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一年的保險,但現在發現有一款產品更便宜而且保障更好,要不要退保?

保道筆記


先來明確態度,面對退舊保新, 消費者慎重對待!

1,輕易退掉會導致保單利益受損, 保險公司退掉保單的現有價值,不多!

2,再次投保面臨風險,不僅會遭受來自上一個保單的經濟損失, 在投保時,保險責任免除期或等待期會重新計算, 消費者會失去保障,面臨風險!

3,明確保險功能, 充分考慮自身保險的保障需求,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不相信個別銷售人員誇大自身產品的優點, 隱瞞解除保險合同所帶來的風險!

4認真對比,瞭解新舊保險的差異, 認真閱讀合同條款, 對比不同人身保險產品 的繳費金額,繳費期限,保障期間,保障範圍等方面的差別


保險利民


退保有風險,但是不退保可能損失更大,我覺得不分析實際情況就“叫你退保”的人不靠譜,但是不分析實際情況就“叫你不要退保”的人同樣不靠譜!

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退保?

我自己雖然也在保險公司,不過目前在財險公司,但是大概三年前我也做過一次退保,當時給我兒子買了國壽的康寧終身,保額30萬,年繳保費5000多一點,繳費是20年,繳了兩年一共1萬多,最後只退了900多塊錢,但是我依然選擇退,因為我看見了一款更好的產品,可價格還不到國壽的60%。

我覺得如果滿足兩個條件,我們可以毫不猶豫退保:

1.第一個條件:後續續保繳納的總保費高於新買產品的總保費。

比如我兒子那款國壽的產品5000一年,後面還有18年,合計還要總保費要9萬多。而新產品每年只要2880元,一樣的保額,20年新保總保費57600元。

一邊是9萬元,一邊是57600元,兩者相差32400元,哪個划算還用說嗎?

2.第二個條件:保障要比老產品更好。

新買的這款產品不僅價格便宜,更加令我滿意的是還有輕症保障,而且還有輕症多次賠付和輕症保費豁免,而國壽的康寧除了重疾其他都沒有。這樣的產品保障差距,我想都不用想就決定了,現在已經交了3年了。

我的建議是:兩個條件都滿足的,堅決更換!

但更換產品時要秉持一個原則:中間不能脫保!

我換產品時,我是計算過時間的。為什麼要計算時間呢?因為健康險都有一個等待期,所以我必須計算好我什麼時候退才能剛剛好把保障接上,不至於有空檔期,所以我的原則是“中間不能脫保”,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這個技巧的關鍵點就是:老產品的正式失效時間要在新產品的等待期以後。

比如老產品是8月31日到期的,加上2個月的寬限期,也就是說老產品在10月31日前都有效。

假設新產品的等待期是180天,那麼意味著我必須在4月31日前購買,這樣老產品失效時正是新產品生效時,所以保障不會斷!

不過,這裡需要提醒一下:換產品是要重新健康告知的,只有符合健康告知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更換產品,如果身體已經有了問題,那麼就要很慎重來考慮這個問題了,因為如實告知非常重要,如果身體有問題,健康告知通不過,那麼就不建議換了!


保道筆記


首先,為什麼發現現在的保險產品更好呢?是不是保險公司的又一次噱頭呢?還是真的比自己購買的好呢?

其次,如果現在的保險產品比現在的保險產品好,它好在哪裡?是保障更全面,是保費更便宜,還是理賠條件更寬鬆等,要把他們的每一項都羅列出來進行對比各自的優缺點,不要太相信所謂保險代理人說的,你懂的,有些保險代理人存在詆譭貶低其他保險公司的可能性!


再次,保險公司的所有的相同款產品都是大同小異的,沒有完美的保險產品,只有完美的保險組合!保單就有時間的侷限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不斷的提升完善,諮詢下保險代理人是否可以增加附加險來補齊所買保單的不足?

最後,如果羅列對比優缺點後,發現先前所購的保單就是個歷史性錯誤,那還能怎麼辦呢?就果斷退了吧!退保雖容易,但是要三思而後行,畢竟損失需要自己承擔!


保險理財生活


更好的產品?無非就是重疾保障範圍更多了,賠付次數增多了。當我們理性的看待問題的時候,就不會衝動。有人提問中國重疾險銷售之父丁雲生先生:在選擇重疾產品的時候,25種,45種,80種,100種諸多保障範圍重疾產品,應該選擇哪一種?丁先生說:25種就可以了,其它的沒必要。作為一名出身醫生世家且本身自己也是一名心臟外科醫生的丁雲生來說,或許他能看到我們這些“偽專業”保險銷售員理解不到的地方。當我們發現保險公司把疾病名稱和相應的手術名稱一起列在重疾保障條款中的時候,原來丁先生的話沒錯。越來越多的人會追求重疾的保障疾病數量越多越好,一次賠付不夠了,需要三次,甚至五次,輕症同樣如此。五花八門加花裡胡哨的營銷手段讓客戶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保險公司與其增加保障範圍和賠付次數,為啥不直接一次增加50%的保額呢?這樣不是更有利於客戶嗎?

選擇產品,尤其是重疾險,最最應該關注的是保額,50萬保額一次賠付的重疾遠比20萬保額可以5次賠付更有實用價值。

最後,一句話,莫不要被那些營銷噱頭矇騙,你買的就是最好的,你要做的就是根據自身需求增加相應保額。


糖糖爸比001


任何保險公司及任何險種退保都是很不划算的!

例如一份年交6000元的保險,第二年退保,到手的可能就是一千元左右,甚至更少。

這是因為第一年的保費要扣除一大筆初始費用。這初始費費用是用來做什麼的?比方說某人年初買了保險,半年或當年發生了意外,只要符合保險條約,保險公司就要賠付出險人十幾二十萬甚至幾十萬的賠付金,這筆錢從哪來?就是從初始費用而來。

扣除初始費以及扣除多少錢用來做初始費用,這不是各家保險公司自己張嘴說了算的,而是要報備國家保監會審核批准才能實施。

因此很多當年退保的朋友不明覺歷,就覺得自己剛交了一大筆錢,又沒出險,退保才退了一點點錢,指責保險公司是騙子,自己上當了。

再插句題外話:自己沒出險,沒讓保險公司賠錢,為什麼退那麼點錢?

首先要知道,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是營利機構,而不是慈善機構。保險的原則就是“平時注入一點水,難時擁有太平洋”。如果每個退保的人都把初始費用都抽走了。那保險公司也無力去應付賠償那此當年才交幾千保費而不幸出險要賠付幾十萬的局面了。

這麼說,能明白嗎?

至於想換公司,換產品。我覺得,沒有不好的險種,只有適合的險種,當初你購買平安福,我相信平安的營銷人員與你面談的時候一定詳細說了這款險種的各項理賠條款,相信你也對其中的某項打動了才購買的。

人有個心理,比方小學生,開學的時候覺得每天上課很煩瑣,天天盼著放暑假,而當暑假期間,又盼著快些開學,可以和小夥伴在操場快樂嬉樂打鬧。

我個人認為,既然買了,就別退。即使今天你買的是別的公司別的險種,想退保另外再去投保平安福,我也是這句話:既買了,就別退了。

至於身邊有人強烈勸你退保,你自己想一想,風險來臨,他能代替保險公司給你幾十萬嗎?

還有些別家從業人員勸你退保繼而在他手中購買。這種人你得長個心眼,一味喧囂自己的才是好產品好東西,這就不是產品好與壞的問題,而是一個人的人品和道德的問題了。做事先做人,人做好了,事才能做好。

最後祝順心快樂!


迷失的暱稱


另一款是什麼產品?為什麼不發出來?



焦坤先生


這是一個困擾很多投保人的問題,中國保險市場處於發現階段,保險產品更新換代很快,總讓投保人有一種買虧了的感覺。其實這就想電腦,電腦每年升級換代一次,新機的銷售價格一年之後能縮減30%,但是我們不能說購買新機的人吃虧了。電腦價格中本身就包含優先體驗的代價。對於商業保險也是如此。首先,早購買獲得的是早保障,重大疾病保險有90-180天等待期,你保單置換會造成等待期置換;其次,未如實告知風險,如果你在新舊保單置換期間出現健康問題(包括健康指標瑕疵,核保遠比大家想象中風險高),會導致新保單理賠和核保風險;第三,費率優勢,正常情況下,同一公司或同一級別公司產品不會出現新產品明顯低於老產品的情況,不同級別公司產品費率差肯定也是有原因的,無數歷史經驗只證明好東西不便宜;第四,你可以去看一下保險公司關於疾病種類和理賠次數的定義,超過50種,超過2次理賠,基本只有理論研究的意義,只能說有比沒有好。


歪哥119


退保有損失,另外我想告訴你的是,保險一天比一天好,那你年年更換嗎?更何況平安福是平安的主打型產品,公司為了讓其時刻處於領袖地位,年年在升級,就目前來說,我沒發現一款產品的綜合實力超過平安福的,前幾天有一朋友看了一款某平的一款產品,表面上保費便宜了近一半,但我給他拿保險合同的保險責任看,少了可不止一半保障。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分價錢一分貨在保險裡體現的淋漓盡致。一份好的產品一定是量體裁衣,量身打造的。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特約最佳段子手雷哥


何必呢,保險配置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今天看到一款產品吸引你了就去換,這樣也是無窮無盡的,新產品一直在不斷更新,難道要看一個就換一個。如果經濟允許你可以選擇用這款產品加保。另外,產品好壞不能單一的判斷,人人都說平安福不好,但是每款產品有它自己的優點,聽得太多身邊包括網絡上對於平安福的負面評價,我是極其不贊成的,我也並非平安的業務員,但是客觀的講,買平安福的人那麼多,難道不合理,哪個產品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


陌多學社


1:看下你買的這份保險合不合理,如果設計有缺陷保障不全面或者保額不夠,可以在買份你發現的新產品來補充,不建議退,。

2:如果目前這份保險保障還可以,只是發現新的更好的產品了,更不要退保了,因為以後還會出新的更好的產品,總不能出一款換一款吧。

3:假如你堅持退保,建議你先購買新的產品,等過了猶豫期生效之後在去退保,避免中間出現**而無法理賠。

以上純屬個人建議,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