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當偽滿洲國皇帝,是自願還是身不由己?

歷史知事


溥儀為了圓他的“皇帝夢”,一錯再錯,當時他並不知情,是被騙去的。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我國東北。這是日本全面侵華的第一步。為了掩人耳目,1932年,日本在東北成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寓居天津的溥儀終於被日本侵略者選中,去長春出任偽滿洲國“執政”。

幾天前,日本大特務土肥原賢二接到關東軍的命令,秘密來到天津,找到住在靜園的溥儀,勸誘他去東北,牽頭成立由日本人操縱的“滿洲國”。他對溥儀說,關東軍對“滿洲”絕無領土野心,只是“誠心誠意地,要幫助滿洲人民,建立自己的新國家”。

這一次,溥儀動心了。愛新覺羅家族的這個後裔,自從被渴望共和的中國民眾趕下皇帝寶座,一直留戀他僅僅享受過不足3年的無上尊榮。現在,給他提供過庇護的日本人,似乎又給了他一個復辟皇權的機會。他還有幾分猶像,溥儀固然日夜盼望“重登大寶”,但對於建立一個新國家這樣的大事,還不敢輕舉妄動。於是,他向土肥原刨根問底:“你所說的這個新國家,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土肥原閉著眼睛撒了一個大謊:“我已經說過是獨立自主的,是由宣統皇帝完全做主的。”

溥儀還是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便說:“我問的不是這個,我要知道,這個國家是共和還是帝制?是不是帝國?”

土肥原含糊其辭地說:“這些問題到了瀋陽都可以解決。

滿腦子復辟夢的溥儀卻不含糊:“不!如果是復辟,我就去,不然的話,我就不去。”

土肥原立刻順著他的話說:“當然是帝國,這是沒有問題的。”

溥儀這下來勁了:“如果是帝國,我可以去。”

土肥原見目的已經達到,高興地說道:“那就請宜統皇帝早日動身吧………祝陛下一路平安。”

溥儀沒想到,他和土肥原的這次秘密會見,很快就被報紙披露出來。記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土肥原此行的目的,是要把溥儀搬到東北去做傀儡。

看了當天的報紙,溥儀在靜園召開了一個“御前會議”,要聽聽一班舊臣的意見。他聽著大家激烈的辯論,嘴裡沒有表態,心裡卻認為反對他立刻出山的陳寶琛“忠心可嘉,遷腐不堪”。他把社會上對他的規勸和警告,一概置之不顧。

老奸巨滑的土肥原,為了達到目的,又耍了個詭計嚇唬溥儀,要讓溥儀覺得天津不可久留,堅定去東北的決心。

有一天,溥儀正在聽謀臣給他講帝王之道,突然,貼身侍從祁繼忠慌慌張張地跑進來,連聲喊道:“不好了!炸彈!兩個炸彈!溥儀癱在沙發上,嚇得站不起來,好不容易オ問明白是怎麼回事。原來,剛才有個陌生人送來一筐禮品,說是原東北保安總司令部顧問趙欣伯差他送來的。他放下禮品,匆匆告辭而去。祁繼忠按照慣例檢查禮品,只見水果筐子裡赫然躺著兩枚炸彈!靜園的居民們驚魂未定,日本軍警聞訊趕來,檢驗炸彈,得出結論:是張學良的兵工廠製造的。

這件事當然是土肥原一手炮製的。祁繼忠是日本人收買的間諜,他夥同日本特務,把炸彈放進水果筐裡,演出了上面的鬧劇。

第二天,土肥原派翻譯過來對溥儀說:“宣統皇帝不要再接見外人了,還是早些動身吧。”

溥儀想到昨天發生的事情,想到這兩天收到的一些恐嚇信:“如果你不離開此地,當心你的腦袋!”溥儀還想到一件更可怕的事情:祁繼忠接到維多利亞餐廳一名茶房打來的電話,告誡溥儀近幾天不要去那裡吃飯,因為有些形跡可疑的人,好像衣服裡藏有電刀,準備刺殺滿清末代皇帝。茶房還認出那些人都是張學良派來的殺手。

土肥原一手安排這些圈套,溥儀矇在鼓裡,越想越怕,便對土肥原的翻譯說,好!請你儘快安排吧。

翻譯說:“遵命!為了陸下的安全,請不要告訴不相干的人。”

一天傍晚,按照日本人的安排,祁繼忠把溥儀藏在一輛敞篷汽車的後箱,悄悄開出了靜園。土肥原叫日本浪人在天津製造暴亂,掩護他們出逃。他們順利地通過各個路口,溥儀在一家日本飯店換上日本軍裝,改乘日軍司令部的軍車,暢通無阻地到達英租界碼頭,登上一艘沒有燈光的小汽船。船上堆了沙袋和鋼板,還暗藏了一大桶汽油。這桶汽油是土肥原專門為毫不知情的溥儀準備的,按照計劃,只要溥儀一行被中國軍隊發現,日本兵就會把它點燃,讓溥儀和汽船同歸於盡。

危機四伏的小汽船,載著溥儀的復辟夢想,把他送往黯淡的前程。土肥原的陰謀

得逞了。溥儀輾轉路過旅順、瀋陽,3個月後,溥儀到達長春,就任偽滿洲國“執政”。

1934年3月1日,在日本導演下,溥儀在長春“稱帝”。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在偽滿洲國首都新京郊外的杏花村拍攝了溥儀的登極大典。溥儀身穿清朝皇帝的龍袍,舉行即位的郊祭儀式。

日本關東軍與薄儀對用何種方式舉行皇帝即位大典的想法大相徑庭。關東軍承認溥儀是“滿洲國皇帝”而不是“大清國皇帝”,因此要溥儀穿“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正裝”,而不是清帝的龍袍。雙方各不相讓,最後決定溥儀先穿龍袍舉行登極告天禮,再穿“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正裝”,在“勤民樓”舉行即位典禮。

東北的三月仍然寒風凜冽,大風翻舞著溥儀身上的龍袍,在臨時用土堆起來的“天壇”上,溥儀莊嚴地舉行了告天即位的古禮,向天帝稟報自己即位。從這一天始,溥儀不再稱“執政”,圓了他的皇帝之夢,過上了盼望已久的“天子生活”。即日起,“滿洲國”改為“滿洲帝國”,年號“康德”。這樣,溥儀成了日本侵略軍的傀儡。


歷史說是非


這個問題,對於溥儀來說就是: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皇位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對那個皇位說我愛你。

這大概就是溥儀對皇位的內心寫照。至於說溥儀到底是自願還是身不由己,我想既然他沒有在偽滿洲國的皇位上每天以淚洗面,那至少說明他還是喜歡這個皇位的。所謂到底是不是身不由己,全靠溥儀法庭上的一張嘴。不過我們要明確的事實是,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個機會讓已經失去天下的你,重新掌握天下,你會心動嗎?

所以靜夜史認為,當偽滿洲國的皇帝,溥儀內心還是自願多一些。溥儀在偽滿洲國登基,可以說是滿清遺老和日本侵略者一拍即合的結果。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復國之夢從未消弭

溥儀是一個命苦的人,在懵懂無知的年紀被扶上帝位,而在年紀輕輕時又被剝奪一切,溥儀的童年可以說相當坎坷。

不過作為亡國之君,溥儀的命卻出奇的好。在清朝傾覆時,溥儀沒有像南宋的亡國之君一樣為清朝的社稷殉葬。不僅沒有,而且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還對溥儀行外國君主之禮,並每年給予400萬兩白銀作為清朝皇室使用。

應該說如果按照這樣的軌跡走下去,溥儀可能會在紫禁城中度過自己的一生,平平淡淡安安穩穩。

但是溥儀以及身邊的滿清遺老們,內心卻是心有不甘。因為辛亥革命自始至終沒有掀起轟轟烈烈的革命風潮,這讓滿清遺老們認為清朝的滅亡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因此在他們的心中時刻裝著一個復國的夢想。

終於他們等來了1917年張勳復辟。不過雖然溥儀重新登上了皇位,清朝也重新建立了起來,但是這個後清朝卻只是維持了短短12天時間。

12天時間沒有讓溥儀過足皇帝癮,但是卻真正的讓全國人民出離憤怒。很明顯溥儀及清朝遺老,並沒有將民國時期的優待當作安身立命的資本,反而不斷變本加厲,因此關於溥儀的優待問題開始成為各方勢力爭論的焦點。

這種爭論終於在1924年有了結果,那就是馮玉祥率領大軍殺入紫禁城,將溥儀等一干人等驅逐出去。

當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雖然馮玉祥遭到了大多數人的譴責,但是對於溥儀的遭遇,他們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憤慨,而溥儀也真正因為這次驅逐事件成為喪家之犬,不得不遷居到天津的靜園。

民國是我國社會最動盪的時期,一般而言亂世出英雄,所以溥儀及其遺老們一直在尋找機會重建大清,重新成為享受榮華富貴的統治階級,這種思想讓他們即使成為喪家之犬,也在時刻蠢蠢欲動,即使借用外部勢力也在所不惜。

這時,日本人伸來了橄欖枝。

2、日本人的滿蒙藍圖

一直以來,日本都有侵佔我國的藍圖,而侵佔大陸的開始,就是佔據滿蒙。

作為曾經我國的學生,日本對我國進行了細緻而深刻的學習和總結,並得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結論。

因為自古以來都是自北向南統一全國,因此日本認為,佔據最北的滿洲以及蒙古地區,就等於奪取了征服我國的先機。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從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準備。

甲午戰爭是日本入侵我國的一次軍事冒險,取得巨大成功,割讓了遼東半島和寶島澎湖,不過因為三國干涉還遼,入侵東北暫時擱淺。

1904年,日本捲土重來,在東北和沙俄進行了一系列戰爭並擊敗沙俄,取得了在東北的勢力範圍。此戰雖然未改變東北被侵佔的事實,卻在客觀上保全了東北,因為日俄戰爭前的東北已經被沙俄實際侵佔。

隨後,日本正式吞併朝鮮,並扶持張作霖取得東北的統治權。

1928年日本炸死張作霖後,開始加緊對東北的入侵,終於在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可以說,從染指東北到實際佔領,日本步步為營,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野心。

但是,此時的國際社會已經今非昔比,日本再也不可能像20世紀之前明目張膽地擴張殖民地了,而且此時的西方列強尤其是美國不願意日本和自己爭奪在華權益,所以日本需要一個委婉的方式。

如何委婉?當然是扶持傀儡,將日本打扮成匡扶正義的解放者,由於沒有那麼明目張膽,西方列強也找不到壓制日本的理由。而且英法等國也不支持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訴求,所以日本即將得逞。

於是日本開始尋找合適的傀儡,因為征服東北是染指蒙古的前奏,所以這個人要在蒙古有威望。因為清朝和蒙古的盟友關係,很明顯清朝廢帝溥儀很合適。

在溥儀和清朝遺老們看來,雖然日本人狼子野心,但是投靠日本不會有人身危險,而且可以擺脫民國軍閥的控制,最重要的是有恢復大清社稷的可能,所以溥儀心動了。

不過此時的社會各界尤其是國民政府也在密切關注溥儀,雖然做好了監視溥儀的準備,但是架不住日本派遣間諜川島芳子的瞞天過海。

等到溥儀乘船到達營口進入日本人的勢力範圍,雖然溥儀擺脫了國民政府的監視,卻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失去了人身自由。


不過雖然和預想的差很多,但溥儀仍然在偽滿洲國皇帝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畢竟是一個自私的人,即便沒有人身自由也還有皇位不是?即便不能號令天下起碼能錦衣玉食,這就是溥儀的真實想法。

因為先前自願,所以身不由己!不過再身不由己,內心也是很歡喜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末代宣統皇帝溥儀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物,時代的變幻與地位的差別決定了溥儀難以簡單。

從慈禧太后選擇他登基當皇帝,溥儀不過是3歲的孩子。到了1912年,溥儀與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仍然是6歲的孩子。從這個角度來說,溥儀是身不由己的。皇帝聽起來是九五之尊,萬人之上,但是末代皇帝的命運一般都比較悲慘。溥儀退位之後,本來按照優待政策,如果嚴格執行,是能夠安享一生的。但是,無論是張勳帶領辮子軍讓他復辟,還是馮玉祥乾脆把他趕出紫禁城,此時的溥儀心裡帶有很多不甘心。

這個世界上,沒有身不由己的榮耀,只有無可奈何的低落。

在民國建立後,溥儀受到英國老師莊士敦的影響,還一度打算出國留學,並藏好了經費。然而,時代沒有給他充分的自由與選擇。特別是一件事,讓已經在天津居住的溥儀非常憤怒,那就是孫殿英盜挖了清朝皇帝的東陵,導致乾隆慈禧的屍骨都暴露荒野。溥儀作為一個曾經的皇帝,沒有辦法,也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日本人藉機拉攏,他當然是動搖了,這時候他是自己選擇做偽滿洲國皇帝的,想恢復曾經的榮光。然而,溥儀還是嫩了一點,作為傀儡的他無異於與虎謀皮,這個道理還是沒有參透。

皇帝夢只是屬於溥儀個人的,不屬於民國百姓的。逆潮流而動,還被日本人擺佈,溥儀失算到底了。

不僅帝制已經適應不了時代,就是所謂的血統皇家也不過是鏡花水月,溥儀打錯了牌,用錯了籌碼。當然,意願與身不由己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界限。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清朝結束後,由於民國的《清室優待條約》溥儀得以居住在皇宮中,隨著他漸漸長大對西學產生興趣,再加上他的英文老師莊士敦和一個洋派皇后婉容的影響,溥儀居然剪掉了鞭子,穿起來西裝,連生活方式都是一副西洋做派。可以說這個時候溥儀正在遭受西方新思想的衝擊,並對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被馮玉祥趕出皇宮以後,溥儀有過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最後在天津靜園暫時安身。就在溥儀最困難的時候日本人向他伸出了橄欖枝,許諾他到東北去做滿洲國的皇帝,幫他光復大清等等。應該說此時的溥儀是動心的,第一因為他此時的心裡仍然有光復大清登基為帝的思想在。第二他被馮玉祥趕出皇宮,自己朝不保夕。第三民國政府雖然對溥儀前往東北之事加以干預,但是力度有限,再加上日本人周密計劃,溥儀個人對民國政府又充滿了不信任,才 讓日本人捷足先登。

雖然溥儀前往東北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但不可否認歸根究底還是溥儀的封建皇帝思想,使他走上了通敵的第一步。

溥儀這一生的命運可以說完全不由他自己掌控,小時候慈禧立為皇帝,在東北做了日本人的傀儡,成了籠子裡的金絲雀,只有新中國成立之後,暮年的溥儀才換髮了新的人生。


歷史中的酒囊飯袋


關於溥儀當偽滿洲國皇帝這件事,縱橫認為應該這樣看,日本人對溥儀進行誘騙,讓溥儀認為可以藉助日本人的力量可以完成復國,可以說當偽滿的皇帝有日本人的誘騙,也有溥儀的自願,但是溥儀絕對不是想去當傀儡皇帝,知道自己是傀儡的時候,已經身不由己了。

溥儀內心深處的復國夢是其擔任偽滿洲皇帝的重要原因

三歲就當皇帝對於大多是人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到了溥儀這就成了夢魘,因此僅僅當了三年皇帝的溥儀還沒懂事就退位了,到1917年溥儀被張勳推上皇位,1924年又被馮玉祥趕出皇宮,對於溥儀來說,這一切都來的太過劇烈。

尤其是在被馮玉祥趕出北京後,讓溥儀對於軍閥極為痛恨,也讓溥儀飽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因此,溥儀的內心充滿了恐懼,他一直身處皇宮,走出紫禁城後意味著他要面對這個看起來對他不太友善的世界,在載灃的府邸,溥儀心中開始新生怨恨,並且希望能夠出洋,但是這個希望隨後就在馮玉祥的監視之下破滅了,溥儀可以看作是被囚禁在載灃的府邸。

當時的清朝的遺老遺少們並不甘心失敗,當時溥儀退位在他們看來就是受到了袁世凱的逼宮,袁世凱是個大逆不道之人,現在袁世凱死了,溥儀很有機會恢復帝位。

如果溥儀能夠心甘情願的當一個平民,可能事情就不會有後來的難以收場,但是溥儀畢竟不是普通人,從小就養尊處優慣了,並且接受的都是封建皇權的思想,根本就不甘心當一個小老百姓。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人,只有愛江山更愛美人的人。

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下,溥儀希望尋求外國勢力的幫助,到了天津之後,溥儀就開始籌劃復辟的事情了。尤其是孫殿英挖掘清東陵後沒有得到懲治,就更加讓溥儀意識到,如果不能變強,只能被人欺負。

日本人對溥儀的誘騙,使得溥儀身不由己的當了傀儡

溥儀是一個堅定的復國主義者,並且一直想要當皇帝,這種思想被當時的日本人所利用,對溥儀進行誘騙,一步步把溥儀推到了偽滿洲國皇帝的位置,也就是大漢奸,這是身不由己的。

這裡面有一個叫作鄭孝胥的人一直積極充當日本人和溥儀之間的聯絡人,希望溥儀依靠日本來複國。鄭孝胥曾經說過“苟不能復辟,何以自解天下”,一方面拉攏日本人幫助復國,另一方面說服那些不親近日本的清朝遺老。

實際上日本人早就看中了溥儀的“潛在價值”,在溥儀被趕出皇宮後就積極主動的聯繫,為溥儀安排後路,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溥儀離開北京到天津去居住了,同時也受到日本人的監控。

這一段時間溥儀和日本人活動的很頻繁,張作霖都勸溥儀少跟日本人來往,當時的溥儀腦子裡全是復國的念頭,別人的話根本就聽不進去。

九一八事變後,溥儀的處境更加危險,可以依靠的人也越來越少,那些北洋老軍閥都相繼倒臺。

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人不斷拉攏溥儀,告訴溥儀他很有可能復辟,日本人會幫助他,尤其是日本的大特務土肥原賢二親自來遊說溥儀,告訴溥儀日本人發動九一八就是為了讓溥儀復辟,在這樣的引誘下,溥儀再也不猶豫了,直接答應了日本人的所有條件。

1931年天津事變中,藉著動亂溥儀潛入東北,1932年溥儀擔任偽滿洲國執政,1934年改為皇帝,年號康德。


史論縱橫


身不由己談不上,自願的因素多一些。

實際上,溥儀當偽滿洲國皇帝可以看作是一場交易,溥儀和小日本各取所需罷了。

彼時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隨後侵佔東北全境。在此基礎上,日本決定扶持一個傀儡政權,以達到分裂中國的目的。

1932年,他們選中了清朝廢帝溥儀,隨後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幫助溥儀潛至奉天,後來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日本人扶持溥儀當上了偽滿洲國皇帝。至此,日本人的目的基本上達成。

那溥儀呢?他第一次當皇帝的時候,尚未滿三週歲,只知道哭。見了瀕死的慈禧,嚎啕大哭。再加上童年時代的溥儀經過舊制度的“洗腦”,他的腦子裡其實裝滿了“效法康乾”“光復舊物”“還政於清”等夢想。

溥儀其實不是一個心地單純的孩子。

溥儀心有不甘。所以當日本人拉攏他時,很難說他沒有心動。


倩仔的歷史茶館


兩者皆有吧!

人家本來是中國最大的土豪,你一下子把人家給擼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屌絲。然後,有一個新的機會讓他再成為土豪,他會不願意?

小日本侵略中國,這是人神共憤的事情,當小日本的傀儡,能有什麼好下場?相信這一點溥儀也是知道的。但是,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在軍國主義的威逼利誘下,不敢作破罐子破摔的溥儀只能是半推半就地接受這個事了。

事實上,溥儀也是很值得同情的。沒有直接證明過自己的能力和好壞就被定性了。

好比一個富家子才繼承遺產,銀行密碼、產業基地等狀況都還摸清楚,就被打土豪打掉了,卻終身背上了一個“敗家子”的稱號。

冤啦,無奈啦


老易說事


我認為多一份兒還是他自願的雖然也有歷史因素的影響。首先他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在統治被推翻以後肯定會想著復國,要不然會覺得對不起祖宗。但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靠他自己基本上實現不了這個願望了。國內軍閥割據都不可能能為他復辟的支持。這個時候日本人對他拋出橄欖枝他自然是欣然接受,據說蔣介石在得知日本意圖讓溥儀做偽滿洲皇帝的時候,派人找過溥儀願意尊他皇帝號,終身供養。但那時的溥儀還是一心想著復辟自然根本不覺得蔣介石的條件有誘惑力他知道蔣介石給他的只是個空架子,所以日本人成了他最大的希望,也是因為如此他為了他的皇帝位為了恢復大清做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撇比道人


人家自己早說了好吧,為了能當大清的皇帝幹啥都行,不就是認日本人當爹嗎,這沒什麼不能接受的,人家當年努爾哈赤還認李成梁當爹呢,這都是老傳統了,繼承祖宗的優良品質,說不定人家哪天就翻身了呢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還是自願的成分居多,自願之後,也沒有太多自由,也算是身不由己,但相比光復大清基業的理想,這點身不由己也就不算什麼了。

溥儀很不幸,出生在清末,又被推上了帝位,很多東西都是祖上造孽,後果由他來承擔。

作為末代帝王,他肩負著光復大清的重任,但是當時國民的思想意識早就覺醒了,封建體制越來越不得人心,他是在逆水行舟,而且,當時的軍閥們雖實質上謀求獨裁,也有有侷限性,但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支持他。

他只在日本這邊還有點用,他會不知道自己是個傀儡嗎?當然不可能。但是他還是去了,去了之後,他可以有皇帝尊號,名義上,還可以統治滿洲國,前路依然漫漫,但比起他自己像無頭蒼蠅一樣努力,要好了太多,比起這個,犧牲一點自由,又何妨呢?

所以,溥儀應該是欣然應允的,只是最終,這也都是黃粱一夢,這皇冠,他再也戴不上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