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当伪满洲国皇帝,是自愿还是身不由己?

历史知事


溥仪为了圆他的“皇帝梦”,一错再错,当时他并不知情,是被骗去的。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这是日本全面侵华的第一步。为了掩人耳目,1932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寓居天津的溥仪终于被日本侵略者选中,去长春出任伪满洲国“执政”。

几天前,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接到关东军的命令,秘密来到天津,找到住在静园的溥仪,劝诱他去东北,牵头成立由日本人操纵的“满洲国”。他对溥仪说,关东军对“满洲”绝无领土野心,只是“诚心诚意地,要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的新国家”。

这一次,溥仪动心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这个后裔,自从被渴望共和的中国民众赶下皇帝宝座,一直留恋他仅仅享受过不足3年的无上尊荣。现在,给他提供过庇护的日本人,似乎又给了他一个复辟皇权的机会。他还有几分犹像,溥仪固然日夜盼望“重登大宝”,但对于建立一个新国家这样的大事,还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他向土肥原刨根问底:“你所说的这个新国家,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土肥原闭着眼睛撒了一个大谎:“我已经说过是独立自主的,是由宣统皇帝完全做主的。”

溥仪还是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便说:“我问的不是这个,我要知道,这个国家是共和还是帝制?是不是帝国?”

土肥原含糊其辞地说:“这些问题到了沈阳都可以解决。

满脑子复辟梦的溥仪却不含糊:“不!如果是复辟,我就去,不然的话,我就不去。”

土肥原立刻顺着他的话说:“当然是帝国,这是没有问题的。”

溥仪这下来劲了:“如果是帝国,我可以去。”

土肥原见目的已经达到,高兴地说道:“那就请宜统皇帝早日动身吧………祝陛下一路平安。”

溥仪没想到,他和土肥原的这次秘密会见,很快就被报纸披露出来。记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土肥原此行的目的,是要把溥仪搬到东北去做傀儡。

看了当天的报纸,溥仪在静园召开了一个“御前会议”,要听听一班旧臣的意见。他听着大家激烈的辩论,嘴里没有表态,心里却认为反对他立刻出山的陈宝琛“忠心可嘉,迁腐不堪”。他把社会上对他的规劝和警告,一概置之不顾。

老奸巨滑的土肥原,为了达到目的,又耍了个诡计吓唬溥仪,要让溥仪觉得天津不可久留,坚定去东北的决心。

有一天,溥仪正在听谋臣给他讲帝王之道,突然,贴身侍从祁继忠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连声喊道:“不好了!炸弹!两个炸弹!溥仪瘫在沙发上,吓得站不起来,好不容易オ问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刚才有个陌生人送来一筐礼品,说是原东北保安总司令部顾问赵欣伯差他送来的。他放下礼品,匆匆告辞而去。祁继忠按照惯例检查礼品,只见水果筐子里赫然躺着两枚炸弹!静园的居民们惊魂未定,日本军警闻讯赶来,检验炸弹,得出结论:是张学良的兵工厂制造的。

这件事当然是土肥原一手炮制的。祁继忠是日本人收买的间谍,他伙同日本特务,把炸弹放进水果筐里,演出了上面的闹剧。

第二天,土肥原派翻译过来对溥仪说:“宣统皇帝不要再接见外人了,还是早些动身吧。”

溥仪想到昨天发生的事情,想到这两天收到的一些恐吓信:“如果你不离开此地,当心你的脑袋!”溥仪还想到一件更可怕的事情:祁继忠接到维多利亚餐厅一名茶房打来的电话,告诫溥仪近几天不要去那里吃饭,因为有些形迹可疑的人,好像衣服里藏有电刀,准备刺杀满清末代皇帝。茶房还认出那些人都是张学良派来的杀手。

土肥原一手安排这些圈套,溥仪蒙在鼓里,越想越怕,便对土肥原的翻译说,好!请你尽快安排吧。

翻译说:“遵命!为了陸下的安全,请不要告诉不相干的人。”

一天傍晚,按照日本人的安排,祁继忠把溥仪藏在一辆敞篷汽车的后箱,悄悄开出了静园。土肥原叫日本浪人在天津制造暴乱,掩护他们出逃。他们顺利地通过各个路口,溥仪在一家日本饭店换上日本军装,改乘日军司令部的军车,畅通无阻地到达英租界码头,登上一艘没有灯光的小汽船。船上堆了沙袋和钢板,还暗藏了一大桶汽油。这桶汽油是土肥原专门为毫不知情的溥仪准备的,按照计划,只要溥仪一行被中国军队发现,日本兵就会把它点燃,让溥仪和汽船同归于尽。

危机四伏的小汽船,载着溥仪的复辟梦想,把他送往黯淡的前程。土肥原的阴谋

得逞了。溥仪辗转路过旅顺、沈阳,3个月后,溥仪到达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1934年3月1日,在日本导演下,溥仪在长春“称帝”。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在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郊外的杏花村拍摄了溥仪的登极大典。溥仪身穿清朝皇帝的龙袍,举行即位的郊祭仪式。

日本关东军与薄仪对用何种方式举行皇帝即位大典的想法大相径庭。关东军承认溥仪是“满洲国皇帝”而不是“大清国皇帝”,因此要溥仪穿“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而不是清帝的龙袍。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决定溥仪先穿龙袍举行登极告天礼,再穿“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在“勤民楼”举行即位典礼。

东北的三月仍然寒风凛冽,大风翻舞着溥仪身上的龙袍,在临时用土堆起来的“天坛”上,溥仪庄严地举行了告天即位的古礼,向天帝禀报自己即位。从这一天始,溥仪不再称“执政”,圆了他的皇帝之梦,过上了盼望已久的“天子生活”。即日起,“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年号“康德”。这样,溥仪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傀儡。


历史说是非


这个问题,对于溥仪来说就是: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皇位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对那个皇位说我爱你。

这大概就是溥仪对皇位的内心写照。至于说溥仪到底是自愿还是身不由己,我想既然他没有在伪满洲国的皇位上每天以泪洗面,那至少说明他还是喜欢这个皇位的。所谓到底是不是身不由己,全靠溥仪法庭上的一张嘴。不过我们要明确的事实是,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个机会让已经失去天下的你,重新掌握天下,你会心动吗?

所以静夜史认为,当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内心还是自愿多一些。溥仪在伪满洲国登基,可以说是满清遗老和日本侵略者一拍即合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复国之梦从未消弭

溥仪是一个命苦的人,在懵懂无知的年纪被扶上帝位,而在年纪轻轻时又被剥夺一切,溥仪的童年可以说相当坎坷。

不过作为亡国之君,溥仪的命却出奇的好。在清朝倾覆时,溥仪没有像南宋的亡国之君一样为清朝的社稷殉葬。不仅没有,而且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还对溥仪行外国君主之礼,并每年给予400万两白银作为清朝皇室使用。

应该说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走下去,溥仪可能会在紫禁城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平平淡淡安安稳稳。

但是溥仪以及身边的满清遗老们,内心却是心有不甘。因为辛亥革命自始至终没有掀起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潮,这让满清遗老们认为清朝的灭亡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因此在他们的心中时刻装着一个复国的梦想。

终于他们等来了1917年张勋复辟。不过虽然溥仪重新登上了皇位,清朝也重新建立了起来,但是这个后清朝却只是维持了短短12天时间。

12天时间没有让溥仪过足皇帝瘾,但是却真正的让全国人民出离愤怒。很明显溥仪及清朝遗老,并没有将民国时期的优待当作安身立命的资本,反而不断变本加厉,因此关于溥仪的优待问题开始成为各方势力争论的焦点。

这种争论终于在1924年有了结果,那就是冯玉祥率领大军杀入紫禁城,将溥仪等一干人等驱逐出去。

当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虽然冯玉祥遭到了大多数人的谴责,但是对于溥仪的遭遇,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愤慨,而溥仪也真正因为这次驱逐事件成为丧家之犬,不得不迁居到天津的静园。

民国是我国社会最动荡的时期,一般而言乱世出英雄,所以溥仪及其遗老们一直在寻找机会重建大清,重新成为享受荣华富贵的统治阶级,这种思想让他们即使成为丧家之犬,也在时刻蠢蠢欲动,即使借用外部势力也在所不惜。

这时,日本人伸来了橄榄枝。

2、日本人的满蒙蓝图

一直以来,日本都有侵占我国的蓝图,而侵占大陆的开始,就是占据满蒙。

作为曾经我国的学生,日本对我国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学习和总结,并得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结论。

因为自古以来都是自北向南统一全国,因此日本认为,占据最北的满洲以及蒙古地区,就等于夺取了征服我国的先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从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准备。

甲午战争是日本入侵我国的一次军事冒险,取得巨大成功,割让了辽东半岛和宝岛澎湖,不过因为三国干涉还辽,入侵东北暂时搁浅。

1904年,日本卷土重来,在东北和沙俄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并击败沙俄,取得了在东北的势力范围。此战虽然未改变东北被侵占的事实,却在客观上保全了东北,因为日俄战争前的东北已经被沙俄实际侵占。

随后,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并扶持张作霖取得东北的统治权。

1928年日本炸死张作霖后,开始加紧对东北的入侵,终于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可以说,从染指东北到实际占领,日本步步为营,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野心。

但是,此时的国际社会已经今非昔比,日本再也不可能像20世纪之前明目张胆地扩张殖民地了,而且此时的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不愿意日本和自己争夺在华权益,所以日本需要一个委婉的方式。

如何委婉?当然是扶持傀儡,将日本打扮成匡扶正义的解放者,由于没有那么明目张胆,西方列强也找不到压制日本的理由。而且英法等国也不支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诉求,所以日本即将得逞。

于是日本开始寻找合适的傀儡,因为征服东北是染指蒙古的前奏,所以这个人要在蒙古有威望。因为清朝和蒙古的盟友关系,很明显清朝废帝溥仪很合适。

在溥仪和清朝遗老们看来,虽然日本人狼子野心,但是投靠日本不会有人身危险,而且可以摆脱民国军阀的控制,最重要的是有恢复大清社稷的可能,所以溥仪心动了。

不过此时的社会各界尤其是国民政府也在密切关注溥仪,虽然做好了监视溥仪的准备,但是架不住日本派遣间谍川岛芳子的瞒天过海。

等到溥仪乘船到达营口进入日本人的势力范围,虽然溥仪摆脱了国民政府的监视,却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失去了人身自由。


不过虽然和预想的差很多,但溥仪仍然在伪满洲国皇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毕竟是一个自私的人,即便没有人身自由也还有皇位不是?即便不能号令天下起码能锦衣玉食,这就是溥仪的真实想法。

因为先前自愿,所以身不由己!不过再身不由己,内心也是很欢喜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末代宣统皇帝溥仪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时代的变幻与地位的差别决定了溥仪难以简单。

从慈禧太后选择他登基当皇帝,溥仪不过是3岁的孩子。到了1912年,溥仪与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仍然是6岁的孩子。从这个角度来说,溥仪是身不由己的。皇帝听起来是九五之尊,万人之上,但是末代皇帝的命运一般都比较悲惨。溥仪退位之后,本来按照优待政策,如果严格执行,是能够安享一生的。但是,无论是张勋带领辫子军让他复辟,还是冯玉祥干脆把他赶出紫禁城,此时的溥仪心里带有很多不甘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身不由己的荣耀,只有无可奈何的低落。

在民国建立后,溥仪受到英国老师庄士敦的影响,还一度打算出国留学,并藏好了经费。然而,时代没有给他充分的自由与选择。特别是一件事,让已经在天津居住的溥仪非常愤怒,那就是孙殿英盗挖了清朝皇帝的东陵,导致乾隆慈禧的尸骨都暴露荒野。溥仪作为一个曾经的皇帝,没有办法,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日本人借机拉拢,他当然是动摇了,这时候他是自己选择做伪满洲国皇帝的,想恢复曾经的荣光。然而,溥仪还是嫩了一点,作为傀儡的他无异于与虎谋皮,这个道理还是没有参透。

皇帝梦只是属于溥仪个人的,不属于民国百姓的。逆潮流而动,还被日本人摆布,溥仪失算到底了。

不仅帝制已经适应不了时代,就是所谓的血统皇家也不过是镜花水月,溥仪打错了牌,用错了筹码。当然,意愿与身不由己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界限。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清朝结束后,由于民国的《清室优待条约》溥仪得以居住在皇宫中,随着他渐渐长大对西学产生兴趣,再加上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和一个洋派皇后婉容的影响,溥仪居然剪掉了鞭子,穿起来西装,连生活方式都是一副西洋做派。可以说这个时候溥仪正在遭受西方新思想的冲击,并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被冯玉祥赶出皇宫以后,溥仪有过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在天津静园暂时安身。就在溥仪最困难的时候日本人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许诺他到东北去做满洲国的皇帝,帮他光复大清等等。应该说此时的溥仪是动心的,第一因为他此时的心里仍然有光复大清登基为帝的思想在。第二他被冯玉祥赶出皇宫,自己朝不保夕。第三民国政府虽然对溥仪前往东北之事加以干预,但是力度有限,再加上日本人周密计划,溥仪个人对民国政府又充满了不信任,才 让日本人捷足先登。

虽然溥仪前往东北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但不可否认归根究底还是溥仪的封建皇帝思想,使他走上了通敌的第一步。

溥仪这一生的命运可以说完全不由他自己掌控,小时候慈禧立为皇帝,在东北做了日本人的傀儡,成了笼子里的金丝雀,只有新中国成立之后,暮年的溥仪才换发了新的人生。


历史中的酒囊饭袋


关于溥仪当伪满洲国皇帝这件事,纵横认为应该这样看,日本人对溥仪进行诱骗,让溥仪认为可以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可以完成复国,可以说当伪满的皇帝有日本人的诱骗,也有溥仪的自愿,但是溥仪绝对不是想去当傀儡皇帝,知道自己是傀儡的时候,已经身不由己了。

溥仪内心深处的复国梦是其担任伪满洲皇帝的重要原因

三岁就当皇帝对于大多是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到了溥仪这就成了梦魇,因此仅仅当了三年皇帝的溥仪还没懂事就退位了,到1917年溥仪被张勋推上皇位,1924年又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对于溥仪来说,这一切都来的太过剧烈。

尤其是在被冯玉祥赶出北京后,让溥仪对于军阀极为痛恨,也让溥仪饱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此,溥仪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他一直身处皇宫,走出紫禁城后意味着他要面对这个看起来对他不太友善的世界,在载沣的府邸,溥仪心中开始新生怨恨,并且希望能够出洋,但是这个希望随后就在冯玉祥的监视之下破灭了,溥仪可以看作是被囚禁在载沣的府邸。

当时的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并不甘心失败,当时溥仪退位在他们看来就是受到了袁世凯的逼宫,袁世凯是个大逆不道之人,现在袁世凯死了,溥仪很有机会恢复帝位。

如果溥仪能够心甘情愿的当一个平民,可能事情就不会有后来的难以收场,但是溥仪毕竟不是普通人,从小就养尊处优惯了,并且接受的都是封建皇权的思想,根本就不甘心当一个小老百姓。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只有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人。

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溥仪希望寻求外国势力的帮助,到了天津之后,溥仪就开始筹划复辟的事情了。尤其是孙殿英挖掘清东陵后没有得到惩治,就更加让溥仪意识到,如果不能变强,只能被人欺负。

日本人对溥仪的诱骗,使得溥仪身不由己的当了傀儡

溥仪是一个坚定的复国主义者,并且一直想要当皇帝,这种思想被当时的日本人所利用,对溥仪进行诱骗,一步步把溥仪推到了伪满洲国皇帝的位置,也就是大汉奸,这是身不由己的。

这里面有一个叫作郑孝胥的人一直积极充当日本人和溥仪之间的联络人,希望溥仪依靠日本来复国。郑孝胥曾经说过“苟不能复辟,何以自解天下”,一方面拉拢日本人帮助复国,另一方面说服那些不亲近日本的清朝遗老。

实际上日本人早就看中了溥仪的“潜在价值”,在溥仪被赶出皇宫后就积极主动的联系,为溥仪安排后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溥仪离开北京到天津去居住了,同时也受到日本人的监控。

这一段时间溥仪和日本人活动的很频繁,张作霖都劝溥仪少跟日本人来往,当时的溥仪脑子里全是复国的念头,别人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

九一八事变后,溥仪的处境更加危险,可以依靠的人也越来越少,那些北洋老军阀都相继倒台。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不断拉拢溥仪,告诉溥仪他很有可能复辟,日本人会帮助他,尤其是日本的大特务土肥原贤二亲自来游说溥仪,告诉溥仪日本人发动九一八就是为了让溥仪复辟,在这样的引诱下,溥仪再也不犹豫了,直接答应了日本人的所有条件。

1931年天津事变中,借着动乱溥仪潜入东北,1932年溥仪担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改为皇帝,年号康德。


史论纵横


身不由己谈不上,自愿的因素多一些。

实际上,溥仪当伪满洲国皇帝可以看作是一场交易,溥仪和小日本各取所需罢了。

彼时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东北全境。在此基础上,日本决定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1932年,他们选中了清朝废帝溥仪,随后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帮助溥仪潜至奉天,后来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日本人扶持溥仪当上了伪满洲国皇帝。至此,日本人的目的基本上达成。

那溥仪呢?他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尚未满三周岁,只知道哭。见了濒死的慈禧,嚎啕大哭。再加上童年时代的溥仪经过旧制度的“洗脑”,他的脑子里其实装满了“效法康乾”“光复旧物”“还政于清”等梦想。

溥仪其实不是一个心地单纯的孩子。

溥仪心有不甘。所以当日本人拉拢他时,很难说他没有心动。


倩仔的历史茶馆


两者皆有吧!

人家本来是中国最大的土豪,你一下子把人家给撸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屌丝。然后,有一个新的机会让他再成为土豪,他会不愿意?

小日本侵略中国,这是人神共愤的事情,当小日本的傀儡,能有什么好下场?相信这一点溥仪也是知道的。但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在军国主义的威逼利诱下,不敢作破罐子破摔的溥仪只能是半推半就地接受这个事了。

事实上,溥仪也是很值得同情的。没有直接证明过自己的能力和好坏就被定性了。

好比一个富家子才继承遗产,银行密码、产业基地等状况都还摸清楚,就被打土豪打掉了,却终身背上了一个“败家子”的称号。

冤啦,无奈啦


老易说事


我认为多一份儿还是他自愿的虽然也有历史因素的影响。首先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在统治被推翻以后肯定会想着复国,要不然会觉得对不起祖宗。但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靠他自己基本上实现不了这个愿望了。国内军阀割据都不可能能为他复辟的支持。这个时候日本人对他抛出橄榄枝他自然是欣然接受,据说蒋介石在得知日本意图让溥仪做伪满洲皇帝的时候,派人找过溥仪愿意尊他皇帝号,终身供养。但那时的溥仪还是一心想着复辟自然根本不觉得蒋介石的条件有诱惑力他知道蒋介石给他的只是个空架子,所以日本人成了他最大的希望,也是因为如此他为了他的皇帝位为了恢复大清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撇比道人


人家自己早说了好吧,为了能当大清的皇帝干啥都行,不就是认日本人当爹吗,这没什么不能接受的,人家当年努尔哈赤还认李成梁当爹呢,这都是老传统了,继承祖宗的优良品质,说不定人家哪天就翻身了呢


七个名字真不容易


还是自愿的成分居多,自愿之后,也没有太多自由,也算是身不由己,但相比光复大清基业的理想,这点身不由己也就不算什么了。

溥仪很不幸,出生在清末,又被推上了帝位,很多东西都是祖上造孽,后果由他来承担。

作为末代帝王,他肩负着光复大清的重任,但是当时国民的思想意识早就觉醒了,封建体制越来越不得人心,他是在逆水行舟,而且,当时的军阀们虽实质上谋求独裁,也有有局限性,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支持他。

他只在日本这边还有点用,他会不知道自己是个傀儡吗?当然不可能。但是他还是去了,去了之后,他可以有皇帝尊号,名义上,还可以统治满洲国,前路依然漫漫,但比起他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努力,要好了太多,比起这个,牺牲一点自由,又何妨呢?

所以,溥仪应该是欣然应允的,只是最终,这也都是黄粱一梦,这皇冠,他再也戴不上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