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一號衛星早就失去聯繫了,為何在太空飛了48年還不收回?

傳承-誓言


之所以不回收,除了技術限制以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投資回報不成比例。正是由於這兩個原因,東方紅一號沒有被回收。

技術限制目前來說還是比較多。雖然我們現在仍然知道東方紅一號在哪個軌道,甚至某個時間點在哪個位置,但我們即便發射飛船上去也很難找到。因為東方紅一號現在已經完全不工作了,無法向地球發送信號。因此我們只能依靠軌道計算和光學探測來試著找到它,定位它。試想一下,茫茫太空,即便知道大概位置,去尋找一個直徑大約1米的衛星,這是何等的艱難?要知道地面誤差很小,到了太空都會被放大無數倍,從而差出數公里乃至數十公里。這麼大的區域要找這麼小一個衛星,很難。


其次就是飛行器的選擇問題。飛行器要到太空去尋找一個位置不明的報廢航天器,必須要帶夠足夠的燃料。這些燃料不僅包括飛行器升空所需,還包括多次變軌、俘獲後返回所需要的部分。這其中多次變軌的不確定因素很多。也許飛船一上天便發現東方紅一號就在旁邊,也許變軌到燃料消耗殆盡也沒有找到東方紅一號。這就是主要的技術難題。


至於投資回報的比例問題,相信大家都能夠理解。發射一個能夠將東方紅一號帶回來的航天器投資肯定是巨大的。由於東方紅一號不能主動發送自己的位置信息,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東方紅一號帶回來的作用似乎並沒有很大。東方紅一號上面的技術、材料、配件等在現在看來都是已經淘汰的東西,科研價值並不大,更大的價值反而是其歷史價值、文物價值。所以花費巨大的投資拿回東方紅一號衛星似乎並不是那麼經濟。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東方紅一號已經在太空漂泊了48年多了,仍然還沒有回到故鄉。不過將來如果航天常態化、廉價化之後,一定要將東方紅一號接回我們的祖國。畢竟東方紅一號作為我們的第一個人造衛星,其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關注"張家小智兒"瞭解更多天文愛好者的想法~


張家小智兒


東方紅一號,是我國首顆人造衛星,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東方紅一號受化學電池的壽命限制,在太空中工作28天后就失效了,由於該衛星橢圓軌道的近地點在400千米以上,遠日點在2000千米以上。這樣的高度保證東方紅一號幾乎不受阻力,靠慣性繼續飛行上百年。

兩彈一星是奠定我們大國地位的利器,東方紅一號的上天,其中過程的艱辛不言而喻。東方紅一號在那個特殊的時期,它的任務時要確保上天,完成掌握基本的航天技術的任務。最終的要求是:上的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也就是確保衛星飛天,能夠實施測控,播放東方紅樂曲,在軌飛行時可見,鼓舞人心。最終成型的東方紅一號,直徑1米,質量173千克,近似球體的72面體,採用銀鋅電池供電。

在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由長征一號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次成功發射人造衛星,是中國航天第一次從運載火箭,研製衛星,到地面檢測等系統的建設。

東方紅一號設計壽命只有20天,實際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由於銀鋅電池壽命有限,失去了地面聯繫。

原設計衛星要送入300公里的圓形軌道,但運載火箭不具備變軌能力,最終確定了近地點400多千米,遠地點約1600千米的橢圓軌道。在這麼高的軌道上,衛星幾乎不受摩擦,依靠慣性可以長期運行。目前東方紅一號的還在近地點430千米,遠地點2000多千米的軌道上運行,可以看到東方紅衛星絲毫沒有降低軌道,迴歸地球的意思,還有可能慢慢脫離地區引力,飛向太空。

所以對東方紅的回收,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和必要。但在航天技術高度發展的過程中,未來的飛船偶遇東方紅一號,將它捕獲,帶回地球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發射升空。從那一刻開始,悠揚的《東方紅》旋律就開始響徹太空。當時東方紅一號衛星設計工作壽命只有20天,也就是說在1970年的5月14日它就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一切聯繫。

儘管早就已經失去工作壽命,但是東方紅一號衛星仍然在太空遨遊。距今為止,東方紅一號已經在太空飛行了48年的時間了。至於為什麼失去作用那麼久還不收回,主要有兩點原因:

首先東方紅一號衛星作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對於中國航天事業乃至整個中國來說都有非同凡響的意義。它的發射代表了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衛星的國家,這為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有著重要作用。儘管早已經失去作用,但顆承載著民族希望的衛星,在天上要遠遠比在博物館更加有意義,因為它像一個啟明星般指引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其次就是東方紅由於飛行軌道距離地球較遠,所以回收起來有很大的成本在裡面。而且東方紅一號雖然失去作用,但是它的飛行軌道是確定的,所以對其它衛星造成不了威脅,所以也有沒有必要費盡周折去回收它


迷彩派軍事


事實上大多數衛星在設計的時候,就沒有考慮過回收的問題,所以一般來說,當衛星一般失去動力之後,就會淪為太空垃圾,然後孤獨的留在太空當中,等待墜毀大氣層的那一天,東方紅一號衛星也是一樣的,它和人類發射的無數衛星一樣,都不太可能被回收。

其實目前我國,已經掌握了衛星迴收的技術,雖然東方紅一號的軌道高度較高,但還是可以進行回收的,之所以沒有這麼做,大概和以下幾個原因有關。第一個原因就是成本高,如果我們要回收東方紅一號,就必須先發射一個帶捕獲功能的航天器上去。

這個航天器需要慢慢的接近東方紅一號,然後利用機械臂抓住衛星,然後再通過減速和下降的方式,安全的落回到地面上,但問題在於,發射這樣一個航天器的價格很貴,除非是必須要進行回收,否則一般的衛星都會被放棄。

第二原因是價值不大,其實東方紅一號在設計和生產的時候,一共製造了五個,當時之所以要製造這麼多,是因為害怕發射不成功,所以多準備了幾個預備品,但好在發射計劃非常的完美,所以現在我們的手中,還有四個一模一樣的東方紅一號衛星。

然後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以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技術很簡單,所以即使回收下來,除了紀念價值的意義之外,其他方面的的收穫很小,而且東方紅一號長期的停留在太空當中,本身就帶有一些太空輻射,而帶有輻射的物體,一般不適合進行收藏。

所以以上這些因素告訴我們,東方紅一號的命運已經註定了,我們不太可能回收這顆衛星,雖然這顆衛星的紀念意義很大,但它只能留在太空當中,等待著毀滅的那一天,那麼由於東方一號所處的軌道附近,並不是絕對的真空,它仍然會受到大氣阻力的摩擦作用,然後慢慢的下降,最後墜毀在大氣層當中,而且絕大多數衛星的命運,都是和東方紅一號一樣的,最後都會墜毀。


科學薛定諤的貓


東方紅一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對於我國的意義是非同尋常的,但是由於當時使用的化學電池,因此設計壽命只有20天。

在東方紅短短的20天設計壽命裡,源源不斷地像地面傳輸信息,20天過後不是說他就隕落了,而是再也無法向地面發送信息,也無法接收地面信息了,即失聯,這時嚴格來說,已經變成了太空垃圾。

在太空中衛星即使失去聯繫,也會在慣性的作用下繼續飛行,東方紅一號的20172近地點為441千米,遠地點為2037千米,遠地點勢能最大,近地點勢能最小,當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過程中,勢能轉化為動能,速度加快,當衛星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行過程中,動能轉化為勢能,速度又逐漸減小,但是由於太空中阻力很小,總的能量損失很小,東方紅一號就可以在橢圓軌道一直運行,目前看來至少還可運行100多年,除非發生空中交通事故等意外情況。

那麼我國為啥不把東方紅一號回收呢?

從太空看地球,地球有點像毛絨球玩具,因此地球周圍已經被密密麻麻的太快碎片所包圍,其實這些太空碎片對於進一步探索太空有極大的威脅的,因此服役完成的衛星收回來是最佳選擇。

衛星迴收技術是一項重大突破,我國是在1975年11月26日才掌握的衛星迴收技術,因此當時不具備回收能力。

其實作為我國第一顆衛星,繼續在太空翱翔,也是對航天人、對中國人的一種精神鼓勵,你說呢?


核先生科普



首先我要告訴各位網友的是,這個網址可以實時看到東方紅一號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軌道參數等http://www.n2yo.com/satellite/?s=4382

東方紅一號衛星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場成功發射,由於沒有太陽能電池板,自身的銀鋅化學電池壽命又有限,所以設計工作壽命只有20天,但實際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便和地面失去聯繫。

現在,發射衛星的技術相對來說很成熟了,衛星的功能也各有不同,有些低軌道衛星在完成任務後會下降高度,主動在大氣層中燒燬,而有些高軌道衛星即便是功能喪失也不會掉下來,會成為太空垃圾繼續圍繞地球運行。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歷史使命早已完成,在耗完電量後便和地球失去聯繫,之後就成為了太空垃圾,如果現在若再發射一顆衛星,進行軌道追蹤,將其撲捉並帶回地球,這將耗費巨大且衛星本身早已沒有任何價值。

另外,根據觀測,東方紅一號近五十年來的運行軌道也幾乎沒有降低,意思就是說,它可能還會繼續運行上百年時間甚至更久遠。


震長


既然題主都知道東方紅一號衛星早就失聯,都沒辦法控制了,那還怎麼把它收回來?

作為我國航天史上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設計壽命不到一個月。東方紅一號被送上太空之後就沒有打算把它收回來,其實那時咱們也沒有這個能力,並且收回來也沒有什麼必要。東方紅一號的使命是能夠成功飛上太空,並與地面保持聯繫,它已經十分出色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儘管東方紅一號早就沒有燃料,但自1970年升空以來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它還在環繞地球飛行。這主要是因為東方紅一號的軌道高度較高,近地點為四百多公里,遠地點為兩千多公里,這樣的軌道使得東方紅一號在太空中所受的阻力作用極小,所以它能夠依靠慣性長時間環繞地球運動,並且在不遠的未來還會繼續在軌飛行。

雖然東方紅一號已經不再工作,但地面上仍然可以追蹤它的飛行軌跡,在衛星追蹤網Heavens-Above上可以查詢到。另外,Heavens-Above網還提供了衛星過境信息,東方紅一號的編號為DFH-1(https://www.heavens-above.com/orbit.aspx?satid=4382)。


火星一號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人造衛星的回收有幾種方法,第一種是航天中心向衛星發出指令讓衛星停止運行,使衛星能準確地轉變成返回的姿態,然後經過一系列非常複雜的過程,讓衛星迴到地球。第二種是航天飛機在軌道上抓取衛星。比如1993年8月,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在進入指定的軌道,回收一年前入軌的歐洲尤里卡衛星;1996年1月,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又回收了日本的一顆衛星。還有一些衛星無法回收,如果運行的燃料消耗殆盡,會因為引力墜入地球的大氣層,回到地面。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1970年4月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的,在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5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東方紅一號衛星按照預定計劃運行了20天,它把大量的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錢學森、趙九章、郭永懷、錢驥、陳芳允、楊嘉墀、王大珩、王希季、任新民、孫家棟等科學家都參與到了這顆衛星的研製中。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為今天中國的航天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70年,日本搶在我國前面發射的日本第一枚人造衛星“大隅一號”在2003年已經墜入大氣層。

東方紅一號衛星無法回收的一大原因是近地點高度較高,它的近地點439公里、遠地點2384公里。而東方紅一號衛星橢圓的軌道形狀可以使得它在經過近地點的時候可以獲得較大的動能加快自身速度。此外當時也是中國第一次嘗試發射衛星,很多技術還在摸索中,回收的技術還沒有完善。今天,東方紅一號衛星雖然早已完成了使命,但是仍然在飛行中,如果晚上天氣晴好,我們用肉眼還能看到這顆閃亮的衛星,它有六等星的亮度,科學家預測,它還可以在太空至少呆上200年。


科壇春秋精選


不是不收回,只是人家在天上飛的好好的為啥要收回?而且收回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不說,東方紅衛星本身也就是為了紀念中國第一課人造衛星,它不負眾望的完成了一系列任務,索性就讓它在天上飛,還能時時刻刻紀念中中國航天技術的卓越發展,有時運氣好還能親眼看見這顆承載著民族希望的衛星,比放在博物館裡供人觀賞時有意義多了,何樂而不為。

除了回收代價太大,還有就是這顆衛星已經完全不受控制了,在宇宙中徹底放飛自我,因為發射的太高又太重而且自己本身又只有20天的能量供應,時間一久就是一塊沒電了的機器,再加上離大氣層過遠,飛起來完全不費力,幾乎沒有任何阻力,甚至在前些年裡它還越飛越遠,想要收回的難度太大,我們不得不感慨一下那個時候中國科學家純手工計算發射的衛星居然可以這麼成功,從運行的軌道到發射回地球的一系列重要宇宙數據來看,如果說衛星是我們的夢想,那群科學家就是為我們實現和創造夢想的人,或許有一天,它將徹底擺脫引力的束縛,帶著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希望和驕傲正式成為宇宙中的一員。

東方紅,太陽昇…雖然這顆讓全國人民引以為傲的衛星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但是它向我們發送的那首使無數人激動流下熱淚的歌曲,會永遠在每個人的心中傳唱!


鎂客網


東方紅一號是我國“兩彈一星”中的“一星”,在我國科技史上的成就和意義不下於原子彈爆炸,它的發射升空代表著新中國進入了世界“外太空俱樂部”,也是我國太空和宇航科技的開端,可謂是歷史意義重大。


東方紅一號發射於1970年4月24日,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場由長征一號發射成功,其直徑約1米,重量為173千克,形狀近似球體,外皮有72個面,外面有幾根長長的天線,它的發射與追蹤接收技術是中國航天第一次從運載火箭研製、衛星研製到地面檢測等系統的建設的成就檢驗,當時它的設計壽命只有20天,但其實際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每秒鐘轉兩圈、運行週期為110.3分鐘,期間不間斷的向地球發送東方紅樂曲的無線電信號,在當時是很轟動的事件,很多農村的大喇叭和電臺不斷播放著接收自一號的樂曲,夜裡人們一邊聽著夜曲一邊在夜空中尋覓它的身影(當時為了讓人們能在夜空中看到它,科學家們在末級火箭上裝了一個直徑4米的減速傘,上面鍍鋁,使它達到了2到3等星的亮度)。


我們都知道現在發射一顆衛星後其工作時長一般都至少有好幾年,東方紅一號之所以只工作了28天,是由於當時還沒有太陽能電池板,而衛星上攜帶的銀鋅電池壽命有限,電量耗盡後它就和地面失去了聯繫。



那麼現在的東方紅一號是什麼樣子呢?截止到現在,東方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運行了48年之久,由於該衛星橢圓軌道的近地點在439千米左右,遠日點則在2384千米左右,每秒鐘運行7.9千米,這樣的高度遠離了地球的大氣層,所以東方紅一號基本不受到任何阻力,可以一直圍繞地球運行,2009年的時候,監測到它的軌道為近地點430千米,遠地點為2075千米,速度約每秒鐘7.76千米,它的軌道之所以變小,與地球引力、太陽風和地球散佚氣體的阻擋、它本身的速度等因素有關,但即便如此,宇航學家認為它還可以靠慣性繼續飛行上百年。


由於既沒有空氣摩擦,也不受到氧氣等的腐蝕作用,因此從外觀上看上去,東方紅一號仍然像當初發射上去時候的樣子差不多。可能有朋友想了,東方紅一號在我國航天史上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為什麼不把它接收回來放到博物館裡供大家參觀呢?其實這在技術上並非做不到,而是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比它大得多的神舟號飛船我們都可以很好地接收,把它回收回來並不需要多難的技術,只是這樣做需要花費不少錢,又沒有多大的價值,還不如讓它在天上飛行呢,也許有一天我們能給它換個電池,它繼續播放太空樂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