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合從09年的每人一年20元漲到19年的每人一年220元,對此你怎麼看?

痴騎朽翁


新農合基本上是每年都漲價,拿2018年來說,個人繳費標準新增40元,達到每人每年220元。如果按照這個漲幅往後推算,會發現預想的2009年個人繳費標準會遠遠高於20元。

那說明,新農合漲價是這幾年的事,或者說新農合逐漸漲上來的。

1、醫療保障成本增加,財政資助比例同步快速增長

事實上,在2009年之前,新農合的最低農民個人繳費是不超過20元,但之後開始大幅提高繳費標準。因為從時開始,新農合的保障水平越來越高,農村就醫需求不斷釋放,為了保證收支平衡,於是每年開始一定幅度的上調。

注:圖片轉自健康中國官方號

不止是農民個人繳費增加,財政人均補助標準也大幅提高。2003年時財政補助是20元/年,到2017年增長到450元/年,據測算,財政補助資金佔新農合基金年度籌資總額的實際比例約為70%-80%。而且,財政補助的增長速度明顯要快於個人繳費,並不只是農民交得越來越多。

2、門診、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就醫次數增加

相信很多人會疑問,繳費標準是提高了,那麼具體醫療保障水平有什麼改變呢?總體來說,住院報銷比例由試點初期的35%提高到目前的75%左右,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0萬元以上,門診報銷水平提高到50%左右。

另外,農民也更加註重身體健康,增加了就醫頻次。有數據統計,2003年時,居民年平均就診次數為1.0次,年住院率為3.4%,到2015年,居民年平均就診次數增加到5.6次,年住院率增加到15.32%。值得一提的是,漲價還受到醫療成本上漲、農民就醫傾向去省市大醫院的習慣等因素影響。

3、全國推行大病醫療保險、統一城鄉醫保

服務和成本等原因造成個人繳費標準上漲可以理解,但為什麼這兩年又漲幅那麼大呢?其實,這與醫療保障服務進一步完善有關,比如異地就醫住院結算,還有推行大病醫療保險,從2018年開始把人均新增財政補助中的一半(人均20元)用於大病保險。

有個更加利民的消息,就是從2019年全國範圍內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全面啟動實施,這意味著報銷比例和金額進一步提高。不排除隨著保障程度越來越高,新農合個人繳費標準還會大幅增加。

如此一來,可能會對一些農村貧困家庭,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不過,國家已經針對部分貧困人口無力繳納的情況,建立了醫療救助制度。簡單來說,符合要求的貧困人口由醫療救助基金代為繳納個人新農合費用。如果就醫報銷後,費用仍難以負擔的可以給予部分資助。

總的來說,新農合繳費逐年上漲既適應了農民的醫療需求,又確保了醫療收支平衡,有一定合理之處。


金十數據


近年來,新農合個人繳費標準確實增的速度有些快。

2009年是每人一年20元,這相當於福利型保險了。2015年是120元每人,2016年是150元,2017年是180元,2018年是220元。

而2017年全國農村人均收入的中位數是11969元。乍一看確實保險費220元支出不是很多,而且國家最低補貼金額再次提升,達到了490元。理論上繳費多了,籌資金額高了,大家的負擔能輕一點。但是網友卻普遍反映負擔重。

其實根上的原因並不是220元的問題,還是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基層醫院很難有好醫生。而且很多大病治不了。如果上二級、三級醫院報銷,比例又低。比如青島市一級醫院報銷比例是80%,二級醫院報銷比例是70%,三級醫院報銷比例是65%。

居民醫療保險跟職工醫療保險一樣,都是設有起付線的,青島市的起付線是分別是200元,500元,800元,北京市高達1300元。


我們國家有診療目錄,藥品目錄和服務設施目錄,在目錄範圍之外的服務都是需要自費的,而之內的服務也有一部分是需要自費承擔的。

結果會造成我們住院之後,能夠納入醫保報銷的錢數並不多,很有可能住一次院綜合報銷比例只有百分之三四十。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看病要支出五六萬元和十幾萬元沒有多大區別,都是一樣看不起,只能通過簡單便宜的方法來進行保守治療,這種情況根本也無法報銷。

所以,很多低收入人群在繳費標準提高後,繳費的積極性更差了。還好我們國家對醫保和低保邊緣家庭的醫保個人部分也由政府承擔,提高他們家庭的抗風險能力。

如何解決呢?國家應當儘快建立家庭收入監控體系,對於家庭收入低至一定程度的,降低起付線、住院報銷比例照顧、實施大病救助等等方式讓他們看得起病。

讓我們的歷年個人繳費部分實施累積,住院的時候可衝抵一些住院費。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樣,個人交納的錢數全部記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這樣能夠保證個人不吃虧。然而實際上這部分個人賬戶資金仍然是可以拿出來使用的。只不過以後使用要政府補貼而已。如果說個人交納的錢能夠衝抵住院費用的話,交的費用再高一點多數人也能夠接受。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希望隨著國家醫保局的建立,能夠有效加強醫院的醫療用藥監控,使用合理且必需的救治方式,造成醫療資源的大量浪費,從而浪費大家的就醫成本。

一些網友還建議,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提升到每人一千元標準,實施全民免費的醫療保險政策。這也是對我們看病貴的一種吐槽,其實不管交多少錢,能夠讓不同收入人群看得起病,這才是完善合理的醫療保障系統。


暖心人社


所謂的新農合,除非得了生死大病,能受益。小病根本毛都不頂。醫院成了合作醫療的受惠者,小病大看,想法讓病人住院,因為有了合作醫療,所以對病人大宰,現在我們這鄉級衛生院,感冒輸五天液,要你兩千多,也比私人門診貴的多。縣醫院更笨說,割個闌尾都要花上一萬,報完自己還得拿五千。普通病症百姓沒得實惠反而因醫療機構的貪婪更加重了負擔。一個五口之家,僅醫保就1100,這應該是三畝農田的純收入。對於低收入農民來說真的是負擔。國家的政策是好的,可是經讓醫療機構給念歪了。


人在旅途151540505


但是,新農合漲價之後,很多農民不願意了,他們覺得太貴,交不起。為什麼?因為農民掙錢少。

不管新農合怎麼漲,但是小焦勸各位一句,該交的還是交,這樣利大於弊!


為什麼這樣說?

第一,國家設立新農合的初衷就是幫助農民在看病的時候省錢,解決農民得看病貴問題。如果你不交,那這一年萬一你生病了,不是花的更多嗎?

第二,一年幾百上千塊錢,應該不是什麼難事。除去家裡人口特別多的,一般人家多的五六個人,少的兩三個人。按今年大多數地區新農合220元/人的標準算,五個人是1100元,兩個人440元,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除去打幾天工應該就能交上了。

當然,現在還有很多人還在溫飽線上(比如無兒無女的老人),要交這麼多確實有困難。不過政府也在想辦法,比如有的地方政府會讓貧困戶免交合療費。

第三,不存在白交錢的問題。有的人說了,我現在一年交好幾百,一年都不生一次病,那我不是白交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也許你現在很年輕,身體好不生病,但你能保證你不會年老?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會生病?而且新農合的政策就是一年斷繳,之後要想再參合就得補繳斷繳這幾年的錢(有的地方一旦斷繳就不能再參合了),因為新農合採取的是互助模式,它默認的就是你出錢幫助別人,之後別人出錢幫助你。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給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國家籌辦新農合的政策是好的。

新農合的服務對象也是針對農民階層的醫療保險。

在新農合實施的十年時間裡,確實為農村居民在大病就醫方面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經濟負擔,這是對全國廣大農民的一項利好政策,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新農合從09年的每人一年的20元參保費用漲到19年的每人一年220元,在十年時間裡漲了200元,現在農民朋友普遍反應新農合的費用偏高了。

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民收入並不高,中西部地區的還要更低一些,現在農村光靠種地根本掙不了多少錢,每人一年220元的新農合費用無疑會給農民增加經濟壓力。

比如我的朋友一大家共9個人就得交1980元,這對他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了,因為今年老家的小麥價格不到一元塊一斤,1980元塊相當於二千多斤小麥了,而我們當地的小麥畝產也只有八百斤左右。

因為新農合的參保費用偏高,在老家的村裡有些村民就放棄交費了。

國家本來施行新農合的初衷是為民謀福利的,而現今,隨著新農合費用的不斷增長,它以然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因此建議國家從農民的實際收入與切身利益考慮,適當的減免一些新農合的參保費用為好,這也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願。


淡淡心緒煙雨中


農民收入不見增加,新農合不斷增高是農民不小的負擔,有人比喻前些年的農業稅,現在的新農合,說起220元的不多,那我給你算一筆帳,一個5人的家庭應交1100元,一家人田地共5畝,毛收入5幹元,除去農肥,農藥,種孑剩4幹元,除去新農合1100元,還剩3900元,3900元÷12月=325元(是一家人的生活費),你說農村人經濟緊張不?


用戶4788811620606


現在的新農合都變味道了,新農合為什麼越交越多,最後是誰得到的利益最多?以前沒有的時候,醫院價格也沒那麼貴,自從有了之後,看病價格一升再升,之前花5000就能看好的病,現在恨不得給你報價一萬兩萬,錢反正都是國家出,看病的人反正沒感覺,感覺自己得到了實惠,也不會去追究更多。我覺得國家不如嚴控醫療價格,把新農合補助的錢劃到醫療專項基金,把這部分錢用於大病,看不起病的部分特困戶,這樣才能讓人感覺到實實在在的惠民,新農合可以交,但是不是越交越多,難道是因為病人增加了?還是藥物漲價了?都不是,是醫院心越來越黑了,要想新農合交的錢不會越來越多,就得從醫院查起!


您已啟動飛行模式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農村推廣將近十年了,廣大農民朋友對此可謂是褒貶不一。這不,我今天給母親看病時被醫院告知,二O一八年每人交了一百八十元,個人帳戶上有六十元是不可以用來抵消醫藥費用的,門診報銷額度超過二百八十元就不再報了,以後必須在住院的情況下才可以報銷。這就是說,一年中門診報銷了二百八十元以後,病人看門診就要自費了。這裡就有一個疑問,即然看門診不予報銷,這還是合作醫療保險嗎?這不是督促不必住院的患者也都去住院嗎?

新農合繳費年年見漲,農民報銷的門檻卻越來越高。農民朋友對此真的是手裡攥者雞肋,食之無味,扔了可惜。如果只有住院才能報銷,何不把新農合改為大病保險呢?都知道農民目前還是比較貧窮的群體,一個五口之家交齊農合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看病時用的是個人賬戶,當然這一點無可厚非,問題是沒有給農民帶來多少實惠,錢是年年交,病卻不是經常害的,誰也不願害大病。難怪很多農民朋友都說,參加農合用處不大,,村衛生所已沒有履行新農合的職能,不能頭疼腦熱都往大醫院跑吧,況且大醫院收費也很高,這錢花得敞屈。要是不交,萬一遇到大病又會叫天不應,叫地無門。農民對於新農合不是不願意,而是因為嚢中羞澀才計較的。


周天一景


新農合從09年的每人一年20元漲到19年的每人一年220元,對此你怎麼看?

在我的記憶裡,最開始的新農合只有每人一年10元,僅僅10年左右時間,就漲到了220元,還是令人有些吃驚的。

前不久,我到一個大山村裡走訪,接觸到了一個村支部書記,他就向我反映了此事。

他說,這個新農合漲得還是有些太快了,幾乎是一年一漲,或許對於城市的人來說,幾百元不算什麼事情。可是對於農村,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如果家裡有幾口人的話,那就要上千元錢。關鍵是需要花錢的地方還太多,可不只是交個新農合了。

他說,這樣一方面增加農民的負擔,另一方面也給村裡徵收工作帶來了一些壓力,畢竟又要給老百姓做工作,不好做啊。

事實上,農民們還有一個反映,那就是交了新農合之後,如果得了大病,報銷的比例還是不夠,有的農民可能就因病致貧。多年來辛辛苦苦攢下的錢,都可能花到治病裡去了。

如何解決大病治療的困難,醫保方面還得加大報銷力度,這個方面除了收醫保金之外,關鍵在於加強監管,防止一些小病或普通病方面過度用藥、過度報銷,從而集中解決大病治療報銷問題。


碧翰烽


新農合從09年的每人一年20元漲到19年的每人一年220元,對此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新農合從09年的每人一年20元,漲到了19年的220元,確實是太快了一點,特別是2015年以來,短短5年時間就從120元漲到了2019年的220元,漲了100元。這對一個人口較多,經濟條件又並不很好的農民家庭來說,一年要繳納新農合醫保費一千多元,確實有點壓力。而且新農合是一年繳費一年報銷,一年沒有用或者是沒有用完就歸零了,不可以轉結到下一年再用。

其次,新農合的繳費至所以年年在上漲,從表面上看好像個人繳費增加太快太多了,其實國家給新農合參保人的實惠更多。

(1)國家對新農合的籌資增加了,由一開始的每人每年補助30元,已經提高到了2018年的630元。政府補助的增加遠遠高於農民個人繳費的增加。真的是個人出小頭,國家出了大頭。

(2)新農合報銷的比例增加了。每個地區的報銷比例都有大幅度地增加。比如門診(衛生院)就診報銷比例由原來的30%增加到了60%;住院報銷比例: 鄉鎮衛生院報銷達到了60%,大病報銷比例一級醫疔機構住院費用在400元以下的不設起付線。省級三級醫院報銷比例提高到了55%。肺癌等近12種疾病新農合補助高達70%。

(3)新農合報銷的範圍增加了一半。具體每個地區不一樣,大家可以去查閱當地新農合繳費通知或諮詢一下當地醫保部門。

(4)對於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艾滋病、白內障、農村貧困家庭患有重度精神病的、農村貧困家庭患有尿毒症的可以實行免費血液透折治療。

由此可見,從表面來看新農合是從09年的每人一年20元漲到了19年的每人一年220元,可實際上不但國家的補助大幅度地增加,新農合的報銷的比例也增加了,新農合報銷的範圍也增加了。給農民兄弟帶來了一系列的實惠和好處,也享受到更多的醫療保障。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及安全更有保障,2019年的新農合繳費雖然漲到了220元,也一定要及時繳費哦,切莫糾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