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歷史小說《孫武傳奇》第四十五章 包胥泣庭 七天七夜為復楚

第四十五章 包胥泣庭 七天七夜為復楚

那當然不是怪物,是不回館舍倚牆而泣的申包胥。

秦哀公命人將申包胥送回館舍,申包胥依然不從,“國君逃亡草莽,安身無所,下臣怎敢安居館舍?”

秦哀公無奈,轉身回朝,申包胥依然身倚宮牆淚流不止。

求秦出兵是挽救楚國的唯一出路,如若秦國不肯發兵,楚國復興渺茫,如若發兵貽誤,宗廟坍塌社稷焚燬,再救也是徒勞。

申包胥自知別無他法,唯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忠心和誓死不歸的決心。

秦哀公也很無奈,他絕非無情無義之人,只是顧及自身安危,想用緩兵之計推脫了事。

但他偏偏遇到的是有著非凡忠心和決心的申包胥。

申包胥依然倚牆待命。身為楚臣肩負使命,說不服秦君搬不到救兵,何顏面對楚國父老?

七天七夜。

整整七天七夜,申包胥水米不進,形銷骨立,哭聲不絕,這哭聲,是為逃亡在外的楚昭王,是為數百年的楚國基業,是為數十萬成為亡國奴的楚國蒼生,是為……

秦哀公最終為之深深折服,出宮親手扶起申包胥,“如此忠貞賢良之臣,楚國怎會傾覆?秦國坐視不管,豈非無情無義之人?”隨即鄭重吟誦,“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戈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秦哀公三賦《無衣》,毅然出兵。申包胥淚如泉湧,連連深拜。

秦哀公派出大將子蒲和子虎率兵車五百乘隨申包胥救楚。

申包胥來不及洗浴進食,囑託子蒲和子虎從商谷向東至襄陽,自己先行一步到隋國報告楚昭王,然後率軍在石樑山與子蒲子虎會師。

楚昭王得知秦國出兵相救大喜過望,急令子西率軍隨同申包胥前往石樑山。子西早在楚國邊境以楚昭王的名義樹起王旗,流離失散的將士紛紛前來投奔,集結了兵士五萬之眾車馬三百餘乘。

兩軍會師,越過楚境直逼郢都。

秦楚聯軍剛入楚境就遇到夫概的軍隊,不過這時夫概的軍隊並非精銳之師而是劫掠之軍,正在楚境騷擾劫掠,意料之外遇到楚軍不由大驚。

夫概也未想到楚軍反撲,驚異之下很快就鎮靜下來,指揮吳軍進攻。

不幸的是,這場戰事的結果早就讓孫武言中了。

此時的楚軍滿懷亡國之恨,加之一路見到家園被毀,恨不得立刻化身利矛飛鏑,呼嘯著刺入吳軍胸膛。申包胥讓子滿和子虎分別率領秦軍左右迂迴至吳軍背後,自己站在楚軍陣前,登車高呼,“楚軍將士,吳軍佔我郢都,掘我王陵,凌我民眾,掠我財物,罪惡滔天。現在仇敵就在眼前,全軍將士,即刻殺敵!”

鼓聲震天,楚軍怒吼著象滔天巨浪席捲而來。

兩個月前還是精銳之師的吳軍,如今沉迷豪都,耽於享樂,士氣早已低迷,如今倉促迎敵,有的甲冑未穿,有的手無寸鐵。

轉瞬間已有數百名兵士喪命。

這時吳軍兩側突然又起殺聲,子滿和子虎的戰車殺到,夫概看到竟是秦國的旌旗,手中長戟險險落地。

三路大軍將吳軍團團包圍。

這場戰役成了秦楚聯軍的大屠殺。

夫概見大勢已去,左突右衝,殺出一條血路落荒而逃。

他逃回了郢都,身後五千吳軍全軍覆沒。

闔閭大驚,怒斥夫概的無能。夫概在和姬波爭奪王府之時就被闔閭呵斥,現在又遭當堂羞辱,他不由怒火中燒,和闔閭拍案對罵不歡而散。

闔閭無暇顧及和夫概的不快,趕忙命伍子胥和伯嚭率軍攔截秦楚聯軍。

還是伐楚的大將,還是伐楚的兵士,但不幸的是,三軍疲憊耽於逸樂,吳軍早已喪失了初入楚境時銳不可當的虎氣。而楚軍同仇敵愾力抗外侮,又有秦國大軍增援,吳楚之戰形勢發生了大逆轉。

桐柏之戰,吳軍三戰三敗,吳軍的防守戰線被撕開一個大豁口。

漢水一戰,吳軍敗退,漢水天塹喪失,郢都暴露在秦楚聯軍的刀鋒之下。

孫武自入郢以來首先進諫整肅軍紀以防楚軍回攻,後來又進諫吳國主政楚國自治,吳軍回國以防他國趁虛襲擊。但闔閭一直沉溺稱霸的喜悅,不是虛言搪塞就是置若罔聞。孫武失望之下決心用冷酷的事實讓闔閭冷靜下來。

闔閭目前確實冷靜下來,從溫柔之鄉跌到了戰火之中。

孫武臨危請命,帶一萬精兵馳援漢水力挽頹勢。

這時,沉默很久的夫概隨後請戰,危難之中夫概不計前嫌,闔閭大為高興,撥給夫概一萬精兵。

孫武率兵走後,闔閭每日都能收到孫武在漢水的戰報,秦楚的攻勢已經止住。

但是闔閭的喜悅沒持續多久就轉為了疑惑和擔心。因為夫概的部隊神秘地失蹤了。

【本文是原創長篇歷史小說,以連載形式首發於《黃河口晚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