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統計局:濱州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40年來,全市民營經濟迅速發展,數量持續增加,規模不斷壯大,對經濟增長、稅收形成、科技進步、居民收入增加的貢獻能力顯著增強,已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富民強市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對濱州發展的貢獻巨大,功不可沒。

No1. 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一)從全國來看。2018年11月,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徵,即: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二)從濱州市來看。濱州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民生事業發展的作用和貢獻更為突出,具有“八六八七九”的特徵。促進稅收方面:2017年全市民營經濟實交稅金260.03億元,佔全市稅收的比重為78.6%,2018年1—10月份,民營經濟實交稅金244.73億元,佔全部稅收的83.3%。穩定增長方面:2017年,全市非公有經濟增加值1668.76億元,佔GDP的63.9%,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1587.25億元,佔GDP的比重為60.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9個百分點,列全省第二位,僅低於菏澤。促進創新方面:2017年,全市共授權企業專利1326個,其中 民營企業1126個,佔比達到84.9%。研發內部支出62.99億元,佔比為95.1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8個百分點。增加就業方面:全市就業形勢穩定,民營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2017年全市民營經濟從業人員111.72萬人,佔全部城鎮勞動就業人員的70%左右。截至2018年9月末,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45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8.39%。企業數量方面:截至2017年底,全市民營企業數量6.69萬戶,佔全部企業數的93.6%,2018年10月末,民營經濟28.8萬戶,佔全部市場總體的98.43%。

(三)民營企業是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分行業來看: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1176家,佔規模以上家數的93.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47億元,實現增加值1235.9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的90.6%;實現利稅總額427.8億元,解決就業30.9萬人,發放勞動報酬162.5億元,分別佔規上工業總量的90.2%、84.8%和82.3%。2017年末,全市民營服務業市場主體20.48萬戶,從業人員72.92萬人,個體私營戶數佔比98.2%。規模以上服務業私營企業168家,佔全部規上服務業企業的45.2%。服務業私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5.35億元,營業利潤2.42億元,應交生產稅1.39億元,從業人員1.64萬人,分別佔全部規上服務業的27.8%、33.4%、25.4%和36.4%。

No2.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

「部门」统计局:滨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濱州市民營經濟佔GDP比重和佔稅收比重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個百分點左右,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與江蘇、浙江、廣東等南部省份相比,民營經濟實交稅金佔全部稅收的比重相對明顯偏高。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稅率較高的重工業、化工業佔比相對較高。2017年,濱州重化工產業佔全部規上工業的80%左右,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分別高於江蘇和廣東8個和15個百分點。二是稅率較低的服務業發展水平不高,佔比相對較低。2017年,濱州服務業佔GDP比重為44.1%,低於全省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分別低於全國、江蘇、浙江、廣東7.5個、6.2個、7.6個和7.7個百分點。三是能夠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少規模小。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產值2015.47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7.31%,低於全省平均水平7.7個百分點,列全省第15位。具體來看:

(一)濱州市行業集中度大、分化明顯,有色、地煉等行業對稅收貢獻大。全市規上民營工業涉及32個行業,產值超千億元的行業有2個,分別是紡織業和有色金屬行業,超過百億元的行業有5個,分別是農副食品加工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金屬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和黑色金屬業。以上七大行業總產值達到6331億元,佔民營工業總量92.7%,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84.8%。有色金屬行業是目前全市第一大工業行業,魏橋創業集團所屬的有色板塊實現利稅總額101.8億元,佔該行業利稅總額的79%,佔全市利稅總額的近四成。

山東是全國地方煉廠數量最多分佈最密集的地區,地煉產能佔全國地煉總產能的60%以上,僅東營、濰坊、淄博、濱州就聚集了37家企業(佔全省總數的70%),煉化能力佔全省的73%,其中濱州佔到全省煉化能力的14%。全市目前有6家規模以上民營地煉企業,2017年實現利稅94.2億元,佔全部規上民營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22%,但實現總產值僅佔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總產值的9.9%,稅收貢獻明顯高於企業規模。

(二)服務業民營經濟短板明顯。從行業分佈看,濱州市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行業佔比高,這些行業開放程度高、競爭激烈,增加值率低。從發展階段看,濱州市城鎮化率偏低,個體私營經濟的規模普遍較小,品牌意識較差,市場競爭力不強,盈利能力偏弱。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利潤低於全省平均4個百分點。從改革開放進程看,服務業中某些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民營經濟“入場”意願不強。

(三)濱州市研發經費投入總體進入“高佔比、低增幅”的發展瓶頸期。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產業結構調整影響,大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緩慢,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少,新增有研發活動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後備力量不足。另外,部分縣區研發經費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財政補助等普惠性政策宣傳落實還有不夠到位的情況,市縣區財政科技投入總體偏低,政府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不大。企業創新意識不強,重設備引進、輕研發投入的現象仍較為普遍。

「部门」统计局:滨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No3.加快民營經濟

發展對策建議

統籌謀劃,精準施策,

加快工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一是實施精準招商、定向招商,圍繞產業鏈缺少環節、關鍵節點、面向國內外開展招才引智,加大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進行實質性合作,推動主導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提升全市產業發展能級。

二是重視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鼓勵企業強化創新意識,加快設立研發中心,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三是積極推進、重點發展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支持企業大力發展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要建立起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化運行長效機制,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激勵創新創業。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加快服務業發展

一是著力解決對服務業地位認識不足、對服務業發展重視不夠的問題。要拋棄那種“先工業後服務業”的發展思路,形成工業和服務業共同發展、互為支撐、互相促進的發展格局。要充分地認識到,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容納就業的最大載體,是惠及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要像重視工業那樣重視服務業,將發展服務業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

二是進一步提升主輔分離力度,促進服務業大企業遍地開花。濱州工業結構“高山林立”的特點,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造就了西王物流、京博化工研究院等一批發展態勢良好、經營管理規範的服務業企業。應該進一步深化大型企業集團主輔分離力度,鼓勵大型企業集團設立的研發、信息、物流等子公司提升專業化水平,依託強大的背景支持,積極走出去,做大做強,做出品牌,提升企業競爭力,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實現服務業大企業遍地開花的局面。

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一是完善企業創新政策支持體系。加大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財政補助等普惠性政策的宣傳落實力度,調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性,引導大型骨幹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逐步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

二是聚焦“5+5”十強產業發展需求,深入實施產業集群科技創新工程,圍繞產業鏈佈局完善創新鏈,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強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大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力度,不斷提升產業科技創新水平。

三是進一步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源頭培育機制,完善配套激勵政策措施,形成科技、財政、稅務等部門聯動工作體系,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鏈條,不斷壯大全市科技型企業後備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