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9歲女孩賣報救父 如今開面館想請好心人吃碗麵


9年前,年僅9歲的劉一谷每天清晨5點起床,從南陽路騎車到紫荊山賣報紙,為的是掙錢照顧患尿毒症的爸爸。9年後,18歲的她成了麵館“老闆”,高考成績高出一本線30分。為了照料爸爸,她填報了鄭大。為感恩,她已邀請當年幫她賣報的兩個女孩吃了親手做的面。

在南陽路黃河路附近,18歲的女孩劉一谷表示。她的爸爸劉淼欽原來在鄭州一家機械廠上班,在她六七歲時,父母離了婚。對此父女倆很默契,誰也不說,她不想提一些不開心的事讓爸爸傷心。父母原來住的房子判給了母親,爸爸所在的機械廠知道父女倆困難,免費提供了一個倉庫給他們住。

2004年前後,劉一谷的爸爸患了尿毒症。為了給爸爸看病,家裡已經花光了所有積蓄。2007年7月,為了減輕家庭重擔,9歲的她每天清晨5點起床,騎自行車從南陽路家中騎到紫荊山,批發一些報紙,然後在紫荊山廣場附近售賣,整個暑假風雨無阻。她在街頭賣報為父籌集醫療費的事情,在社會上引起了反響,感動了不少人。和她同齡的4個女孩也自發組織起來同她一起賣報紙,在此之前,她們並不認識,對此劉一谷非常感動。


賣報的收入畢竟有限,家裡缺乏經濟來源,經過和爸爸商量,2009年,劉一谷拿出了自己積攢已久的1000多塊錢壓歲錢,在爸爸原單位領導的幫助下,在南陽路與黃河路附近開了一家“味真餄餎麵館”。也正是這家麵館,支撐著劉一谷完成了學業,也支付起了她爸爸高昂的醫藥費用。她在麵館裡既是收銀員也是服務員,“基本上啥活兒都幹”。圖為中午打烊後劉一谷躺在凳子上午休。

記者來到味真餄餎麵館時,正值中午12點,劉一谷正在收銀臺旁邊幫助客人結賬,店裡有一名中年婦女,還有一個男孩在幫忙。劉一谷說,這些人都是自己的親戚,或是親戚介紹過來的,那個男孩是暑期工,想賺點零花錢。“他們都知道我們家的情況,工資上要求不是太高,相對來說還低一些,這讓我和爸爸減少了不少壓力。”

她說,麵館經營7年了,給家裡帶來了不少改變。現在,爸爸劉淼欽病情已基本穩定,但由於腎衰竭鈣磷代謝異常,牙齒大面積脫落,每週需要做3次透析維持正常生活。


由於長期以來病痛的折磨,父女倆更能體會疾病帶給一個家庭的傷害,他們想盡力回報社會。劉淼欽想集社會力量在鄭州六院附近再開一家麵館,讓其他的病友有活兒可幹,掙些錢治病。

或許是受爸爸影響,劉一谷平時很開朗、要強,學習成績很好,一直是班裡的前10名,也是班裡的班長。今年高考,鄭州下起了雨,因為淋了雨,劉一谷高考第一天就發燒了。由於生病,導致劉一谷的語文和數學沒能發揮出自己正常的水平,讓她很遺憾。

6月24日,高考成績出來,劉一谷考了547分,高出一本線30分,以她的成績可以報考省外的重點大學,但她認為不能像同齡的孩子一樣,選擇到自己喜歡的城市去讀書。爸爸的身體情況不允許她走得太遠,她甚至從來沒考慮過真正喜歡什麼。


填報志願時,她報了鄭州大學,因鄭大每年的錄取分數線較高,所以她不得不放棄自己喜歡的金融專業選擇錄取分數相對較低的日語。她所做的這一切都只為了能留在爸爸身邊,幫忙照看店,照顧爸爸。談及未來,劉一谷說,自己很喜歡做生意,所以會創業,努力奮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爸爸過上好日子。

在附近住的王女士和李先生表示,他們很早之前就聽說過劉一谷的事蹟,覺得她很堅強,也很勇敢,他們經常過來吃麵,不為別的,只是被女孩的精神所感動。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劉一谷都坦然面對。她說,不希望大家用憐憫的眼光去看待她,她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可憐,她從來不抱怨生活。

在附近住的王女士和李先生表示,他們很早之前就聽說過劉一谷的事蹟,覺得她很堅強,也很勇敢,他們經常過來吃麵,不為別的,只是被女孩的精神所感動。

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劉一谷都坦然面對。她說,不希望大家用憐憫的眼光去看待她,她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可憐,她從來不抱怨生活。

如今,在生活條件好轉一些以後,她首先想起了當年幫助過她賣報紙的幾位小夥伴,想當面跟她們說一聲感謝,請她們吃一頓餄餎面。近日,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當年幫助她賣報的兩位目前在讀高三的同學被找到,她如願以償請她們吃了頓飯,“現在還差兩位同學,我一定要當面謝謝人家,請人家吃碗餄餎面”。她說,做人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