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面對貧困精準發力 做足“繡花”功夫

【記者:施建華】2020年,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甘洛在思索,少數民族地區如何走出貧困桎梏?

甘洛在思索,23萬父老鄉親如何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查因、出招、做細、做實,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發力、精準落地……

甘洛舉全縣之力堅決向貧困發起總攻,做足“繡花”功夫。

甘洛:面对贫困精准发力 做足“绣花”功夫

從“一個產業鏈,脫貧一大片”,到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從扶貧扶智、生態補償,到社會兜底,甘洛從“千篇一律”轉向“個性化定製”,精準施“針”,深挖“身上寶”、苦練“點金術”,誓與全國、全省、全州人民一同實現小康之夢。

甘洛:面对贫困精准发力 做足“绣花”功夫

深秋時節,走進甘洛縣,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每村每戶,一棟棟白牆青瓦的民居整齊排列,一個個文化廣場功能完善……一道道靚麗的彝家新寨景觀映入眼簾。

“這樣的場景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交通改善了,村裡環境好了,來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甘洛縣阿嘎格古村村支書提起這幾年村裡的變化感慨萬千。

甘洛:面对贫困精准发力 做足“绣花”功夫

“根本想象不到,我們這個曾經基礎設施落後的貧困村通過幾年的發展一下變成了美麗鄉村。”

格古之變,是甘洛縣補齊發展短板的一個樣本,也是甘洛貧困鄉村變化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甘洛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扶貧政策,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堅持把補齊發展短板作為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途徑,不斷創新工作思維,整合資源,推進發展成果共享,脫貧攻堅基礎不斷夯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甘洛:面对贫困精准发力 做足“绣花”功夫

穿過田間村道,來到甘洛縣阿爾鄉哈莫村吉克吉吉子家裡時,他正在給雞鴨餵食,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臉上掛著笑容,去年一年他靠散養土雞、土鴨,收入了3.5萬元。

“前幾年,我們家連吃飯都成問題,父母身體都不好,家裡離不了照顧的人,老婆又有病,家裡沒有一點經濟來源。” 吉克吉吉子說,2014年,經過村民評選和反覆核實評議,在村上公示後,他家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從此,吉克吉吉子有了自己的“專屬檔案”,從家裡6口人,為什麼致貧,缺什麼少什麼,並針對他家的實際情況,如何通過散養土雞、土鴨脫貧,以及對他脫貧路上幫扶的每一步都精確到位,並隨時更新。

和吉克吉吉子一樣有“專屬檔案”的,在甘洛有70390人。

古人說:“病有標本”,“知標本者,萬舉萬當”。

甘洛:面对贫困精准发力 做足“绣花”功夫

為準確確定扶貧對象,甘洛縣注重“陽光操作”,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貧困戶家中,算收入、看住房、比條件,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地識別和認定扶貧對象,對因災因病返貧的及時納入,對不符合條件的及時剔除,堅決做到“扶真貧”。

針對貧困戶,甘洛縣緊緊圍繞收入和“兩不愁、三保障”標準,逐戶對照找準欠賬短板,實行“一戶一策”精準扶貧。

根據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組織力量逐戶進行摸底核查,建立了貧困戶、貧困村“七個一批”、危房改造和安全飲水的“需求清單”。

甘洛:面对贫困精准发力 做足“绣花”功夫

在建檔立卡的基礎上,甘洛縣繪製貧困地圖,全面準確掌握貧困人口規模、分佈以及居住條件、就業渠道、收入來源、致貧原因等情況,掛圖作業,做到一戶一本臺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不落一人。

甘洛縣由村民、村“兩委”、駐村工作隊、鄉(鎮)、縣組成的五級“評定隊”,總結的“一核二看三比四評議五公示”精準識別程序,反覆多輪次全覆蓋入戶排查,建檔立卡複核,及時動態調整更新,讓識別精了再精,準了更準。

不僅如此,各行業部門按照行業政策和標準,找準了各項脫貧措施對應貧困人口、各鄉(鎮)、各貧困村分佈和具體類型,分類建立到戶臺賬,明確幫扶責任、幫扶內容、完成時限,形成各行業精準扶貧政策措施落實的管理清單。

甘洛以前所未有的氣魄,向貧困發起總攻。

在攻堅拔寨的過程中,甘洛縣各級幫扶單位、幫扶幹部把脫貧攻堅作為分內之事、應盡之責,擰成“一股繩”,結成“一張網”,勁往一處使,竭盡全力為幫扶村辦好事、解難事。

綿竹市對口幫扶甘洛縣,提供近1000萬元捐贈資金,在農產品加工、醫藥保健、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等領域與甘洛縣開展合作;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四川大學累計為甘洛縣投入資金數百萬元,廣東省佛山市愛心企業員工與當地貧困學生結成“一對一”扶貧助學對子……

甘洛:面对贫困精准发力 做足“绣花”功夫

與此同時,甘洛縣實行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同志包片、縣級幹部聯鄉包村抓部門、部門負責指標完成、鄉村落實屬地任務、聯鄉單位包村幫扶、各級幹部蹲點包戶的辦法,構建了“七位一體”的脫貧脈絡。

甘洛:面对贫困精准发力 做足“绣花”功夫

“人大代表助推脫貧攻堅”“政協委員在行動”各方幫扶力量同向發力,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的“指揮部”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出思路聚合力,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在脫貧攻堅戰中衝鋒陷陣、攻城拔寨。

立導向,嚴規矩。甘洛縣建立了督查考核長效機制,以脫貧攻堅促作風轉變,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幹部,紀檢部門還專門出臺意見,確保精準監督執紀,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36箇中央、省、州幫扶單位、70個縣級幫扶單位幫扶28個鄉鎮208個貧困村,安排18名縣級領導聯繫幫扶20個極度貧困村。同時,派出227個駐村工作組、100名農技員、227名第一書記深入脫貧一線,使甘洛縣貧困村實現了1名縣級幹部、1個幫扶部門、1個駐村幫扶工作隊、1名第一書記、1名科技特派員“五個一”的幫扶力量全覆蓋。

人心齊,泰山移,千斤重擔眾人挑。甘洛以敢死拼命地決心攻堅拔寨,構建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有機結合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門路、人有一技之長。“慢工細活”、“內外兼修”,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因人因戶因村施策,真脫貧。

走進建檔立卡貧困戶布拉熱哈的家裡,別有洞天。家裡的老房子經過維修改造後,不僅有接待客人喝茶、吃飯的地方,還有專門銷售當地土特產品的小超市。小超市裡核桃、苦蕎、臘肉、杆杆酒等,五花八門。

甘洛:面对贫困精准发力 做足“绣花”功夫

藉助鄉村旅遊的東風,布拉熱哈成功脫了貧。“藝多不壓身。” 布拉熱哈在脫貧後,不僅不斷提升脫貧技能,還在前段時間接受了縣裡舉辦的農民工廚師培訓。

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面對脫貧攻堅的複雜性,甘洛縣堅持“慢工細活”,做足“繡花”功夫,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精準發力、靶向治療,讓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門路、人有一技之長。

——佈局養殖業、種植業的“種養”產業,讓群眾脫貧有所依。

——大力開展電商扶貧,讓大山深處優質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不愁賣。

——破解發展資金不足難題,發展金融扶貧,通過農村“三權”抵押貸款,讓群眾脫貧增收有來源。

——小康互助組、“支部控股、群眾參股”“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支部+企業+貧困戶”“企業+基地+貧困戶”等新型發展方式,讓群眾脫貧有活力。

——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甘洛縣始終牢記“沒有產業發展帶動,貧困地區很難脫貧;缺乏產業支撐的脫貧,脫貧後的發展也難以為繼”,堅持以項目助推加快發展、以產業決勝脫貧攻堅。

甘洛:面对贫困精准发力 做足“绣花”功夫

不僅如此,甘洛縣還注重“內外兼修”,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脫貧致富信心,發揚艱苦奮鬥精神,不斷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項目資金打捆安排,產業發展精準覆蓋,基礎建設連片推進,公共服務全面提升。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引導輸出勞務脫貧一批、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一批,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3.88%下降到11.54%,以釘釘子的精神補齊貧困村短板,以“繡花”的功夫解決貧困戶難題,確保了“真脫貧”。

如今,距離與全國全省全州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2年多一點的時間。甘洛脫貧攻堅須跟時間賽跑,而作為脫貧攻堅大戰略的重頭戲、主戰場,甘洛必將迎著好勢頭,搶抓新機遇,勇啃“硬骨頭”,圓滿完成肩負的脫貧使命。

主辦:甘洛縣廣播電視臺

主編:施建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