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官員懼怕的酷吏張湯為人如何呢?

Isabellaqin


張湯是西漢時期的大臣,他用法嚴峻,曾幫助漢武帝施行鹽鐵壟斷而打擊富商豪強,因此得到漢武帝的信任和恩寵,同時他的權利也曾大過丞相的權利。因為張湯用法嚴謹冷酷,因此張湯也被稱為是一個酷吏。



那酷吏張湯為人到底如何呢?

在漢武帝時期,發生了淮南王、衡山王和江都王謀反的案件,張湯在處理這案件時,他不僅是一查到底,而且又徹底狠治,張湯也因為審理此案件而受到漢武帝劉徹的信任和賞識。

之後漢武帝又要對匈奴大規模用兵,在用兵之前就是錢財的問題,張湯又建議壟斷鹽鐵的生意,打擊富商豪強。因為對匈奴用兵直至打敗匈奴是漢武帝心中最想的事,而這些的前提就是錢財。因此張湯更加受到漢武帝的信任,而當時的丞相反而猶如虛設一般。

雖然當時因為張湯天下也開始有點動亂,也有很多官員和富商豪強以及百姓對張湯不滿,但都沒有影響到漢武帝對張湯的信任。


但因為張湯用法過於嚴峻和冷酷,就招來很多人的怨恨,後來張湯被丞相長史朱買臣等人誣陷,最終張湯自殺而亡。

張湯死後,他家中之人本想厚葬張湯,但張湯的母親卻反對並且說“張湯是大臣,卻被誣陷致死,還有什麼可厚葬的”。漢武帝知道後心有所觸,並且說“沒有這樣的母親,不能生下這樣的兒子。”之後漢武帝處死朱買臣等人。

張湯自殺後,他家裡的錢財還不到五百金,並且這些錢財都是來自皇帝的賞賜和他本人的俸祿,張湯本人也沒有其他財產。


所以張湯雖然是個用法嚴峻冷酷的酷吏,但他卻不是貪官汙吏。他雖然曾被漢武帝恩寵而權重一時,但他並沒有利有手裡的權利而為自己謀取私財和利益。他為人雖然嚴峻冷酷,那是他對法的信念,再則法家本來就是嚴酷的。因此張湯雖然是一位酷吏,但他也算是廉潔之官。


中孚鑑


張湯是西漢最著名的酷吏之一,他負責查辦過許多大案,比如皇后陳阿嬌涉巫術案、淮南王劉安謀反案等。

漢武帝時,法律開始苛嚴。公元前135年,張湯與趙禹共同制立各項律令,務在深文峻法,法網愈加嚴密。張湯等人制定的法律,首要目的並非為了維護公正,而是維護皇權的至尊無上。在這方面,張湯是一位行家裡手。

漢代的酷吏,意指執法嚴酷之官吏,並非就是惡吏的代名詞。其實有些酷吏十分廉潔,像張湯就是這樣的人。他並不好錢,但很好權。張湯因調查皇后陳阿嬌巫蠱案而一舉成名,深得漢武帝的器重。同時,他也善於察言觀色,討皇帝之所好。

漢武帝上臺後,推行儒家學術,張湯為了迎合皇帝,在辦理大案時,就牽強附會儒家經典。遇到疑難案件時,就以《尚書》、《春秋》的義理來解決。他雖是位法家人物,卻很聰明地把法儒結合在一起,這種八面玲瓏的作法,使他贏得漢武帝的信任。

張湯在執法上有兩大特點:第一就是以嚴酷著稱。譬如在淮南、衡山兩大謀反案中,張湯大開殺戒,對有參予者採取族誅的懲罰,導致被殺的人竟然多達數萬人。第二就是看皇帝的臉色辦事。張湯表面裝作公正的樣子,其實很有心機,善於利用法律條文。皇帝想嚴辦的人,他必將想法設法,致其於死地;皇帝想寬恕的人,他也會利用法律漏洞來為其解脫。因而,張湯雖然廉潔,但並非完全維護法律的正義,而是維護皇帝個人的權威。

張湯善於網羅罪狀,打擊異已勢力,最後反被別人算計。當他把鬥爭的矛頭對準宰相莊青翟時,丞相府聯合其他力量,共同檢舉、構陷張湯。張湯被免官治罪,憤而自裁。張湯雖然嚴酷,但他辦案大多數還是依據法令行事。在他死後,後來的一些酷吏,在執法上更是不擇手段。


君山話史


張湯為人處事對其自身的影響

漢武帝統治時期漢朝的統治已經穩定,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漢朝逐漸強大。伴隨著自身實力的成長,作為漢朝的最高統治者,老子的無為而治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張,對儒學加以發揮,提出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的思想,適應了當時的政治需要。但僅僅的思想上的大一統還遠遠不夠,由於漢武帝長年用兵,民窮財盡。社會上存在的種種問題,諸如貴族們的驕橫跋扈,地方割據勢力的圖謀造反,土豪惡霸們的為非作歹,魚肉百姓,以及貧苦人民無法生活而採取的鋌而走險等等。這些都要求出現敢於打擊豪強貴戚,執法嚴厲的酷吏以適應政治統治的需要,充當漢武帝暴力統治的執行者。

這樣,酷吏出現在了我們的視線,張湯也為人們銘記。

張湯是杜陵人,他的父親是長安吏,相信張湯能成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除了他自身的天賦(從張湯審鼠就可以看出來),還受到他父親的影響。在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中都對他費了不少筆墨。他的主要作為在法律條文的制定和執行方面,今天我們來從張湯的為人處事來看看張湯的幸也不幸的一生。

在張湯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時,田勝被拘禁在長安,張湯盡其全力加以保護。等到田勝出獄封侯與張湯的交往更加密切,並把當朝權貴一一介紹給張湯。《史記》雲:“周陽侯始為諸卿時,嘗系長安,湯傾身為之。及出為侯,大與湯交,遍見湯貴人。”

武安侯田蚡當了丞相,徵召張湯做內吏,經常向天子推薦他,張湯也就被任命為御吏,讓他處理案件。這也是張湯為官後的一次重要的轉折,從此才有了處理陳皇后案件,使武帝看到自己的能力,開始受到武帝的重視並被調任太中大夫。《史記》雲:“武安侯為丞相,徵湯為史,時薦言之天子,補御史,使案事。治陳皇后蠱獄,深竟黨與。於是上以為能,稍遷至太中大夫。”陳皇后巫蠱案張湯深竟黨羽,其實是站在了漢武帝的陣營,幫助武帝清除竇太后的勢力,加強了漢武帝的統治,張湯的處事之法自然能博得武帝的歡心。

張湯可謂在武帝面前一案成名,但這僅僅是開始,是張湯能載入冊的開始,也是他酷烈之名的一大罪狀。接下來張湯在處理淮南王、江都王謀反等一系列案件中,也都表現了他的深文巧詆,執法嚴苛。在武帝的眼裡張湯有能力、敢作為,以至“湯嘗病,天子至自視病”,“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決於湯”現象的出現。

張湯的所作所為雖然博得了武帝的賞識,使自己的才能能更好地發揮,卻因自己的辦事嚴峻酷烈,結怨頗多。“百姓不安其生,騷動;縣官所興,未獲其利,奸吏並侵漁,於是痛繩以罪”更致“則至公卿以下,至於庶人,鹹指湯”。但也因“通賓客飲食,於故人子弟為吏及貧昆弟,調護之尤厚。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而“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然得此聲譽”。張湯雖做了大官,自身修養很好,與賓客交往,同他們喝酒吃飯,對於老朋友當官的子弟以及貧窮的兄弟們,照顧得尤其寬厚。他拜問三公,不避寒暑。所以張湯雖然執法嚴酷,內心嫉妒,處事不純正公平,卻得到這個好名聲。那些執法酷烈刻毒的官吏都被他用為屬吏,又都依從於儒學之士。丞相公孫弘屢次稱讚他的美德。

他所處理的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就交給執法嚴酷的監史去辦理;要是皇上想寬恕的,就交給執法輕而公平的監史去辦理。如果是豪強,則一定要玩弄法律條文,巧妙地進行誣陷。如果是平民百姓和弱勢群體的人,則常常用口向皇上陳述,雖然按法律條文應當判刑,但請皇上明察裁定。於是,皇上往往就寬釋了張湯所說的人。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說:“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即下戶羸弱,時口言,雖文致法,上財察。於是往往釋湯所言。”如果僅是執法嚴苛我們似乎還可以理解,但他根據天子好惡斷案,辦案不公,就有些不可

原諒。這樣的人也會被人們理解為奸詐小人,自認不會讓人們喜歡。但他對豪強和羸弱者在辦案時的不同態度又讓我覺得有些矛盾,其實也不算矛盾,他治豪強會舞文巧詆,治羸弱則為其開釋,正表現了他有對貧苦百姓的同情之心,這也是這位酷吏讓人們喜歡的一面。

對待那些與己關係較遠的人是那樣,那麼張湯又是如何對待那些忠心為自己辦事的下屬呢?《史記》雲:“奏事即譴,湯應謝,鄉上意所便,必引正、監、掾史賢者,曰:‘固為臣議,如上責臣,臣弗用,愚抵於此。’罪常釋。間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為此奏,乃正、監、掾史某為之。’其欲薦吏,揚人之善蔽人之過如此。也就是說張湯奏事如果遭到皇上譴責,他就認錯謝罪,並說某某本來向我提議過,就象皇上責備我的那樣,我沒采納,愚蠢到這種地步;如果皇上認為好,他就說我不知道寫這奏章,是某某人寫的。他想推薦某某常常這樣做,就是表揚某某的好處,掩蔽某某的過失。一些執法酷烈刻毒的官吏都被他用為屬吏。有這樣的上司,下屬又何須時時自憂,又有誰會不對這樣的上司忠心耿耿呢?李文一案後,更讓下屬感動的可能是“謁居病臥閭里主人,湯自往視疾,為謁居摩足”吧,我們可以想象像張湯那時的身份地位居然能為下屬按摩腳步,儘管後來也曾因此遭到朝中反對自己的人的彈劾,說他與魯謁居之間必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這應該是張湯命運的下一次轉折的開始,由盛而衰的開始。

往往禍不單行,接下來又遭三長史構陷,被迫自殺。但這樣的結果又能怨誰,只能怪他任廷尉時窮治淮南王一案,不顧武帝赦免的想法堅持將收取淮南王劉安賄賂的嚴助誅殺,從此朱買臣便心存怨恨。當朱買臣從會稽太守任上調任主爵都尉,幾年後因事免官降為丞相府長史時,張湯升任御史大夫後位高權重,沒有理會曾經位列九卿的朱買臣的自尊,在會同辦理公務的時候坐在床上故意按照對待下屬的禮儀對待自詡為前輩的朱買臣,無禮擊碎了朱買臣作為吳楚知識分子脆弱的自尊。而王朝與邊通,這兩位與朱買臣一樣,早於張湯官居高位,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失去官職降為長史,被迫拜服於張湯。御史大夫張湯幾次代理行使丞相的權力,明知這三位長史輝煌的過去,卻故意凌辱他們。張湯的舉動或者是因為早年領教過他們的盛氣凌人,或者僅僅是因為一種惡作劇似的戲弄心理,但無論如何他的作為激怒了三人。這樣的處事方式,必然會為讓自己遭人怨恨,會有那樣的結局也是必然。即使沒有三長史也會有別人,因為他的處事方式觸犯了他多豪強的利益,又其能為世事所容。

張湯其實有些可悲,他即便終於武帝,也受到武帝的重視,但終究也成為封建政治的犧牲品。即使身後武帝殺了三長史,為他報了仇,但那又如何。

《史記·酷吏列傳》傳尾,太史公曾對一些酷吏做了簡要評價。從郅都到杜周都有嚴酷爆烈之名,但郅都剛直,明辨是非,以國家大事為重。張湯通事理,知變化,他的見地有時同皇上不相上下,經常用變通的方法來適應形勢的要求,國家得以依靠他的意見順利行事。趙禹時時依法辦事,維護正理。杜周過於阿諛,以少說自重。從張湯死後,法律繁雜,但追究過於嚴峻,官吏辦事日趨消極頹廢。九卿庸庸碌碌,志在保官,補救過失還來不及,顧不上處理法度以外的事。在這些酷吏中,司馬遷對張湯費了不少筆墨,既寫出了張湯公正廉潔,又寫出了他經常根據武帝好惡行事,自己也有公報私仇之舉。杜甫曾作《渭村退居宥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提及張湯“慎微參石奮,決密與張湯”,可見張湯在當時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漢武帝對他的重視通過“湯嘗病,天子至自視病”可見一斑。即便如此,最後還是不得善終,這就是身為酷吏而難以避免的下場吧!封建統治的工具,也是封建統治的犧牲品。

張湯,一個讓人即敬又恨的人,敬他的廉潔,敬他的執法嚴明、不畏權貴;恨他的趨炎附勢,恨他的執法不公。他為人多詐,也是狡猾之徒,必會為上意是從,以此來博得皇上的歡心,才會在當時的朝堂之上有他的一席之地。但他根據個人好惡行事,與人結怨,終自殺,他的一生也盡由後人評說。


水管工人帥大叔馬里奧


西漢杜陵有張湯

自小聰慧傳他鄉

從父為官伴武帝

用法嚴酷逞剛強

中丞長史來誣陷

勒令自縊在廳堂

身家不足五百金

出自俸祿和朝王

西遊駕鶴魂歸去

留得青史美名揚


蕭蕭說客yong


法家代表人物,清廉,冷酷,對全力熱衷。


fy8745


漢武帝時期,實行嚴法酷吏,這是政治的產物,也是他統治手段中必不可缺的一點。張湯這樣的人,表面上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其實都是他分割朝堂權利的棋子,他的死,有著性格上的缺陷,也有著皇帝的故意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