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四):二戰期間,美元取代英鎊,確立世界貨幣的地位!

美國在十九世紀末,由於領土不斷擴張、人口快速增長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致使經濟迅速崛起。隨後相繼出臺《國民銀行法》、《金本位法案》、《聯邦儲備法》等一系列金融法規,使得美國在1913年已經形成了全國統一相對完善的貨幣體系。

貨幣戰爭(四):二戰期間,美元取代英鎊,確立世界貨幣的地位!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因歐洲帝國主義對殖民地瓜分存在歧義,而爆發的戰爭,被世界歷史定義為“非正義”的戰爭。帝國主義為了本國的私利,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在戰爭剛開始階段,美國總統威爾遜發表《中立宣言》,聲明美國保持中立。戰爭期間,由於參戰國需要大量的物資,美國藉機大發戰爭橫財,給歐洲主要參戰國家出口大量物資。戰爭後期,戰爭局勢已經漸漸明朗的形勢下,美國為了利益最大化,於1917年4月6日向德國宣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的實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歐洲主要戰場都成了一片廢墟。而美國卻是漁翁得利,全球1/3的黃金流入美國,使美國成為了全球黃金儲備最多的國家,同時,紐約取代倫敦成為實力最強的金融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整個歐洲的財富大量蒸發,大量黃金流入美國。戰勝國把整個戰爭的責任推卸給了德國,對德國提出來極其苛刻的制裁,這樣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伏筆。

貨幣戰爭(四):二戰期間,美元取代英鎊,確立世界貨幣的地位!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是一場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義戰爭。美國在戰爭開始階段宣佈中立,而隨著戰爭波及的國家越來越多,美國也加入到反法西斯同盟行列。同時,美國給參戰國大量供應物資,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使美國又一次成為了戰爭的最大受益國,黃金源源不斷的流入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黃金儲備量佔到全世界2/3。到1948年,美國官方公佈的黃金儲備量高達21682噸,佔世界各國黃金儲量的74.5%。

貨幣戰爭(四):二戰期間,美元取代英鎊,確立世界貨幣的地位!

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變成了一片廢墟,各個國家的實力被大大削弱,強大的英國也欠下了大量的外債,導致歐洲國家經濟倒退。而美國由於戰爭初期保持中立的態度,有效的阻止了戰爭炮火蔓延到美國本土,使美國經濟能保持高速增長;並且美國在兩次戰爭中給參戰國出口大量的物資,賺取了大筆的利潤,致使大量黃金流入美國。綜上原因,使美國順勢取代英國了的世界霸主地位。

貨幣戰爭(四):二戰期間,美元取代英鎊,確立世界貨幣的地位!

美元取代英鎊成為世界貨幣。在二戰期間,德國使用經濟戰對付英國,通過大量的印刷假英鎊,使流通的英鎊保有量增加,造成英鎊大幅貶值,公眾對英鎊產生信心危機,動搖了英鎊世界貨幣的地位。1944年7月,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佈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會議的焦點就是英國的“凱恩斯計劃”和美國的“懷特計劃”。凱恩斯主張全球實行信用貨幣“BANCOR”,每個國家根據三年出口額的平均值可以獲得相應的貨幣量,國家之間可拆借,這樣就廢除了黃金的貨幣屬性。而懷特代表美國極力反對凱恩斯的貨幣體系,並提出建立以黃金為基礎的貨幣體系。經過20天的激烈討論,會議最後達成了協定,稱為“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核心為:美元可以按固定兌換黃金,其他國家的貨幣浮動比例兌換美元。1945年12月27日,佈雷頓森林協議的簽訂,確立了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