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豐收季」不一樣的“三秋” 不一樣的歡樂

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一年了,國資國企改革攻堅克難不斷推進,改革的成效逐漸顯現。涉農企業靠前服務,受到職工群眾一致好評,職工的幹勁足了、腰包鼓了、笑臉多了……

國資國企新氣象 便民優農笑開懷

秋收時節的一師阿拉爾市大地上,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慶。

11月5日,筆者在一師棉業(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藍泊灣棉業有限責任公司看到,交售完新棉的職工臉上堆滿了笑容。

“沒有壓級壓價,價格完全跟著市場走,賣完棉花,馬上錢就能打進卡里,怎麼會不高興呢?”採訪職工,得到的都是這樣的回答。

土地確權頒證,十團一連職工卿明發夫婦有了60畝棉田和20畝梨園的身份地。當天,他售了一車棉花,單價7.08元,加上目標價格補貼,達到8元。他給筆者算了一筆賬:60畝棉花,測產畝產420公斤,總產值20萬元,扣去每畝平均物化成本1000元,總收入可達到14萬元。梨樹還未進入旺產期,以後果園的收入將更可觀。算著脹卿明發,臉上寫滿幸福,掛著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憧憬的喜悅。

藍泊灣棉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惠江生說:“十團棉花加工廠從去年就註冊成為棉業公司,今年成為一師棉業(集團)公司的子公司。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讓職工分享改革紅利,只有這樣,改革才能得到職工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十團農事服務中心老闆彭慶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彭慶久從事農機服務20多年,十團農事服務中心成立後,他便籌集社會資本,自願與供銷集團農資公司簽訂合同入股,獲得農事服務中心經營權。

他說:“以前,我單一經營農機,現在,又經營了十團農事服務中心,生意越做越大。這都是改革給我們分享的紅利,我再做好農資和農機服務,把改革紅利分享給更多的職工。”

一師供銷(集團)有限公司深化改革,改變傳統的農資銷售模式,讓合作社和職工加入到農資集團的經營活動中,構建“公司+合作社+職工”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合作社、種植戶入股各團鎮的農事服務中心,參與中心的經營,甚至直接經營農事服務中心,將各方利益聯結在一起。

採訪十團職工時,他們跟筆者分享了“十團農事服務中心農資銷售”微信群,群裡已有200多名職工。

“通過微信群,職工不僅能快捷地知道各種農資的售價,還能相互交流各種農作物的種植、管理技術。”彭慶久說。

供銷集團還創新性推出“銷售+服務”模式,變“坐商”為“行商”。集團還從塔里木大學招聘了一批農學專業的畢業生,組成農化服務隊,到田間地頭,給職工提供農業技術指導,將服務融入買賣關係。

目前,一師阿拉爾市近300臺採棉機鏖戰棉田,計劃在11月10日之前完成。

在國資國企改革中,阿拉爾市銀海機採棉有限責任公司吸收社會資本,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組建成立了南疆農機合作聯合社,由單打獨鬥變身為集團式經營,全面與市場接軌,與職工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用質量、服務贏得市場。

南疆農機合作聯社理事長姚景和說:“同等質量比價格,同等價格比服務,這就是職工群眾選擇我們採棉的原因。”(石繼良)

涉農企業優服務 企業農戶均受益

“咦,太好了!來結賬的人不多。”

“就是的,今年甜菜款這樣結算多好啊,我們也不用等那麼久了……”日前,九師一六五團的兩位甜菜種植戶楊某貴與田某林在綠翔糖業公司甜菜款結算室內攀談道。

2018年至2019榨期,為避免種植戶扎堆結算甜菜款造成人員擁堵、等候時間過長等問題,公司原料部工作人員對每日過磅單的整理歸類由往年的以團場為單位進行分類歸整精準到以農戶名字及合同號進行分類歸整,種植戶在結算菜款時只需提供合同號或者身份證號即可查詢到甜菜交售的時間、噸位、拉運車輛等具體信息,有效的縮短了甜農和財務人員進行信息核對的時間。

同時,該公司財務部門打破往年常規,積極推行“邊拉運邊結算”的策略。甜農甜菜交售完成24個小時後,種植戶自己即可前來公司辦理甜菜款個人結算業務,徹底結束了往年甜農結算甜菜款一要等師所有甜菜種植團場將甜菜全部拉運到該公司收購場地;二要等該公司對各團場進行統一結算;接下來,再三等團場對農戶個人結算的“等等等”漫長過歷程。

此外,該公司財務部門在甜菜款結算業務開放之前,對相關工作人員還進行了業務技能培訓,有效提升了甜菜款結算效率,為甜農資金回籠節省了時間。

據悉,該公司10月3日開始對甜農進行甜菜款結算以來,已累計為甜農結算菜款3513.47萬元。(皇永利 王豔)

合作社勇於當先 帶領職工群眾奔富路

眼下正值深秋時節,在十二師二二二團裡,臉上笑開花的不止有紅紅火火收穫的種植戶,還有該團不斷壯大的育肥牛羊養殖合作社社員們。今年以來,藉助團場深化改革的東風,該團養殖戶們主動抱成團,群策群力,唱響“牛肥羊壯”的致富新歌。

近些年來,二二二團作為農業發展佔相當大比例的團場,農區畜牧業不斷取得發展,許多職工種養結合走上了脫貧路。隨著團場連隊改革步伐的加快,養殖戶們也在改革中找到了發展的新機遇。

二二二團西域戈壁養殖合作社是二二二團2017年成立的養殖合作社,社長蒲衛城養殖育肥羊已經有近20年,有著豐富的育肥羊養殖和銷售經驗,牽頭成立合作社以後,一些養殖的散戶主動向他靠攏。在一年的時間裡,合作社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蒲衛城介紹,合作社去年存欄育肥羊1000餘隻,今年已經發展到了2000餘隻,育肥牛數也在逐年增長。

加入西域戈壁合作社的社員都是團場部分連隊的職工,養殖場地分散在各連隊,但合作社卻讓社員的心聚在了一起。二二二團八連職工佘國慶、徐曉雲夫婦加入合作社一年多的時間,從生產飼料的統一購買、養殖經驗的共享、到銷售信息的流通,群策群力體現在育肥養殖的各個環節,佘國慶徐曉雲夫婦作為社員從中受益不小。

2016年以前佘國慶夫婦還是二二二團扶貧戶,自從加入了養殖合作社,他們2017年依靠育肥牛增收了5萬元。看到育肥羊不錯的養殖行情,佘國慶又通過合作社貸款在年初引進了300只育肥羊,8月份銷售出欄,獲得了七八萬元的利潤。看著欄內570餘隻長勢喜人的羊只,佘國慶夫婦有說不出的快樂。

合作社讓社員都享受到了改革紅利,據統計,養殖合作社社員預計年戶均增收8萬元,良好的經濟效益使職工對未來發展和增收的信心更足了。

“今後合作社發展方向是擴大規模、規範化發展,引入更多的社員,拓寬銷售渠道,擴大利潤空間,抱團發展,發展會更好。”二二二團西域戈壁養殖合作社社長蒲衛城說。

據悉,二二二團畜牧業產值2015年佔農業總產值的6%,近兩年,這一比例有所攀升,已近8%,全團75戶養殖戶,共計250餘名職工群眾通過畜牧養殖多元增收,各類養殖合作社5家,其中育肥羊年養殖戶17戶,育肥牛養殖戶8戶,全團年出欄育肥羊1萬餘隻,育肥牛1000餘隻,成為畜牧養殖增收中一支中堅力量。(安媛傑 張紅)

種植成本大幅降 棉花收入得保障

“我今年種植40畝棉花,籽棉單產突破420公斤,棉花款早早到賬,我可以提前訂購明年的農用物資,改革給了我們職工很多福利。”想到當前是農用物資的銷售淡季,訂購農資價格上又可以節約2000多元,今年43歲的一師八團六連職工張明芳很是高興。

今年初,八團結合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給每個職工劃分40畝“身份地”,並取消了“五統一”,種什麼農作物、什麼品種都是職工說了算。加上有相關補貼政策,很多職工選擇種植棉花,全團種植面積達10萬餘畝,今年8月下旬通過測產,籽棉總產可突破4000萬公斤。

為了種好這40畝地,張明芳多方聯繫,買到了優質的棉花原種,去了好幾家農資銷售店,貨比三家,買到便宜、質量好的農資;春耕春播期間,專門聯繫作業質量好的機車犁地、播種,通過5個月的精細化管理,有效防治了棉花病蟲害,不僅每畝節約成本200元,棉花還較去年每畝增產40公斤。

與張明芳不同,八團八連職工賈樹忠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在連隊“兩委”牽線搭橋下,他加入合作社,不用自己奔走,一切事務都由合作社操辦,通過合作社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利潤。

“今年,我參加了合作社,農資採購、棉花采收、產品銷售完全不用考慮,按照合作社的生產計劃搞好生產,40畝棉花大獲豐收。”56歲的賈樹忠已在八團工作生活26年,親歷兵團多次改革。“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讓我們成了土地的主人,我退休了,地還可以讓子女接著種,我要好好改良土壤,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

賈樹忠種植的40畝棉花較去年多收穫了2000多公斤,成本確降低了近萬元,他的幹勁更足了。雖然剛結束棉花機採工作,他就忙著清理農渠,規整條田四周邊邊角角,開始來年的備耕工作。“我這地裡還有1畝多地的鹼灘沒有出苗,冬天再拉點農家肥,改良一下,爭取明年的棉花產量再高一些。”(郭長征)

短評:讓改革成果更好惠及職工群眾

“把深化團場綜合配套改革與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結合起來,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讓職工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提升幸福感獲得感。”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兵團黨委書記、政委孫金龍去年6月在六師五家渠市調研時這樣強調。

一年多來,改革的進展怎麼樣,成果如何,兵團職工群眾的笑臉說明了一切。“改革以後土地固定了,上交的費用少了,‘五統一’取消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收入自然也就提高了。”這是團場職工群眾的普遍心裡話。

如今,讓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兵團職工群眾這件實事大事還在進行中,取得的實效已讓職工群眾收到了改革的紅利。兵團各級要繼續推動改革向縱深進行,讓更多的改革成果、更實惠的政策更好惠及職工群眾,讓職工群眾真心理解改革,堅定支持改革,積極參與改革,共同推進改革,不斷壯大兵團綜合實力,更好發揮兵團特殊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