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該怎麼改善?

Yuraku


脾虛是中醫名稱,先來簡單瞭解一下脾。中醫上的脾指的是一種消化功能,不是腰上的那個器官脾。有些脾切了的人,也可以不脾虛的。脾主的是運化,就是食物進入消化道之後,要依靠脾氣的推動來運化水谷精微,進而把營養物質吸收利用。



脾虛可以分為脾氣虛和脾陽虛,先說脾氣虛。常有乏力、容易出汗、食慾差、飯後易腹脹、噯氣等。可以用四君子湯調理,有溼氣的時候可以加平胃散。



脾陽虛,表現為吃涼的會肚子疼,還有些人喝涼水也會肚子疼。大便稀,不成形也是脾陽虛的表現。可以用理中丸調理。



除了中藥,針灸的效果也很好。背部的脾俞、胃俞。腿上的足三里,肚子上的中脘都是治療脾虛的要穴。


針灸張醫生


脾虛的改善方法:

一,每天雙手搓熱按摩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每次八十下,但是也不要用力過猛,能夠使腹部有暖熱感最好,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增強消化的吸收效果。


二,晚飯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能夠使消化液的分泌旺盛,促進新陳代謝,對脾虛也有幫助。

三,食療養生,薏米粥山藥粥,山藥100克,薏米20克、梗米150克熬粥喝,能夠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足,健脾養胃䃼氣,非常適合胃脘脹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脾虛腹瀉的人食用。

芡實薏米赤小豆湯,芡實15克、薏米15克、赤小豆15克、梗米100克,熬粥喝,健脾止瀉、滲溼利水、養胃補氣對於脾虛腹瀉、食少納差都非常好。


順其自然綠葉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脾虛。脾虛就是脾失健運,本來升清,卻不能升清,甚至下降。脾氣的健運功能本來應該統血,可是氣虛血虧,脾氣的固攝功能減退,血不歸經導致血衄。

仲景在傷寒論裡面提供了一個方劑,四苓散: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滲溼利水,主治內傷飲食有溼,小便赤少,大便稀溏。

另外飲食方面,不能吃生冷油膩刺激辛辣菸酒食物。不能憂慮,憂思傷脾,像大棗,山藥,薏米,白朮,等都有健脾調理脾虛的功能。


名老中醫養生匯


脾主肌肉、四肢:肌肉的生長、活動,全靠水谷精微的營養,這些物質來源於脾。脾氣健運,全身營養充足,則肌肉豐滿壯實,四肢運動;反之,若脾氣虛弱,營養缺乏,則肌消肉脫,四肢疲憊,甚至痿弱不用。臨床表現為食後腹脹、四肢無力、乏力、大便多雜不消之食物、氣短、懶言、脫肛或子宮下垂、脈虛。治宜補氣健脾,治則:

【處方】:黨參15克,黃芪24克,淮山藥24克,扁豆24克,紅棗31克。

【服法】水煎服。

【效用】能補氣健脾,用於氣虛、體倦、乏力、心悸、頭暈。


春華秋實141335758


脾氣虛弱的人應審善飲食,忌油膩寒涼,忌暴飲暴食,脾主飲食的消化和吸收,運化津液和水溼,統攝血液,為血氣生化之源,並主肌肉和四肢的生理功能。脾多虛證,外邪多為寒溼熱毒,脾胃宜補宜健。現介紹補脾益氣兼祛溼方,黃芪,五十克,茯苓,五十克,白朮,二十克,扁豆,炒,三十克,苡米二百五十克,家豬腳二至三斤,熬煮。日服二次,一次一小碗。總之,脾虛多為氣血二字,脾病多為寒溼熱毒。補虛祛邪是健脾益體之關健。


遠走才能高飛


脾虛主因應該是身體較深層次的消化等功能出現了問題,其一睡眠不好,其二有頸椎病。改善方法:使用小孩子拼接爬行墊反面朝上當床墊和枕頭,側睡姿勢以左側臥為主(禁止右側臥)。日常多用左側身體承重,低頭時間儘量縮短,頭儘量抬起,讓眼睛遠視仰視,左手臂多放在身後,右手臂多放在身前,讓脊柱多向左側旋轉。每天吃構杞半兩(嚼服)。


手機用戶71399191746



五十老虎


脾虛不像其它病痛,非得馬上用藥。一般人照樣能吃能作能睡,所以不是極重視。但當你有氣短,容易彼勞,泛力,臉上長斑,口乾口苦,大汗,大便溏瀉,女性月經量少,經期短,長白頭髮,身材發福變胖,特別有大肚腩等症狀,那你就得重視了。說明脾虛已經嚴重了。這種情況,必須得看醫生好好調理了。個人認為中醫更好。在調理期間要改過以往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吃酸辣油窄食品,不吃生冷寒性食物,按時按量飲食,同時保持愉悅的心態。


紫水晶284195071


理論講的都不錯!運用及療效方面,我建議喝五行通體方(疏肝利膽、健脾去溼、去腸毒宿便),五潤通體口服液(統調五臟六腑),由六代中醫傳人劉院長專門配製的藥食同源產品,效果非常好


13285138983曹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