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如果再多活十年,袁世凱在武昌起義的時候敢不敢結束滿清,讓宣統遜位會怎樣?

歷史熱點縱橫


其實我們對於慈禧的印象,很多都是被精心誤導下的偏見。

作為統治者,慈禧的能力不比乾隆之後大清任何一名皇帝都高,甚至不比乾隆低。

慈禧的應變能力非常高,這就是為什麼她能以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深宮婦人身份,成功從八個老奸巨猾的顧命大臣手裡奪取了朝廷控制權。

在面對太平天國的叛亂,慈禧一反重用滿清八旗的傳統,重用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人大臣,接受以實用主義為核心的洋務運動,實現了同治中興的局面。在光緒帝急躁的戊戌變法前踩剎車,避免保守人士可能的叛變內亂。在認識到Xi'an zheng是主流情況下,進行預備立Xi'an。

如果慈禧是一個頑固、保守、奢侈的人,她能在多次歷史關頭扭轉局勢?


造成慈禧被黑的原因

1、西方在八國聯軍後因為慈禧宣戰和禁錮光緒等原因對慈禧不滿,認為光緒是進行近代化改革的最佳人選———因為戊戌變法,給西方慈禧保守,光緒開明的印象

2、康有為在海外的康黨和孫文的geming黨都有抹黑慈禧的共同需要。康黨抹黑慈禧是為了抬高光緒,geming黨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義和合法性。

3、在華的西方混子,為了出名,捏造事實,意圖藉助東方神秘高貴的女皇來抬高自己的名聲。這種情況以美國的那個捏造他和慈禧的情愛故事最為典型。


假如慈禧多活十年那將會

1、袁世凱不會得以控制北洋軍隊,慈禧會將其拆分,讓袁世凱手中無兵,具體可以參看慈禧對湘軍,淮軍的處置。

2、武昌革¡名爆發還是很有可能爆發,結果自然是被北洋軍所鎮壓————袁世凱不想鎮壓而已,否則武昌革?名早就被鎮壓。真正起作用的是立憲派。因此慈禧很有可能宣佈召開國回立Xi'an。

3、慈禧有足夠的時間去培養第三個繼承人和首相。

這就能讓大清在慈禧死後沒有主心骨,也沒有有威望的大臣。

慈禧死後造成大清權力空虛,導致政權不穩,正是大清滅亡的核心原因。

這也是有些題主雖說的哪怕榮祿多活幾年,都沒有袁世凱他囂張的地方。


結論

從應變能力和和接受新觀念的開發程度來看,慈禧是一個實用主義者。辛酉政變,洋務運動,預備立憲等說明看了慈禧的應變能力和開明程度,而非被黑成的頑固、保守、奢侈的形象。

但慈禧本質上只是一個深宮小女人,只是在大清無人的情況下撐起大清的天空。她沒有親自動手治理的興趣和野心,因此其眼界不夠開闊是正常的。

沒有足夠的眼光,這也慈禧不能和康熙相比的原因。

在開放觀念上,慈禧比肩康熙,強於雍正和乾隆,在親自治理上遠遠不如雍正,在調解平衡大臣勢力上,不輸於乾隆。

西方和因為光緒帝的變法形象和慈禧宣戰,誤會光緒是開明而慈禧是保守。康黨等因為自己的需要而抹黑慈禧。

如果慈禧多活幾年,而武昌起義又發生的話,將會加速預備立憲的實施,進行召開國會;同時慈禧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培養第三個繼承人和高威望的首相。

有了穩定架構————君主立憲,大清也不會滅亡。

原創手打不易,隨手關注支持!

歷史哨聲


別說慈禧了,就連榮綠再多活10年,袁世凱都照樣不敢有絲毫動作,是龍都得盤著,是虎也得臥著。

畢竟 慈禧的政治手段那可不是蓋的,晚清四大名臣 曾左李張,無一不是強過袁多倍的人傑豪烈,那又如何?照樣被慈禧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尤其是曾國藩和李鴻章,曾國藩那可真正是挽大廈之將傾,被慈禧譽為“再造玄黃”,就是再造中國的意思,近代也就毛可堪此譽了。

咸豐朝的時候,太平天國多兇啊,一窩滿清吸血鬼一般的八旗貴胄,嚇的腿肚子都在轉筋,天天喊著回到東北那所謂的龍興之地,再圖江山。

而慈禧就畫了個封王的大餅,就把曾國藩使喚去滅洪秀全了,南京 太平天國的國都拿下了,n多人都在勸曾國藩自己做皇帝,慈禧照樣可以讓曾國藩老老實實回來,簡單給個侯爵就結束,曾也不虧是毛蔣都推崇備至的人了,未免功高震主 徒惹猜忌,直接原地解散虎狼之師的湘軍,曾也是封建王朝難得的 功高震主,有善終的人了。

論實力、名望、朝野人脈,曾都可以遠甩袁好幾條街,袁地盤就一個北洋,軍隊就一個北洋六鎮;曾了?不誇張的說,整個南方半壁江山都在曾的手裡,軍隊裡也都是沾親帶故的一窩老鄉死黨。

曾如果跟袁一樣,沒有那麼多儒家君君臣臣的思想薰陶,直接提兵跟孫中山一樣,來個什麼驅除韃虜,晚清那已經被太平天國蹂躪廢的江山,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李鴻章就更別多說了,袁的養父袁寶慶都跟李混的,李稍微給個小鞋穿,袁世凱一輩子就得老老實實窩在河南,不誇張的說 沒李的話,袁世凱根本就沒有提兵朝鮮 獨掌兵事的機會,更別提後來李榮交班,讓袁小站練兵了,更更別提 小站練兵的底子 都是,李鴻章剿捻子的淮軍舊部,可以說 袁就是李一手扶起來的。

李鴻章多牛逼,可以自行去百度,北洋水師 淮軍舊部,外交財政,論功業 可以說不弱他老師 曾國藩了,但就他 對著慈禧也照樣不敢有絲毫反志。

袁世凱就更別提了。

那袁世凱為什麼敢逼著隆裕宣統退位了?

我個人覺得有以下三點:

1,連續的外辱,讓滿清喪失了王道獨統的民意自信。

尤其是甲午海戰,被天朝上國自居的國民,一直瞧不上的小日本給揍爬下了,更別提八國聯軍 直接讓人端了老窩。

2,地方財政軍備自主,讓滿清喪失了對華夏控制力度。

為了抵禦太平天國,抵消中央財政入不敷出,所以允許地方軍備財政自主,所以曾李二人,才能組織起湘淮二軍。

後來八國聯軍之所以敢打北京,也是跟南方各路軍政boss打了招呼的,得到不傷他們地盤就默認的許可。

否則各路軍閥都來勤王,八國聯軍一幫欺軟怕硬的廢柴敢動?這就連慈禧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的默許,然後名為北狩,實為逃荒的跑了。

3,隆裕,載灃跟袁比,政治手段太弱了;

慈禧 同治一掛,監國攝政的載灃太過稚嫩剛硬,而接班慈禧的隆裕又太沒主見的柔懦,簡單來說就是政治手段太弱,太幼稚。

載灃知道袁世凱司馬昭之心,卻只是硬剛的 讓他下臺,畏懼北洋六鎮實力,不敢直接殺了袁,這點著名敗家子張學良都比他強,直接老虎廳滅了有造反勢頭的楊常二人。

而隆裕了?載灃被整下臺了,就全權交給袁操持,一點駕馭和分持的手段都沒有,隆裕是想學萬曆他老孃張太后 小女人的小聰明持家,卻忘了 袁能力雖比不上張居正,野心卻比張強得多,藉著革命軍 養寇自重,給玩的廢廢的。

同樣情況,慈禧 和曾國藩、李鴻章,面對太平天國,捻軍,八國聯軍等各種更加艱難的外辱和艱險,慈禧 起碼都能守得住。

而隆裕和載灃了?只能說跟老手袁世凱相比,太弱了。

所以說

雖然很鄙夷慈禧家天下的自私自利,但也不得不說,慈禧如果在,袁世凱一點想法都不敢有,更別提推翻滿清 竊取革命勝利果實了。


一舟記




如果慈禧不死,袁世凱是不敢逼退清廷的。

其實這就是政治,慈禧太后雖然誤國,但是在政治盤算、政治鬥爭、牽制平衡上還是很厲害的。不然大清天下也不會被她一個女流之輩左右好幾十年。


再說,袁世凱是李鴻章一手提拔起來的,而李鴻章又是慈禧的股肱之臣。對慈禧忠心耿耿,千依百順。這也就是在光緒帝給袁世凱下密詔要他勤王兵變時他選擇了支持身處深宮的慈禧而背叛了執政的皇帝的原因。

包括李鴻章在內的朝廷一干眾臣,其實都對光緒帝不以為然,那是因為光緒帝的老辣、威信不夠。慈禧死後,年幼的溥儀繼承帝位,溥儀的父親作為攝政王協助執政,一直有意識的打壓、甚至想除掉袁世凱,獨掌權柄。



但是袁世凱經過這些年的蟄伏、發展,已經根深蒂固,軍事、外交、行政無處不涉獵,朝廷、地方、軍隊到處是門生,主少國疑之際,毫無經驗、人脈、威望的攝政王原本就不在他眼裡,所以攝政王在張之洞的勸說下也沒有真敢動他。


原本就沒有把攝政王、小皇帝放在眼裡,又發生那麼多不愉快,何況局勢失控時朝廷又求他出來力挽狂瀾,袁世凱早已失去了對清廷那份敬畏,所以逼退了清廷。

如果慈禧在,慈禧根本不會允許他獨掌大權,何況就憑慈禧的威望他也不敢造次。


謝金澎



慈禧太后不死,武昌起義也不會擴大成為聲勢浩大的辛亥革命,袁世凱也無法因掌北洋三鎮兵力而連哄帶騙的逼宣統帝退位,當然最多是續命清廷幾年,因為清廷根子已爛,積重難返慈禧太后只是以穩固統治為主,並非想通過改革變法之類再興滿清。

慈禧太后雖然是守舊派的代表,但擁有很強的政治魄力,在1864年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以後,次年1865年清廷最後的依仗僧格林沁中捻軍伏擊而戰死,漢人集團不可避免的崛起之時,慈禧太后並沒有如其他守舊自高自大的滿清統治階層一般對於漢人一直打壓提防,而是發現已經阻止不了漢人的崛起後,沒有一味的打壓,而是順勢而為,大力重用漢人大臣,在清末全國各地的總督巡撫這些地方大員基本上都是漢人擔任,而慈禧開始運用權謀之術,重用一批打壓一批拉攏一批,使漢人大臣始終對立,將局勢掌控在自己手中,雖然清廷沒有兵權但這樣也勉強維持了穩固統治,給了漢人想要的地位想要的榮譽,但是營造出類似於黨爭的局勢,使漢人大臣始終處於對立狀態,由此可見慈禧的厲害之處。


慈禧太后可以說是在封建守舊固執的腐朽框架之內將穩固統治發揮到最大,並且支持洋務運動,這點大家可能想不到,雖然慈禧這個人留下很多不好的影響,但是的確支持過地方搞洋務運動,以思“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是涉及到統治穩固方面就是頑固派了,光緒帝的戊戌變法威脅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利益之時,慈禧太后就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再度垂簾聽政,可以說是封建社會中一個有政治遠見卻無國家遠見的矛盾之人。

如果慈禧太后再活十年,以其爐火純青的權謀之術來看,武昌起義肯定發展不了那麼大就被鎮壓了,但她只是在清朝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環境中的一個政治強人罷了,最多推遲辛亥革命的爆發時間,為清廷續命幾年而已,並沒有大魄力改革變法,大換血來挽救這個國家,她在還可以通過權謀之術平衡各方勢力,勉強維持這個岌岌可危的王朝,她死了,這個王朝積重難返焉有不亡之理,至於她的繼承人名義上的溥儀,實際上的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都沒有強大的政治手腕,她晚死幾年這三個關鍵人物也照樣還是沒有強大政治手腕,統治不了這個積重難返的國家,君主立憲制也不可能實現,清朝最終還是要亡國的。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老母狗能活到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又能如何?清妖照樣退出歷史舞臺。1900年時,面對八國妖兵的入侵,各省督撫出兵“勤王”的寥寥無幾。南方各省同西方夷妖搞了個《東南互保》,對以老母狗為首的清妖皇室不聞不問、自得其樂。就連對清妖忠心耿耿的李賊鴻章,也抗命不遵,摻合到《東南互保》的潮流中去。那時刻,清妖已成為不折不扣的孤家寡人。如果不是西方夷妖要在中國找一個奴才政權,以利於它對中國的滲透控制。辛丑年時,清妖已亡。老母狗若是活到辛亥時,已是八十多歲,神智精力更不如前,對局勢駕馭必是力不從心。就是袁世凱仍舊忠於清妖,他的北洋軍照樣被起義的怒火吞沒。因為那時的中國,清妖已是過街老鼠,人人皆欲誅之了。(圖片源於網絡)




孤獨的人209381559


慈禧太后如果再多活十年,多半是會被革命軍抓住,至於後面發生什麼就不得而知了。有句話叫做時勢造就英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站在風口,豬也能夠飛起來”。很多事情是有著客觀規律的,清朝的滅亡也是必然的。

慈禧太后這個人確實有權術,有手腕,但是她那個時候已經74歲高齡了。同時,她還是個女性,長期處在深宮之中,有些事情,她是有所不足的。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八十歲高齡的人很難把握時代的變化。這個大清朝有無數火藥桶,就等著誰去引爆了。


記得黃維這樣說過蔣介石,他是個英雄,但是他的那一套過時了。抗日戰爭勝利後的蔣介石,有百萬軍隊,還有美國人的支持。誰能想到短短四年,天下易主。他肯定想不到,不然他不會先動手;他的對手也想不到,不然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和他和談。

蔣介石的能力不會比慈禧太后差吧。他的民國政府總比慈禧的大清要強一些吧。若不是朝鮮戰爭的緣故,蔣介石多半是不能善終的。

試想一下,如果1946年,蔣介石去世了。今天必然有人會提出類似的問題,如果蔣介石多活十年,毛主席在渡江戰役的時候敢不敢結束民國?

自打太平天國以後,大清朝基本上已經完了,只是維持著表面的統治,慢性死亡。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鎮壓太平天國主要都是漢族的地主,他們通過這場戰爭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當時有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東南互保。

話說慈禧對著十一國宣戰,引來了八國聯軍侵華。慈禧氣勢洶洶的發佈了宣戰聲明以後,地方各個督撫並不買賬。他們相繼洋人議和,先後有上海、浙江、福建、兩廣、四川、山東等地加入。可以說東南互保讓朝廷的威嚴盡失,加速了清朝的崩潰。此時的朝廷不僅是洋人的傀儡,地方督撫更是可以公然漠視其權威。

後來慈禧雖然派鐵良去打壓南方的各國督撫,加強自己的權威,但是卻便宜了袁世凱。東南督撫的軍權和財權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但是直隸總督袁世凱卻掌握了製造局,得到了充足的練兵經費。後來,他更是趁機掌握了兩江地區。

隨著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的去世,慈禧維持的政治格局基本已經解體了,手底下基本上已經沒有能用的大臣了。

武昌起義的時候換做慈禧,袁世凱也很有可能結束滿清,畢竟大清氣數已盡。

任何一個王朝的滅亡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大清被推翻是必然的。外國列強在中國橫行霸道,各種割地賠款條約讓政府負擔沉重,地主和農民矛盾又無法解決,內部起義不斷,國家沒有什麼根本性的變革,怎麼能堅持下來?比如《馬關條約》總共賠給日本23150萬兩白銀,這還是沒算利息的。

第一次賠款5千萬兩,六個月交清;

第二次賠款5千萬兩,十二個月交清;

剩下1億兩,分六次交清。後來朝廷還賠給日本3000萬兩的贖遼費,150萬兩的軍費。

當時,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也七、八千萬兩白銀。

放到現在,2我國017年的財政收入是17.25萬億,大概相當於我們賠款50萬億,相當於每個人要賠3.6萬元。

辛亥革命起義根本就沒有發動群眾,完全是靠著一群革命義士的一腔熱血來完成。甚至很多義士當時家境條件都特別好。清朝滅亡是很多有識之士的共識,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就說過不出五十年清朝必亡的話。畢竟清朝這種做法,完全是混一天算一天。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如果慈禧太后多活十年,可能武昌起義依然會發生,但是袁世凱的選擇可能不會是左右搖擺,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選擇忠於滿清王朝。

袁世凱之所以可以左右搖擺,能夠掌握成為當時的決定性人物。核心就是他擁有北洋六鎮的軍隊。不論當時的皇族中的少壯派還是孫文的革命派手裡的槍桿子都沒有他的硬。袁世凱只要偏向其中任何一方,那麼另外一方都會遭受滅頂之災。

這就好像三個人打牌,最大的王炸在袁世凱手裡,其他兩個人爭的死去活來,都不能打敗對方。然後他們都期待著王炸可以站在他們這一方。與是拼命的給袁世凱加砝碼,清朝是不斷的加官進爵,民國政府則是直接給出了大總統。最終,大總統打動了袁世凱。

問題就是,袁世凱這麼大的權利是哪裡來的呢?又是怎麼來的呢。

說白了就是攝政王馭人無術,以至於袁世凱這一派的實力不斷做大,以至於尾大不掉,最終失去控制。

如果慈禧太后在世,以她多年的經驗。斷然不會上袁世凱無限的坐大,肯定會加以約束。畢竟從肅順,到鬼子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麼多人周旋,依然可以保住基本盤,能力可見一般。

所以說慈禧活著,袁世凱勢力不會那麼大。他在武昌起義就沒有左右局面的能力。


嘉佳小博士


假如歷史能夠假設,慈禧太后能再多活十年的話,也許清國在辛亥年就不會出現宣統退位的鬧劇。但是清國如果不能走向君主立憲的道路,那結局也是面臨王朝覆滅,只是時間會推遲而已。

縱觀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攝政王在收到前方發來的電報後,大驚,慌忙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後,命陸軍部大臣蔭昌率領北洋新軍南下,馮國璋為第一軍總統官,不料北洋軍不服從滿族統帥蔭昌的指揮,馮國璋在河南洹上村秘密見了袁世凱,得到回覆是:慢慢走,等等看。馮國璋心領神會,北洋軍停留在湖北孝感附近,蔭昌眼見武昌就在不遠,可是無能為力,為此,攝政王載灃大怒,免去了蔭昌的職務,在徐世昌和那桐的保舉下,載灃不得已啟用袁世凱,而隆裕太后由於和載灃有矛盾存在,且久居深宮,逼迫載灃辭去了攝政王,自己垂簾聽政,而載灃下罪己詔,以醇親王身份退回王府,回家抱孩子去了。隆裕太后沒有西太后的權威,更不會玩弄權術,對於軍國政事一概不懂,認為只能依靠袁世凱才能鞏固清室。所以給了袁世凱前方陸海軍全權指揮大權,財政權也被奪去。袁世凱上臺後,馬上命段祺瑞連夜趕到武昌前線,就這樣,馮國璋在睡夢中被解除了兵權,將其調任察哈爾都統,立即上任,段祺瑞改為第一軍總統官。馮國璋拒絕認命,回到北京。後改任禁衛軍統領。就這樣,段祺瑞及其部下一共是47個人聯名發出通電,要求實現共和,一場逼宮的大戲由此開始。清室在看到這電報後,隆裕太后更是心急如焚,此時良弼陳詞:既然南方革命黨無法平定,那就派禁衛軍南下,挾制北洋軍,這樣還可以鞏固長江以北局勢,所以在段祺瑞的逼宮電報發出一週後,清室依然沒有退位,後來袁世凱對汪精衛說,清室退位已無問題,只要除掉了良弼,退位便可行。所以才有了良弼被革命黨彭家針炸死。良弼臨死前說: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亡。隨後2月12日,也就是清宣統三年12月25日,隆裕太后迫於壓力,在平衡了利害之後,做出了清帝退位的決策。假如慈禧太后還活著的話,即使良弼遇刺,清室也不可能會接受和平讓位的,慈禧太后的權術,完全比她的丈夫咸豐皇帝還要高,慈禧太后之所以要提拔慶親王奕匡,目的就是要制衡袁世凱,提拔張之洞到中央來任職,目的也是為了平衡袁世凱,西太后的權威與謀術,袁世凱是沒法與之較量的。當年李鴻章在舉薦袁世凱的時候就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看朝廷的駕馭能力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慈禧太后在1908年11月13日,光緒皇帝死的前一天,做好了後事安排,那就是將袁世凱升為兵部尚書兼外部部尚書,實際上是明升暗降,削去了他的兵權


逝去的覺羅


慈禧在,大清絕不會亡,孫中山的起義很難成功,即便武昌起義成功,只要慈禧一聲令下袁世凱就得屁顛屁顛去鎮壓,絕不敢對隆裕那樣實行逼宮,慈禧不死,中國的主心骨在,就不會分裂,也沒人敢分裂,慈禧死了,全國各地都府根本不鳥中央,即便光緒不死也不會鳥他,在封疆大吏眼中光緒就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娃娃,光緒下達什麼旨意也不過是敷衍搪塞罷了,慈禧一死,中國人心喪亂,大清命不久矣。之後的分裂是必然,因為袁世凱只能管得了北方几個省,南方不在他的勢力範圍內。


丶塵世迷途小書童


上個世紀初,由於多年的反清浪潮,衝擊著腐杇的封建社會,使滿清王朝的統治,已搖搖欲墜,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黨,發動的武裝起義,只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至使滿清政權崩分析離,乃至徹底滅亡。

至此,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就此消亡。


題主提出,若是慈禧太后多活十年,那袁世凱會不會勸清廷退位呢?我可以直率的說,即使慈禧多活20年,也擋不住歷史的潮流,因為滿清統治已是離心離德。

歷史沒有假設,但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由於袁世凱是一個善於投機鑽營,見風使舵的人,他見革命黨的起義勢如破竹,直逼北京,而滿清的統治,危在旦夕,此時,他向清廷提出退位,那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的慈禧太后,很有可能要把他斬首示眾,真若如此,這袁世凱他將成為一個反清義士,流芳千古。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在西方列強的支持下,他袁世凱勸退成功,而像辛亥革命結果那樣,當選民國大總統,那麼他今後的日子將會怎麼樣呢?

勸退時,那慈禧太后提出的條件恐怕更高,高於福裕太后,當然,若是立憲,那是不可能的,革命黨人也是不會答應的,這袁世凱恐怕就要引火燒身,革命黨就把矛頭指向他,因為這場革命不允許保皇派的存在。

沒有辦法,就以為是開,恐怕就要用錢擺平,對清廷的許諾不是每年500萬現大洋嗎?那好,我可以再加上一點,600萬的現大洋總會可以了吧,如果清廷還不答應,袁世凱恐怕就會說,那你就等著革命黨來革你的命吧,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可都是要斬草除根的。

因為再給清廷往上加錢,那是不可能的了,當時的國家財政,既要維持政府的運轉,維護軍隊的開支,更多的錢,還要送給西方八國聯軍的洋大人的戰爭賠款,這筆清朝欠下的錢,袁世凱還得接著還,因為他得罪不起洋大人,這財政已是捉襟見肘,畫大餅是沒有用的。

話又說回來,這慈禧太后也不是一個糊塗人。



當時滿清的八旗軍隊恐怕已經廢棄,別忘了鎮壓太平天國,那漢族的地主武裝可起了關鍵的作用,留下的後患,那就是漢族地主階級擁有了自己的軍隊,義和團運動過後,一些地方官員更是招兵買馬,軍閥割據已經出現。

此時的西太后面對如此沒落的政權, 恐怕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還不如順水推舟,弄點實惠的。

從此以後,那紫禁城裡恐怕每一天夜裡,都要傳出鬼一樣的嚎叫,那就是慈禧太后和滿清的遺老們,大罵袁世凱,學曹操逼宮。

那袁世凱恐怕就要坐在龍椅上,盤算著如何登基坐殿當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