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李雲龍是誰的原型?

展翅飛翔014


蒼茫大地認為: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主要應是開國中將王近山,但小說作者都梁軍史知識有誤,人物經歷處理出現明顯瑕疵,下面我就認定王近山為主要原型的原因及小說缺憾和網友一併交流如下:



《亮劍》中主角李雲龍一九二七年參加黃麻暴動,長征時任紅四方面軍團長,國共合作時任十八集團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獨立團團長,中原野戰軍新二師師長,這裡面瑕疵太多,一一指正。

先分析小說、電視中李雲龍簡歷瑕疵,紅四方面軍(徐海東十五軍團除外)後整編為一二九師,由原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總指揮任副師長,各級幹部和其它方面軍一樣都降職使用。原紅四軍軍長許世友任三八六旅副旅長,原師長葉成煥任七六九團團長,原三十一軍九十三師師長王近山任七六九團副團長。紅軍團長絕不可能一步到位任八路軍團長!作為三大主力紅軍編成的八路軍,建軍初編制三師六旅十二團,後來才逐步擴充到每旅三團。李雲龍作為八路軍獨立團的團長,絕不可能到解放戰爭時還是師長,一般都能到縱隊司令一級,到四九年整編成一野到四野及華北野戰軍時,應到兵團正副司令一級,如陳錫聯、楊成武,王近山作為抗戰初的七六九團副團長,解放戰爭開始時已到六縱副司令、代司令。第二,電視中李雲龍後調中野新二師師長,李雲龍還有十分蹩腳的臺詞:“老子當年中原突圍時……”這是硬傷!熟悉軍史的朋友知道:一般中原突圍特指李先念、王震、王樹聲指揮的原中原軍區六萬人突破國民三十萬大軍之圍,皮定均旅曾佯裝主力,吸引國軍尾隨,而李先念等率主力多路突圍,王震率一部返回延安,李先念所部十縱、十二縱後歸入劉鄧大軍系列,即後來的中原軍區;皮定均旅突圍後歸入華野系列,五五年皮定均原定少將,主席御批“皮有功,少晉中”,實授中將軍銜。歷史上,原晉冀魯豫軍區十一縱王秉璋部曾一度歸陳粟指揮,但他絕不可能歸入李先念原先的中原軍區去進行什麼中原突圍!要知道當時李先念的中原軍區是和劉鄧晉冀魯豫軍區、張鼎丞粟裕的華中軍區、陳毅的山東軍區、聶榮臻的晉察冀軍區、林彪的東北軍區、賀龍的陝甘寧晉綏軍區並列的七大軍區!劉鄧挺進大別山,那叫挺進中原,是我軍戰略反攻的開始!那不叫中原突圍,後來劉鄧陳等組建了新中原軍區,和李先念的原中原軍區是兩碼事,李先念後來也成了新中原軍區的副司令員!退一萬步說,劉鄧挺進大別山,當時蔣介石也圍、追、堵、截,也算突圍,那時劉鄧手下只有一縱楊勇、二縱陳錫聯、三縱陳再道、六縱王近山,十萬之眾,本就兵力不夠,四個縱隊一起上了大別山,怎會再分兵給華野?這是都梁先生的軍史硬傷!晉冀魯豫軍區一分為四,主力一縱、二縱、三縱、六縱跟劉鄧上了大別山,後來李先念率勝利突圍的原中原軍區部隊組成的十縱、十二縱也上了大別山;四縱、九縱、三十八軍組成陳謝兵團;留守的地方部隊在徐總指揮下,四萬餘眾打成主力兵團,十萬人編成華北第一兵團(十八兵團),王秉璋的十一縱委託華野指揮。



言歸正傳,為什麼說李雲龍原型是王近山。

一是神似,生活中的王近山和李雲龍一樣是拚命三郎。早在四方面軍徐向前麾下當團長時,王近山就是打起仗來不要命的主兒,徐總愛才心切,每次打仗總要親派一個班去保護王近山,規定王近山不得衝到一線!王近山在劉鄧手下時,所帶六縱由普通縱隊打成主力縱隊,他也由副司令取代王宏坤司令,經歷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定陶戰役、羊山集戰役、羊山集戰役,後又赴朝鮮指揮任三兵團代司令員指揮所部秦基偉、李德生部打贏上甘嶺戰役。多年軍旅生涯,王近山兩腿一長一短,肺部嚴重內傷。他是劉鄧的消防隊長。作品中李雲龍對戰友情深意重,生活中王近山也是如此。他曾不顧妻子韓岫巖的反對,將自己的一個女兒送給因被敵軍炮彈傷了要害部位、無法生育的司機戰友做養女,每月還要補貼五十元生活費。他在擔任十二軍軍長渡江南下時,派戰友從家鄉接十九年未見面的老父親,在火車站戰友疏忽,從未見過火車的老父走過黃色警戒線,被火車氣浪捲入輪下,上級要追究戰友的過失,王近山強忍著悲痛,替部下百般開脫,挽救了部下的政治生命,這份恩情,如再造父母!這就是大仁大義的王近山!

二是經歷類似。抗戰時在三五八旅參加指揮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反九路圍攻等大小戰役,僅響堂鋪就殲日軍四百餘人,毀汽車百八十輛。一九四三年,王近山兼任太嶽二分區司令員,十月率一團去保衛延安,在臨汾東北韓略村一舉殲滅華北戰地觀戰團服部直臣少將旅團長、六名大佐聯隊長以下軍官一百二十名,但王近山可沒空找少將拼大刀,連少將的指揮刀也沒功夫要,軍情如火,他是奉令率部回延安去保衛黨中央,防止胡宗南偷襲的!他到了延安後才聽說在韓略村幹掉的這群大魚真實身份的!殲滅岡崎大隊一仗史稱關家堖之仗,王近山參加了,劉師長、陳旅長親自指揮,彭總也親往督戰,最終殲滅岡崎以下大部,只有十餘人逃脫,這場苦戰,我軍傷亡近二千,付出了慘重代價。《亮劍》中李雲龍和妻子田雨當老師的同學張美鹿關係不清不白,現實生活中的王近山在解放後大軍進駐四川時,姐夫喜歡小姨子,成都醫學院女大學生、小姨子韓秀榮美人愛英雄,兩人由舞伴昇華到戀人,想離婚後重組家庭,惹得為他生了七個孩子的妻子韓岫巖由愛生恨,一紙訴狀告到中央。



主席大怒,一九六三年王中將降為大校,開除軍籍,北京軍區王副司令下放到黃泛區某農場成了王副場長,小姨迫於社會、家庭壓力,勞燕分飛,貶到內蒙古行醫謀生,所幸二十歲的女保姆黃振榮不離不棄,陪伴將軍十五年。後由許世友上將向主席求情,多年後回南京軍區任副總參謀長(正軍級),給老部下原六縱旅長蕭永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當下手,王副參謀長拎著農場自家養的幾隻雞和黃振榮、孩子見到坐吉普車前來火車站迎接他的老部下蕭永銀副司令時,心中一定百感交集!七八年去世,老戰友們向鄧政委申訴,認為王近山的地位遠低於戰功,鄧政委痛惜到:人都死了,談這些有什麼用?追授王近山為南京軍區顧問(正兵團級),王近山終於死得瞑目!李雲龍、王近山都是情聖,何其相似!

三、作為藝術形象,李雲龍身上又糅合了楊成武、鍾偉等名將事蹟。

如一炮轟死日軍聯隊長,很明顯是克隆晉察冀楊成武黃龍嶺轟死所謂的“名將之花”旅團長阿部規秀…… 鐵骨柔情王近山,真丈夫也!


蒼茫大地顧煒斌


王近山的大名如雷貫耳,不用老薩多說。王近山是張國燾四方面軍的頭號悍將,也是紅軍第一流的猛將。這樣一個名將,卻因為愛上自己小姨子被一擼到底,從中將變為大校。聽薩沙說一說吧!

王近山是湖北黃安縣人,幼年喪母,8歲就給地主放牛,13歲做了長工。

1930年,14歲的王近山參加紅軍,任紅一軍第一師第三團戰士,開始了軍旅生涯。

王近山性格好勇鬥狠、固執強硬、敢打敢殺,是個天生適合做軍人的材料。

打仗的時候,王近山勇敢到野蠻魯莽的地步,動輒就和敵人玩命。剛剛參軍不到1個月,王近山就差點送了命。

紅軍彈藥不足,多以近戰打垮國軍。一次肉搏中,王近山迎面和一個大個子國軍士兵拼刺!此時王近山還不滿15歲,身材瘦小,根本不是大個子的對手。幾下對拼,王近山的刺刀被打飛,肩膀上還中了一刀。

換一般人早就跑了,手無寸鐵的王近山卻大叫一聲,跳過去抱著敵人就打。這個大個子國軍士兵措手不及,只得扔下刺刀扭打起來。兩人力量懸殊,王近山見打不過敵人,就又踢又咬,最後乾脆抱著一起滾下懸崖,同歸於盡。結果,敵人摔得腦漿迸裂,王的頭被石頭撞出一個大窟窿。

經過戰友搶救,王近山才僥倖脫險,卻留下終生的傷疤。

此戰後,連長對王近山很欣賞,讓他加入了共青團,2年後加入共產黨。

隨後王近山逐步升職,短短1年後就擔任了排長,當時他才15歲。

成了軍官,王近山的個性卻沒變,每戰都和敵人拼命。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在王近山這種軍官率領下,士兵自然也非常有戰鬥力。

1932年,王近山的1個團,將劉湘部下傻兒師長範紹增的一個旅打垮了。本來範紹增以三倍兵力優勢,包圍了王近山的28團。結果王近山親自持大刀率部衝鋒,反而將範紹增的這個旅打殘又包圍起來。在1935年另一次作戰中,王近山的團又被數倍川軍團團包圍,情況極端危急。此時王近山親自帶隊衝鋒,結果胸部被川軍機槍擊中。他居然帶傷繼續上,一舉沖垮了川軍防線。混戰中,王的頭部又中彈,這才倒地昏迷不醒,被人抬了下來。得知此事以後,總指揮徐向前命令加派一個警衛班,跟隨王近山作戰。這個警衛班不是直接保護王近山的,而是在他準備衝鋒的時候,全力按住他,不讓他衝上去。共產國際顧問,德國人李德多年後回憶道:王將軍打仗特別勇敢,幾乎達到瘋狂的地步。每到關鍵時刻,他總是持槍衝鋒到最前線!這時候,他的警衛員就拼命把他按倒,不讓他上去。王將軍就對他們又罵又打,像瘋了一樣。由此,王瘋子的大名就傳開了。

戰爭年代,王近山負重傷7次,每次都是僥倖生還。

他的四肢有三個受過重傷,兩條腿也一長一短,肺部有嚴重內傷。王近山作戰如此勇敢,加上又不是草包,深為徐向前賞識。在王近山16歲時,他就被任命為代理團長。

抗戰爆發時,年僅22歲的王近山,已經是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三師師長。

抗戰中,王近山也參加了很多戰鬥,最出名的是殲滅了戰地觀戰團的一群日本軍校士官生,都是一些見習軍官,少尉軍銜。

在抗戰結束時,王近山已是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副司令員。解放戰爭中,王近山參加了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定陶戰役、進軍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西南戰役等等,成為二野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第十二軍軍長。

隨後的朝鮮戰爭中,王近山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第三兵團第一副司令員。王近山參加了最艱苦的兩大戰役:第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

征戰20多年,王近山九死一生,戰功卓著,在軍內名聲極大。1955年9月,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3月至1959年7月,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近山是解放軍中,最著名的戰將之一,在40歲的年紀已經擔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誰都知道,北京軍區是最為重要的軍區,這個副司令員相當於其他軍區的司令員。看起來一帆風順,這樣不用到50歲,王就可以成為軍區司令員,成為解放軍最頂尖的人物。沒想到隨後發生了一件事,毀了這一切,就是他要娶自己的小姨子。

王近山與老婆韓岫巖,結婚十多年了。

1937年12月,王近山在神頭嶺戰後身負重傷,住進了129師醫院。韓岫巖是129師醫院的護士,長得很漂亮,是有名的“院花”。

所謂的醫院,其實就是一個草臺班子的中醫診所。韓岫巖的叔叔原本是當地有名的郎中,抗戰爆發後,韓家12口人包括60歲的老奶奶都全部“入伍”,參加了八路軍。來時全家為129師醫院馱來許多醫療器械和藥品,被稱為半個醫院。這樣的光榮背景,加上“院花”的大名,使韓岫巖在醫院很有名氣。

在王近山住院時,“院長”錢信忠和一同住院的陳錫聯暗中牽線搭橋。一年後,兩人就結婚了。婚後,雖聚少離多,兩人感情還算不錯,他們生了8個兒女,其中1個兒子在戰火中不幸夭折,1個女兒被王近山送給自己的司機。

這個司機跟隨王近山多年,歷經各種磨難,感情深厚,還曾經救過王的命。

在戰爭年代,這個司機被炮彈炸傷生殖器導致不育。那個年代的人還是比較保守,傳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他的司機常年為此鬱鬱不樂!

王近山曾經寬慰他說:等仗打完了,我幫你治好!如果治不好,我就過繼一個孩子給你!

後來王近山不顧妻子反對,將女兒王媛媛過繼給這個小司機,每個月還貼補給他50元人民幣。

王近山晚年絕症病重之時,還要求這個司機再開車讓他坐一次,重溫當年戰友之情。

--------------------小姨子中年時候照片。說實在的,不覺得比她姐姐漂亮,可能是年輕加時髦吧!

兩人婚姻的發展,卻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新中國成立後,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剿匪,王近山率3兵團駐紮在重慶,經常應邀給大學生做報告。幾次報告下來,他那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和全身的傷疤,就讓大學生們敬佩得五體投地。

此時王近山才34歲,長相相當英武,又是兵團司令員,迷倒了很多女大學生。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妻妹——韓岫巖的嫡親妹妹韓秀榮。這個女孩年輕美貌,性格活波,更難得的是風情萬種,絕對是以柔克剛的主。加上他又是王近山的小姨子,兩人平時也有很多機會接觸。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一個是威風八面的年輕將軍,一個是溫柔可愛、漂亮迷人的女大學生,兩人在迷迷糊糊中靠攏在一起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年軍隊高級幹部流行跳交誼舞。王近山自己一個人抱著椅子學會了跳舞,後來經常參加軍隊組織的舞會。

韓岫巖對此極為反感:一男一女摟在一起,還能有什麼好事!

但大家都跳,你自己攔著丈夫不讓去,豈不是讓人笑話你是醋罈子。

於是,韓岫巖想出一個好辦法,讓自己的妹妹韓秀榮也去參加舞會,專門陪著王近山跳。這樣一來又堵住別人的嘴,又看住了自己的老公!

什麼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就是典型!

聰明點的男人都是“外面彩旗飄飄,家裡紅旗不倒” ,偏偏王近山做人直來直去,不會轉彎。一愛上了小姨子,就不再理睬老婆,兩人打起冷戰。此時,韓岫巖做著海軍醫院副院長,工作很忙,經常幾天不回家。突然得知丈夫變心,她自然勃然大怒。衝回家後,韓岫巖卻發現所謂的小三竟是自己的親妹妹,如同五雷轟頂,徹底傻了。在氣憤和失望後,韓岫巖和今天普通女人一樣,並沒有馬上選擇離婚,而是選擇等待,希望丈夫能夠回心轉意。正巧朝鮮戰爭爆發,王近山帶兵去了朝鮮,這段孽緣也就暫時斷了。韓岫巖認為也許時間可以沖淡一切,男人圖新鮮,過一段時間新鮮感過了,就會回到家庭來。

沒想到王近山真的是一根筋,根本不會因為時間長了而改變。從朝鮮歸來後,王近山還是讓她失望了:夫妻關係沒有任何好轉,王近山的心還是在小姨子身上!

1963年,夫婦倆一場大吵後,韓岫巖狂怒之下,向組織報告。她哭訴丈夫有了老婆還搞婚外戀,是資產階級作風,請求組織解決丈夫的“作風問題”。

王近山與韓岫巖雖是多年夫妻,但性格卻如當年他們的“介紹人”陳錫聯說的,“兩人是一個脾氣,針尖對麥芒”。王近山脾氣大是有名的,為此出過很多事。

紅軍時期,王近山的馬受了傷,走起來一瘸一拐。

王近山的部下杜義德(蘭州軍區司令員)怕騎這種馬有危險,偷偷開槍將馬打死。王近山發現跟隨自己多年的馬死了,大怒下令將杜義德拖出去槍斃,後被其他人苦苦勸告才沒執行。

解放戰爭期間,上級任命楊勇為5兵團司令,王近山為副司令。王近山認為自己打仗比楊勇強,竟然當著劉伯承的面質問:楊勇憑什麼當司令?

朝鮮戰爭的第五次戰役,由於指揮失誤,王近山先勝後敗,180師更是被美軍包圍差點全軍覆沒。戰後,王近山衝到志願軍司令部,指著鼻子對著彭德懷怒吼:這仗是這麼打的嗎?這樣濫打仗,是葬送軍隊,是拿我們的兵去送死!

對彭德懷、劉伯承尚且如此,王近山還能怕什麼人!

韓岫巖性格也是非常倔強,相當強勢,絲毫不比王近山要差。

之前她其實已經鬧得天翻地覆。韓的孩子回憶:母親使用了當時最典型的做法,發動親友聲討、找組織、去婦聯。姥姥、姥爺一直特別疼愛母親,對母親從來都是言聽計從,於是全家人對父親和小姨群起而攻之。

不過,父母朋友還是百般相勸她不要把事情做絕,這樣婚姻還有挽回的餘力。況且女方又是韓岫巖親妹妹,傳出去多不好聽。但韓岫巖一意孤行,還是堅決向組織上彙報。這份投訴信幾經上遞,轉到了副主席劉少奇手裡,他派人來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

王近山一聽妻子把自己的“作風問題”告到了黨中央,成為大家的笑柄,頓時像只被激怒的雄獅,瘋勁又復發了。

王近山不但不示弱,反向組織打離婚報告,馬上要和韓岫巖離婚。組織上找他談話,批評他,教育他,他卻回答:“我王近山好馬不吃回頭草,離婚我鐵定了,組織愛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誰還怕了不成!”

幾個老首長聞訊急忙來打招呼,也被他的幾句話頂了回去;老戰友老朋友苦口婆心勸說,他也無動於衷。

形勢一天天的不好,中央已經有拿王近山做反面典型的風聲。幾個老首長心急火燎,多次上門長談。但王近山仍然我行我素:“不打報告還好說,告中央就非離婚不可了!” 最後,據說一位老首長“偏心”批示:“自古清官難斷家務事!況且離婚是法院所管,組織上不好干預。”於是組織上暫時壓住處分決定,只要王近山不堅持立即離婚,就可以躲過一劫。 可王近山又偏偏牛脾氣,竟然親自跑到法院去辦離婚手續,兩人終於在1964年離了婚。結果,離婚案終於驚動了毛主席。當時正好很多老軍人穩定下來以後,紛紛和原配離婚,娶了年輕漂亮的女人。這一個個現代陳世美,造成很不好的群眾影響。毛主席決定殺一儆百,親自批示劉少奇嚴厲處理此事。 幾天後,中央組織部處分下來:撤銷王近山大軍區副司令員職務;行政降為副軍級(軍銜從中將降為大校);開除黨籍;轉地方安排。這麼嚴厲的處分,之前還沒有先例,等於對王近山一擼到底了。此時王近山瘋勁還沒消退,他不依不饒的找到小姨子韓秀榮,要求立即結婚,還說:就算讓我重新去扛槍桿子,做大頭兵,這個婚我也結定了。讓老王沒想到的是,原來海誓山盟的韓秀榮卻出現狀況。作為女人一方,小姨子受到更大的壓力,不但有社會上的、單位的,更有家裡的。

她自己因為所謂作風問題,被髮配到內蒙古邊陲的一家醫院工作,不得回北京天津甚至內地。壓力實在太大,這個女孩終於背棄了“愛情”,一夜之間離開王近山和孃家,跑得無影無蹤了。

家裡呢?無論父母還是孩子,清一色的站在韓岫巖一邊,不理睬做陳世美的王近山。

老戰友老首長也覺得王近山寡情薄意,不走正道,同他保持距離。

這一下,王近山結結實實栽了個大跟頭,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王近山的第二任妻子和兩個孩子

1963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區西華縣黃泛區農場當副場長。黃泛區在當年就是一片荒蕪,到這裡形同發配。

就在他收拾東西要走時,在他家工作多年的小保姆黃振榮卻意外的要求跟他結婚。

黃振榮不顧家人反對和勸阻,毅然決定跟著去農場。 王近山很感動,但還是說:“這次去農場,就是當農民種地,我這麼大年紀了,你跟我去吃苦,幹嗎呢?”“首長,只要你不嫌棄我,我就跟你一輩子,照顧你一輩子。”。“我是個犯錯誤的人,又快50歲了,你才20歲……”10月初,他們在河南結了婚,成了相依為命的患難夫妻。

王近山在黃泛區農場分管園藝,負責上千畝蘋果園的種植、養護、銷售。小黃則在農場幼兒園工作。

薩沙經常說,妻賢夫禍少。王近山和韓岫巖婚姻期間,兩人二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連孩子都習以為常了。很多人認為王近山就是這種人,一天不吵架就不舒服,事實證明不是!

王近山和黃振榮結婚15年,他們的兩個孩子只看到王近山發過一次脾氣,用布鞋砸了老婆,後來王還主動認了錯。

歷史很多時候,是很有諷刺性的!所謂塞翁失馬,王近山雖被擼掉所有職務,發配到農村,反而藉此躲過了後來文革的歷次運動。相反,他的戰友和首長們多被整的半死不活,全家遭殃,有的甚至丟了性命。

幾年後,王近山在別人勸說下,主動向毛澤東寫信承認錯誤。此後王近山恢復副兵團級待遇,擔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王近山任軍區顧問,1978年5月10日因胃癌在南京逝世。在去世前,王近山願意見所有的人,就是不見他的前妻韓岫巖。

一次王近山在部隊大禮堂看電影,聽說韓岫巖坐在前面,立即轉頭離開。

後來,韓岫巖一定程度表現了悔意,自覺不應該把事情鬧那麼大。當時離婚的高級軍官也不再少數,有哪一對搞成這樣!

聽說王近山已經臥床不起,韓岫巖忍不住想去看看她。她拿起電話,打給了王近山的一位老警衛員,含含糊糊表達了自己的心願。老警衛員對王近山說了這件事。王近山聽了以後,用力敲床邊,吼道:我說過到死也不願再見到她!你是不是想讓我早點死?

警衛員一驚,只得作罷!

直到臨死前,王近山留下的遺願是,不允許前妻韓岫巖參加他的追悼會。而他的小姨子韓秀榮,則頂著一個可怕的名聲(當年被認定為作風不正派和今天的艾滋病差不多),默默的在內蒙古結婚生子,完全中斷和家人的聯繫。直到幾十年後姐姐韓岫巖去世,她才回到北京祭拜。

兩人離婚時,韓岫巖不過40歲,但她終生沒有再婚。在86歲的韓岫巖去世之前,她的最後一句話是:王近山是我的好朋友、好戰友,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王近山去了!

需要說明的是,電視劇《亮劍》李雲龍的主要原形,就是這個王近山。


薩沙



王瘋子王近山,在共和國開國將軍中,王近山同陳光、鍾偉、王必成(《紅日》中沈振新的原型)、皮定鈞等堪稱最有個性的幾位! 徐帥之勇、劉帥之謀、鄧政委之斷、 我的勇敢是向徐帥學的,謀略是向劉帥學的,果斷是向鄧政委學的。”王近山的這番話本屬自謙,但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自吹自擂,但這話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

劇情故事原型:

1、蒼雲嶺之戰中一炮擊潰坂田聯隊長,就取材於1939年11月黃土嶺之戰中時任晉察冀軍區第1團團長的陳正湘(原115師第343旅第685團副團長)用山炮擊斃了號稱“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真實戰例;

2、李雲龍的部隊見到物資就貼上封條、讓俘虜跑步以甄別隱匿其中的軍官,則都是在曾任東野五師師長、三下江南時屢屢違抗林彪軍令但卻被林彪直接提長為十二縱隊司令員的鐘偉的真實故事。

3、在陳賡、陳正湘等人身上,也可看到李雲龍的影子。


平凡與非凡


亮劍中的主角李雲龍,其原型比較多:

一、主要原型:1、“王瘋子”的王近山,在共和國開國將軍中,王近山同陳光、鍾偉、王必成、皮定鈞等堪稱最有個性的幾位!

 王近山將軍是人民解放軍序列裡一員赫赫有名的戰將,被稱為二野“兩朵花”之一(另一為陳錫聯),二野的朱可夫,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戰功赫赫的將軍死時的職務僅僅是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許多老部下都成了他的上級,以至於老部下之一的肖永銀奉南京軍區司令員聶鳳智的指示寫將軍的悼詞時,面對刺眼的“副參謀長”字樣怎麼也無法平靜,只得找老政委小平同志叫屈,小平同志得知愛將去世的消息時半天說不出話來,末了說了一句“人死不能復生,就叫軍區顧問吧。” 

 王近山將軍於1915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其祖上是蒙古族在當地的達魯花赤(元代地方軍政長官),到其父親時,家道中落。將軍有一個姐姐。黃麻暴動前,後來成為中將的詹才芳到將軍家鄉,化裝成裁縫,做暴動準備工作,王近山即是他的徒弟,只是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而已。王近山將軍人生的第一個傳奇是在15歲時用牙咬著一顆子彈嚇倒了地主,吃了大戶。黃麻暴動後,詹才芳身份公開,他就成了詹連長的警衛員。多年後,職位遠遠高於詹才芳的虎膽將軍王近山見到老上級時,一如既往地恭敬。王近山將軍“王瘋子”綽號的由來得緣於一次戰鬥,他和一個大個子國民黨兵對掐,打紅了眼,結果兩人一同滾下山崖,大個子當場身亡,王近山奇蹟般地生還,從此,戰友們都叫他“王瘋子”。

  紅軍時期,四方面軍的白雀園大肅反,各級幹部死傷慘重。王近山所在團只剩下團長王宏坤(55年上將,建國後的海軍政委)和幾個營連幹部。總指揮徐向前讓王宏坤接任軍長時說了句話:“現在只有你當軍長了”,王把同樣的話告訴了他的機槍連長王近山,讓他出任團長。對肅反、AB團極度不理解的王近山天天盼打仗,用他的話說就是:打死一個敵人就賺一個,總比被肅反強。

任團長的王近山在紅軍時期最光輝的戰例是1個團全殲一個旅。那是在川陝根據地的一次反圍剿中,紅、白兩軍竟在一個地方宿營(戰事頻繁,部隊疲勞過度),雙方的警戒哨都睡著了,將軍半夜醒來發現這一情況後,大喊一聲:“同志們,敵人已經被我們包圍了,抓俘虜啊”睡夢中的士兵亂打亂,全殲該旅,旅長郭勳奇(襄陽戰役中又被王活捉,職務為中將守城副司令)被捉。此役,成為四方面軍反圍剿的一大亮點。

二、劇情故事原型:

1、蒼雲嶺之戰中一炮擊潰坂田聯隊長,就取材於1939年11月黃土嶺之戰中時任晉察冀軍區第1團團長的陳正湘(原115師第343旅第685團副團長)用山炮擊斃了號稱“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真實戰例;

2、李雲龍的部隊見到物資就貼上封條、讓俘虜跑步以甄別隱匿其中的軍官,則都是在曾任東野五師師長、三下江南時屢屢違抗林彪軍令但卻被林彪直接提長為十二縱隊司令員的鐘偉的真實故事。

3、在陳賡、陳正湘等人身上,也可看到李雲龍的影子。


一截粉筆頭


李雲龍的人物形象塑造,實際上是結合王近山、陳再道和陳正湘等多名我軍將領的性格特徵而形成的。而在我國抗日紅軍中,與李雲龍性格特徵最為接近的就是李先忠老前輩了,李先忠老前輩於1929年10月參加紅軍,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29師386旅1團,憑藉過硬的軍事技能、戰術戰法,越戰越勇,讓敵人聞風喪膽,李先忠先輩就是其中的一員。

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李老經歷了數百次的戰鬥,在一次戰鬥中,一顆地雷在身旁爆炸,他身邊十幾位戰友悉數壯烈犧牲,而他也被地雷爆炸後散出的幾十塊彈片擊中,彈片瞬間刺入了李老的體內,但這並沒有要了李老的命,憑藉著頑強的生命力,李老奇蹟般地活了下來。雖撿回了性命,但這幾十塊的彈片把李老的臉部炸燬了,導致李老的臉部嚴重變形。

戰爭結束後,上級本想對在抗戰中做出傑出貢獻的李先忠委以重任,但他淡泊名利,主動放棄高官厚祿退隱歸鄉。回鄉之後,當地政府本想給李老安排一輛車,以便李老出門活動,還是被李老拒絕了。他說:“比起那些血染沙場的英烈們,我應該十二分幸運知足了!”李老的這句話讓我很是感動,本就一生傷痛的李老還想著那些戰死沙場的豪傑,覺得自己很幸運,不妄圖回報。

李先忠老前輩,戎馬一生,奮勇殺敵,他用自己鮮血書寫下了一篇又一篇的傳奇故事,他用自己的血肉為後人打下這一片片江山,他淡薄名利,一心為國。這就是我們的老紅軍戰士,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們沒有心生畏懼,面對敵人的刺刀,他們沒有後退,他們迎面敵軍,亮出寶劍,與敵人浴血奮戰,即使倒下,也要拖住敵人,一心只為祖國。

但不幸的是李先忠老前輩,於2010年2月因病去世,與世長辭,享年102歲。李老在世時,就吩咐後人一切從簡,將自己火化,不必麻煩政府。李老的家人遵從李老的遺願,將其火化,但火化後的一幕讓世人驚歎,工作人員在李老的骨灰中挑出了34塊“鐵疙瘩”,就分析其中有27塊可以確定是戰鬥時留在體內的彈片,另外還有7塊已經和身體“融為一體”不能確認。見到此場景,在場的人無不震驚落淚!


奇文趣味歷史


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應該是王近山。王近山這個人有著非常強的戰鬥能力和指揮能力,旁人都稱他為“王瘋子”,他把部隊當作自己的家,他也是劉伯承優秀的隊員。早些年還參加過黃麻起義,後來又加入瞭解放軍擔任莫軍區的一個團長。抗日戰爭的時候也擔任了一個獨立團的團長,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擔任過師長,隨後又去了國防大學去學習,這種精神實在是讓人敬佩。

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當時出現的一些政治性問題的阻撓。王近山私自組織幾個人將軍火庫強行打開,所以很可惜的是,他在文革批鬥中因為此事而自殺了,一直到了文革結束后王近山一事才得以平反,所以斷定這個人就是李雲龍了。

既然說了李雲龍,就再來說說電視劇亮劍當中另一個人物楚雲飛,他於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但是在黃埔五期的名單當中也沒有找到符合他人物形象的畢業生。但在電視劇中,他的身上集中了絕大部分國民黨軍官的優秀特點,絕對可以和李雲龍一決高下了。在國共合作的情況下,他們互相結識,並進行了第一次合作,但也就是這一次合作使二人關係昇華。二人感情與日俱增、互相尊重,從而成為了好兄弟。然而抗戰結束,由此內戰爆發之時,他們倆又在戰場上相遇,但是這次的性質有別於前,二人是敵對關係,也就是說只要一有機會就必須要將對方置於死地。

在一次的對戰中,他們倆也共同參與其中。雖然李雲龍身中十幾塊碎彈片,但最後還是被搶救了回來。而楚雲飛也中了一槍奪命子彈,從鬼門關走了一遭也回來了,還別說他倆真的是命大呀。

隨後解放戰爭結束,楚雲飛奉命守護金門而去了臺灣,而李雲龍的特種部隊也提前到了金門,所以兩人不可避免地之間又有這麼一次交集。然而這個時候雙方很默契,完全沒有了當年的煙火。但不管是在電視劇還是在電影裡,都沒有交代清楚楚雲飛最後的下落,不知是下落不明失蹤了還是遭遇了意外。然而在得知李雲飛已去世之後,從金門蒐集到的消息得知楚雲飛已經升到了中將的位置,可想而知他的能力還是超強的。

這些內容在亮劍電視劇中描寫很多,兩個人從一開始認識到成為最為尊敬的敵人是抗日戰爭時期開始的。李雲龍在電視劇在有句很金典的臺詞,把老子的意大利炮拿來。楚雲飛的人物性格很特別。

他在電視當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就算是有5萬頭豬,共軍三天時間都抓不完。這就是當時李仙洲在萊蕪戰敗的時候,王耀武同志對他評價甚高。楚雲飛的一生中只有兩個人是能讓他完全服氣的,他們就是閻老西和蔣介石。他在晉綏軍從事時,就有楚溪春辦事的風格。還有當年在淮海戰役中,楚雲飛又是與薛清泉的風格相似,然而最後他卻退居臺灣護守金門,這又是從胡璉身上取得素材的。

總而言之,他以一個完美軍人的形象深留於我們的內心,他給我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他是了不起的英雄。

文|姜樂樂


史之策


亮劍火了之後,很多人都覺得李雲龍的角色原型是王近山。但實際上李雲龍的形象和王近山相差還是挺多的,王近山一直是一個儒將的形象,他雖然打仗英猛,私下裡卻是溫文爾雅,文化程度也比較高。李雲龍這樣一個熒幕英雄形象,糅合了數位歷史英雄人物的事蹟和個性,這其中不僅僅有王近山,還有查玉升。

論起性格來,查玉升英勇無畏、大大咧咧的形象更接近李雲龍。查玉升出身安徽農村,他從小給地主放牛,還曾經要飯討生活。有這樣的童年,查玉升根本沒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他性格豪爽樂觀,也十分善良忠誠,也源自於這一段艱苦的生活。

在抗戰之中查玉升擔任八路軍129師386旅的16團團長,這和李雲龍擔任獨立團團長的經歷十分相似。在電視劇之中,我們經常被李雲龍忽然爆出來的罵人的話逗得直樂,一方面看出李雲龍沒什麼文化,也表現出他直爽不拐彎的性格。查玉升也喜歡罵人,但並非粗暴不講理之人。和李雲龍一樣,查玉升在面對原則上的錯誤的時候還是會積極認錯改正的。

陳賡非常欣賞查玉升,在發掘出這塊活寶之後,他立即向許世友提議,想要給查玉升升職。許世友倒想出一個考驗查玉升的方式,讓他做了特務隊長。查玉升和李雲龍一樣對漢奸恨之入骨,馬上挑選了身強體壯的士兵和一些江湖人士,成立了鋤奸隊。查玉升對這些漢奸絲毫不手軟,還曾親手解決過數名走狗漢奸。每每得手之後,他還會留下自己的大名,倒是一派江湖俠士的作風。

陳賡對查玉升越來越器重,查玉升也跟著陳賡立下無數戰功。查玉升有個習慣就是從來都不會丟下自己的手槍,就算是睡覺也一定要隨身帶著。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查玉升這個人的警覺性,也從側面表現出查玉升對於自己解放軍將領身份的驕傲和高度責任感。

查玉升晚年身上總是疼痛不堪,但一身硬氣的他很少在別人面前叫痛叫苦。在查玉升去世火化之後,人們在他的骨灰之中找出了十三片子彈殼。這些子彈殼記錄了這一位英雄半生的榮譽,卻讓人不由心酸不已。

李雲龍的故事是精彩的,而他只能反應眾多英雄英勇事蹟的一角。查玉升童年貧困,在戰場之上出生入死,晚年被這些子彈折磨得周身疼痛。就是他這樣英勇無畏的解放軍英雄,為無數兒童帶來了安穩幸福的童年,讓我們可以在和平的年代吃飽喝足。


木劍溫不勝


說李雲龍原型是王近山的,純屬人云亦云,現實中有一名將軍與李雲龍99%相似,他便是開國中將陶勇,兩人無論性格、經歷和最終結局都高度吻合。

《亮劍》是由小說改編的,但作者從未公開說明李雲龍的創作原型,網傳人稱“王瘋子“的開國中將王近山是李雲龍原型的說法並未得到作者認可。

誠然,王近山和李雲龍都是脾氣暴躁又特別能打仗的類型,但僅憑這點類似就對號入座顯然不妥,因為解放軍中類似的將領不在少數。

如果非要找出一個最相近的原型,有一個人的各方面特徵與李雲龍有99%相似,他就是被張愛萍將軍譽為“將軍橫掃千軍,英魂冷對奸雄”的開國中將陶勇。

陶勇和李雲龍的相似,不是一丁半點,而是全面全方位的相似,相似到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一是年齡。李雲龍出生於1910年,陶勇出生於1913年,兩人年齡很接近。

二是籍貫。李雲龍生於湖北大別山區,陶勇是安徽霍邱縣人,同樣來自大別山區。

三是家世。李雲龍曾在家鄉當過篾匠,陶勇則是幼年給別人家放牛,兩人都是貧苦人家出身——當然,這一點解放軍很多將領都類似。

四是履歷。李雲龍是紅四方面軍出身,從最基層的戰士靠著打仗,一步步幹到團長,曾參加紅軍長征和西路軍作戰;陶勇也屬於紅四方面軍,也是從最基層一步步幹到團長,也曾參加紅軍長征和西路軍作戰。

五是性格。李雲龍打起仗不要命,說話沒把門的,暴脾氣上來,殺紅了眼,經常扛著大刀衝鋒;陶勇也是如此,作戰豪勇,言語粗魯,性格火暴,臨陣常脫外衣,揮戰刀,赤膊衝鋒,人送綽號“拼命三郎”、“傻子團長”。

六是喝酒。李雲龍好喝酒,愛酒如命,且頗有水滸好漢風範,一喝就是一大罈子,越喝越帶勁;陶勇也是一樣,打了勝仗喜歡喝酒慶功,也是人手一罈,把整個軍分區能喝酒的好漢全都喝,被譽為“陶司令打仗是英雄,喝酒也是英雄。”

七是大膽。李雲龍的膽子自不必說,死對頭楚雲飛請他赴鴻門宴,他大大咧咧帶著兩個警衛就去了,面不改色心不跳,讓楚雲飛歎服不已;陶勇更傳奇,他曾只帶一個警衛,深入虎穴,去找日偽團長徐寶富談判,徐寶富被徹底折服,當場決定棄暗投明。

八是愛情。李雲龍是個大老粗,卻娶了來自江南書香世家的大學生田雨,愛情頗為傳奇;陶勇連小學也沒念過,夫人朱嵐則來自江南書香之家,從小博學多識,寫的一手好字,兩人愛情頗為浪漫。


九是人緣。李雲龍大大咧咧,沒有一點領導架子,特別喜歡和基層戰士相處,常有戰士和他開玩笑;陶勇也是性格粗獷,沒有嚴格的上下級概念,平時喜歡和戰士們打成一片。

十是義氣。李雲龍重朋友,講義氣,跟對手楚雲飛各為其主,惺惺相惜;陶勇也是性格開朗豪爽,尤重義氣,人皆喜與之為友,抗戰期間,很多土匪、偽軍頭子都慕名歸降。

十一是戰績。李雲龍帶兵打仗英勇無敵,幾乎百戰百勝;陶勇也是一生未遭敗績,與葉飛、粟裕、王必成並稱第三野戰軍的四員“虎將”。

看過我的回答,大家是不是覺得陶勇更像是李雲龍的原型?其實,與其硬要給李雲龍找出一個歷史原型,不如說他是我軍將領中幾個性格鮮明,富有傳奇色彩人物的合成體。

親愛的朋友們,你還知道陶勇和李雲龍的哪些相似之處?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2005版的《亮劍》是中國抗戰片中口碑極好的一部電視劇,雖然某些場景依舊雷人,但劇中演員們的表現確實讓人驚豔,以至於我看到李幼斌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李雲龍!


李幼斌所扮演的李雲龍,是在戰爭中不斷成長起來優秀指戰員,很多人都認為他的原型並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很多人的集合體!

比如說在李雲龍的身上,或多或少的融合了王近山、陶勇、鍾偉、皮定均、陳再道等一批人的部分特徵。

以上這些人是大家討論的比較多的,特別是王近山將軍和鍾偉將軍,普遍被人們認為是李雲龍兩個最主要的原型。



對於李雲龍的人物原型,其實個人也有一點小小的看法:李雲龍的對應的原型可能是陳大將手下的四猛一瘋。

四猛:周希漢、李成芳、陳康、查玉升

一瘋:王近山

周希漢:

陳大將擔任386旅旅長時,周希漢擔任的是386旅的參謀長。

周希漢看起來瘦瘦的,被稱為瘦子。別看周希漢長得瘦,但是打起仗來卻是個不要命的主,而且有勇有謀,膽大心細,被劉伯承元帥稱之為“趙子龍在世”。


李成芳:

陳大將擔任太嶽軍區司令員時,李成芳擔任太嶽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

在日軍進行瘋狂掃蕩時,李成芳率領部隊在敵後戰場上用地雷戰、伏擊戰等手段,不斷的襲擊日軍,破壞日軍的交通線,擊斃日偽軍高達4000餘人!




陳康:

在陳大將擔任386旅旅長期間,陳康先後擔任任第386旅17團副團長、團長,成為陳庚大將手下的一員猛將。

後來陳大將擔任太嶽軍區司令員後,陳康擔任太嶽軍區第4軍分區副司令員,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反掃蕩!



查玉升:

先後擔任386旅772團的連長,然後一步一步的升任772團副團長,16團團長。

在查將軍升任772團副團長之前,陳大將任命其為特務隊隊長。在擔任特務隊隊長期間,查玉升可謂是如魚得水,帶領隊員神出鬼沒,把鬼子搞的心驚肉跳!



王近山:

這個就不需要說太多了,王瘋子之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過,王瘋子''只是打起仗來瘋,平時還是比較儒雅的。


胡史亂翔


《亮劍》中的李雲龍,是由很多人的故事拼湊出來的。因此,李雲龍身上能看到很多人的故事。

劇中開頭的幾件事,都是和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有關。而且,這個獨立團在1938年之前,也是八路軍唯一一個獨立團。

當時,國民政府只給紅軍了3個師,6個旅,12個標準團配置。紅軍為了多安排士兵,就又給每個師增加了一個師部直屬團。120師和129師是教導團,只有115師是獨立團。

所以,李雲龍的很多故事也是取材於楊成武的獨立團。

蒼雲嶺突圍戰,李雲龍一炮幹掉日軍坂田聯隊長。這個故事原型是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楊成武部,用迫擊炮擊斃日軍名將阿部規秀。

1939年11月,阿部規秀率1500餘人在黃土嶺地區掃蕩。時任八路軍獨立第一師師長楊成武,率部採取誘敵深入戰術,在上莊子附近將阿部規秀包圍。戰鬥中,日軍900多人被殲滅。日軍統帥阿部規秀指揮部被陳正湘團長發現。陳正湘團長當即命令通訊主任邱榮輝跑步下山調炮兵連上來。炮兵連長楊九祥親自指揮18歲的炮手李二喜進行炮擊,4發炮彈擊中日軍指揮部,阿部規秀被擊斃。

李雲龍的獨立團過河時,被三五八團攔阻一事,也是取材於楊成武的獨立團。

晉綏軍358團團長楚雲飛要來李雲龍的獨立團參觀學習。李雲龍對趙剛說,析口會戰時,就是這個晉綏軍358團攔著不讓老子過河。358團團副說,國軍沒有新一團這個編制。氣得李雲龍差點下令打過去,幸好副團長攔著。最後,李雲龍遇到772團程瞎子,兩個團合成一個團,才過了河。

這個故事的取材於楊成武的獨立團:1937年8月底,楊成武率115師獨立團東渡黃河時,被國民黨檢查站攔住。國民黨以八路軍編制序列裡沒有115師獨立團為由,不讓楊成武的部隊過河。最後,楊成武找到當時的686團團長李天佑幫忙,把獨立團的人全部編入686團,才過了河。

李雲龍打敗暫編第七師以後,讓俘虜跑步,甄別隱藏在裡面的軍官。這件事取材於東野第二縱隊第五師師長鍾偉。

李雲龍全殲暫編第七師以後,負責審訊的政工人員沒有查到一個大官,最大的也就是個副營長。李雲龍很生氣,肯定有軍官藏在小兵當中。於是,李雲龍讓俘虜列隊圍著操場跑。暫七師師長常乃超“不善奔跑”,被抓了。

1948年1月,國民黨新編第五軍在遼西公主屯被東北人民解放軍全殲。但是,高級軍官全不見了。鍾偉命令集合俘虜跑步,掉隊的統統抓起來審問。果然,掉隊的都是軍官。其中,最大的軍官就是新五軍中將軍長陳林達!

李雲龍的部隊給戰利品貼封條的事,也是取材於鍾偉的第五師。

趙剛在臨走前,給李雲龍寫了很多封條。以後,再繳獲了戰利品,李雲龍部都給貼上封條。這件事,應該是取材於鍾偉的第五師。

鍾偉特別能搶戰利品,他的第五師士兵裝著“五師繳獲”的條子滿城貼封條。友軍很生氣,狀告到東野,鍾偉振振有詞“有封條為證”。有一次,鍾偉甚至把東野總部的兩輛過路彈藥車給扣了。鍾偉給了押運官兵一個字條,說“就說我鍾偉收下了,都是八路,都打國民黨,什麼你的我的”。

小說中,李雲龍曾拒絕出任2師副師長,於是直接被提升為2師師長。這件事,鍾偉也幹過。

李雲龍不幹副職,直接任正職的事,鍾偉也幹過。1948年1月,林彪打算提拔鍾偉為縱隊副司令員。鍾偉不想當副職,對林彪說:“寧當雞頭,不當鳳尾。”於是,林彪直接讓他出任12縱隊司令員。李雲龍拒絕擔任副職的事,也可能是取材於鍾偉。

(文|勇戰王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