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三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707字,閱讀僅需2分鐘~

在收藏界,田黃石可謂聲名遠播,各大拍賣會的雜項專場中,田黃總能驚鴻一現,拍出不錯的價格。榮寶齋珍藏的那塊4.5公斤的田黃原石,在80年代成交時的價格是13.5萬元,而在那時的壽山鄉,蓋一座房子也不過只要一兩千元。

“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清 田黃石 古獸鈕陸愚卿收藏印 55克

文獻上常說田黃石“無根而璞”“無脈可尋”,這樣的形容為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田黃的產地只有壽山溪沿溪水田的上坂、中坂、下坂,其他區域雖然也間或有出產獨立於礦床的獨石,但由於產生時間和周圍環境不同,因此都不是田黃石。如今,為了留下這上天賜予的稀有寶石,壽山特別規劃出兩畝田坑土地,永久禁止開採。它被稱為“田黃石的最後兩畝地”,是每個愛石者到壽山後必然會去瞻仰的寶地。

“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清 田黃石 閒章 35克

壽山石的審美,很大程度上延續了玉的審美標準,尤其是田黃石,古代文人在玉的“五德”標準上,擬定了田黃石的“六德”,為“溫、凝、細、結、潤、膩”。這“六德”,與抽象的“五德”比較起來,更具有審美的直觀感以及品評的可操作性。“六德”雖然無法量化,卻並非難以描述,筆者試著一一解釋一下。

“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首先說“溫”。溫作為形容詞,含義有二:不冷不熱謂之溫,柔和謂之溫。許慎說:“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這恰到好處的溫度,不過分鋒芒的性格,恰合了國人信奉的中庸之道。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保持理性,不偏不倚,而又能堅持,這就近了君子所謂的“仁”。具體到壽山石上,“溫”是一種不炫不燥的內斂品格。直接從礦脈開採的山坑石多少會有些“火氣”,而深埋水下的水坑石光澤又有些過分冰冷,而田黃石,經過泥土的浸潤,確實有著介於二者之間的中庸品格,將這種品格定義為“溫”,再合適不過。

“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凌熾鬯(同“暢”音)刻 田黃石 瑞獸鈕姓名章 26.7克

然後是“凝”。凝有聚的含義,同時又呈現出穩重、大度的氣質。壽山石的“凝”,就是一種凝聚的感覺,如果質地顯得松,就失了這一“德”。凝在視覺和觸感上呈現的是一種莊重、沉穩、聚而不散的感受,這一特質雖非田黃石獨有,卻也是田黃石最為突出的品質。

“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郭祥雄 田黃石 群螭獻瑞浮雕隨形章 286克

再來是“細”。這一德很好理解,就是與粗相對,顆粒細小。田黃隨著品質高下不同,“細”的程度也不大一樣。田黃凍當然是非常之細,但由於田黃是“無根而璞”,有時因為母礦的質量就不是很好,因此也會有略粗的情況出現,比如田黃石中的“硬田”,質地略為粗糙堅澀,與細顯然無關,因此不好一概而論。

“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清 田黃凍石 素章 68克

第四是“結”。結者,緊密也。這一“德”強調的是質地上的整體性,尺度把握起來不容易拿捏,要與其他幾“德”放在一起綜合評判。收藏玉石有“老結”一詞,即形容質地緊密。質地緊密,也意味著密度較大,盤玩有“壓手”的感覺,如果掂上去輕飄飄的,肯定和“結”字沒關係。但是僅僅是壓手,也不會有“結”的感覺,尚需有“凝”的配合。田黃石的質地即符合這一標準,密度大,結構緊密,並且在視覺和觸覺上都能夠呈現聚而不散、堅實綿密的感官感受。

“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林清卿作 田黃石 山水人物薄意隨形章 85克

第五是“潤”。古代文人所說的“潤”字,一定是詩意的表達,“潤物細無聲”才是他們嚮往的境界。潤是一種不幹不燥的感覺,或者,具象的形容,就是一滴水滴在泥土上緩慢化開的感覺。一般來說,透明的石頭容易顯得“潤”,但也有不甚透明的石頭也很潤的情況,比如很多田黃石,就是不透明的,卻不妨礙這種質感的呈現。

“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鄭世斌 田黃凍石 楓橋夜泊薄意章 58克

最後是“膩”。“膩”與“澀”相對,指的是手感上的親和力。這一德在田黃石和老性芙蓉石上體現得十分明顯,上手時除了沉甸甸的“壓手”感,更有一種極其“纏綿”的味道,《觀石錄》中“貴妃之膚,飛燕之體”的形容,想來就是這樣的通感。這一“德”比較抽象,非親自上手感受很難理解。

“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郭懋介 田黃凍石 山居即景薄意日字章 82克

“溫、凝、細、結、潤、膩”這六德是品評田黃石的標準,也是品評所有壽山石的標準。好的田黃石“六德”皆備,但若據此斷定,所有的田黃石都符合“六德”,就不免太過迂腐。因此,玩壽山石,執著於坑洞品種不如著眼於石質,經得起“六德”檢驗的石頭,一定也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石。

“無根而璞”的田黃石,為何擁有名貴身價?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7月刊《詳解田黃六德》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