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年級之前沒有學過文化課的孩子,現在學習成績怎麼樣了?

ANNA的隨拍


由於我家孩子明天上一年級,所以我一直比較關注這個問題。究竟要不要在大班給孩子灌輸知識呢?我分別諮詢了兩所小學的一年級家長,一所是公立小學,一所是私立小學。結果如下。

首先,孩子不能一點不學,除非你保證其他孩子都不學。因為上了小學,老師授課是根據絕大多數孩子的掌握情況,如果只有你家孩子一個人不會,老師不會單獨教你家孩子。而且由於老師已經有了孩子應該在幼兒園學這些知識的心理,很多內容就不講了。

一個孩子的媽媽告訴我,她家孩子上課,老師就問了一句,會嗎?大家說會,老師就讓孩子自己抄寫了。

總之,幼升小最主要的是讓孩子適應小學生活,而不是知識的灌輸。但如果一點不學,真的會落後於其他孩子的。




懶媽媽的育兒之路


五年級家長來回答你。

其實這個問題類似所謂學前的“快樂教育”的結果怎麼樣?

我家就是0基礎入學的。至今我也沒給他上過什麼補課班。

在學習輔導上,我只注重習慣培養和方法的引導。雖然經歷過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也算有成效的度過了。

學習上孩子我們不輔導,上課認真聽是他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所以這類問題一律不管。

自己動腦筋,自己想,實在有個別的題自己想不出,自己拍照把題微信發給老師去求教。

從一年級,英語不及格,二年級語文剛及格,三年級期末全班第七,四年級期中全班第一,期末第三,現在五年級,一直在平穩上升。


䒕Ki姐


孩子一年級之前沒有上過幼小銜接或其他輔導班,目前在學習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課的情況分別是這樣的:

語文:漢字識讀沒有問題,但寫的漢字不夠美觀,需要不斷加強練習。課文背誦記憶沒有問題,基本能夠在學校就能完全記住,但回家後還需要不斷重複以加深印象。

但在學習拼音章節時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因為原來只是在家裡簡單的教授了怎麼讀,也不繫統。所以孩子剛接觸時在拼讀上非常困難,比如b ang(幫),孩子會讀成(當、趟)等音,拼音書寫沒有問題,只是美觀上欠缺需要加強練習。

經過了兩週在家突擊學習,每天寫完作業都要做拼讀練習,目前已經可以準確拼讀,但是速度上還不夠快,讀注音讀本也比較慢。但只要堅持,一定也可以學好。第一次期中測試95分,丟分全在拼音上。



數學:學習毫無壓力,上學前在家裡教過20以內加減法,平時也注意孩子算術的能力。另外,孩子的爺爺是教育系統的,平時沒事出點奧數方面的題開發一下智力。第一次期中測試97分。丟分在題意的理解上,因為不會讀題都是老師在讀,所以可能沒有聽清楚就作答了。

英語:聽讀為主,孩子母親以前是英語專業,每天晚上按照學校要求,認真聽讀,壓力不大。第一次期中測試100分。


個人認為,小學期間的學習,主要以語文為主,掌握好一種工具,就是拼音學習,通過拼音為孩子創造閱讀的條件。儘量多的閱讀提升孩子的知識面和理解能力。養成記日記的習慣,培養孩子的基礎寫作能力。同時現在教育注重古典文學,因此也要增加唐詩、宋詞等名篇的背誦量。

其次是數學,理解數學是什麼,熟練掌握算術,同時對平面幾何、計量單位、常見的應用數學問題有一個認識,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英語方面主要培養孩子聽讀的能力,多聽多讀,掌握基本的詞彙,常用語能脫口而出,培養出語感,能夠寫出簡單的英文作文。


小荷彩露


作為一個老師,我的女兒上小學之前,我也沒讓她上過幼小銜接,興趣班上的是舞蹈,鋼琴,畫畫,上了小學以後畫畫改成了練字和英語。其他沒上。

說一下我作為一個家長和老師的看法。

作為老師來說,我深知上課學生是否認真聽課,對老師和孩子都重要意義。

對孩子來說,從小學養成上課認真聽課的習慣,得益孩子一生。因為認真聽課,代表了孩子有求知慾,並且注意力集中。

對老師來說,一個老師苦口婆心地在那講,他不希望那是他自己在乾嚎,他希望他講的內容學生都能聽懂了學會了,而且,這是一個老師是否有成就感的關鍵。

所以,孩子如果在上學前學過的,在課堂上可能會容易開小差,因為老師講的內容他覺得太簡單,都會啊。

但不上那些課程,有可能孩子在一年級拼音上跟不上,但不要緊,這些學過的孩子的優勢會在二年級三年級慢慢與其他人持平,大家又在同一起跑線上,比的是誰有持久的耐力,誰有用不盡的動力。

作為家長來說,我不希望孩子在小學前太累,所以沒讓她上幼小銜接。如果孩子不上幼小銜接等等班,那麼家長的陪伴和早期的引導就要跟上。可以與孩子共度一本書,引導孩子慢慢認字。也可以跟孩子在購物的時候讓孩子自己算算,今天都買了多少東西。

慢慢地引導孩子,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你就會發現孩子的眼睛裡一直是充滿著光彩的。

其實,小學前上沒上過輔導班,對孩子的發展都不是絕對的,也沒必要非得說上過的就好或者不好。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家長的教育。


人學始知道6


作為一個享受過"快樂的學前素質教育"的孩子媽,我現在的感覺就是,後悔!

所以現在老二毅然決絕被送去了教拼音教算數的離家不算近的幼兒園。

老大的幼兒園時期真的很快樂,沒有作業,整天都在玩兒,最高興的事兒就是去上學(說是有利於孩子性格培養啥啥啥,是,我孩子性格確實好,開朗樂觀大方,但我認為這不一定是學校的功勞,畢竟那麼多孩子,也不全是這樣,照樣也有悲觀的,膽小的孩子)。

回首一年級時期中考後老師著急忙慌15天教完所有拼音,然後緊張備戰期末考的那段時光,真的是感覺慘不忍睹。作為新手家長,看著孩子兩眼茫然怎麼都教不會那個傻樣兒,內心無數次質疑,這孩子恐怕是腦子不好使吧……後來跟其他類似情況的家長多次交流,總算是瞭解到了根本原因,幼小銜接不到位!!奈何,我和她爹從前學過的拼音知識已經進化到了看到它會產生條件反射知道它是誰,它叫啥,但不知如何解釋它的境界(鬼知道它為什麼這麼讀)。於是乎只能要求孩子死記硬背,唉,此處省略若干字,往事不堪回首。

而現在到了三年級了,拼音依然是她語文高分的攔路虎,最大的短板。作為家長,我著急我無奈,我想給她報班補習,但是一直害怕打破堅持不給孩子補習文化課的小信念(怕她養成依賴習慣,會影響到後面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只能靠這個娃自己去練習去摸索了。

老二還有兩年上小學,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重視幼小銜接問題,儘快真正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和文化教育相輔相成的美好願景。


微風徐徐162905628


一年級之前沒上過文化課的孩子?

我就是了。我八歲讀書,上學第一天,第一次拿筆寫字,第一次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到了80年代高考,我在省前60。

有人說,你這例子不行,80年代考大學容易,不算。

那就說我兒子咯。我兒子倒是上過幼兒園,幼兒園老師教過寫字和口算。文化課就是平時買一本叫《迪士尼漫畫》的書給他看。我記得《迪士尼漫畫》有兩種,一本12.80元,一本9.80元,他喜歡看,每期我都買,有時候會拿著這本漫畫書給他講故事。數學課呢,我帶他去買東西,比如買兩塊錢的麵包,我給他五塊錢,店主找他三塊錢。買這買那,十塊以內的,他就會算了。

這樣算不算沒上文化課?

一年級成績確實不太好。一年級班平均長期97,98,我仔經常漏這個,漏那個,總是比班平均低一些。我也沒理會,我覺得六七歲小屁孩,漏這漏那很正常。我幾十歲了,有時候出門也會忘帶東西。不過成績不好嘛,確實不好玩。沒機會做班幹部,少先隊是倒數第二批進的。我家裡還留著一張班主任的進步獎,寫著他“稍有進步”,悲催啊,稍有進步。

到了四年級,班主任的評語是,經過了兩年的努力,進入了尖子生的行列。到了四年級,可能學的複雜了,那些上過學前班的優勢就沒了。

一路讀到高三。現在我仔是他們小學那個班最優秀的孩子了。不上學前班,不補課,貌似讀書也不是不行。

我覺得嘛,學前班真沒啥用,純屬浪費錢。真想孩子學點什麼東西,讓孩子多開闊視野吧。帶他去博物館,去少兒圖書館,讓他看探索發現之類的紀錄片,陪他看動物世界,這才是對孩子成長有用的東西。


春暖花開003


首先,您先猜想一下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怎樣?

最近帶了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父母做生意,幼兒園時候基本不管孩子的學習,導致現在一年級成績次次全班墊底。 本次期中考試,語文60分,數學70分。全班倒數第一。漢字都認不了多少。非常討厭學習。

而相同的年級,我小侄女,幼兒園時候基本上就把一年級的東西學完了,所以現在學習起來很容易,勁頭也很足。識字也很多。

所以個人認為,一年級之前不接受知識的小朋友,後面學習起來真的很吃力。對他的信心也是很打擊的。 家長後面教起來也比較吃力。


誤入教育界的吳老師


按照河北省教委的文件,一年級之前是不允許學習文化課的。這也是根據孩子年齡特點來說的,幼兒園孩子應該以講故事,唱兒歌,畫畫,遊戲等活動為主,而一年級學習文化課其實不僅不影響以後發展的,更符合孩子成長的需要,而好多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過早的讓孩子學習文化課,本來一年級學習可能一兩遍就記住了,結果因為過早學習孩子十遍二十遍也記不住,弄的孩子很辛苦,最終造成孩子還沒上學就開始厭學,所以我不建議孩子過早的學習文化課,這點我從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深有體會,我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以前每學期末他們都對老師有個考核其中一項是讓孩子認字,老師會挑選幾個記憶力好的孩子去,每學期我孩子都要去,這樣老師會安排讓教給孩子認字,有些字孩子十幾遍都記不住,當時記住了,等你讓他學會後面的再返回來認剛學的就又忘了。鑑於以上原因我不建議孩子過早學習文化課,希望對你有用。


誨人不倦


舉個真實的例子:我女兒班上有一對雙胞胎沒有上過幼小銜接,上小學也從來不寫作業,不上培訓班,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成績中等90-95分,下學期85-95分;二年級上學期70-85分,下學期70-80分;現在三年級上學期29-65分,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這是真實的身邊事情,兩個孩子不是不聰明,是沒有正確的引導和陪伴,所以時間不是問題,陪伴和方法很重要。


樹霸霸的霸


我自己,往事不堪回首。四十年前農村還沒有幼兒園,不到六週歲就被父母扔進一年級,什麼都不會,也聽不懂,經常吃鴨蛋。期末考卷少了一張,我免考,別人考試我在操場上逛,聽見語文老師問還在監考的數學老師給我寫多少分,數學老師說隨便寫個三四十分吧,也不懂得害羞,一年級果斷留級。大一點後和同學差距越來越小,到四年級已經中上水平,到了初中就更好點了,這其中沒有特別用功,別人怎麼學我也怎麼學,我很慶幸能跟上。現在不一樣了,學習節奏加快,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孩子會學得很吃力,加上早熟,一旦打擊了學習積極性,消極對待學習後果很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