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擁有遼闊領土面積的加拿大、俄羅斯和澳大利亞不發展製造業?

lemoncai


從地理上看,原因很簡單:俄羅斯主體國土太靠北了,製造業競爭力先天不足,而製造業是經濟基礎。在正常的全球競爭中,俄羅斯就是個天生的資源供應國——工農業發展條件太差,沒競爭力。不誇張地說,世界所有主要製造業強國,都在溫帶附近:美,中,日,德等等,這不是沒有必然原因的。北方國家太冷,南方國家太熱,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大規模製造業搞不過溫帶國家。

加拿大的製造業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長期作為別國的附庸,產業也是別國附庸。都知道加拿大長期作為英國殖民地,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加拿大才真正完全脫離英國獨立,現在依然是英聯邦國家,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

加拿大長期作為英國的附屬地,職能就是為了英國本土提供資源和市場的,加拿大不需要發展,乖乖聽英國的話就行了。當年的美國就是不聽英國的話,打了獨立戰爭,脫離英國獨立了,為的就是擺脫英國對於美國的資源和市場的定位,美國需要獨立發展自己的工業體系。

澳洲在建國初期正處於地廣人稀的階段。可以說澳洲社會最先是靠農產品和礦業發展起來的。澳洲資源十分豐富,建國初期的澳洲靠賣資源,就已經能撐起一個國家的GDP了,這就是地廣。

再一個就是澳洲雖然鐵礦石和煤礦資源豐富,但是分佈並不均勻。鐵礦基本上分佈在西澳,煤礦基本分佈在新州和昆州。其它州與這相差幾千公里,想想運輸成本,也就自然理解澳洲製造業為什麼不發達了。

所以限制這些國家發展的,不是領土面積,而是人口數量不足,俄羅斯鼓勵生育,加拿大、澳大利亞通過吸收移民來增加人口。而且還有一個“荷蘭病”的問題。“荷蘭病”就是因為老天爺賞飯吃,導致人均收入太高,發展不了普通製造業。比如加拿大的石油、木材,澳大利亞的鐵礦、煤礦、羊毛,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這些資源都是老天爺賞的,於是導致從事這些行業收入很高,人們就不願意去從事又苦又累的普通製造業。

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吸引外資,來料加工,通過引進外資,建設工廠,帶動了國內技術,管理和製造能力的提升,我國擁有最多的人口,所以勞動力充足,足以支撐我國製造業發展。這也是目前我國工業門類齊全,製造業體系完備的原因。而加拿大,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只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發展自身有特色的製造業。


環球熱點匯


製造業是很辛苦的,只有體驗過的人才知道。

過年回老家的時候,偶爾會跟出門打工的那些人聊廠裡工作的事。

經常是沒有周六日,甚至說,很多人會爭取週六日加班的機會。

出門打工的那些人,他們多是離開父母,離開自己孩子的群體,這些人付出的不止是辛苦的勞動,還有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這種付出很大的。

加拿大與俄羅斯地域廣闊,這意味著每戶人家都能擁有大片的土地,這片土地足以養活他們。

雖然種莊稼、發展畜牧業等不能讓他們進入上層,但也活得差不多,不管怎樣,幸福感都比國內那些出門打工,過年才能回家的人強太多。

因此,對於加拿大和俄羅斯來說,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他們沒有。

也許加拿大人遠走他鄉去廠裡幹活能每個月掙1萬,而在家裡只能掙6千,但對於他們來說,在家是最最愜意的。

只有像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國家,國土面積平均起來並不多,人均資源少,如果固守自家的那一畝三分地,則勉強能吃飽,若要穿得好點,讓自己的孩子讀一個稍微好點的學校,生病了有錢醫治,最好是出門打工,或者乾點別的,早些年是這樣的。

現在比以前好多了,我所瞭解的情況是,之前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這幾年不再返回工廠。而是留在家裡幹別的。


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是製造業的第一要素,但並不是全部。

否則的話,印度的製造業應該與中國的水平差不多,是不是?

但顯然,目前印度的製造業跟中國相比的話,就是個笑話。

問題來了,為什麼印度人口跟中國差不多,製造業差那麼多?

這得歸功於一代偉人。

甭管白貓黑貓,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思想解放,政策支持。


綜上所述,加拿大、俄羅斯地域廣闊,但發展不起來製造業,原因是製造業的勞動力很密集,他們國家沒有那麼多廉價的勞動力。

而其他地區比如印度和越南等,之所以製造業也不是那麼發達,這跟他們的國情有關,早期缺少高瞻遠矚的政策支撐。

後期,當越南意識到中國的政策管用後,開始虛心地學習我們的一切,模仿我們曾經出臺的那些政策。

但是,製造業在某個地方聚集後,想要轉移出去是很難的。

各種配套設施很重要。

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場生產出來後,就可以開賣。

若在越南製造,80%出口到中國,則成本會增加不少。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特斯拉才選擇把新工廠落戶在上海。


寒木釣萌


首先加拿大(汽車零配件與飛機零配件中高端產品)與俄羅斯(軍工與重工業)都是有製造業的。製造業發需要許多條件,並不是單方面決定的。

1.一個穩定的國家,才可以積累財富,製造業本質是知識加生產經驗累計的過程,這有個前提就是這個人必須得活著,還得有傳承,不能出現斷層要不然工業化會停止甚至會倒退。

2.現在製造業啟動資金量大,一般小國家或者地理位置不夠優越的地區,都很難啟動工業化。

3.現在8成製造業都在溫帶地區,氣候變化四季分明,人需要變化適應環境。但大多數時間都要適合生產。向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適居只有一部分地區。

4.社會改造,古代的社會文化不適合製造業, 現在製造業對組織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西方都是新教改良過地區製造業比較發達,中國也有革命,但伊斯蘭非洲拉美等還不具備全面啟動工業化的基礎

5.有願意工作的年輕人(人口+專業技能+努力,可以參考我國如果他們沒有我國努力,集約整合成本。那麼他們發展製造業也沒有產品優勢,那麼競爭力低於我國,但大多數的國家都做不到),做製造業利潤低,投資大,風險多,工作環境差,工作時間長,工作危險性強。比賣資源與金融差太多,不是所有國家人都願意,從事相關工作(現在要特別注意,我國新一代部分年輕人也有這種想法,這非常危險)

6.這幾個國家都是地廣人稀資源豐富,也就是說,他們不需要製造業,也可以過日子。人的惰性就出來了,也可以說掉入了資源陷阱。(換成我國,人口特別多,如果不發展製造業,工作就業都沒辦法解決)


TROUBLE2596


這些國家擁有坐地收錢的資源,根本不用費力氣去製造;同時因為人少,勞動力太貴,低端製造業發展不了。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燒錢的高端製造業,這些國家雖然比不了老美,但是也是相當不錯的。

俄羅斯面積世界第一,各種資源都有,可以說應有盡有,現代工業最需要的石油儲量也是相當可以。加拿大面積世界第二,與俄羅斯一樣,天寒地凍的地區佔了大部分,但是森林等各種資源也相當豐富。澳大利亞面積世界第六,陸上很多沙漠,但是山裡頭和地底下那鐵礦石可是相當了得。總之,這仨國家,資源極其豐富,挖了採了直接出口創匯,錢就來了,這都很賺錢了,那發展啥製造業?

話說,一方面是來錢不費勁,另一面真的也是沒有人。東亞地區為啥要發展製造業,自然資源不富裕,另一面是人力資源極其富裕,於是只要利用自己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同時,像日韓這些國家,等到發展到一定程度,順利的實現的轉型,向高端製造業發展。

話說這仨國家低端製造業不行,確實人力資源太貴。但是人家賣資源有錢,可以將這些錢投入到資金密集型製造業。一般資金密集型都與高科技製造業有重要關聯。這些個國家的高端製造業為啥我們知道的少?道理很簡單,有美國在那擺著,大家只看到了美國,別的也優秀的國家也就忽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