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教育改革应认清三大问题

实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教育改革应认清三大问题

湖光山色

前几天,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 (下称“从业管理改革),感触良久。究竟一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其中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教育(下称“从业教育“)问题如何做,值得业内人员思考。

一、从业教育的历史背景

纵观我国的历史发展,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值得骄傲的长项。最典型的莫过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作为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上,孔子倡导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倡导根据每个人特点的不同因材施教,同时也提倡严谨的治学态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或从业教育问题,一直高度重视。下列为先后出台的有关部分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交通运输部 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交运发[2015]195号);

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

交通运输部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交人教发〔2016〕179号);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办安监[2016]184号)。

以上不能看出,我国非常重视从业教育问题。或者说,不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不论是从社会还是从职业本身,教育问题不能放松。一个人放松教育,可能毁掉一生;一个社会不重视教育,可能这个社会将不知何去何从;一个国家削弱了教育,可能这个国家就没有了希望。同样也得知,一个行业、一个职业,如果没有了教育,这个行业、这个职业将迷失方向。

二、从业教育的三大属性

随着我国放管服改革的深入,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从业教育的改革不可避免。从从业管理改革中不难看出,整个方案改革,不仅是从业管理改革,更是从业教育改革。

在我国,一般比较忌讳失败。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有成功?从业教育,如果从《关于印发《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办法》的通知》(交运发〔2011〕106号)发布算起,已经有八、九个年。实践证明,搞好从业教育,必须认清以下几个属性:

1.从业教育的教育属性

首先承认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份职业。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滴滴网约车今天之所以出现许多问题,非职业化是重要的瓶颈。从国际上看,岗位职业化、专业化是个趋势。与市场化发展是不矛盾的。市场化的进步无不与职业化、专业化有关。今天滴滴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市场化的活力,不是违法行为,不是丢失包括安全意识的职业化,而是真正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其次,认清从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逃不出教育属性。目前从业教育是道路运输管理的一部分,受道路运输管理的惯性,往往忽视了从业教育的教育属性。例如,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写,每2年更换一个版本就是一个误区。我们从教育系统的教材建设看,教材更换周期是多久?恐怕比我们更换周期长得多。再说,谁能两年一次编写出教材的差异来?如果按教材的条条框框讲课,谁能讲出不一样来?再如,当前从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是管理方式方法,是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教学效果改良。据了解,网上许多呼声,取消从业教育。当没有教学效果的时候,不取消有何用?从业教育(学)的教学对象,不否认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化学历水平逐年提高,但仍改变不了学历偏低的局面。从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相当程度存在着通识教育,甚至是识字教育。我们的从业师资,不是一名普通驾校教练员(许多从业教育的师资大都来自驾校)就能完胜任的了,即便是八面玲珑的大学老师也得斟酌斟酌。

我们不反对从业教育列入道路运输范畴,但从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必须认清并得到回归,方能正本清源得到从业教育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效果)。

2.从业教育的公益属性

目前我国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作为非公益性项目,纳入市场经济改革范畴,毫无质疑是正确的。但具有公益性的项目列入市场化改革范畴值得商榷,甚至是错误的。道路交通安全,属于公共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水平的教育至少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从业管理改革中也提出了“突出从业培训考试机构的公益属性”。说明从业教育公益属性的根本实质。

然而,我们已经认识到从业教育的公益属性,那么我们至少重新考量培训机构的非企业法人地位问题。恰恰相反。我们目前的从业教育由驾校完成,而驾校则为独立企业法人。由此可见,在定位培训机构的公益性问题上,产生较大的偏差。

如果培训机构公益性属性定论,起码有两个问题将要改变:一是公益机构的公益待遇。当然这也是应当的。一个机构如果设身处地为国家公共安全着想,那么国家就应当给予公益资助。而不是政府责任,企业买单。同时,当有人参与这些公益活动时,应当知晓机构及活动的公益属性。而不是抛弃公益属性,而不择手段地进行经营活动。

3.网上从业教育的局限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互联网+的政策提出,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收益有目可睹。但互联网的作用不可忽视,亦不可夸大。

通过近几年的网络教育实践可以看出,互联网与从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不外乎具有互不取代、互不隶属、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四个关系。网络教学比较突出的作用与线下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受时空限制,弥补线下集中教学耽误学员上班的缺点。网络教学在具有上述积极作用外,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网络教学的目标是线下教学,但网络教学永远替代不了线下教学。线下教学是空间的、立体的具有师生互动效果的现场教与学过程。网络教学的极致发展也不会替代线下教学。

2.网络教学具有被动性,且表现手段有限。目前的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比,被动性强、互动性差。同时,表现手段上仅相当于线下教学中的多媒体演示功能。缺乏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

3.网络教学只注重素材的准确性,往往缺乏教学的效果性。因材施教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将使网络教学受到局限性。

综上所述,从业教育改革,不局限于管理方式改革,更重要的教学方式改革。这是回归教育本质的需要。抛弃了从业教育的教育属性,一切改革都是徒劳的。其次从业教育的公益属性不可忽视。一个想赚钱的企业,去从事不赚钱的活动,似乎是天方夜谭。再其次就是网络教育,不是想象的那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