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放棄清華的各種“榮譽”,前往美國任教,值得反省!

清華大學的老校長梅貽琦曾經就說過“大學之所以被稱之為大學,不在因為學校本身,而是在大師。”清華大學作為中國的最優秀的大學之一,近百年來誕生了很多優秀的專家,同時也培養出了很多種優秀的精英。如果誰能夠在清華大學讀書或者是教書育人,那會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是有一個清華美女生物學家,名字顏寧。卻在清華大學任教10年之後, 毅然辭去在清華大學的工作,放下所擁有的各種榮譽,“跳槽”到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對於她的突然性的選擇,讓很多外行人覺得驚訝,但是很多行內人也覺得這是一種“必然”。

女教授放棄清華的各種“榮譽”,前往美國任教,值得反省!

顏寧本身就是一個清華學子,本科就在清華大學唸書,可以說是清華培養出來的傑出人物的代表,而且年紀輕輕的她在學術上卻有世界級的影響力,她先後獲得過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還提名過“影響世界華人大獎”,還在世界著名的科學雜誌上《自然》上,發過數篇論文,被認為是當前最有潛力的生物學家。

女教授放棄清華的各種“榮譽”,前往美國任教,值得反省!

當顏寧回到清華大學任教後,不久便成為成為清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但是因為年紀輕輕就成名,而且經常處於網絡的討論“風口”,使得這位心直口快的教授倍感壓力,畢竟捧的再高,沒有科研成果作為支撐,那麼將會受到各種嘲笑,這是一位有骨氣的女科學家不可忍受的事情。

女教授放棄清華的各種“榮譽”,前往美國任教,值得反省!

中國的科研環境大多數時候都是屬於“資格論”,年輕的科學家必須對老一輩的懷有敬畏心,即使年輕一輩的科研成果比老一輩還出色,不能指出老一輩的不足以及錯誤等,年輕一輩的科學家只能低調內斂,不然就有可能你自己的科研項目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而且也拿不到項目支持資金。

女教授放棄清華的各種“榮譽”,前往美國任教,值得反省!

顏寧作為一個比較直爽的女教授,而且還是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也很容易看不慣一些體制內的東西。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發出邀請時,這位女科學家經過自己的考慮,也最終確定前往美國。而且前不久著名數學家許晨陽也離開北京大學,前往麻省理工數學系任教。

女教授放棄清華的各種“榮譽”,前往美國任教,值得反省!

這兩位年輕才俊的離開,可能也是一種無奈。原本從國外帶著一腔熱情回到祖國的懷抱,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才發現與當初所想的環境存在著差距。當自己不能改變環境,也不想被環境同化時,那麼離開就成為一種“必然”。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國內高校的科研環境也確實需要進一步的改善。

我們無法評論這些學者離開的對與錯,只能反思現在國家如此強大了,為什麼還留不住這些傑出的學者?希望有一天國內的條件和國外一樣,讓這些年輕的學者看到希望,不用再背井離鄉搞科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