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沒有本事的人越會讓人不舒服呢?

周維麟


早些年,網上曾流傳這麼一句話:“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以本事和脾氣將人分為三等,實在巧妙。

這裡所說的“本事”應為能力和水平,有書君覺得,更細緻點說,有本事的人應是在他擅長或工作的領域或行業中有突出表現的人,比如說,一個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那他就應該是一個有本事的人;一個農民靠著自己在地裡的辛勤勞作養活了一家人,那他也應該是個有本事的人等等諸如此類,掙大錢或當大官的當然是有本事的人,但絕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與這些有本事的人能力大、本領大、有作為相反,沒本事的人顯然就是那些沒技術、沒能力、無作為的,這就意味著這樣的人一般是沒有上進心、責任心,不願學習也不願付出的,往往做不好事也做不成事。

按照“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的說法,這類人在做事待人時的脾氣卻是很大的。有書君有個前同事叫大豐,在公司同一份工作幹了6年,與他一批進來的幾個人要麼升了職加了新,要麼帶著光彩的履歷跳了槽,只有他6年前是職員6年後還是職員,工作馬馬虎虎,能力一般還不善學習,實在算不得是一個“有本事”的人。但大豐的脾氣之差卻是在公司出了名的,易怒,且只把怒氣撒在實習生或是剛入職的職場新人身上,讓人著實反感。就像電視劇裡的橋段一樣,大豐讓一個實習生卻替他買杯不加糖的咖啡,不知中間出了什麼波折,總之大豐喝了一口,就對著實習生破口大罵,把小姑娘罵得直掉眼淚。

另一邊,與大豐同一批進公司的阿浩就優秀多了,這種優秀不僅表現在他出色的學習和工作能力上——為公司促成好幾筆業務,連升兩職,還表現在他的待人接物上——最受實習生和新人歡迎的“老員工”,為人謙遜低調,比如讓實習生幫自己買咖啡這種事,阿浩從不會做,他的批評僅限於工作和業務上。

在成年人的社會里,大豐和他的作為就詮釋了“越沒本事的人越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不僅是實習生、新人不舒服,大部分同事也都不舒服,不願跟他一起工作。曾經公司有次活動兩人一組執行,和大豐分到一組的同事B後來說,大豐很愛推卸責任,甚至交上來的方案錯字連篇、語句都不通,直接甩給B,無形中增大了B的工作量不說,到最後還要搶功勞,“與這種人相處怎麼可能舒服?”B最後說。

生活中的大豐,32歲還沒有女朋友,據說之前已經談崩了好幾個相親對象,現在已經沒人為他牽線做媒了。

從大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沒本事的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並不順利,他的價值無法在社會關係中得到體現,無法收穫認同感,而人作為天生的演員,天生就喜歡活在眾人豔羨的目光裡和聚光燈下,所以當身邊的人不認同不接納他時,他的內心會得不到滿足,會失去平衡,會佈滿陰霾,他需要發洩,就會把心底的陰霾折射進現實世界,籠罩在黑暗中,怎麼會讓人覺得舒服呢?身邊的人於是抗拒這種黑暗,以各種方式掙脫,比如排擠他,冷落他,指責他等等,他會變得更具陰霾……這就像一個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越不舒服越掙脫,越掙脫越排擠越不舒服。

另一方面,在有書君看來,當你說一個人“沒本事”的時候,語氣通常是帶著輕蔑的,這個人肯定是不如你的,至少是沒有比你強,所以你才會覺得這個人沒本事。打個比方,就像參加同學會,那些若干年後比你混得好的老同學總能獲得尊重,也許在和他相處時你先入為主,根本就不會考慮與這個人相處時舒不舒服的問題。這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代入,也是缺點的縮小。以大豐那件事為例,如果同樣是因為實習生買了一杯自己不喝的加糖咖啡而對其破口大罵的人是部門經理,而不是一個跟你一樣甚至還不如你的普通職員,你也許並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有書君覺得,“有本事沒脾氣”的“上等人”是最值得尊重的,跟這樣的人相處必定是很溫煦與舒服的,因為這類人是極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通常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但願我們都能成長為這樣的“上等人”,讓別人,也讓自己感到舒服。


有書快看


這個問題真應驗了我剛剛碰到的事。

辦公室招了一位新人,是個年輕的小姑娘,圓臉,整個人胖乎乎的,看著人畜無害的樣子。

看了一下她寫的簡歷,認了半天才只認識幾個字,三本院校畢業生,在房地產中介上過一年班,在一個商貿公司上了一年班,現在到這裡來了。

因為前面小姑娘臨時有事,需急招,就先叫這個小姑娘試試。

第一天:小姑娘上班了,辦公室人來人往,小姑娘的屁股就沒有挪開椅子。不過,喝水的杯子和吃飯的碗都帶了,到點準時吃飯。

第二天:上午8:20小姑娘到辦公室,直接坐在椅子上了,開電腦,吃早點,看淘寶。任憑辦公室的老員工做衛生做的黑汗水流的,視而不見。

中午到吃飯的點,不見了,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嚇得領導以為誰欺負她了,到處責問周圍的人。

一天下來,就只上廁所喝水才看到有動靜。

第三天:領導和她說,有事打聲招呼,不然不好處理,小姑娘不回答,既不點頭也不搖頭。

開始工作,說會電腦,要她打個表格,一上午沒有動靜,問她,說有些地方不會。門鈴響了,她似乎就沒有聽見。


基本上手機不離身,手機和電腦全部是購物和聊天網頁。

她像有個拒人千里之外的磁場,讓人不能靠近。沒有看到工作方面有哪些超高水平,又沒有超高的情商,卻有讓人不舒服的吸引力。

往往這樣的人,有超強大的內心,自我感覺良好。如果學歷,見識,家教達到一定的程度,應該不會有這樣的反應吧?


花妖呀


讓別人舒服,就是一項很大的本事(情商高),有利於把事情辦成,同時還能兼顧他人利益,形成雙贏局面。讓別人不舒服的情況,一般有三種:

一是侵犯了別人的利益,無論你情商再高,你佔便宜別人吃虧,無論如何別人不會舒服;二是管理嚴格,讓人感到沒有時間自由或者沒有自尊,即使你管理嚴格是為了他好,他依然不舒服;三是沒本事的人故意讓別人不舒服,別人不舒服,他感覺自己才舒服,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心態,大家都不舒服,泥地裡滾豬都髒才好呢。

自古以來有一句老話,話糙理不糙: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沒本事的人,讓別人不舒服,主要有三種心態:

一是無知者無畏。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怎麼讓別人舒服,有時候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做。由於沒本事,往往見識短,格局小,小裡小氣,讓別人不舒服。舉一個例子:我們去參加婚姻,你的窮親戚往往大呼小叫,招呼你快過來搶座,這桌的肘子大,你快過來坐啊。一群人看著你們,你覺得丟臉,他覺得還是為你好呢。

二是嫉妒眼紅心理。沒本事的人,一般不反思自己的沒本事的根源在哪裡,而是怨天尤人,別人混得比我好,都是別人走了歪門邪道。我不屑同流合汙,所以我混得不好。比我混得好的人,沒一個好東西,所以,他仇恨別人。我都混成這個樣子了,憑什麼讓你舒服?有時候,就是一種眼紅嫉妒加仇恨心態吧,非要折騰點事出來,讓大家都不舒服。

三是逆反心理,引起注意。沒本事的人,首先不會顧全大局,因為他是被群體拋棄冷落的人。比如,一個團隊裡,最沒本事的人,往往脾氣最橫。別人遷就他,他以為別人害怕他,害怕他什麼?害怕他攪局,有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態。你們認為我沒本事,瞧不起我,我偏偏逆反,做出讓你們不舒服的事情來,引起你們重視我。比如,一個好事,他偏要陰陽怪氣說風涼話,故意拖後腿,攪黃了才好呢。這樣,你們就知道我的厲害了吧。好事,我不會辦,但我會壞你們事。

其實,我們普通凡人,沒本事的居多。大多數凡人,都是本本分分的,不惹事,不招事,安安靜靜地過自己的小日子,一般不會故意讓別人不舒服。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那些有錢有勢的人,讓老百姓不舒服,回到文頭,因為他們侵犯了共同資源,侵害了普通人的利益。這樣的惡人,憑什麼讓他們舒服;讓惡人舒服,就是普通人的懦弱。


職場火鍋


社會上確實有這種現象存在,但這只是一小部分人罷了。

您說的這種情況往往與個人修養有關。修養好的人,無論是有本事或沒本事,都會讓周圍人感到舒服。修養不好的人,無論是沒本事還是有本事,都會讓周圍人感到不舒服。所以修養好不好與本事高低,有時沒有必然的關係。

那麼,為什麼會有越沒本事的人越讓人感到不舒服的情況存在呢?借用舊上海灘大亨杜月笙曾經說過的話:人分四等,一等人是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是有本事有脾氣,三等人是沒本事沒脾氣,四等人是沒本事有脾氣。

這個總結相當的精闢,社會上所有人都可以歸類為這四種情況,您說的這種情況就是最末一等的人,既沒本事也沒修養。現代社會給這種人冠了一個新名詞叫“垃圾人”。


保健生活錦囊


一個人有沒有本事,每個人的標準並不一樣:有人認為能賺錢是有本事的,有人認為能做高官是有本事的,有人認為能成為專家是有本事的,還有人認為朋友滿天下是有本事的。

關鍵問題是:為什麼這個人會讓我不舒服

1、可能是這個人的情商不高,接人待物,為人處事的能力不夠,一張嘴就讓人生氣。做事也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2、可能是這個人的性格、說話做事的方式恰巧是我不喜歡的。
我喜歡說話溫柔的,他恰好是個有一說一的人;我喜歡做事直爽的,恰好他是個嚴謹小心的。好比張飛遇見了林妹妹。


3、還有一種可能比較扎心,這個人可能不重視我。我舒服不舒服,他不在乎。他也懶得花心思照顧我的感受。甚至遇到奇葩,我越不舒服他就越開心。

逯曉風


有些人看沒本事的人感覺不舒服,我想無非就是三個感覺:形象看著不順眼,說話覺得不中聽,做事感覺不靠譜,如此而已。

什麼叫沒本事呢?無非也是三個表象特徵:無才,無錢,無能。中國人很勢利的,一個人要是沒本事,不但外人看不起,就是自己的親人也會嫌棄的。所以,兩口子打架的時候,經常聽到女的說:“我真是瞎了眼,怎麼看上你這麼個窩囊廢”。人要是窩囊了,甚至連自己的爹孃也會瞧不起,“作孽呀,怎麼就生了你這麼廢物”,這樣的話不是經常聽到嗎。

為什麼沒本事的人會被人看不起,也就是題主說的感覺舒服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不注重儀表形象。俗話說,佛靠金裝,人靠衣裝。人要是沒本事,就不太注意儀表穿著,往往給人一種邋邋遢遢的印象,所以看起來感覺不舒服。

二,往往偏於固執。人越沒本事,越不想讓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有時越固執。與人交往的時候,就會一根筋。跟他說話,簡直是對牛彈琴,讓人很不舒服

三,處事不夠大方。沒本事的人,都是羅鍋上山-錢短。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處事免不了就會扣索一點。一些為人豪爽,出手大方的人肯定看不起。

四,喜歡發牢騷。既沒能力又沒錢,但是也有自尊心。當自己的想法與現實差距太大的時候,牢騷就不可避免,比如抱怨命運不公。這在有些人看來就是負能量爆棚。

五,容易失去自我。自己沒本事,就不敢發表意見,所以總是附和別人,甚至是討好別人。當一個人失去自我的時候,必然被人另眼相看的。

六,愛面子。心理學有一句話,一個人越缺少什麼,就會越炫耀什麼。沒本事就會沒面子,所以就更加好面子。所以,越沒本事越喜歡打腫臉充胖子。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2.每天掰開了揉碎了給你講講職場和管理那點事。如果感興趣,關注本頭條號就可以免費閱讀相關管理文章了。



管理那點事



所謂沒本事,是指能力低下,難有作為,不能自立的生存發展狀態。沒本事的人,一般缺乏進取心,不肯學習、不願付出,眼高手底,沒有一技之長,又缺乏踏實肯幹的精神,做不好事,做不成事。越沒本事的人不切實際的慾望越強,心態越不平衡越浮躁,越嫉賢妒能,雜念越多,負能量越大,越愛惹事生非,越不懂人情世故,越不知感恩。所以,他們說話辦事很不靠譜,很令人厭煩,讓人不舒服。

形成以上問題的原因,一是與他們成長的環境氛圍有關。比如,從小缺少教養,家庭條件優越,不勞而獲,養終處優,個人自理自立能力差,缺乏生活的磨礪等。二是與他們自我的人生追求、思想修養、行為養成、做人信條有關。比如,好逸惡勞,害怕吃苦,不思進取,半途而廢等。三是與他們缺乏自我認知、自我感覺良好有關。比如,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很差,甚至比別人還強。他們不懂裝懂,其實是在掩耳盜鈴。他們不本分、又不善良,毛病多,壞習慣多,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因此,他們是人們眼中的"垃圾人”,很讓人不舒服、不喜歡,令人厭惡,近而遠之。


老漢心語


為什麼越沒有本事的人越讓人不舒服呢?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想到了兩個問題。第一,誰沒有本事?第二,誰不舒服?

我花了一天的時間分析了一遍身邊的人。我發現:那些看似越沒本事的人,手裡卻掌握著各種資源,有揮霍的資本,通常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而那些感覺不舒服的,通常都是出身比較一般,沒有背景又必須絞盡腦汁、拼死拼活地在這個社會上刷著存在感的人。

我的表弟阿茂,就是那沒本事的人們中的典型代表。而我,是那不舒服人群中的一個。

1. 出身優越並不意味著你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阿茂是我親阿姨家的小孩,比我小半歲。我姨丈是做生意的,從小阿茂的生活就相當優越。而我的爸爸是個普通工人,從小到大,我都被灌輸著“勤奮努力是我的唯一出路”。

從我記事開始,阿茂吃著冰淇淋看著動畫片的時候,我不是在揹著唐詩宋詞就是在算著奧數;寒暑假裡,阿茂在遊歷名山大川名勝古蹟的時候,我不是在做著臨工補貼家用就是在帶著弟弟妹妹減輕媽媽的負擔......

阿茂從幼兒園升小學留了一級,從小學升中學,又留了一級。從初中升高中的時候,我姨丈給學校捐了一大筆錢,阿茂完成了升級。高考的時候,阿茂的分數連高職學校的錄取標準都達不到。我姨丈到處託人找關係,終於找到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學校讓阿茂完成了所謂的踏出社會前的最後一步。

2. 一無是處還總以為前途光明無可限量!

小時候我最不喜歡阿茂來我家或者要我去他家了。我最不喜歡他大字都認不得幾個卻總是頤指氣使的樣子。

他連最簡單的煮麵都不會,卻總是嫌棄我們家的飯也不行菜也不香。他連最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卻總是吐槽我們的計算器聲音又大外形又難看。他自己寫的字歪歪扭扭,卻總是嘲笑我們的作業本又舊又黃......

我們小時候,在親戚當中,我們家是最窮的了。不得不說,勢利眼是這個社會最普遍的現象。記憶中,幾乎所有的親戚都是搶著去巴結我姨丈的。逢年過節,親人聚會時,那些人真的是毫無底線地誇我姨丈必定虎父無犬子,阿茂以後肯定有出息,前途不可限量。

拜託,一個小學讀了七年卻連26個字母都記不全的人,我真的不知道他們所謂的前途不可限量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3. 毫無建樹卻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大學畢業以後,當我為了還清大學所借的貸款而起早摸黑在職場上摸爬滾打的時候,阿茂先是以考察市場為名遊手好閒地晃了一年。然後自認為找到了好項目,問我姨丈要來兩百多萬進行了所謂的奢侈品市場的投資。結果投資失敗,倒欠了人家一百多萬。

當我為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忘我工作的時候,阿茂真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地嘲笑我只懂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廉價的回報。

他最喜歡說我沒有老闆的格局和思維,這樣是永遠不會有出路的。而他自己,畢業兩三年的時間裡,眼高手低,據說敗了家裡好幾百萬,氣得我姨丈揚言要趕他出去。

當我真誠地邀請親朋好友一起慶祝我努力奮鬥得來的新房入住時,阿茂像領導視察一樣,一會兒說才90平方,面積太小了,一會兒說裝修得太單調了,沒有時尚感......

我心裡真的很不舒服,但此時我已經學會笑笑不說話了。

4. 沒有誰可以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

我自認為我自己是沒有仇富心理的,我也不歧視那些能力比我弱的人。可是和阿茂的相處,真的讓我很不舒服。

我不覺得自己多有本事,我只是一個平凡家庭出身的孩子,我只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我只想讓我的父母晚年過得更加安逸一些而已。為什麼從小到大,卻要承受來自他的指指點點呢?

我必須努力奔跑,無論是在暴雨中還是在烈日下,因為我沒有可以為我遮風擋雨的傘。

而阿茂,明明就是我生命道路上的一個路人而已,卻連我奔跑的姿勢,他都要添油加醋地評頭論足一番。

算了,我何必跟一個脫離了父母連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的啃老族計較呢?

或許,在我面前站著說話不腰疼已經是他最大的本事了。


24幀半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是我姑姑的真實事情:

我爸爸家裡小時候很窮很窮,我爺爺去世很早,我奶奶眼睛看不見,爸爸姊妹3人,我爸最小,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和姐姐。

我伯伯是村裡的惡棍,在我姑姑18歲時,因為和村裡人打架把人打殘了被關進去,我爸爸那時才10歲,還在讀書,這個家的重擔全部壓在姑姑身上。

那時村裡有一個口吃單身漢,他爸是弄農機的,家裡情況好些,他一直追求我姑,在我爸家最困難時給過一口糧食,由於這個口吃對我姑姑窮追猛打,我姑為了感恩嫁給了她,成了我姑父。

我姑父是開貨車的,我姑姑對他很好,家裡所有事都不讓姑父插手。而且我姑姑很上進,跟別人學裁縫,由於我姑姑心靈手巧,很快就學會了。

而且我姑姑很有商業頭腦,由於我家離廣州很近,我姑姑跑到廣州開製衣廠,沒想到越開越大,還跟政府合作過。

我姑父看見我姑將心思都花在事業上了,對我姑姑很不滿意,整天跟我姑姑鬧矛盾。他還想自己去開公司,偷了我姑五十萬去開了一家搬運公司,不到一個月就倒了。

那都是我姑姑的血汗錢啊!我姑父做錯事後還很硬氣,公司倒後也沒得到教訓,反而天天去打牌,輸了差不多快20萬。

我姑父就是那種典型沒本事但還要逞強的人:特別愛面子,遇到問題只會口吃,不會解決問題,從來不會反思,也不願意顧家。

有時挺為姑姑感到不值,有人勸姑姑和他離婚,但都被姑姑拒絕了,主要是看在孩子的份上吧!

前幾天,我爸爸甚至聽到謠言,說我姑父在外面亂來,對不起我姑姑,真希望我姑姑能早點離婚,就怕姑父到時候搶孩子,到時候我會建議姑姑請個律師!

有一種愛叫點贊,喜歡的話,點個讚唄!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了不起的醫生# #真相來了#

深圳怡寧心理健康


為什麼越沒有本事的人越會讓人不舒服呢?

首先我們得弄明白什麼樣的人才是沒有本事。根據我們正常的理解,如下三個人應該算什麼有本事的,第一,沒有謀生的技能技術技巧;第二,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情商低的人;第三,不能正確處理事情,老把事情做砸的人,屬於智商比較不高的人。

知道了沒有本事的三種特性,我們就可以逐一來分析為什麼越沒有本事的人就會越讓人不舒服了。

沒有謀生技能技術技巧的人

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得有安身立命的資本,這個資本亦或是一門技術,一種技巧,或者是一種資源,有了這些之後他才有機會從社會中獲得財富,才能讓自己生活得充實和幸福。現在社會已經不是男耕女織的社會了,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就要求人們分工合作,也就普遍要求人們在某一領域有獨特的專長。只有擅長某項工作,他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並實現自己的價值。

如果沒有這些技能技術技巧,那麼這個人就不可能被人家長期僱用,他只能從事勞動強度大,技能低的工作,而相應的這種工作的工資很低,這種情況會讓他產生自怨自艾怨天憂人的情緒,或嫉妒或仇富,總之這種負能量的情緒,普遍不為人們所接受,所以他也就經常讓人不舒服了。

因為自己收入不高,經濟條件差,所以這種人往往為了蠅營小利而錙銖必爭斤斤計較,甚至不顧情義與道德做出損人利己的事兒,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搞得異常緊張,這才讓大家不舒服。或者因此產生自卑,讓他對周邊的人,採取逃避或者敵對的態度,這樣與人的關係更加處理不好。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為他經濟條件不好,所以他無法正常的融入到經濟條件好的人的圈子裡,如我們平時笑話的一般:一毛錢以上的活動不要喊我。所以他不能參與,不能理解,不能支持其他人的建議和決定,從而讓人覺得他很掃興。

這種情況遵循越來越的邏輯,即越沒有謀生技能技術技巧的人,經濟條件就會越差,與人相處就越不會很愉快。

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

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人情商不會太高,平時我們生活中經常碰到這樣的人,好好大家一起聊天,結果他(她)一來,三句兩句就把天聊死了,本來興致盎然的大家頓時覺得索然無味,這種情況還算好,至少人畜無害。

有些人待人接物,不懂基本禮儀,不會使用恰當的措辭,本來很正常的一件事,甚至是一件好事,經過其手,可能讓人產生誤會,給人傷害。辦公室曾經招了個文員,負責臨時接待一下客戶,正常人會說:您請坐,我給您倒杯茶。然後去倒茶,倒了茶之後雙手遞給客戶並微笑著對客戶說:您請喝,注意別燙著。但是這個文員倒了茶單手遞給客戶,一字千金的說了一下:給。那麼這個給字能讓人心裡痛快嗎?又能讓單位把她留在這個崗位嗎?

好心辦成壞事,更多的指辦事過程中沒有很好的掌握人際之間的那層微妙關係,讓人不高興,產生誤會甚至傷害經常得罪人這就是情商低的一個集中表現。如果我們碰到這樣的人,本來好好的心情一下搞砸了,誰都不會覺得自己舒服。而且情商越低,給人越不舒服。

不能正確處理事情,老把事情做砸的人

關於這一點,其實是上述兩點的集中表現,但層次更高,所以單獨列出來。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使用技巧技能,還要與人溝通與合作,如果技巧技能達不到要求,或者與人溝通困難,不能團結人,那這件事處理起來就會比較吃力甚至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當別人把一個失敗的結果擺在你面前時,你會歇斯底里的罵他是個廢物,失敗次數越多越徹底他就越廢物,你與這樣的人處在一起,你會愉快嗎?


社會狀態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沒有本事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也會逐漸的被邊沿化,然後從你的視野裡消失。那些出現在你身邊但卻被你認為沒有本事的人,你如果仔細去分析一下,人家肯定有其他人所不具有的特質或者作用。所以正常的評估一個人,有利於我們與身邊的人搞好關係,讓自己儘可能的生活得舒服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