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林毅夫說消費拉動經濟是西方陰謀的說法?

寰宇溫情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不存在西方陰謀的說法!因為這是在人類歷史進程中不斷在實施的過程中。

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全社會總需求適度大於總供給的基礎之上,作為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也是基於此。當總需求遠大於總供給時出現經濟過熱的通脹現象,反過來總供給遠大於總需求時出現通縮的現象。宏觀調控就是使兩者趨於相對平衡,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才有世界歷史是部金融史,也是部通脹史的說法,因為大多時候我們要保持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狀態。

我們從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投資,進出口和需求上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是靠著高投入高產出拉動經濟保持超過10%以上的高速發展。從政府投資的角度上,我們修路,修橋,建鐵路等需要水泥,鋼材等建材產品,直接拉動相關產業鏈的大發展:企業投資需要人力,需要各生產要素投入,也拉動了相關上下游企業的生產;一家庭為單位的居民由於身處的企業由於外部需求的提升,推動企業效益增加而獲得收入的增加,反過來又通過消費進行推動必需品的生產,從而形成良性的商品流轉。當產品生產過多時,國內無法消化,我們轉向出口,藉助外部需求平衡總需求。這在社會發展初期是沒有問題的,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高投入必然伴隨著高赤字,導致債務水平的提高。而企業生產越來越依賴於出口,導致貿易摩擦的頻繁出現。最終政府要減少自身的投資行為,改為近年來的PPP模式(公私合營)。如此一來,企業投資所生產的產品一方面需要在外部尋找新的貿易出口通道,規避貿易摩擦風險,另一方面則需要國內需求提升消化企業產品或服務。這時需求就變得尤為重要,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


從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我國也正在積極與俄羅斯,日本等國積極擴大貿易往來,加強各領域的合作。很明顯我們正在克服來自於美國的貿易壁壘,爭取美國之外的更廣泛的貿易合作通道。而從政府投資方面多次提到現在的基建投資只是補短板,更多的是投向民生工程,並不會搞類似2009年的大水漫溉的方式。因為我們目前的債務還處在較高的水平,全社會槓桿水平還沒有有效降下來,所以貨幣政策不能擴張,再去增加債務水平。所以只能寬財政,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全面降稅減少企業的運營成本,最後還是需要通過刺激需求來拉動經濟平穩增長。


我們知道需求的最終實現還是要通過貨幣來實現,所以目前當務之急就是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光靠減稅只能是減少成本,對提高企業盈利,刺激企業需求提升作用並不大。最終需求的實現,經濟的回升還是需要貨幣政策的擴張。所以目前推行的政策只能是先穩定經濟增速,不至於在深度下滑。去債務降槓桿,去庫存任重道遠!


股語言


首先,筆者贊同林毅夫教授的說法。單單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本身就是一個畸形的發展。西方國家給發展中國家開出的這一個“藥方”,是要置之死地呀。

林教授的觀點,不僅不是陰謀論,而且是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

僅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這一點。美國經濟中消費佔了70%,是典型的消費拉動型。根本原因在於美元霸權地位,若要維持美元資產吸引力,必須保證資本賬戶順差,大量資本流入購買美元資產。根據國際收支平衡理論,經常性賬戶必須逆差,必然會出現貿易逆差,過度消費不可避免。

這直接導致了幾個嚴重的美國經濟問題:第一,經濟失衡,造成大量貿易逆差;第二,產業空心化,日常消費產品主要靠進口,擠佔了傳統國內製造業。也導致了國內產業“空心化”;第三,債務高企。私人、企業、聯邦債務居高不下;第四,國家安全威脅。許多基本的製造業外遷,導致軍工零部件靠進口,相關風險在上升。

因此,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上臺後極力要削減貿易赤字,促進製造業迴流。2018年1季度,美國經濟增長2.2%,被媒體贊為最平衡的、最健康的增長。原因是,消費、投資、出口、政府支出同時驅動。這才是健康經濟的跡象。

所以,當美國等西方主要國家開始注重實體經濟,政策回調的時候,卻要求發展中國家擴大消費。是何居心,不言自明。


經韜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讓我們用最容易理解的道理詮釋林毅夫的想法


對於用消費拉動經濟,簡單來說就是刺激人們在原來的基礎上多消費,比如原來每週出去看一次電影,下館子吃一次飯,增加成每週出去看三次電影,下館子吃三次飯。

讓人們買更多國內的商品,從而擴大國內企業生產規模和資本,這可以致使企業加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但是消費拉動經濟有兩個問題,

1.人的消費是由收入決定的,一個人沒有那麼多錢,卻被刺激著強制花更多的錢,是不現實的,就算實現了也是有著極大危害的。

2.消費產生的經濟增量本質還是由投資來產生的,就上一段說的,更多人購買商品,企業擴大生產規模,資本量增加,然後加大投資,從而才會創造經濟增量。



可依照林毅夫的話,就可以直接選擇完全不去刺激消,將消費拉動經濟當作黑暗的陰謀,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的確歐美國家的透支消費給他們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難題,但不能將同樣的理論強行安置在不同國情的國家之間。

中國的內需依舊有拉昇空間,簡單來說,中國人依然有能力去增加消費,一方面中國人的消費觀念相對保守,另一方面中國對進口商品及服務的消費有潛力向國產商品及服務轉變。

也就是說,中國人手中依然有錢,可以讓大家多花一些。



另一方面,林毅夫過於看好投資型經濟,忽略了一些問題:

1.在持續投資性經濟的過程中,投資回報是以遞減的方式出現的。


投資如果達到一個臨界點,再增加投資,即會降低投資收益,甚者將產生產能的浪費。

就像一個城鎮中,開的第一家電影院一定時常滿座,當開第二家時,人一定不如第一家開始時候多,導致投資的效益下降,如果第三家,第四家也開起來,可能某家電影院就是虧錢的情況了。


2. 高估了投資者的理性,如果地方主導的投資,真正科學的規劃與深入的調研,負債投資,胡亂投資,這將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總結來說,林毅夫發出的“消費拉動經濟是西方陰謀論”言論是片面的肯定投資,又片面的否定消費,雖然他有著自己全面的研究,但確實會給人帶來很大的誤解。

因為事實上,消費和投資拉動經濟,都有其適用性,也有其弊端,兩者是不可或缺的關係。


首席投資官


我覺得林毅夫先生說:消費拉動經濟是西方陰謀的說法,是非常正確的!

因為,西方宣稱的消費拉動經濟,其本質就是要促進大家消費,從而可以促進生產,進而能夠提升就業率,最終形成一個閉環。但是,實際上人的消費其彈性非常大,如果一味的刺激消費,就是美國模式的結果。美國以只佔世界3/70的人口,消耗了世界上1/6的能源。可見,其他國家無法採用消費拉動經濟的做法。否則,子孫後代還有什麼資源!

因此世界其他各國都應該節能減排、勤儉節約。在日用消費品方面,只要夠用就可以了。沒必要無休止的追求所謂品牌。同時,日常飲食也要注意節約,注意不要過度飲食,否則還得去減肥。而經濟的發展,應該從解決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人的生活水平的不均衡和發展不平衡為基礎出發。通過針對性的投資和針對性的提高消費水平來拉動經濟!


地震博士


回答:林毅夫1952年10月生於臺灣。1979年5月,在臺軍駐金門馬山部隊服伇時,游回中國大陸定居。

之後,他陸續就讀: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農業經濟博士研究生;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博士後。

林毅夫熱愛中國,是名聞中外的經濟學家,歷任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等諸多職位。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他出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

林毅夫主張,中國應繼續實施比較優勢發展戰略,利用較低成本引入先進技術,快速積累資本,然後再實現產業升級。他也認為國有企業改革是繼續保持經濟高速發展的關鍵,改革國有企業才能夠給民營經濟提供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林毅夫一直以來都對中國經濟保持樂觀,認為中國能夠在2030年左右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林毅夫是不會說出“消費拉動經濟是西方陰謀”這種話的。

但從他的主張可以看出,他是不支持僅僅靠“消費拉動經濟”這種做法的。

以往西方經濟發達的國家僅僅依靠瘋狂消費來拉動經濟,形成的是過熱、虛高的市場經濟假像,總是在:過熱~停滯~蕭條~復甦~過熱……這種惡性循環中折騰,難以形成紮實、長久、持續發展的局面。

所以,我認為:林毅夫教授的主張是完全正確的,適合中國的國情,目前中國的經濟調整正是基於這一點進行改革的,也獲得了很好的成效,讓世界矚目!


新說新立


5000年未有之財富大劫案

據權威媒體估算,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值430萬億元,是中國GDP的五倍有餘。這是城市化取得的好成績,但同時這也是5000年最大的一次財富洗牌。

98年停止福利分房,房地產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至2016年經過18年的發展,多數二線城市已經達到了1萬元每平米,全國房地產市值大概200萬億左右。然而從1萬元到2萬元,大多數城市僅用了1年甚至幾個月,可以用激增的財富來形容,這期間整體成本仍然在10000元以下,也就是在一年時間內普通民眾湊齊了200萬億以上的資金白白送給房地產商。多數家庭都使用前三代6個錢包的百年積蓄,而且用後30年的貸款繼續還債。居民負債率高達49%。普通民眾苦不堪言,又不得不舉債買房,使財富迅速的向少數人手中聚集,定義~總之這是5000年未有過的財富劫持計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也未曾見到如此迅速的財富轉移,少數的幾萬家房地產公司掌握了百萬億級財富,集中在那幾萬風光無限的地產企業家手裡。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數據僅是估算,不必糾結。我只是做一個例子,一個行業佔用了太多的資源,擠壓了其他行業尤其是製造業,經濟體系中,製造業是最基礎的骨骼,房地產不過是肥肉,肥肉太多了,體型是很大但很虛。


新青年雜誌網版


如果這段話真是他說的,可以推斷這是一個愛國、有知識、有高度、有深度的社會經濟學家。

首先,要明白什麼決定經濟空間(或高度,或天花板)?

是技術!!!不是科學技術,是技術!!!

其次,什麼是科學,什麼技術?

99%的我們中國人都說不明白,不懂,還卻天天說經濟,指點江山,可悲!!!

插入:“科學始於分類”。

科學解釋世界,技術改造世界。

說不對的人,只能說文化、知識、閱歷太差。

技術創新才是工業之本,才是經濟之核。

最後,投資,投什麼?

1. 2/8法則,20%的科學研究,80%的技術創新。

2. 技術創新(分類又來了啊),三大類:性能創新、效率創新、市場創新(技術創新)。

大原則:80%投入市場創新、20%投入效率創新。

但是,市場創新難啊,時間長,投入高,對於國家層面還行,比如京東方。

行業層面也還能抗住,比如國家主導的新能源汽車。

對於微觀的企業層面,80%缺進入性能創新,20%進入效率創新,幾乎很少能進入市場創新。

這就是中國與歐美髮達國家的根本差別。

介於此,企業為了生存,可採用50%效率,30%市場創新和20%性能創新。

對了,我的回答不是給小白看的,因為這類人基礎知識和經驗太匱乏。

明白人看了就懂。


大哲28193907


我看過林毅夫先生對這一觀點的詳細闡述,準確的講,林毅夫並不是要全盤否定“消費拉動經濟”的觀點,而是認為:應該繼續堅持以投資為主的方式來拉動經濟發展。其實,究竟以“消費刺激經濟發展”還是以“投資拉動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不過,從近年國家一系列“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舉措來看,“消費經濟論”略佔上風。

我認為無論是消費刺激經濟增長,還是投資拉動經濟發展,都需要相互協同,適度而行,共同促進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在投資和消費關係中,投資是起端,消費是終端。消費決定投資的規模和方向,投資影響消費的廣度和深度。

消費不足會引起生產過剩繼而引發經濟危機,資夲主義社會爆發的歷次“大蕭條”,基夲都是由於生產過剩引起的; 消費過度會累積信貸違約繼而引發金融危機。如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

同樣,投資不足會導致無法擴大再生產繼而拖累經濟發展。亞非拉的很多國家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投資不足!而投資過度,又會造成無序競爭、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如早些年一哄而上的煤礦採掘業和現在仍方興未艾的房地產業,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曾對資源和環境造成過嚴重傷害,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根據這個簡單的提問,而片面的去分析林毅夫先生說的這句話。應該把這個觀點放在其全面的論述中去認識和理解。這樣,你才會得到心中想要的答案!








小樓聽雨賀功琛




林毅夫是一個我比較佩服的務實經濟學家,是既懂實戰又精通理論的那種真正的教授,而不是將知識用於表演、炒作、騙人、賺錢的姓郎那種無良叫獸。

他說的話是很有道理的,經濟的發展、增長本質還是一個建設的過程,如果停止建設,而是一味的消耗,不斷的開源,始終是無根之水,當下洶湧澎湃,終會一去不返而斷流。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從邏輯上就是用需求去反推產出。但是需求本身需要經濟來源,人的需求慾望是隨著願望實現而無止境遞增的。但是經濟來源(也就是每一個人能夠產生的價值)卻不是隨心所欲的,這之中就形成了一個矛盾缺口,這就是人類的煩惱根源,欲求關係的不平衡。

一些人會務實的因為經濟來源不足而調低需求,這就是導致市場的巨大波動而出現通貨緊縮。而一些人就會千方百計的通過借貸或者其他手段來滿足需求慾望,也就是即便經濟來源不足也不放棄消費。這就會出現一時的表面繁榮,虛假的貨幣高速循環,而導致通貨膨脹,經濟過熱,最後在來源枯竭後出現經濟更大的斷裂。

所以萬事萬物都需要一個合理的平衡,既不能人為的通過拉動消費來刺激經濟發展,也不能人為的絕對計劃去控制經濟發展的活力。而是應該更多的激活生產力和生產積極性,創造更多的生產資料,不斷的提高消費水平和質量來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理想狀態,繁榮社會經濟、文明發展水平。

之所以說拉動消費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是西方的陰謀,那是因為西方國家的近現代的發展史本身就是殖民擴張、強勢通商的掠奪史 ,現在不能明目張膽的掠奪了,就慫恿各國刺激消費,實際上就是減少出口、擴大進口,擴大市場,讓自己的產業空心化不斷購買西方的產品,使西方逆轉貿易逆差,實現順差,讓西方工業、科技重新、永遠引領世界。


謝金澎


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總有刁民想害朕”的迫害幻想。各種各樣的理論和方法都是放到明面上的,怎麼選擇是你的權力,怎麼說是別人的權力。

我國之所以能有近4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紅利和制度紅利的釋放。而現在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對經濟的刺激邊際效用越來越明顯。我們不得不做出改變。

傳統經濟理論講,拉動經濟有三駕馬車,投資,貿易和消費。

消費是經濟的體現,而不是手段和方法,這個要明白。消費的意願從傳統觀念來看,還是主要源於財富的積累。這就是為啥,房地產經濟能夠成功的原因,因為掏空了長期積累的“六個錢包”。

從根本上來說,民間的主要財富,已經經歷了幾次的“被收割”。第一次被收割是房地產。造成所謂的剛需,從而掏空了,眾多百姓的六個錢包。第二次被收割是股市,2015年以後的熊市,將能夠有資本開“融資融券”的中產階層收割了一把。第三次被收割是空氣幣,股市被傷的夠慘的人,開始轉向高科技的各種幣,慘被收割。第四次被收割是P2P,覺得太高的收益不靠譜,那麼稍低的可能會更靠譜吧。這就是P2P曾有媒體統計出的結果是數千億的資金,各個平臺暴雷。

經濟發展靠的是充足的有效消費的能力。繼續藏富於民,讓老百姓富餘起來,才是根本。否則,不管是消費還是投資,老百姓沒錢,管你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都沒用的。

謝謝,點贊關注!我獨創三維分析體系,歷經股市牛熊,已經改變了數以千計的股民命運,快來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