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出身低微而項羽身世顯赫,為何人才都去投奔劉邦而不是項羽?

柔沢十


簡單地說,劉邦是一個用人格魅力征服人的人。他善用人,會處人,心懷人。所以,不少人才投奔過來,才輔佐他成就了霸業。

從古至今,歷史上對項羽的評價是很高的,司馬遷就把項羽的事蹟寫進了《史記》的本紀中,大家知道本紀是記錄各個王朝的皇帝的,而項羽是唯一一個不是皇帝卻可以進入本紀的人,可見司馬遷評價很高。易中天教授對項羽評價也很高,他認為項羽出身名家(是楚國將軍世家項家的後人),武藝高強,又有江東父老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在鉅鹿之戰中,以破釜沉舟的計策打敗秦軍,一戰成名。雖然脾氣暴躁,但表裡如一。

而劉邦出身平民家庭,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文化,年輕時還有小毛病。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打敗了赫赫有名的項羽,成為中國史上以農民身份登上皇位第一人。主·席甚至認為:劉邦在中國歷史上的最厲害的皇帝之一。

劉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善於用人是他最大的成功。用他的話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確實如此,劉邦善於用人, 凡是投奔與他的各式人才在他手下都可以得到發揮的空間,可以說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比如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稱他是漢王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之材,應重用韓信。劉邦就採納蕭何建議,拜韓信為大將。隨後劉邦也正是文依蕭何,武靠韓信,開始了爭奪天下的道路。

而項羽則不同,“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還有韓信,其實當年韓信首先選擇的是項羽,當時韓信在社會上受人歧視,謀生都成問題,項羽沒有嫌棄,封他做了內侍將領,《史記》中說他“數以策幹項羽”,雖然項羽也很重視他,但卻沒有從他幾次獻策中發現他的非凡見識和才幹而委以重任。因為施展不了自己的報負,韓信黯然離開項羽,跋山涉水投奔處於困境中的劉邦。

雖然對抗秦軍直至秦朝滅亡主要就是項羽的功勞。但是在楚漢之爭短短四年時間裡,韓信、張良、蕭何等人卻輔佐劉邦,在反抗秦朝的道路上取得最後勝利。而一代霸王項羽也只能落得個在烏江河畔刎頸自殺的下場。


文蹤旅跡


福之禍之所依,禍之福之所依,很大原因上,項羽正是因身世顯赫吃虧,劉邦正是因出身低微而成功。



項羽出身顯赫,在給他帶來無上榮耀和號召力的同時,也使他驕傲自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對身世不好的人才也不能給予重用,捨不得恩賞別人,無氣量,像最著名的韓信,在項羽帳下也只是個執戟郎中,還是拖關係進去的,其他的將領才子,也難以得到重用。劉邦每戰必勝的大將軍韓信、出謀劃策的陳平、最後斬殺項羽的五個人之一呂馬童、隨項羽征戰並被封王的英布等等,都曾經是慕名而來投奔項羽的,但最後得不到尊重和重視,轉而投奔了劉邦。



劉邦就不同了,出身低微,沒有那些面子上的糾纏,韓信投劉邦,很快就被封為大將軍,統領全軍,陳平等謀士也都得到重用,對於彭越、英布,以及要王的韓信,為了得到他們支持也都慷慨的封王,不注重虛文儒節,只講實力,最終成為最後的贏家。



在亂世,裡子永遠要比面子重用。


津城沐雨


劉邦雖然出身低微,但是此人豁達大度,從善如流,具有政治家的精明才幹,既善於用人,又能夠鑑別和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項羽雖然出身貴族,仁而愛人,但剛愎自用。分封諸侯不公,引起眾人不滿。他攻下的每座城池,總是被他破壞得殘破不堪。因此天下多怨,百姓不服。





與世無爭209485491


首先來說,劉邦的格局比項羽更大。

劉邦想要的是家天下,以天下為家。

所以,劉邦能夠善待關中的民眾,因為他把關中民眾看成他潛在的子民。

反觀項羽格局小了一個檔次,他屠殺幾十萬秦國官兵不說,還一把火燒了秦國的阿旁宮。

因為項羽根本就沒有把秦國的士兵和關東人民當成他自己的子民。

沒有那種”天下的財富都是我的財產”的家天下心氣,更沒有“天下的百姓都是我的子民”的家天下氣魄。

即便是有人勸他佔據關中以成帝王之志,項羽還是認為"富貴不歸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他執著地要回歸楚故里,去當他的那個諸侯王。

如此格局上的差異,使得劉邦能夠吸引像張良這樣的戰略級謀士。因為君主選人,人才也在選君主。所以"將聽吾計必勝,吾留之;將不聽吾計必敗,吾去之。"

第二,劉邦比項羽更能籠絡天下英雄。

由於劉邦的格局更大,劉邦講究的是天下都是我的,所以對劉邦來說現在分配給大臣們的權利和財富,其實也還是我的。

失去的是暫時的權勢和財富,得到的是全天下。

而項羽出身貴族,認為天下打的自己這個貴族,其他人都沾自己的光。

你們是英雄?毛,你們不過一群泥腳子流氓!

沒老子這個霸王,你們不知道在那裡修地球呢?

自己搶的財富自然是自己的,憑什麼給你們泥腳子賤民們分!

所以,項羽根本捨不得給天下英雄分配權力和財富,只是照顧自己的親朋好友。

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天下的英雄豪傑,當然願意給劉邦賣命,而不是給項羽打工。

因此,劉邦不僅拉住了沛縣的老兄弟,還吸引到了敵對陣營裡的韓信和陳平等諸多人才。

所以說,家天下的格局決定了劉邦的戰略水準,收穫了張良等戰略級謀士;捨得賞賜的籠絡手段又吸引了更多的天下英雄,這些天下英雄們反過來提升了劉邦打天下的戰略執行能力。

最後的結局,當然是劉邦吸引的人才越來越多,隊伍越來越大,地盤也越打越大,蕩平項羽也就成了題中應有之意。


一丹流青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劉邦的角度看是會用人,從人才的角度看是利益!

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這是陳平對項羽的評價,無獨有偶,韓信也曾如此評價過項羽: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無論兩人是否足夠客觀,但是說明了一個問題,項羽愛惜人,只在小恩惠方面,但是一旦涉及到封疆裂土,項羽小家子氣,不如劉邦“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

群雄逐鹿中原,腦袋別到褲腰帶上拼命,最後要的無非是利益。最大的好處,皇位這塊肥肉劉邦吃了,那其他人多少得喝點湯,所以韓信攻下齊國後,讓劉邦封他為代理齊王。而劉邦也真封韓信為齊王,為了讓彭越出兵,封彭越為梁王。項羽呢?“仁而愛人但不因公封賞”

項羽只是待人恭敬,但是在利益分配上不夠成熟。而諸多人才,如田榮、彭越、陳餘之輩一方諸侯梟雄,韓信、英布、陳平之流想的也是一展才能,行功爵邑,這些舉足輕重的人根本不會因為項羽那一點“恭敬慈愛”而感激涕零。

所以,無論項羽無識人之名也好,剛愎自用也好,總之項羽沒法提供一個獲取更大利益的平臺,所以人才離項羽投奔劉邦。


偶爾發發紅包,從來不漲工資的領導有什麼用!


妖鬼雜談錄


針對這個問題,其實韓信分析得非常透徹。

就在劉邦聽從蕭何的意見拜韓信為將的時候,韓信問劉邦:“大王,就你那作戰水平和你那副德行以及兵力,你感覺你能打得過項羽嗎?”

劉邦搖了搖頭。

韓信直言不諱道:“我也感覺你打不過!”

韓信曾經做過項羽的小弟,比較瞭解項羽,於是就開始給劉邦分析項羽這個人:

1、項羽大吼一聲,能嚇退千人。但他卻不能任用賢臣良將,此為匹夫之勇;

2、項羽待人恭敬有禮,仁愛慈祥,說話和氣,有人生病,他會含著眼淚送吃送喝,但等到人家立功該封爵的時候,他卻吝嗇得把印綬拿在手裡,直到把稜角磨圓了也捨不得發出去,此為婦人之仁;

3、項羽雖然稱霸天下,臣服各路諸侯,但不定居關中反而建都彭城,此為不智。

4、他還違背當初諸侯們商定的‘懷王之約’,把他的親信都分封為王,致使各路諸侯心懷不滿。

5、項羽將義帝驅逐出彭城,自己佔有富饒之地稱王,新封的諸侯們也紛紛效仿,趕走過去的國君,佔領好的土地。項羽所到之處,燒殺搶掠,一片生靈塗炭,天下人怨聲載道,百姓不願親附,他不過是靠武力震懾天下而已。

所以韓信最終下結論說:項羽名義上雖然是稱霸天下,但實際上卻是已經失去民心。所以說,表面上看起來強大,其實很容易變弱。

項羽不得人心,又不肯封賞功臣,誰會願意給他賣命呢!


千秋文社


韓信問劉邦:您自己忖度一下,就您的個人實力和項王相比,誰更強一些?劉幫知道自己不如項王,但又不想說,就不作聲。這時韓信自問自答說:我曾經跟隨項王做事,比較瞭解他的情況,項王這個人,發起威來,大家都非常害怕,連敢動都不敢動。但他喜歡搞個人英雄主義,不能依靠大家的力量,也不重視有突出才能的將軍士兵,這種做法只是恃勇逞強,不能做大事。項王這個人,遇見人表現的很謙恭、很可愛,說話慢聲細氣,使人有親近感,如果誰有了疾病,他會在一傍流淚問候,把他的飲食分給一些吃,以示慰問。但當人有功勞需要封賞時,他卻把印信拿在手裡,反覆翻轉,以至於把稜角都磨平了,還不忍心授予別人。這和嘴上對人同情,卻沒有實物支持的婦人有什麼區別呢?而劉幫卻與項羽的這種性格不同,他雖然待人傲慢無禮,甚至給儒生的帽子裡小便。為達目的,什麼花招都敢用,甚至父母、兒女都不顧。但會用人,會分權,會賞賜,會封官,跟他幹有奔頭、有想頭。人生在世誰都想表現自己,出人頭第,混得個封蔭妻子。而這個在項羽那裡不容易取得,在劉邦這裡,就能夠以實力取得。楚漢相爭中,武有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齊王韓信等,文有丞相肅何、留侯張良等,該封就封,該獎就獎。不像項羽,不封、亂封,口頭封實際不兌現,非常混亂,搞的就是他封過的王也投靠了劉邦,有一個忠心且多謀的范增還不能用,把其活活逼走氣死。也可以說,劉邦的成功與項羽的失敗,無關其身世,是性格決定的。


二曲人


隨劉邦打天下的有一部分人是在劉邦起事前就和劉邦有交情的,比如蕭何,盧宛,曹參,周勃等,這些人也成了後來漢軍的主幹將領,劉邦本就是市井之徒,做人不拘一格,在現實中也是一樣,這樣的人往往能交到很多朋友,即使是狐朋狗友。

再到後來起事,劉邦更是學會了馭人之術,張良,韓信紛紛來投,劉邦市井之徒的特點開始發揮優勢,一來多次在與項羽的交鋒中願意放下身段,比如命懸一線時的英雄惜英雄,討回一條命。劉邦也願意聽取下屬的建議,退守漢中待時而動,定都長安等,這樣一來,劉邦屬下都可謂人盡其才。現實中,大家也願意跟這樣的老闆。

項羽則不同,除了發洩對秦的恨濫殺無辜,平時做不出令人髮指的事,身為楚國貴族,不願屈尊降貴,這在楚漢象徵中成了阻礙,謀士范增的進言大多付諸流水,最後連衷心的范增都離項羽而去,試問還有誰追隨!

因此,這樣的結局是早已料定的!


軒轅逍遙


。劉邦和項羽都是英雄,只不過一個是出身草莽的英雄,一個是出身貴族的英雄。這是他們最大的不同。項羽由於出身高貴,受到底良好的教育,但這也限制了他的朋友圈,加上他性格的原因,他的交友範圍也只是在社會上層,他又是崇尚個人物力的人,他是君子,以為別人也是君子,陳平原先投奔的是他項羽,但當項羽得知陳平賤淫他的寡嫂,並且貪汙大家的財產時,立刻棄之不用,韓信本是可以和他項羽並稱的戰神,但是韓信曾忍胯下之辱,被項羽瞧不起雖有他的好友鍾離昧兩次推薦,項羽還是不用韓信。英布,彭越原先都是投奔他項羽,可惜不被項羽所用,項羽自從鉅鹿之戰後,總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認為以個人的武力可以一統天下,而且他特別摳門,手下的大將有了戰功,你總得有點賞賜吧,或者封賞吧!,結果封賞的印信被他磨方了,他也沒有封賞下去。人家提著腦袋跟隨你,還不是圖個封妻廕子嗎?你不封,我不跟你玩了,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噢!聽說劉邦不錯,對待手下人特別大氣,那我們就跟隨劉邦吧!,博個一官半職的,劉邦是海納百川,各路英雄來投,而項羽是純淨水,純淨的最後只有他和幾個死士了,項羽就是孤傲自賞的人,鑄就了他是一個悲劇英雄。他的純樸,他的豪壯無不張勢著他的貴族氣概。他似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將光和熱撒在大地上。


約定9521


項羽出身名門,他代表統治階級利益。對於任何人維我獨尊,做事我說了算,對也依我.錯也衣我,打下江山封侯不公,這樣就有失去了一些軍事奇才,比如韓信與陳平。鉅鹿之戰勝利後,項羽坑殺了近二十萬秦降卒,項羽暴露成一個血淋淋殺人不泛眼魔鬼怪,有誰還原意跟你繼續幹?!平時封侯時不論功,而是封老婆的親威和自己有關糸的人,這樣的老闆能長久嗎?。我們再看劉邦,出身階級低,最能理解中下層人,通情達理,知人善用,陳平計謀多不計前先有"味金盜嫂″的惡習。韓信滿腹軍事奇才,不謙受過"胯下之辱″吃過"曾飯″,只要好好幹,給你封韓王,楚中都不在話下。其實劉邦帳下有陳平和韓信最能擊準項羽的要害。因為陳平是當時有名的謀事又侍候過項羽,韓信滿腹軍事奇才也在項羽身邊幹過。張良是沛縣管人事小吏出身,最知道怎樣招兵。劉邦進入咸陽後就咸陽城民約法三章,做了好多對百姓有溢的事,而項羽進咸陽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不只在咸陽,在全國己失民心,在垓下之圍老農把項羽指向沼澤潭就說明這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