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開藥的祖方,都在這裡了,和、寒、溫、汗、吐、下皆可用!

仲景《傷寒論》辨六經為病,非辨風寒也,其方亦以上下表裡寒熱為治,非專治傷寒也。和、寒、溫、汗、吐、下六者為祖方。蓋方之有祖,猶字之有母,由茲或復或減,或因或變,井井有條,絲絲入扣。

老中醫開藥的祖方,都在這裡了,和、寒、溫、汗、吐、下皆可用!

標而出之,竊謂心有所得。及觀柯韻伯《傷寒論翼》具載靡遺,可謂先得吾心之所同然者矣。

桂枝湯,和劑祖方也。

白虎湯,寒劑祖方也。

四逆湯,溫劑祖方也。

麻黃湯,汗劑祖方也。

梔豉湯,吐劑祖方也。

承氣湯,下劑祖方也。

梔豉湯、瓜蒂散,宣可決壅也。

五苓散、十棗湯,通可行滯也。

老中醫開藥的祖方,都在這裡了,和、寒、溫、汗、吐、下皆可用!

附子湯、理中丸,補可扶弱也。

陷胸湯、承氣湯,抵當湯,洩可去閉也。

麻黃湯、葛根湯,輕可散實也。

龍骨牡蠣湯,重可鎮怯也。

石脂丸、桃花湯,澀可去脫也。

豬膽導、蜜煎導,滑可去著也。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燥可去溼也。

黃連阿膠湯,潤可去枯也。

白虎湯,寒能勝熱也。

白通湯、四逆湯,熱可制寒也。

桂枝湯,解肌表之汗,是宣發形肉之陽氣也。

麻黃湯,發經絡之汗,是疏通血脈之陰氣也。

葛根湯,解肌肉之汗,是升提津液之清氣也。

大青龍湯,洩胸中之汗,清內擾之陽氣也。

小青龍湯,發心中之汗,滌內蓄之水氣也。

老中醫開藥的祖方,都在這裡了,和、寒、溫、汗、吐、下皆可用!

麻黃湯,邪傷營而不傷形者,竟發汗以散邪也。

桂枝湯,邪傷衛而已傷形者,服之歠粥漬形以為汗也。

麻黃細辛湯,用附子升腎液以為汗也。

附子湯,用人參固腎液以止汗也。

柴胡湯,重用寒涼,陽經之邪不欲其太升也。

烏梅丸,重用辛熱,陰經之邪不欲其太收也。

麻黃湯,病從外之內者,仍治其外也。

梔豉湯,病從內之外者,仍調其內也。

桂枝湯,病雖入裡而表症仍在者,當先和其表也。

調胃承氣湯,症雖有表而裡症甚者,當先調其內也。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從半表半里者,當和其內外也。

小柴胡湯,治輕邪在腠理。

大柴胡湯,治濁邪入募原。

桂枝湯,僅解太陽初感之邪。

柴胡湯,可調三陽半表之症。

老中醫開藥的祖方,都在這裡了,和、寒、溫、汗、吐、下皆可用!

麻黃附子湯,治邪從陽分注經之症。

附子湯,治邪從陰分內注於骨之症。

小青龍湯,治表熱裡寒。

大青龍湯,治表寒裡熱。

四逆散,解少陰裡熱。

當歸四逆湯,散厥陰表寒。

通脈四逆湯,救少陰亡陽。

茯苓四逆湯,救太陽亡陰。

老中醫開藥的祖方,都在這裡了,和、寒、溫、汗、吐、下皆可用!

白虎湯、承氣湯,存中焦之陰,以和胃氣。

白頭翁湯、四逆散,救下焦之陰,以清脾氣。

麻黃附子細辛湯、黃連阿膠湯、甘草湯、桔梗湯、豬膚湯、半夏湯、苦酒湯,治陽邪傷少陰之陽。

桃花湯、豬苓湯,治陽邪傷少陰之陰。

附子湯、吳茱萸湯,治陰邪傷少陰之陽。

通脈四逆湯、茯苓四逆湯、乾薑四逆湯,治陰邪傷少陰之陰。

附子督麻黃,從少陰出太陽。

大承氣不設監製,從太陰入陽明。

麻黃湯,發營中熱汗。

老中醫開藥的祖方,都在這裡了,和、寒、溫、汗、吐、下皆可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