老化,不是這個零件出問題,就是哪個部位不妥當,去醫院的頻率很高。有社保的話,個人負擔就相對很輕。沒有社保,靠,那麼一點存款,不知道怎麼花。

而且,繳納社保本身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所以不建議現在就不繳納養老保險,單純的靠每年一萬的銀行存款來養老。這個不但無助於提高退休生活質量,反而是降低了養老質量。還是保證社保的基礎上,在有餘力的情況下,再利用長期定存,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老年生活質量。

人的一生,有風光,也有寂寞,未雨綢繆的方式越多,等到了不再會怎麼掙錢的老年時光,就會多了點自我倚靠的可能。


波士財經


看到這個問題,終於明白我媽為什麼不交這一萬塊保險了。就前陣子,我媽突然跟我說想買保險,一年一萬,交十年,以後就可以每個月領兩千塊了。我嚇了一跳,唉喲我媽開竅啦?還懂買養老保險啦?因為我媽是不認字、手機也剛學會怎麼發語音的。能知道買保險是個很大的進步...

(後來才知道是我那辭了七年教師職的二表姐,轉賣保險去了,第一時間發動親戚去買,哈哈)但是過幾天,我媽又決定不買了。

我很著急,說為什麼不買?!她說不買了,你哥大了,得裝修新房(我家是農村的),得攢個幾萬給他娶老婆。

我說你能不能多想想自己,他要娶老婆就讓他自己掙錢去啊,你想好自己就行!趕緊買吧,老了有保證......我苦口婆心好說歹說,也勸不動我媽,最後還是沒買。

現在看看這個問題和下面的答案,原因大概就是:怕通貨膨脹,怕錢不值錢了,誰都沒有安全感。不只對銀行沒有安全感,對保險業也沒有。有大量數據和帖子分析過,現在我國的養老金體系已經逐漸虧空,加上老齡化速度實在太快,我之前幫導師查論文資料的時候,看過很多相關文章,確實現在的年輕一代逐漸養不起老年一代了,生育率持續下降,生活水平又比以前好,死亡率逐年降低,大家都很長壽,老齡人越來越多。所以繳納養老保險業未必保險...三十年太長了,誰都說不準。

但我媽可沒想到那麼多,就是愛而已,沒有理財觀念的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我養唄。


眾需友


生活是沒有問題,現在理財利率都在5%以上。30年後有70萬,以後用70萬理財,每年有3.5萬,吃喝夠了。最後還能給孩子留70萬本金。



揮舞金箍棒的猴子


現在不繳納養老保險,每年往銀行存一萬,30年後能養活自己嗎?

不少人抱怨說社保不好,交的這些錢不如自己攢起來自己養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算算這筆帳,省下社保的錢存銀行和交社保養老哪個好?

視頻解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86346528930660878, "media_id": 51052764558, "vname": "2-\\u591a\\u5730\\u53c2\\u4fdd\\u4e0e\\u9000\\u4f11\\u91d1\\u7684\\u5173\\u7cfb.mp4\

社保分析師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

每年存一萬,30年是30萬。

首先,女的50退休,男的60退休,咱們取中間,55開始用這30萬,算活到85,用30年。

其次,咱們評論一下城市,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和偏遠小縣城差不少,咱們評論一下,在一個二線或者三線城市。這樣一個城市,一個月2000元基本生活是夠了,那麼一年就是2萬4,30萬隻夠12.5年的,咱們再省吃儉用一些,用上20年,那最後的10年咋辦,吃草根,啃樹皮都沒法過。

所以不管怎麼算,這一年存一萬,存30年都沒法在退休以後養活自己的。

如果真的一年只有一萬的閒置資金,我覺的不都存銀行,分散投資一下,還有這個可能性。

比如,一年一萬,一個月是833塊,可以買份商業保險,或者拿出500塊錢存銀行,333做個基金定投等等。

不過不管怎麼算,這點錢是很難養活自己的。



息怒的Kangaroo


每年存一萬,30年後你想養活自己發你的狗屁夢,拋開通貨膨脹來說,按現在的消費,30萬能養活你五年你就偷笑吧!

大家有一個誤區,就是這個社保,裡面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醫療保險,比養老保險還重要。醫療保險是救命的…會為你65之後不堪重負的身體帶來保障。

看了評論,我第一感覺就是好多人覺得這樣存錢可以退休有保障了。但是他們又不會放棄買社保,好奇怪的想法?我簡單講一個例子吧!父親大人在深圳退休,普通工人,非常普通,交了10年社保,之後就失業,近五年才補交五年社保,這五年是自費的,每月交800左右,現在退休金為4700,但是醫保買沒有夠年份,還要繼續買6年,每月扣480。買了才能享受醫保。

有人不信上圖自己看,圖一是已經支付的養老金。圖二是92年交的社保金額…我建議大家還是買社保吧!




這是深圳養老金計算方法,可以去深圳社保查。1992年8月前是深圳戶籍人員並參保的人員,退休金由統籌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四部分組成。 (一)統籌養老金:以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按繳費每滿一年發給百分之一計算;(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按退休時個人賬戶積累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計算; (三)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乘以享受比例。1992年7月31日前繳費年限未超過二十五年的,其享受比例為:1992年7月31日前繳費年限乘以百分之一點二;1992年7月31日前繳費年限超過二十五年的,其享受比例為:1992年7月31日前繳費年限減去二十五後乘以百分之一,再加上百分之三十。   (四)調節金:每月三百元;

補充:錢存再多或許到老就貶值了,希望各位有錢就配置一些固定資產例如土地、房子或者商鋪,可以讓你退休後休閒舒服,而不是拿著那看著就覺得會花完的30萬省吃儉用、提心吊膽、每天算計怎麼花才能用到自己壽終正寢;很多網友說30萬夠我花了,按現在算你夠,但30年後你覺得呢? 你辛辛苦苦了30年,到退休了你就是要享受一下剩餘人生,不用為兒女牽掛、不用兒女為你擔憂,兩老伴策馬奔騰活得瀟瀟灑灑。累了30年,難道還要苦30年?少年們努力吧!

因為一條鏈接把我答案刪了


斌哥哥小課堂


看到很多人回答給出的答案是不能。
不得不從理論邏輯上給出一番回應。


30年,每年存1萬,按照每年複利從1%到10%分10種情況計算存款到第30年末的資金情況:

也就是說,最差也有34.7萬元,一般情況下,有66.4萬到79萬。最好的話,能有164萬。

同時,假設30年之後,不存款了,開始為餘生而從這存款中支出,假設餘生20年,每年固定支出一筆錢,到餘生結束,剛好存款為0。同時,這些錢在餘生中未支出部分,仍然是生息的。也計算了1%-10%,10檔利率的情況。

最好的情況是,一年可以花17.5萬,最差的情況是1年只能花1.35萬。

中間情況是,一年可以花4.3-5.7萬。

按照年度3%的通貨膨脹率,投資收益率為5%,利率為8%,前30年每年存1萬和餘生20年,利率一樣,都是8%。那麼,餘生每年可消費的資金是10萬元。

題主餘生如果其他大項開支都不存在,例如不需要支付房租,醫療不需要自己花錢,僅僅是吃穿,想必每年10萬元,可以維持生活。


當然,剔除上述假設條件,結論就不一樣。



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謝謝!

更有豐厚獎品不定期回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