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集體主義的生產方式要優於個人主義的發展方式,你怎麼看?為什麼?

真太陽的主人


這得從國家發展策略的層面看問題,有道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國家要實行社會主義建設,集體化經濟是這個社會的特徵。可以說,沒有集體化經濟就不是社會主義。在我國,集體經濟最典型的地方是體現在農村。中國數千年的個體農業經濟並沒有使農民得到富足,除了少數的地主以外。因而,新中國建立後,毛主席第一個考慮的是在農村實行集體化經濟。人民公社首先給農村帶來什麼?就是國家以最少的資金投入換來最大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成果,到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否則根本談不上分田單幹兩年吃飽飯。而如今的分田單幹,可以看成是在轟轟烈烈的農村集體化經濟過程中的一個調整,而不是結束。我國農業最終還是以合作化、集團化為發展趨勢。


樵夫wqg


分田到戶真的農民很快就富了嗎?產量就高了嗎?當年就解決溫飽了嗎?都不是。是科技進步後才遂漸有了高產量高收益。集體化發展到今天,一定比現在好。


tangxianyi138


我認為集體主義的生產方式優於個人主義的發展方式。我經歷人民公社年代始末。那個時候生產做計劃,農作物成片,因地制宜,集中管理,節約生產成本,水,電,農藥,肥料。公社,和村領導地頭辦公,有什麼問題當場解決,幹群關係和諧。冬閒變冬忙,改土治鹼,挖溝疏通排放渠道,興修水庫,保護水資源抗旱防澇。可以說改造大自然旱澇保豐收。自從分田單幹後。還別說頭幾年農戶的確受益致富了,不少的農戶蓋起了磚瓦房,日子過的比以前好多了。可是那是沾了集體基礎的光 ,吃的是老本。好景不長。原來土地治理水土肥沃,排灌暢通,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發揮了私慾的極積性過了幾年好日子。個人主義自私自利只看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鼠目寸光這是幾千年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作怪。由於小算盤打的太精了,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悟,各掃門前雪。以前年年疏通溝渠改土治鹼沒人組織,沒人管了,良田變成鹽鹼地,現在能種的地大面積減少。能種的田產量也不高。連溫飽都解決不了。這就是個人主義發展的末路。


sj老頑童


團結就是力量,毛澤東思想無人能敵。看看現狀就知道錯沒錯。


你好192997902


集體主義的生產方式要優於個人主義的生產發展方式,不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都集體主義的生產方式要優於個人主義的生產發展方式,如毛澤東時代大興水利,造水庫,開大河都是幾萬人輪流上陣在修建成大型水庫,開成大河,灌溉農田。如靠個人主義能開成水庫嗎?能開成太河嗎?又如人民公社,土地歸集體連成一片,科學種田,實現農業機械化。改革中分田到戶靠單幹,還能實現農業機械化嗎?還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嗎?如企業把設備分給個人成了個體生產,還能有流水綫作業嗎?還能提高生產率嗎?還能造航母,飛機,汽車,導彈,衛星等嗎?


用戶7965832030674


下面附表是49年後中國每年的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糧食總產量,中國的人民公社是從1958年8月29日在全國全面鋪開的,49年解放戰爭沒有結束,50年到52年是朝鮮戰爭,這4年屬於戰爭年代,那時侯是私有制,國家需要大量的糧食用於戰爭消耗,所以情況不會比59年到61年還蘇聯債務好,還有就是,由於解放初期統計系統沒有完善,漏算農民家裡的存糧很正常,隨著統計系統的完善,漏算越來越少,所以這幾年的糧食產量增長有國內環境進入安定生產的因素,還有就是補全漏算的因素,這幾年附表中的糧食總產量應該比實際產量偏低,所以才會出現49年人均糧食總產量比三年困難時期少,但沒有發生全國大饑荒的事情。58年9月開始大搞人民公社,當年農事耕種,每年一造的地區農事已經做完,是等待收割糧食的時候,每年兩造的地區,早稻已經收割,晚稻已經播種完成,當年的農事在搞人民公社前已經基本完成,所以58年的糧食產量應該屬於大搞人民公社前的糧食產量,當年的糧食總產量是大搞人民公社前最高的,大搞人民公社後,59年到61年糧食大減產,到65年文化大革命前才基本恢復到58年的水平,大搞人民公社後的前八年,各種自然條件都比58年好,不同的就是大搞了人民公社和沒搞人民公社,從糧食總產量看出,沒搞人民公社的糧食產糧比搞人民公社的糧食產量高,改革開放後,在全國分田到戶前,不少行動快的農村已經私下實行包產到戶,分田到戶後,大部分農村才可以吃飽飯,這些不但有大量當事人的人證,列出的大搞人民公社前後的全國糧食總產量數據也是支持私有制糧食產量高的。




龍一歐


中國的農業要想升級、上臺階、上水平、必須要走莊園化,規模化,集體化的科技種植之路。

究竟是集體好?還是個體好?連小孩子都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些人,寧可餓著要飯去,也不願給集體出力,分田單幹了就出糧食了,太自私自利了吧。我就不相信小崗村就沒有公共設施了嗎,村裡的公路誰來修,水利設施誰來修,學校、幼兒園、養老院誰來修……等等等等,村鎮建設只能向政府伸手嘍?

走人民公社的道路不一定都適合,但沒有錯。


OK中國6696


集體主義時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團結,最具凝聚力的時代。大慶精神,大寨精神充分證明了以上觀點。說起集體主義時期,不得不想起我小時候的一個事件,當年我的縣城看守所發生越獄事件,兩名逃犯逃到我村外,我們村得到通報後,全村男女老少在隊長一聲號令下,不到半小時的功夫全村出動,當時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我也跟其它的同學們和村裡的村民一起趕到逃犯出沒的山頭,還有鄰村的男女老少也一起趕到,把整座山頭圍得水洩不通。如若是現在肯定無法做到那麼塊,那麼大的發動能力。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五十年代臺灣派特工空投廣西上思縣,可是當空投特工還未落地,當地的村民已在十萬大山的地面等著他,當年抓特務的照片現仍保存在廣西公安廳的檔案裡。不是集體主義能有那麼嚴密的組織嗎?不是集體主義能做到那麼快的發動能力嗎?


光哥144828724


所謂“集體經濟”已經被實踐證明了是一種非常失敗、十分糟糕的經濟方式。前三十年,處處都是集體經濟,結果怎麼樣?還不是“把國民經濟拖到了崩潰的邊緣”嗎?從理論上講,集體人多力量大,可以辦成個人辦不到的事情,比個人單幹具有巨大的優越性。但是人是有思想、有立場、有分辨能力的,如果搞集體經濟還不如個人得到的好處多,你說這集體經濟還有啥搞頭?四十年來的高速發展正是摒棄了保守、僵化的“集體經濟”,打破了條條框框,發展私人經濟,實行股份制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才搞活了經濟,讓民眾吃上了飽飯,有了錢花,日子才逐漸好起來。這都是明明白白的事實,你說什麼經濟好呢?!


敖包相回


只有集體主義思想才是勝利之本。為什麼有人怕實行集體主義,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大家知道各個擊破是什麼道理,知道團結就是力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