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談孫楊破世界紀錄


特里談孫楊破世界紀錄


2002年的時候,我寫了一些關於波波夫十年前奪得奧運會金牌的重要意義,那是在我原來的TI書裡。從1988-1992美國的比昂迪一直統治著世界最快的游泳選手這個頭銜,他在自由泳短距離領域因高效率而孤獨求敗。

波波夫的教練研究比昂迪的划水好幾年,並用它來指導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巴塞羅那奧運會50米決賽上,波波夫以21。8秒奪得冠軍,比昂迪22秒第二。最讓人震驚的是波波夫不僅以較大優勢擊敗比昂迪,而且,在比昂迪最擅長的"效率"上也擊敗了他!

波波夫用了34劃,而比昂迪是37劃。時間的差距只有1%,但效率上卻出現10%的差距。這發生在最優秀的短距離選手上,確實不可思議。這只是新效率標杆的開始,在從未有過的接下來10年裡,波波夫持續統治著短距離領域,並將速度和效率標杆不斷抬高。

特里談孫楊破世界紀錄

如果,波波夫只是和其它選手一樣,單單在泳池裡埋頭苦練,那麼一切都不會發生。他就不會有那麼高的效率,也就只能成為一個不錯的游泳運動員而已。相反,他是專注於磨練精妙的技術直到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


在打破哈克特1500米自由泳世界記錄的比賽中,孫楊(不定期接受哈克特前教練丹尼斯的指導)前1250米維持了27SPL的效率,接下來的200米是28SPL,最後50米是32SPL。平均划水效率是28SPL。將哈克特原來看似無法超越的31SPL給無情的摧毀了。孫楊的表現看起來比波波夫1992年的表現更讓人震驚,因為,他把哈克特的效率提高了將近13%。

特里談孫楊破世界紀錄


波波夫和孫楊的成績會使“划水效率是速度的關鍵”這一觀點(無論長距離還是短距離),得到廣泛的承認嗎?甚至於成為TI理念的一種印證?(我們絕不會聲稱孫楊是"TI選手",但他的划水絕對是TI的教科書)質疑總會有的,但如果他在2012年奧運會能維持,甚至提高,那麼爭論應該會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