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陵墓奢華至極,但修建過程卻幾經波折,事情的真相是怎樣的?

馬善人


有詩曰:

墓門破倒棺不整,傾國寶貝被盜空。遺臭萬年損國事,萬夫皆指孫殿英。——《慈禧墓》

1928年秋,距慈禧下葬不足二十年,普陀峪定東陵傳來幾聲巨響,百姓還以為是軍閥們又相互攻伐廝殺,卻不想是孫殿英借軍事演習之名,將慈禧墓給炸開了。就這樣,這座用真金白銀堆砌而成的慈禧墓,被盜掘一空。

提起清東陵慈禧墓,可以說是令人唏噓不已。這座耗資十餘年才竣工的奢華陵墓,見證了慈禧的驕奢淫逸和貪婪誤國。按照原來的計劃,兩宮皇太后的陵墓一同規劃在清東陵,其中西太后慈禧的陵墓名為普陀峪定東陵,東太后慈安的陵墓名為普祥峪定東陵,二墓東西並列。

兩座墓葬於1873年同時開工興建,到1879年同時完工,各耗資白銀200萬兩。就當時清政府的財政收支來看,這已經十分奢華。然而,到慈安去世下葬後,慈禧動起了歪主意,她覺得,東宮太后慈安位於東側,且陵墓規制跟自己一樣,豈不是顯得高自己一等?

於是,慈禧就雞蛋裡挑骨頭,對普陀峪定東陵百般挑剔,她下旨將陵墓中的三大殿拆除重建,而且強調所用的材料必須再提高檔次,不能敷衍遷就。就這樣,原本耗時六年的普陀峪定東陵,又進入到了重修階段,這一修,就是十三個年頭。單就時間來看,新建僅用了六年,而重修卻斷斷續續進行了十三年,整個工程有多浩大,便就可想而知了。

其實,在兩宮皇太后陵墓動工之前,慈禧就已經開始作了起來。按照當時的規定,慈禧和慈安僅能修建一座墓,兩人死後並葬。但是,慈禧覺得作為大清朝的實際掌權者,垂簾聽政的兩宮皇太后,共用一座地宮太過寒酸。

正因如此,官員沒有辦法,才規劃設計了兩座陵墓,使得花銷平白地多翻了一倍多。然而,由於慈安先慈禧而去,慈禧開始一人獨攬大權。此時清東陵守陵官員上奏說慈禧陵墓連年漏雨,需要重修,想借此機會溜鬚拍馬。

結果,慈禧順勢就責令翻建重修了。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翻修過程被迫停止,等簽訂完《辛丑條約》,慈禧便即刻再行督促,讓儘快完工。當時,慈禧還曾親自到清東陵視察,觀看自己的陵墓。

最終,普陀峪定東陵於1908年10月18日再次完工,四天後,慈禧去世。這座窮奢極欲的陵墓到底花了多錢,已經很難算清了,但就我見到的材料來看,此前首次修建兩宮皇太后陵墓,共耗資500多萬兩白銀,到慈禧墓翻建時,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已另行撥款150萬兩,到八國聯軍撤走後,慈禧更加揮霍無度地往自己陵墓中投錢。

在慈禧死前,就已經斷斷續續地往地宮裡運送各種奇珍異寶、古玩書畫,而慈禧大殮下葬時,陪葬品更是價值連城,沿途的各種花銷也是無法估量。這些民脂民膏,均已成了過眼雲煙,留下來的,僅有無盡的惡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