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在好多土地荒廢,怎樣把它利用起來,增加農民收入?

農村寶媽娜娜


關於農村土地大面積荒廢原因很多朋友們分析的都很到位了,我想從另外一個觀點闡述一下土地荒廢問題!

10年前甚至15年以前,為什麼不存在土地荒廢問題?因為那時候土地是解決生存問題,不是解決發展問題!土地收入就是為了生存下去!我是80後,80後這個群體應該兄弟姐們三個的非常多!50,60後兄弟姐們更多,我們村最多的一個家庭兄弟姐們14個!!!!因為他們認為生多了分的地多,分的地多,糧食就多!實際上這是一個掩耳盜鈴的邏輯!越多生不僅不能解決生存問題,甚至還影響生存問題!最近十幾年農村外出務工增多,農村就業機會越來越多,每年春節北京,深圳等城市就成了空城,這也說明了農村勞動大軍的規模龐大!農民工的收入平均能達到4000左右。所以農民收入越來越高,而農產品價格一直徘徊不前,農民在外一個月的收入能頂上在家種地一年的收入!這個階段農民由生存變成了發展,所以在家荒廢地越來越多!

土地荒廢增多我們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是社會的進步,是國家的進步!但是土地荒廢了著實可惜。我就是當初看著村裡土地荒廢太多所以我們村一半的地(600多畝)都讓我流轉過來了!解決農村荒廢問題就是需要更多的土地流轉大戶來把土地集中起來,土地集約化也是農村進一步發展,鄉村振興的必走之路!

然而這條路漫漫其修遠兮,我願意上下而求索!目前土地集約化並沒有造富土地承包者,反而讓很多的土地承包大戶賠的傾家蕩產!這條路還很長,我現在想做的事情就是想幫扶更多的新農人少走彎路,少栽跟頭!

這條路很難,但是我們願意同舟共濟,一起走下去!因為農村將是未來最大的一片藍海!


助農為樂007


首先土地為什麼會荒呢,這有很多種原因,比如現在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家裡只剩下老人,而老人幹不動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土地荒了,因為老人種了一輩子地對地是有感情的不可能讓地荒,只有幹不動了,還有就是種地收入太低,還辛苦,幹一年還不如去在外面大工掙得多,還要除去種地成本,所以年輕人不願意種,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就是交通問題,很多農村的山地因為沒有路而導致地荒

如何讓荒地活起來,這就有好幾種方法,

一 可以回家自己承包,荒地便宜嗎,然後大片承包種植經濟林,果木林,或藥材,也可以搞旅遊採摘園,當然這也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二 自己可以把自己家承包出去,然後自己在外上班或做其他

三 大家可以討論商量在村上成立合作社,然後自己土地流轉入戶分紅。

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所幫助




小奎在西北


悟空晚上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最近幾年農村土地的確普遍存在荒廢問題,有的村民只種一季水稻,小麥部分村民就荒廢不種了。有的村民外出打工長年土地拋荒,有的村民就撿到把它利用起來,由於農資產品過高,村裡水費也不斷增高,機耕費用猛漲,糧食價格上不去等多種因素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迫使大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剩下都是老弱病殘的老人,無法從事農業生產。再來個幾年可能要出現大面積土地無人管理,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在這些問題情況下,也引起了上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農村最近幾年也做出了宣傳工作,有的通過流轉的形勢劃曠承包流轉,流轉的形勢每畝1200元一年,承包年限有的生產隊是5之10年,大部分村民都是通過村裡結賬,一年一清,農民確實增加了這筆收入。要想增加農民荒廢土地的收入,就要靠政府部門領導宣傳發動,使農民思想有更快的轉變,把荒地變為保地。也可以動員群眾聯戶承包本地方的大面積土地,就是成立農村合作社。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同分紅的主題經營,推動農村的經濟發展。這樣能夠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即降低了成本,也保證了水土流失。老人也能打工賺點經濟收入,這兩種情況適應農村快速發展的前景。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是農村發展的長遠利益,適應民生民心。供參考再見!


盛紹坤


唯利是圖,我認為這是對的。種地也一樣,無利則撂,。為什麼無利?原因是:一\\出門打工一月能掙全象一年口糧錢。二:種田成本高效率低,甚至虧本,週期長,費時。三:地塊小,機耕道路沒有,肩扛背背太費勁,無場地,難晾曬。災害多。要想農民種地,相應的設施要配套,要有服務體系:科學籌劃組織,營銷組織,管理組織,耕種組織,。這樣就難不倒農民,一家一戶分散種木直,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農民文化低技能差,會此不會彼,一個組的情況不同,上地種了麥下地種了樹麥就不長了,又無權干涉,這就不行。另外田間道路被蠶噬完了,別說拉運行走都困難,水渠越來越窄,大渠有水小渠漫,二畝田地澆一天。以上這些困難解決好了,再把直補補成農資,大家會種地了,種地也會有收益了,誰還不種?畢竟好出門不如歹在家嘛。


林川閒聊


好的,悟空老師:你提的是現在很多農田荒廢,用那種方式,才會讓農民增收呢?一一一一這個問題可能會在未來時期中有可能區域性的田地荒廢的,現在荒廢的田我還未遇到(冮漢平原),現在可能有的地方有的,山區,山溝,湖泊邊緣或湖區的開荒之地是有的,這個問是題不是社會當今所當心的事,為什麼呢?。①現在有好政策兜底,實行各種作物的補貼,每個地方有政府主導,不允許糧田荒廢的,儘管喪失勞動力或老來不能勞動的,包括種田虧本的,種田條件不好的等等,都可以將土地實行租憑的,流轉到合作社進行規疇性種植的,政策也鼓勵農村合作社,農庭農場的。②現在新時期的觀念種植就是更新思維,實行立體種植模式,例,稻蝦蝦,稻油油,豆瓜瓜,麥棉棉等等都是行之有郊的,休人也可參加合作社打工,抓收入的,現在農村60年代一80年代的人還有的,帶孫子種地很適應的,如果偏遠地區進城打工,經商,一個墩坮只有老人,無人種田怎麼辦。只有與外地人聯繫,由政府為首將田集中,將糧田流轉,租用,實行全機械化操作,(將土地辦廠,辦養殖基地,作物種植)是可以的,這個問題一般發生在有山或湖泊地區的,在我們平原是沒有的。③現在科技時代都是機械性的生產,由於我國人多地少,糧食還靠進口的,也不會有大片土地荒廢的,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傾斜農村,返補農村,支持農村,服務於農村,所以使在家老農,有個安心,穩定,舒適的種田環境,農村人的生活越來越好的,也有很多的老闆在鄉下做了很多的墅屋,享受現在化的優質生活,將來也有更多的老闆和有錢的返鄉人員,在鄉下紮根定居的,但比城市的環境生活要好的,那麼糧田就不成在荒廢了,象日本人種田樣,實行一村一品一色,無文憑的人,合作社和農場還不接受的,現在有頭腦的外去人員,都想返鄉謀地創業喲,這是事實。謝謝!個人認識不譜,可以補充的。


422425197505082354


農村土地大面荒廢,是50歲以下的都去城市打工了。因據本地的情況來說,現在的鄉下教育也趕不上城市教育,有些三四十歲的年青人,連娃與媳婦都帶到縣城,男人雖便找些活幹,女人還要為娃做飯。於是因為這樣,留在家的,都是快六十至六七十歲的人了。因為現在如像本地每家都是倆老人在守家,稍年青點的,他們最多種上十畝地,年老點的也種三四畝。還有少部全家都在縣城的,因本地是乾旱區,地力不好,但地多。所以站在高山望去,大部土地都荒廢了。土地荒廢了的原因就是這樣形成的。


墨雨無痕437


現在農村還沒出現大面積拋荒現象,所看到的是以前兩熟,三熟,現改為熟,這樣是在農產品利潤低情況下,充份利用時間,恢復地力,獲得好的利潤,如我們江淮地區,冬季小麥產量不過5,6百斤,油菜只有2,3百斤,收入利潤低微,現種的很少,冬季看到都是荒田,但水稻產量可達一千幾百斤,所以改種一季。

還有一種情況是田地零散,不利機械耕種,出現荒蕪,還有的地方農民活路廣,大部分以其它收入為主,荒的就多點,總之,中國農民數量巨大,很多都沒有好的出路,短期大片出現情況不大。

我認為,現在荒田是發展的結果,不應大掠小怪,對國家去庫存,農產品能到得好的價格,農民增收有好處,如果農產品行情好的話,還會種,今後我們這代農民之後出現拋荒,那就要研究解決辦法。


54弓


土地荒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原因是青年農民

外出務工,父母年邁無力,無法耕種,自巳耕種農忙季節來回.奔波得不償失,更是種地近幾年成本大漲,糧價大跌,導至了很多人對種糧的消極。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只要村幹部負起責任,首先立個制度,對不耕種又不事先上報者,給予處罰,對不耕者事先申報人予以稍加獎勵,然後將這些土地由村幹部牽頭以較低的價格交給不能外出,且有能力耕作的人們,懷著城裡的人。這樣各方都有利益。


ccc1983851


造成農村許多土地棄荒的原因也就是那麼幾種:一是人老了種不了了;二是年輕人都出門打工,不願意面朝黃土背朝天;三是種地成本增加,糧價低,划不來。四是農村農技人員缺失,一般都是望天收;五是鄉村幹部不作為,不管不問,順其自然。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政府部門出面,在屬性不變的情況下統一規劃,採取統一招租給有實力有能力的農業公司經營,只有在規模化、節約化,機械化與智能化經營下。才能有好的經濟效益,這樣公司與農戶才能雙贏,這也是中國農業的根本出路!


歲月沒商量1404540


政府出面把所有荒地整理出來,讓後成片承包出去。這樣有幾大好處!一,承包方沒必要一戶一戶人家去商量,去籤合同!(如我承包的兩百畝地竟然簽了三十幾份合同,真的很費神。)二,出租方通過政府把土地承包出去,租金有保障!三,因地制宜,把荒地整理出來後政府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引導創業著把可用的地創造出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