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風味人間》好看嗎?

小風它媽


  

《風味人間》是由《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與團隊共同製作出的一部美食紀錄片。

一開播便受到觀眾的熱捧,與總導演陳曉卿與團隊之前打下的口碑密切相關。

陳曉卿曾製作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國》是中國最頂尖的美食紀錄片,舌尖系列點燃了全民族的吃貨魂,也給國產紀錄片的製作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風味人間》是陳曉卿沉寂幾年帶來的迴歸作品,觀眾們期待著這部新作會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陳曉卿並沒有令觀眾失望,《風味人間》開播不到一週,網絡視頻點擊率已經破億,豆瓣評分高達9.4。

陳曉卿的美食紀錄片帶給了觀眾不同的視覺享受,每一幀畫面的呈現都是一張壁紙,紀錄片從美食入手,講述了不同的地域中不同的美食和各自不同的文化差異,但各地有著一個共同點,每個地域都有著獨特的美食代表,體現了人們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風味人間》是通過全球視野來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探究中國美食在歷史長河中的變化。這是通過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欣賞美食,這也是導演想要呈現給觀眾的。陳曉卿因為一部紀錄片走遍了多個國家,去描述了各地的美食,講述了各地美食背後的故事。通過鏡頭觀察到食材的細微變化,陳曉卿帶給觀眾的是奇妙的視覺享受。

導演陳曉卿,解說李立宏,作曲阿鯤,依舊是舌尖系列中的老配方,在《風味人間》中老配方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體驗。

 

 

 

 

 

 



浮生南影


熟悉美食紀錄片的朋友都不會對“陳曉卿 + 李立宏 + 阿鯤”這個“黃金三人組”陌生。

這一次,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李立宏老師的配音一出,就知道這味道對了!

陳曉卿老師作為《舌尖》系列第一、二部的總導演,在美食紀錄片領域沉寂的幾年後再次出現!從《舌尖 1》, 再到這部《風味人間》,時間已經過去了6年,這個期間,除了舌尖系列,各種美食紀錄片頻出。觀眾的口味,已經被越養越刁,眼睛,也被越養越尖。

我看採訪,陳曉卿對開播用了四個字:“誠惶誠恐……中國懂吃的人實在太多了。”

大概是抱著這樣態度的人,才會做出好作品。東西好不好,看一集,一個片段就能知道。

打個保票:《風味人間》是不遜於《舌尖1》的好作品,是再一次把吃講得出神入化,再一次把食拍得光芒萬丈。





美味研究員


從本片風格上來講,《風味人間》雖然是一個有關美食的紀錄片,但卻沒有“煙火氣”,它接地氣而不俗氣,有人文情懷卻不拗人文關懷,觀看這部紀錄片,更像是一場充滿了詩意的有關美食的朝聖之旅、尋根之旅。

它的這種價值上的追求也正契合了當下正在崛起的中產階層的文化追求。這些都是導演通過食物串聯起來的故事所表達出來的知識性、趣味性和技術性來傳遞給我們。

作為一部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沒有將鏡頭侷限於食物,而是透過食物觀察人,正如片名叫“風味人間”,風味在前,人間在後,風味為引,人間才是主題。

第一集“山海之間”中,毛勒提別克一家隨季節遷徙之前一家人聚餐時吃的阿勒泰大尾羊大盤肉,臺東成功港捕撈旗魚的盧旻易用傳統的捕魚方式捕魚等,在展現這些食物之時,也為我們展示了其根植的深厚的地域文化。

我們在看《風味人間》時,在看一道道美食奇觀,也在看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正是這種通過食物故事所傳達出來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才顯現出這部紀錄片的與眾不同。

另外,《風味人間》值得稱讚的地方之一就是運用了最前沿的“顯微攝影”技術,比如在第一集《山海之間》裡,吾爾恩一家醃製新鮮的馬肉時,新鮮的馬肉在零下二十度凝結出的霜花,在“顯微攝影”技術的表現下,我們看到一串串的小冰晶怎樣凝結出霜花的,這種視覺奇觀非常令人震撼。

對尚未常熟的小麥內部進行顯微拍攝時,我們看到小麥內部水分和糖分尚未轉換成澱粉時的狀態,這又是一個跟我們平常不一樣的奇觀世界。


影視口碑榜


反正大半夜看的我直餓


好孩子YOYO


其實你在提問這個問題時 你就犯錯了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愛吃辣2046


個人覺得比舌尖好看,他把每種食物拍攝的很好看,讓人非常有食慾


我是吳小寶


好看,跟著看了兩集了!彙集各種風味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