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從“只生一個好”到“全面兩孩”

「改革开放40年」从“只生一个好”到“全面两孩”

「改革开放40年」从“只生一个好”到“全面两孩”

從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到單獨兩孩政策落地,再到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生育政策從人口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始終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健康報》在記錄

「改革开放40年」从“只生一个好”到“全面两孩”

早在1978年甚至更早,《健康報》就發表社論,組織刊登系列文章,向公眾進行避孕等相關生殖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指導。同時,大力宣傳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婚姻法》、勞動保護條例等。

1984年1月6日,《健康報》開設《健康報·計劃生育版》,專門宣傳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和相關科普知識。1986年12月5日,《健康報·計劃生育版》獲得美國人口報道獎。1987年7月1日,《健康報·計劃生育版》獨立門戶,改名為《中國計劃生育報》。

在國家公佈啟動單獨兩孩政策後,2013年12月9日,《健康報》在一版刊登綜述《“單獨”家庭何時可以要兩孩》,就公眾關心的話題對政策進行解讀。2015年12月28日,《健康報》一版刊登文章《元旦後出生的二孩都合法》,又在全面兩孩政策宣佈後,圍繞公眾非常關心的人口計生法修法的熱點問題,採訪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解讀。

此後,《健康報》還就和調整人口生育政策相關的大醫院建檔難、二孩催熱試管嬰兒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度報道。

生育政策不斷調整完善

“40年來,我國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從主要由政策驅動轉變為主要由經濟社會因素驅動。”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原新教授說。

1978年3月,計劃生育以法律形式載入我國憲法。

1980年9月,黨中央發表《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1982年,計劃生育被定為基本國策。

原新說,瞭解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的計劃生育政策,必須還原到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與特殊國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總人口迅速增長,總和生育率高達5.4——平均每個婦女生育5.4個孩子,1963年最高值甚至達到7.5,當年出生人口規模創下年增2959萬人的歷史記錄。人口對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壓力、矛盾非常突出。

其後,我國提出“開小口、堵大口”,允許農村獨女戶生二孩。2002年,《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正式施行。

原新告訴記者,進入21世紀,我國人口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低生育水平長期穩定,同時,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家庭規模持續縮減,發展能力有所弱化。

2011年11月,我國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即允許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生育兩個孩子。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見》,明確了生育政策調整的重要意義和總體思路。

“一家四口”的時代來了

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自此,我國實施30多年的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模式宣告終結,我國的常規家庭規模將從“一家三口”轉變為“一家四口”。

今年年初,北京市41歲的市民張小蕾和同歲的丈夫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兒子豆豆。如今,上小學的女兒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來到弟弟身邊,喂他吃飯、陪他玩耍。這是張小蕾眼裡最幸福溫馨的時光。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人和1723萬人,均高於“十二五”時期年均出生1644萬人的水平。從孩次結構看,2017年二孩出生佔比進一步提高,達到51%,比2016年提高5個百分點。

張小蕾告訴記者,剛剛得知懷孕時,女兒特別懂事,處處照顧她,幫助她提東西,做些簡單的家務。“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等我們老了,兩個孩子可以相互陪伴和依靠。”張小蕾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越來越能體會兩個孩子的好處。她還有一個哥哥,每當父母生病時,都有哥哥和她一起分擔,讓她覺得有個肩膀可以依靠。

據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40年來,除了生育孩次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我國育齡婦女的婚育行為也發生了改變,“少生優生”成為多數人的自願選擇。育齡婦女婚育行為轉變主要表現為平均初婚年齡和平均初育年齡的推遲。1990年~2017年,我國育齡婦女平均初婚年齡推遲4歲多,從21.4歲提高到25.7歲,並有繼續走高趨勢;平均初育年齡也從23.4歲提高到26.8歲。

構築母嬰安全保障體系

然而,生育二孩也面臨很多現實困難。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高齡孕產婦比例增高。根據測算,2017年~2020年,我國每年高齡孕產婦預計達到300萬人以上,約是往年的1.3倍。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產三科主任於松說,高齡母親發生孕期合併症、併發症,以及孩子發生出生缺陷的風險增大,婦幼健康和優生優育的服務任務更加艱鉅。於松舉例說,我國剖宮產率較高,有剖宮產史的育齡婦女再次懷孕,可能會導致子宮破裂或者出現兇險性前置胎盤,妊娠和分娩中有可能出現大出血等,給孕期管理增加了難度。

因此,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並指導各地強化優生優育全程服務,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完善協調保障機制,從制度上構築母嬰安全保障體系。包括做好諮詢評估和高危篩查,落實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強化危急重症臨床救治,要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重症醫學科要保障危重孕產婦救治床位;省級建立若干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市、縣兩級均建立至少1家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1家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立緊缺人才激勵機制;建立婦幼健康服務監測預警機制等。

針對部分大城市三級醫院“建檔難”問題, 2016年10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調整存量,做優增量,補齊短板,提升能力,要爭取達到每千分娩量產科床位數17張。同時,加強產科兒科醫師、助產士專業人才的培養。

2017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9.6/10萬,嬰兒、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到6.8‰和9.1‰,母嬰安全總體形勢平穩。

2018年,我國啟動了母嬰安全行動計劃,開展妊娠風險防範、危急重症救治、質量安全提升、專科能力建設、便民優質服務5大行動,進一步多措並舉保障母嬰安全。

記者瞭解到,目前不少群眾對生養二孩存在後顧之憂,主要集中在養育成本高、托育服務短缺、女性職業發展壓力大等方面。

“當前,民眾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受經濟社會因素影響更加明顯。構建和完善全面兩孩配套政策體系,必須著力於生育成本的降低。”原新表示,我國正處於人口發展深度轉型期,要想促進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需要想辦法解決民眾在生育養育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後顧之憂。除了衛生健康部門,還需各部門通力協作才能做好。如興辦公立託兒所、幼兒園,延長義務教育,完善女性就業的相關政策保障女性權益、對農村貧困家庭給予生育補貼等都是減輕家庭生育負擔的做法。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