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丰收季」不一样的“三秋” 不一样的欢乐

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一年了,国资国企改革攻坚克难不断推进,改革的成效逐渐显现。涉农企业靠前服务,受到职工群众一致好评,职工的干劲足了、腰包鼓了、笑脸多了……

国资国企新气象 便民优农笑开怀

秋收时节的一师阿拉尔市大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庆。

11月5日,笔者在一师棉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蓝泊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看到,交售完新棉的职工脸上堆满了笑容。

“没有压级压价,价格完全跟着市场走,卖完棉花,马上钱就能打进卡里,怎么会不高兴呢?”采访职工,得到的都是这样的回答。

土地确权颁证,十团一连职工卿明发夫妇有了60亩棉田和20亩梨园的身份地。当天,他售了一车棉花,单价7.08元,加上目标价格补贴,达到8元。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60亩棉花,测产亩产420公斤,总产值20万元,扣去每亩平均物化成本1000元,总收入可达到14万元。梨树还未进入旺产期,以后果园的收入将更可观。算着胀卿明发,脸上写满幸福,挂着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憧憬的喜悦。

蓝泊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惠江生说:“十团棉花加工厂从去年就注册成为棉业公司,今年成为一师棉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职工分享改革红利,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十团农事服务中心老板彭庆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彭庆久从事农机服务20多年,十团农事服务中心成立后,他便筹集社会资本,自愿与供销集团农资公司签订合同入股,获得农事服务中心经营权。

他说:“以前,我单一经营农机,现在,又经营了十团农事服务中心,生意越做越大。这都是改革给我们分享的红利,我再做好农资和农机服务,把改革红利分享给更多的职工。”

一师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深化改革,改变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让合作社和职工加入到农资集团的经营活动中,构建“公司+合作社+职工”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合作社、种植户入股各团镇的农事服务中心,参与中心的经营,甚至直接经营农事服务中心,将各方利益联结在一起。

采访十团职工时,他们跟笔者分享了“十团农事服务中心农资销售”微信群,群里已有200多名职工。

“通过微信群,职工不仅能快捷地知道各种农资的售价,还能相互交流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彭庆久说。

供销集团还创新性推出“销售+服务”模式,变“坐商”为“行商”。集团还从塔里木大学招聘了一批农学专业的毕业生,组成农化服务队,到田间地头,给职工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将服务融入买卖关系。

目前,一师阿拉尔市近300台采棉机鏖战棉田,计划在11月10日之前完成。

在国资国企改革中,阿拉尔市银海机采棉有限责任公司吸收社会资本,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成立了南疆农机合作联合社,由单打独斗变身为集团式经营,全面与市场接轨,与职工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用质量、服务赢得市场。

南疆农机合作联社理事长姚景和说:“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服务,这就是职工群众选择我们采棉的原因。”(石继良)

涉农企业优服务 企业农户均受益

“咦,太好了!来结账的人不多。”

“就是的,今年甜菜款这样结算多好啊,我们也不用等那么久了……”日前,九师一六五团的两位甜菜种植户杨某贵与田某林在绿翔糖业公司甜菜款结算室内攀谈道。

2018年至2019榨期,为避免种植户扎堆结算甜菜款造成人员拥堵、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公司原料部工作人员对每日过磅单的整理归类由往年的以团场为单位进行分类归整精准到以农户名字及合同号进行分类归整,种植户在结算菜款时只需提供合同号或者身份证号即可查询到甜菜交售的时间、吨位、拉运车辆等具体信息,有效的缩短了甜农和财务人员进行信息核对的时间。

同时,该公司财务部门打破往年常规,积极推行“边拉运边结算”的策略。甜农甜菜交售完成24个小时后,种植户自己即可前来公司办理甜菜款个人结算业务,彻底结束了往年甜农结算甜菜款一要等师所有甜菜种植团场将甜菜全部拉运到该公司收购场地;二要等该公司对各团场进行统一结算;接下来,再三等团场对农户个人结算的“等等等”漫长过历程。

此外,该公司财务部门在甜菜款结算业务开放之前,对相关工作人员还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甜菜款结算效率,为甜农资金回笼节省了时间。

据悉,该公司10月3日开始对甜农进行甜菜款结算以来,已累计为甜农结算菜款3513.47万元。(皇永利 王艳)

合作社勇于当先 带领职工群众奔富路

眼下正值深秋时节,在十二师二二二团里,脸上笑开花的不止有红红火火收获的种植户,还有该团不断壮大的育肥牛羊养殖合作社社员们。今年以来,借助团场深化改革的东风,该团养殖户们主动抱成团,群策群力,唱响“牛肥羊壮”的致富新歌。

近些年来,二二二团作为农业发展占相当大比例的团场,农区畜牧业不断取得发展,许多职工种养结合走上了脱贫路。随着团场连队改革步伐的加快,养殖户们也在改革中找到了发展的新机遇。

二二二团西域戈壁养殖合作社是二二二团2017年成立的养殖合作社,社长蒲卫城养殖育肥羊已经有近20年,有着丰富的育肥羊养殖和销售经验,牵头成立合作社以后,一些养殖的散户主动向他靠拢。在一年的时间里,合作社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蒲卫城介绍,合作社去年存栏育肥羊1000余只,今年已经发展到了2000余只,育肥牛数也在逐年增长。

加入西域戈壁合作社的社员都是团场部分连队的职工,养殖场地分散在各连队,但合作社却让社员的心聚在了一起。二二二团八连职工佘国庆、徐晓云夫妇加入合作社一年多的时间,从生产饲料的统一购买、养殖经验的共享、到销售信息的流通,群策群力体现在育肥养殖的各个环节,佘国庆徐晓云夫妇作为社员从中受益不小。

2016年以前佘国庆夫妇还是二二二团扶贫户,自从加入了养殖合作社,他们2017年依靠育肥牛增收了5万元。看到育肥羊不错的养殖行情,佘国庆又通过合作社贷款在年初引进了300只育肥羊,8月份销售出栏,获得了七八万元的利润。看着栏内570余只长势喜人的羊只,佘国庆夫妇有说不出的快乐。

合作社让社员都享受到了改革红利,据统计,养殖合作社社员预计年户均增收8万元,良好的经济效益使职工对未来发展和增收的信心更足了。

“今后合作社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规范化发展,引入更多的社员,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利润空间,抱团发展,发展会更好。”二二二团西域戈壁养殖合作社社长蒲卫城说。

据悉,二二二团畜牧业产值2015年占农业总产值的6%,近两年,这一比例有所攀升,已近8%,全团75户养殖户,共计250余名职工群众通过畜牧养殖多元增收,各类养殖合作社5家,其中育肥羊年养殖户17户,育肥牛养殖户8户,全团年出栏育肥羊1万余只,育肥牛1000余只,成为畜牧养殖增收中一支中坚力量。(安媛杰 张红)

种植成本大幅降 棉花收入得保障

“我今年种植40亩棉花,籽棉单产突破420公斤,棉花款早早到账,我可以提前订购明年的农用物资,改革给了我们职工很多福利。”想到当前是农用物资的销售淡季,订购农资价格上又可以节约2000多元,今年43岁的一师八团六连职工张明芳很是高兴。

今年初,八团结合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给每个职工划分40亩“身份地”,并取消了“五统一”,种什么农作物、什么品种都是职工说了算。加上有相关补贴政策,很多职工选择种植棉花,全团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今年8月下旬通过测产,籽棉总产可突破4000万公斤。

为了种好这40亩地,张明芳多方联系,买到了优质的棉花原种,去了好几家农资销售店,货比三家,买到便宜、质量好的农资;春耕春播期间,专门联系作业质量好的机车犁地、播种,通过5个月的精细化管理,有效防治了棉花病虫害,不仅每亩节约成本200元,棉花还较去年每亩增产40公斤。

与张明芳不同,八团八连职工贾树忠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在连队“两委”牵线搭桥下,他加入合作社,不用自己奔走,一切事务都由合作社操办,通过合作社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

“今年,我参加了合作社,农资采购、棉花采收、产品销售完全不用考虑,按照合作社的生产计划搞好生产,40亩棉花大获丰收。”56岁的贾树忠已在八团工作生活26年,亲历兵团多次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让我们成了土地的主人,我退休了,地还可以让子女接着种,我要好好改良土壤,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贾树忠种植的40亩棉花较去年多收获了2000多公斤,成本确降低了近万元,他的干劲更足了。虽然刚结束棉花机采工作,他就忙着清理农渠,规整条田四周边边角角,开始来年的备耕工作。“我这地里还有1亩多地的碱滩没有出苗,冬天再拉点农家肥,改良一下,争取明年的棉花产量再高一些。”(郭长征)

短评:让改革成果更好惠及职工群众

“把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去年6月在六师五家渠市调研时这样强调。

一年多来,改革的进展怎么样,成果如何,兵团职工群众的笑脸说明了一切。“改革以后土地固定了,上交的费用少了,‘五统一’取消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收入自然也就提高了。”这是团场职工群众的普遍心里话。

如今,让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兵团职工群众这件实事大事还在进行中,取得的实效已让职工群众收到了改革的红利。兵团各级要继续推动改革向纵深进行,让更多的改革成果、更实惠的政策更好惠及职工群众,让职工群众真心理解改革,坚定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共同推进改革,不断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更好发挥兵团特殊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