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林毅夫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的说法?

寰宇温情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存在西方阴谋的说法!因为这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断在实施的过程中。

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全社会总需求适度大于总供给的基础之上,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是基于此。当总需求远大于总供给时出现经济过热的通胀现象,反过来总供给远大于总需求时出现通缩的现象。宏观调控就是使两者趋于相对平衡,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才有世界历史是部金融史,也是部通胀史的说法,因为大多时候我们要保持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状态。

我们从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投资,进出口和需求上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是靠着高投入高产出拉动经济保持超过10%以上的高速发展。从政府投资的角度上,我们修路,修桥,建铁路等需要水泥,钢材等建材产品,直接拉动相关产业链的大发展:企业投资需要人力,需要各生产要素投入,也拉动了相关上下游企业的生产;一家庭为单位的居民由于身处的企业由于外部需求的提升,推动企业效益增加而获得收入的增加,反过来又通过消费进行推动必需品的生产,从而形成良性的商品流转。当产品生产过多时,国内无法消化,我们转向出口,借助外部需求平衡总需求。这在社会发展初期是没有问题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高投入必然伴随着高赤字,导致债务水平的提高。而企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出口,导致贸易摩擦的频繁出现。最终政府要减少自身的投资行为,改为近年来的PPP模式(公私合营)。如此一来,企业投资所生产的产品一方面需要在外部寻找新的贸易出口通道,规避贸易摩擦风险,另一方面则需要国内需求提升消化企业产品或服务。这时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国也正在积极与俄罗斯,日本等国积极扩大贸易往来,加强各领域的合作。很明显我们正在克服来自于美国的贸易壁垒,争取美国之外的更广泛的贸易合作通道。而从政府投资方面多次提到现在的基建投资只是补短板,更多的是投向民生工程,并不会搞类似2009年的大水漫溉的方式。因为我们目前的债务还处在较高的水平,全社会杠杆水平还没有有效降下来,所以货币政策不能扩张,再去增加债务水平。所以只能宽财政,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全面降税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还是需要通过刺激需求来拉动经济平稳增长。


我们知道需求的最终实现还是要通过货币来实现,所以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光靠减税只能是减少成本,对提高企业盈利,刺激企业需求提升作用并不大。最终需求的实现,经济的回升还是需要货币政策的扩张。所以目前推行的政策只能是先稳定经济增速,不至于在深度下滑。去债务降杠杆,去库存任重道远!


股语言


首先,笔者赞同林毅夫教授的说法。单单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畸形的发展。西方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开出的这一个“药方”,是要置之死地呀。

林教授的观点,不仅不是阴谋论,而且是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仅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美国经济中消费占了70%,是典型的消费拉动型。根本原因在于美元霸权地位,若要维持美元资产吸引力,必须保证资本账户顺差,大量资本流入购买美元资产。根据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经常性账户必须逆差,必然会出现贸易逆差,过度消费不可避免。

这直接导致了几个严重的美国经济问题:第一,经济失衡,造成大量贸易逆差;第二,产业空心化,日常消费产品主要靠进口,挤占了传统国内制造业。也导致了国内产业“空心化”;第三,债务高企。私人、企业、联邦债务居高不下;第四,国家安全威胁。许多基本的制造业外迁,导致军工零部件靠进口,相关风险在上升。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上台后极力要削减贸易赤字,促进制造业回流。2018年1季度,美国经济增长2.2%,被媒体赞为最平衡的、最健康的增长。原因是,消费、投资、出口、政府支出同时驱动。这才是健康经济的迹象。

所以,当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开始注重实体经济,政策回调的时候,却要求发展中国家扩大消费。是何居心,不言自明。


经韬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让我们用最容易理解的道理诠释林毅夫的想法


对于用消费拉动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刺激人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多消费,比如原来每周出去看一次电影,下馆子吃一次饭,增加成每周出去看三次电影,下馆子吃三次饭。

让人们买更多国内的商品,从而扩大国内企业生产规模和资本,这可以致使企业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但是消费拉动经济有两个问题,

1.人的消费是由收入决定的,一个人没有那么多钱,却被刺激着强制花更多的钱,是不现实的,就算实现了也是有着极大危害的。

2.消费产生的经济增量本质还是由投资来产生的,就上一段说的,更多人购买商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资本量增加,然后加大投资,从而才会创造经济增量。



可依照林毅夫的话,就可以直接选择完全不去刺激消,将消费拉动经济当作黑暗的阴谋,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的确欧美国家的透支消费给他们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难题,但不能将同样的理论强行安置在不同国情的国家之间。

中国的内需依旧有拉升空间,简单来说,中国人依然有能力去增加消费,一方面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相对保守,另一方面中国对进口商品及服务的消费有潜力向国产商品及服务转变。

也就是说,中国人手中依然有钱,可以让大家多花一些。



另一方面,林毅夫过于看好投资型经济,忽略了一些问题:

1.在持续投资性经济的过程中,投资回报是以递减的方式出现的。


投资如果达到一个临界点,再增加投资,即会降低投资收益,甚者将产生产能的浪费。

就像一个城镇中,开的第一家电影院一定时常满座,当开第二家时,人一定不如第一家开始时候多,导致投资的效益下降,如果第三家,第四家也开起来,可能某家电影院就是亏钱的情况了。


2. 高估了投资者的理性,如果地方主导的投资,真正科学的规划与深入的调研,负债投资,胡乱投资,这将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总结来说,林毅夫发出的“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论”言论是片面的肯定投资,又片面的否定消费,虽然他有着自己全面的研究,但确实会给人带来很大的误解。

因为事实上,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都有其适用性,也有其弊端,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关系。


首席投资官


我觉得林毅夫先生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的说法,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西方宣称的消费拉动经济,其本质就是要促进大家消费,从而可以促进生产,进而能够提升就业率,最终形成一个闭环。但是,实际上人的消费其弹性非常大,如果一味的刺激消费,就是美国模式的结果。美国以只占世界3/70的人口,消耗了世界上1/6的能源。可见,其他国家无法采用消费拉动经济的做法。否则,子孙后代还有什么资源!

因此世界其他各国都应该节能减排、勤俭节约。在日用消费品方面,只要够用就可以了。没必要无休止的追求所谓品牌。同时,日常饮食也要注意节约,注意不要过度饮食,否则还得去减肥。而经济的发展,应该从解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人的生活水平的不均衡和发展不平衡为基础出发。通过针对性的投资和针对性的提高消费水平来拉动经济!


地震博士


回答:林毅夫1952年10月生于台湾。1979年5月,在台军驻金门马山部队服伇时,游回中国大陆定居。

之后,他陆续就读: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农业经济博士研究生;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

林毅夫热爱中国,是名闻中外的经济学家,历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诸多职位。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他出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主张,中国应继续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利用较低成本引入先进技术,快速积累资本,然后再实现产业升级。他也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是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改革国有企业才能够给民营经济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林毅夫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认为中国能够在2030年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林毅夫是不会说出“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这种话的。

但从他的主张可以看出,他是不支持仅仅靠“消费拉动经济”这种做法的。

以往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仅仅依靠疯狂消费来拉动经济,形成的是过热、虚高的市场经济假像,总是在:过热~停滞~萧条~复苏~过热……这种恶性循环中折腾,难以形成扎实、长久、持续发展的局面。

所以,我认为:林毅夫教授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适合中国的国情,目前中国的经济调整正是基于这一点进行改革的,也获得了很好的成效,让世界瞩目!


新说新立


5000年未有之财富大劫案

据权威媒体估算,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值430万亿元,是中国GDP的五倍有余。这是城市化取得的好成绩,但同时这也是5000年最大的一次财富洗牌。

98年停止福利分房,房地产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至2016年经过18年的发展,多数二线城市已经达到了1万元每平米,全国房地产市值大概200万亿左右。然而从1万元到2万元,大多数城市仅用了1年甚至几个月,可以用激增的财富来形容,这期间整体成本仍然在10000元以下,也就是在一年时间内普通民众凑齐了200万亿以上的资金白白送给房地产商。多数家庭都使用前三代6个钱包的百年积蓄,而且用后30年的贷款继续还债。居民负债率高达49%。普通民众苦不堪言,又不得不举债买房,使财富迅速的向少数人手中聚集,定义~总之这是5000年未有过的财富劫持计划。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也未曾见到如此迅速的财富转移,少数的几万家房地产公司掌握了百万亿级财富,集中在那几万风光无限的地产企业家手里。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数据仅是估算,不必纠结。我只是做一个例子,一个行业占用了太多的资源,挤压了其他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经济体系中,制造业是最基础的骨骼,房地产不过是肥肉,肥肉太多了,体型是很大但很虚。


新青年杂志网版


如果这段话真是他说的,可以推断这是一个爱国、有知识、有高度、有深度的社会经济学家。

首先,要明白什么决定经济空间(或高度,或天花板)?

是技术!!!不是科学技术,是技术!!!

其次,什么是科学,什么技术?

99%的我们中国人都说不明白,不懂,还却天天说经济,指点江山,可悲!!!

插入:“科学始于分类”。

科学解释世界,技术改造世界。

说不对的人,只能说文化、知识、阅历太差。

技术创新才是工业之本,才是经济之核。

最后,投资,投什么?

1. 2/8法则,20%的科学研究,80%的技术创新。

2. 技术创新(分类又来了啊),三大类:性能创新、效率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

大原则:80%投入市场创新、20%投入效率创新。

但是,市场创新难啊,时间长,投入高,对于国家层面还行,比如京东方。

行业层面也还能抗住,比如国家主导的新能源汽车。

对于微观的企业层面,80%缺进入性能创新,20%进入效率创新,几乎很少能进入市场创新。

这就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根本差别。

介于此,企业为了生存,可采用50%效率,30%市场创新和20%性能创新。

对了,我的回答不是给小白看的,因为这类人基础知识和经验太匮乏。

明白人看了就懂。


大哲28193907


我看过林毅夫先生对这一观点的详细阐述,准确的讲,林毅夫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消费拉动经济”的观点,而是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以投资为主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发展。其实,究竟以“消费刺激经济发展”还是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不过,从近年国家一系列“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举措来看,“消费经济论”略占上风。

我认为无论是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还是投资拉动经济发展,都需要相互协同,适度而行,共同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投资和消费关系中,投资是起端,消费是终端。消费决定投资的规模和方向,投资影响消费的广度和深度。

消费不足会引起生产过剩继而引发经济危机,资夲主义社会爆发的历次“大萧条”,基夲都是由于生产过剩引起的; 消费过度会累积信贷违约继而引发金融危机。如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同样,投资不足会导致无法扩大再生产继而拖累经济发展。亚非拉的很多国家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投资不足!而投资过度,又会造成无序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如早些年一哄而上的煤矿采掘业和现在仍方兴未艾的房地产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曾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过严重伤害,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根据这个简单的提问,而片面的去分析林毅夫先生说的这句话。应该把这个观点放在其全面的论述中去认识和理解。这样,你才会得到心中想要的答案!








小楼听雨贺功琛




林毅夫是一个我比较佩服的务实经济学家,是既懂实战又精通理论的那种真正的教授,而不是将知识用于表演、炒作、骗人、赚钱的姓郎那种无良叫兽。

他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经济的发展、增长本质还是一个建设的过程,如果停止建设,而是一味的消耗,不断的开源,始终是无根之水,当下汹涌澎湃,终会一去不返而断流。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逻辑上就是用需求去反推产出。但是需求本身需要经济来源,人的需求欲望是随着愿望实现而无止境递增的。但是经济来源(也就是每一个人能够产生的价值)却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之中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缺口,这就是人类的烦恼根源,欲求关系的不平衡。

一些人会务实的因为经济来源不足而调低需求,这就是导致市场的巨大波动而出现通货紧缩。而一些人就会千方百计的通过借贷或者其他手段来满足需求欲望,也就是即便经济来源不足也不放弃消费。这就会出现一时的表面繁荣,虚假的货币高速循环,而导致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最后在来源枯竭后出现经济更大的断裂。

所以万事万物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平衡,既不能人为的通过拉动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也不能人为的绝对计划去控制经济发展的活力。而是应该更多的激活生产力和生产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生产资料,不断的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理想状态,繁荣社会经济、文明发展水平。

之所以说拉动消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是西方的阴谋,那是因为西方国家的近现代的发展史本身就是殖民扩张、强势通商的掠夺史 ,现在不能明目张胆的掠夺了,就怂恿各国刺激消费,实际上就是减少出口、扩大进口,扩大市场,让自己的产业空心化不断购买西方的产品,使西方逆转贸易逆差,实现顺差,让西方工业、科技重新、永远引领世界。


谢金澎


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迫害幻想。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放到明面上的,怎么选择是你的权力,怎么说是别人的权力。

我国之所以能有近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的释放。而现在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经济的刺激边际效用越来越明显。我们不得不做出改变。

传统经济理论讲,拉动经济有三驾马车,投资,贸易和消费。

消费是经济的体现,而不是手段和方法,这个要明白。消费的意愿从传统观念来看,还是主要源于财富的积累。这就是为啥,房地产经济能够成功的原因,因为掏空了长期积累的“六个钱包”。

从根本上来说,民间的主要财富,已经经历了几次的“被收割”。第一次被收割是房地产。造成所谓的刚需,从而掏空了,众多百姓的六个钱包。第二次被收割是股市,2015年以后的熊市,将能够有资本开“融资融券”的中产阶层收割了一把。第三次被收割是空气币,股市被伤的够惨的人,开始转向高科技的各种币,惨被收割。第四次被收割是P2P,觉得太高的收益不靠谱,那么稍低的可能会更靠谱吧。这就是P2P曾有媒体统计出的结果是数千亿的资金,各个平台暴雷。

经济发展靠的是充足的有效消费的能力。继续藏富于民,让老百姓富余起来,才是根本。否则,不管是消费还是投资,老百姓没钱,管你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都没用的。

谢谢,点赞关注!我独创三维分析体系,历经股市牛熊,已经改变了数以千计的股民命运,快来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