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克石:黑土地上唱起豐收歌

牙克石:黑土地上唱起丰收歌

碧藍的天空下,微風中含著青草和泥土的氣息撲面而來。廣袤的黑土地上擴展著金黃的底色,油菜、小麥被排列有序的聯合收割機“吞”進肚裡,一排排大貨車等著將它們顆粒歸倉;甜菜、卜留克、白菜正等待主人來收穫……大自然用神奇的畫筆描繪著大興安嶺醉人的秋色,農民們用燦爛的笑容講述著豐收的喜悅。

“薯都小鎮”商海弄潮

在牙克石牧原鎮宏圖農牧場,100餘人在忙著收穫土豆,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馬鈴薯收穫機從壟溝上趟過,一個個新鮮的土豆在壟上有序地跳躍著,躺在新鮮的泥土上等著人們將它拾起、分裝、灌袋。牧原鎮是牙克石市精心打造的“薯都小鎮”之一。該鎮鎮長趙德剛介紹,近幾年來,牧原鎮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作用,大力發展馬鈴薯種植業,以“企業+協會+基地+農戶”、“企業+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等形式,統一品種、統一栽培、統一收購,推進企業訂單生產,與農戶簽訂保護收購價協議,切實保護農戶利益。去年牧原鎮播種馬鈴薯面積近8萬畝,產量16萬噸,馬鈴薯倉儲窖倉儲面積約10萬平方米,儲存量9萬噸。

牧原鎮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新增農田水利灌溉面積5萬畝,為發展馬鈴薯產業提供了水利設施保障。2016年又引進森峰薯業公司和興佳薯業公司落戶暖泉村,帶動了暖泉村400餘人勞動就業。作為牙克石市重點培育的龍頭企業,森峰薯業致富不忘回報社會,多次邀請國內外專家,為當地種植戶上馬鈴薯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培訓課。每年組織全國各地的科研人員和經銷商800多人到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參加田間檢測交流會,並給種植戶做馬鈴薯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提高農民科學種田的能力。

牙克石齊元豐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齊淑芳自豪地說:“種了近20年的土豆,大家都富起來了!我們公司現有持證的農業技術員20人,臨時用工300多人。在牧原鎮海滿村有100畝網棚薯基地,在市郊莫拐和錫林郭勒盟太僕寺旗有種薯繁育基地5000多畝。”

賺了錢的農民,眼界開了,思路清了,勁頭更大了。牧原鎮農民不但種植土豆,還試種起了中藥材,目前水飛薊、還魂草種植已初具規模。水飛薊種植面積達20000餘畝,從中提取出的水飛薊素是治療肝炎的良藥,其可觀的藥用價值為本地農戶帶來不菲的收益。還魂草的種植技術日臻完善,牧原鎮童金玲農場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還魂草單戶種植基地。作為長春修正藥業和北京同仁堂藥業的還魂草生產基地,童金玲農場每年繁育還魂草種苗6000餘畝,種植成品2000餘畝。該農場還計劃種植貝母325畝,並試種具有高經濟附加值的大月季花500棵。

如今的村民,人人手中都有了致富的“聚寶盆”。他們還種植食用菌、藍莓,養殖特禽等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村民手裡有了錢,不少人買了新樓房、機械和汽車。

牙克石:黑土地上唱起丰收歌
牙克石:黑土地上唱起丰收歌牙克石:黑土地上唱起丰收歌

種薯產業進入新時代

今年以來,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服務三農”精神,適應農村經濟發展新形勢,在牙克石市委第十四屆三次全會上,首次提出“堅持綠色美麗發展,打造獨具牙克石魅力的嶺上林都、北國藥都和中國薯都”的發展思路,特別是針對薯都建設,確定了打造呼倫貝爾最大的標準化馬鈴薯基地、最具影響力的良種繁育基地、最活躍的馬鈴薯交易市場、最具規模的馬鈴薯倉儲中心、最暢通的物流通道,建成全區乃至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馬鈴薯產業發展核心區。目前,牙市馬鈴薯產業在做“精”品質,做“強”產業,做“實”基礎上全面推進。

牙市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馬鈴薯產業的快速發展,先後成立了6家規模型馬鈴薯企業和54家馬鈴薯專業合作社。2016年,牙市成立了呼倫貝爾市首個馬鈴薯行業商會,有會員486人,年均可帶動6000餘名農民就業。在牙市豪德商貿城建成4000多平方米的呼倫貝爾馬鈴薯交易市場和電子交易平臺,入駐交易市場馬鈴薯種植大戶和個體商戶30餘家。商會的成立進一步推動了產業集聚,進一步吸引了行業企業的集中。目前,牙市馬鈴薯倉儲面積24萬平方米,可倉儲馬鈴薯24萬噸。現有馬鈴薯中小型加工企業7家,年加工能力8萬噸左右。廣袤的自然優勢和種植優勢為發展馬鈴薯加工業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也為農民增收致富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打好扶貧攻堅戰,牙市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富民產業來抓,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積極引導廣大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引進優良品種,提高種植技術,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馬鈴薯種植企業和種植大戶帶動貧困戶脫貧就業,使貧困戶收入穩步增加,由當初的年收入3000元以下增加到現在的8000元以上,為牙市脫貧攻堅起到了推動作用。

藉著“薯都”建設的強勁東風以及牙克石市對薯農的政策扶持,一大批薯業公司種植戶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興起,在這片沃土上大展拳腳。馬鈴薯產業的強勢發展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內蒙古興佳薯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牙克石市馬鈴薯龍頭企業,1999年在牙克石發展創業,經過多年的科技研發和生產實踐,由最初的種植170畝馬鈴薯,發展成為專業從事馬鈴薯種薯科研、繁育、銷售為一體的民營科技企業。興佳薯業積極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在不斷強化自身的同時,帶動當地就業,為農戶馬鈴薯科學種植掌舵,以保護價與農戶合作,帶領農戶增產增收,在扶貧攻堅中不斷實現著自身價值。公司經理劉明說:“既然是在牙克石一點一滴做起來的,我們也希望把牙克石的種薯推向全國。通過近些年的努力,我們和當地的馬鈴薯種植戶相處得非常融洽,老百姓也非常願意和我們合作。通過這種合作的方式也確實給農戶創造了一些利潤,像去年秋季到冬季,馬鈴薯最低價格大概是兩三毛錢,但是我們還是以保護價四毛五的價格收購,所以老百姓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豐產也豐收。”

種薯大會精彩紛呈

八月的牙克石高朋滿座。2018年第二屆中國呼倫貝爾(牙克石)馬鈴薯種薯大會暨馬鈴薯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在牙克石市隆重開幕。來自國家、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有關領導及15個省市和自治區10個地區的100餘家馬鈴薯企業商會、研究機構、政府部門、新聞媒體200餘人齊聚牙克石,共謀馬鈴薯產業未來發展。

大會得到了國家商務部、農村農業部、中國鄉鎮企業協會、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農牧業廳、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邀請了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澱粉工業協會、中國農科院等眾多在馬鈴薯種薯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和優秀企業。吸引了來自北京、湖北、雲南等15個省市的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馬鈴薯企業商會、新聞媒體等各界人士,並運用“新華社現場雲”全程直播現場盛況。

會上牙克石馬鈴薯大數據平臺建設正式啟動,標誌著牙市馬鈴薯產業進入互聯網+時代;牙市申報農業農村部“牙克石馬鈴薯”地理標誌和國家工商總局“牙克石種薯”商標兩項工作均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馬鈴薯產學研協同發展合作聯盟成功締約;與安徽省界首市、四川省北川縣等8個地區形成共識,攜手共同組建薯界聯盟,打造“中國種薯之都”牙克石品牌。同時牙克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薯網共同打造了國家級“牙克石市馬鈴薯公共服務平臺”,為廣大馬鈴薯企業和種植戶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網上服務。會後各位專家學者就牙克石市馬鈴薯種薯產業可持續發展及馬鈴薯產學研協同發展進行了討論,為牙市馬鈴薯種薯產業發展問診把脈,為牙市走出一條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道路提供了可操作方案。

郝桂琴是暖泉馬鈴薯種植戶,家裡兩代人都以此為生。郝桂琴說,牙市委政府以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讓全國知名專家學者來到我們身邊,面對面的傳授講解,特別受益。以“企業+協會+基地+農戶”、“企業+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等形式,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作用,切實保護了我們廣大農戶利益,開通了我們的致富路,讓夢想照進了現實。

金秋時節,天高雲淡。忙碌在田間地頭的農民朋友,臉上洋溢更多的是豐收的喜悅。牙克石的“小土豆”撐起大產業,形成產業創新、品牌引領、協同共建、產業融合的生態圈,全面助力牙市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鋪開了農民致富的幸福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