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自幼聰慧,深得李世民寵愛,最終為何選擇逼宮造反?有何史料記載?

崔中鶴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大兒子,也是嫡長子,從李世民繼位那天開始,他就是大唐帝國皇位第一繼承人。從名字就可窺見一斑,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據說這名字還是爺爺李淵給取的。

李承乾從小聰明伶俐,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也非常寵愛這個兒子,《舊唐書.李恪、李泰、李承乾列傳》記載:時年八歲,性聰敏,太宗甚愛之。做了父母的網友也都會有這種感覺,父親對長子總有高出其他子女的期望,往往也要求更嚴。

但李承乾讓他十分失望。長孫皇后在世的時候對兒子管的嚴,李承乾年紀也小,不敢造次,公元636年,長孫皇后去世,17歲的李承乾開始無拘無束,從此走上了黑路。

要說17歲也不小了,現在很多17歲的孩子都上大學了,古人17歲更是早已成家立業,但李承乾久居深宮,家庭教育看起來十分良好,心理年齡卻極度不成熟,說一套做一套,愛耍小聰明,不僅不努力學習怎麼做個好太子,還經常惡作劇。最讓李世民不能容忍的是,他私自收留男寵。《舊唐書.李恪、李泰、李承乾列傳》記載:有太常樂人年十餘歲,美姿容,善歌舞,承乾特加寵幸,號曰稱心。

古代雖說男風盛行,但寄予厚望的兒子小小年紀寵幸男寵,這是半生金戈鐵馬的李世民無論如何無法接受的,他一怒之下殺了稱心,但兒子沒有絲毫悔意,還偷偷在宮裡為稱心燒香祭拜。

如果只是這些事情,李世民還不會廢掉李承乾,在他看來,兒子不懂事,就那找幾個師傅好好教育,比如魏徵、于志寧、張玄素,都是當世大家,所謂“有教無類”,聖賢書多讀幾本,再有名師指點,自然就懂事了。

但李承乾可不這麼想,他十幾歲的時候腿生病,走路變的一瘸一拐,這讓他十分自卑。雖說古人沒有規定瘸子不能繼承皇位,比如說秦厲王苻生就是個獨眼龍,晉惠帝還是傻瓜也照樣繼承大統。但弟弟李泰卻抓住這個機會大肆挖牆腳。作為嫡次子,李世民對李泰也是十分疼愛的。要知道,老爹的皇位就是幹掉哥哥弟弟搶來的,如果哪天自己的弟弟也來這麼一出,那該如何是好?慈祥的老媽早就走了,嚴厲的師父魏徵也走了,于志寧、張玄素像兩隻蒼蠅,只會說自己的不是,從來不提供幫助,如果老爹再放棄自己,怎麼辦?

李承乾雖然紈絝,卻也不是傻瓜,為了將來著想,他開始了保位之戰。

第一招,殺掉競爭對手李泰。《舊唐書.李恪、李泰、李承乾列傳》記載:嘗召壯士左衛副率封師進及刺客張師政、紇幹承基,深禮賜之,令殺魏王泰,不克而止

既然不能殺死對手,乾脆走第二招,連老爸一起幹掉,搞個玄武門之變2.0,直接上位。

尋與漢王元昌、兵部尚書侯君集、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洋州刺史趙節、駙馬都尉杜荷等謀反,將縱兵入西宮。

這場政變的中,漢王李元昌是李承乾的叔叔,畫家,因為對李世民訓斥不滿所以鼓動侄子造反;李安儼是李承乾的僕從,原始廢太子李建臣的舊臣;駙馬都尉杜荷是杜如晦的兒子,李承乾的發小;洋州刺史趙節更是個小角色,說不好聽的,這就是一群廢柴。只有兵部尚書侯君集,要能力有能力,要資歷有資歷,正是他的加入,堅定了李承乾謀反的決心。

作為凌煙閣排名十七的功臣,侯君集已經是功德圓滿,本不應該攪這攤渾水,但他卻因為在滅了高昌以後受到大臣的彈劾而心生不滿,其實他不明白,彈劾是假,天下即將太平,李世民打壓武將是真,按照他的功勞以及和李世民的交情,只要認個錯,安享晚年毫無問題,但他卻自以為是,主動找死,鼓動太子謀反。

謀反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李承乾和這幫廢柴實在不上臺面,還沒有開始就被人舉報了。

這件事情說起來很搞笑,李承乾造反大計尚未開始,弟弟齊王李祐先造反了,不能不說李家天生有內訌基因。李祐也是個水貨,造反沒幾天就失敗了,在清除餘毒的過程中牽扯出了李承乾的衛士紇幹承基,紇幹承基為了將功贖罪,就把主子李承乾給舉報了,結果李承乾造反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

李承乾竟然造反,讓李世民大吃一驚,像李祐這種陰妃生的庶子,殺一百個都無所謂(李祐外公是隋朝官員陰世師,李淵小兒子李智雲就是被他所殺),但李承乾不一樣,這可是嫡長子,繼承人,當朝太子,心頭肉啊!

遇到這種家門不幸的噁心事,一向乾綱獨斷的李世民也不知道怎麼辦好,只好組織了一個特別法庭審訊這件謀反大案,法官包括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勣、大理卿孫伏伽、中書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馬周、諫議大夫褚遂良、通事舍人來濟等,幾乎囊括了所有領導班子成員,長孫無忌還是李承乾的親舅舅,可謂考慮的十分周到。

即便如此,大家也都拿不定主意,謀反是大罪,親兒子也不行,但李世民疼愛這個兒子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如何是好?

最後還是通事舍人來濟站了出來,說:“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為善矣。”

事情到這份上,李世民知道也只能如此了,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李元昌賜令自盡,杜荷、侯君集等人全部處死。

搞笑的是, 紇幹承基舉報有功,不僅免了死罪,還加封為祐川府折衝都尉,得以安享晚年。



日慕鄉關


大家好,歡迎關注“貓叔說歷史”,一起探討歷史趣事兒。

關於李承乾,鄙人寫了三篇文章連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蒞臨我的頁面一閱,由於篇幅限制,我只能把其中一篇的片段分享給大家,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躺著也中槍,李承乾的謀反案是怎樣胎死腹中的?

李承乾作為太子,簡直鬧騰得不像話,玩兒同性戀、打老師、扮突厥人,啥事都敢幹,這讓李世民對他失望到透心涼,而嫡次子李泰在李世民的關照和偏愛下,登上了自己的事業頂峰。不僅上朝有小轎子坐,而且還經常陪著父親在武德殿批閱公文,硬是混進了朝廷的中樞決策層,大有問鼎太子之位的架勢。

實際上,明白人一看就知道,這時候的李承乾早已經一屁股坐在了火山口上,下面早已暗流湧動,隨時都有可能噴發,把這位腿腳不方便的太子燒個灰都不剩。李承乾究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還是壓根就不明白,這還真不好說,總之,他的表現就像是一灘扶不上牆的爛泥,任你怎麼勸都沒用,依舊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咱舉個例子,李世民知道李承乾搞同性戀之後勃然大怒,把那位與李承乾膩歪一起的小樂童殺了,這事兒要是放在正常人身上,肯定是找到自己的父親痛哭流涕一番,表明自己是一時糊塗,以後一定改,如此云云。可這位李承乾的做法就令人大跌眼鏡了,人家居然做了一個樂童"稱心"的塑像,日夜為他祈福燒香,更要命的是,他居然因為這事兒遷怒於父親,乾脆來一個閉門不出,連上朝也不去了,您說這不是作死嗎。

既然不去上朝,那麼,作為太子,他在家幹什麼呢?找樂子唄。簡直是夜夜笙歌,動靜很大,連外面的老百姓都知道東宮天天開派對。李世民又不傻,連老百姓都知道的事情,他能會不知道嗎,他只是懶得管這位扶不起的太子了。看來,廢黜太子只是時間問題了。有了這些跡象,李泰身邊的那幫人自然是蠢蠢欲動,必欲置李承乾於死地而後快,趕緊蒐集李承乾的小辮子吧,估計很快就用得上了。

李承乾雖然荒唐,但也不傻,不至於連自己父親的態度變化都感覺不到,更不可能不知道李泰在背後使的那些小動作,思來想去,也只有提前預備下,先養一些死士刺客,保不齊哪天就派上用場了。當然,作為太子,他身邊自然會圍著一幫死黨,這些人普遍都是賭徒,賭對了,將來太子登了基,那可是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賭錯了,賠上性命也在所不惜。那麼,李承乾的陣營都有些什麼人呢?咱揀幾個重要的說說。比如,漢王李元昌,這位公子哥是李世民同父異母的弟弟,但應該屬於李淵當初老當益壯的產品,年紀也不比李承乾大多少,可李承乾對他還是很尊重的,沒辦法,畢竟輩分高嘛;再比如,吏部尚書侯君集,咱前面說過,這是一位猛將,曾經參加過對吐谷渾和高昌的戰爭,功勳卓著,可悲劇的是,他從高昌回來卻被李世民下了獄,由此懷恨在心,把寶押到了李世民的下一代身上;除此之外,還有駙馬杜荷(杜如晦之子)、中郎將李安儼等。就這樣,一個懷揣著榮華富貴夢想的"夢之隊"就此形成,他們還煞有其事地"歃血為盟",也就是通俗說的喝血酒,至此,造反之勢初現。

按照李承乾的意思,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能造反,畢竟坐在皇帝位子上的那是自己的親爹啊,有一次,駙馬杜荷就曾經勸李承乾早點起事,免得夜長夢多,這事兒就被李承乾壓了下來,看來他還有些於心不忍。那麼,這個謀反計劃後來怎麼樣胎死腹中的呢?說起來也搞笑,真是躺著也中槍,居然被一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牽連了出來,怎麼回事兒呢?

這得從李世民的五子李佑說起,這人是個庶子,不是長孫皇后生的,生母的地位比較低一些,所以爭皇位的事兒跟他沒啥關係。眼看著這小子長大了,不能再呆在長安了,李世民就把他封到了濟州做都督,可又怕他太年輕,扛不起事兒,就給他派了個幫手,叫做權萬紀,做濟州長史,也就相當於李佑的秘書長。按理說,這種安排倒也看不出有啥不妥當,可錯就錯在,這倆人的脾氣居然是相沖的。權萬紀此人也算是個能臣,可就是嚴厲得出了名,是個能力出眾的酷吏型官員,做事兒不擇手段。李佑大概是繼承了李世民的基因,喜歡遊獵,平時出去打個鳥,掏個鳥蛋啥的,可這權萬紀偏偏不讓他出門,圈在院子裡當寵物狗供著,你要是不聽話,那我就寫信告訴你的父親,一時間,整得李佑滿腹怨氣,也沒招。

後來有一次,李佑被李世民罵了個狗血淋頭,嚇得差點尿了褲子,不用說,這肯定是有人打小報告給他穿小鞋了,李佑首先就把嫌疑人鎖定在權萬紀身上,於是,二人的矛盾鬧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不久,李世民詔見李佑和權萬紀,讓他倆一起去長安彙報工作,說說濟州最近的發展情況。李佑一聽,頓時頭皮發麻,感覺勢頭不對,這肯定是回去受罰的,不能回長安。思來想去,李佑把往日的恩怨全部都過了一遍,越想越生氣,畢竟血氣方剛,控制不住自己了,就把權萬紀射成了大刺蝟。這下子壞事了,李佑越想越怕,最後在濟州扯旗造反,要鬧革命。事兒就這樣鬧大了,當然,李佑畢竟不是造反的材料,很快就被打趴下,綁到了長安,最後被李世民賜死。

說了這麼半天,這跟李承乾有什麼關係?還別說,起初,沒人覺得有關係。可是,李佑謀反案的案子一審問,不得了了,猛料百出啊,居然牽連出了太子身邊的大紅人——紇幹承基。不用說,這傢伙很快就被抓起來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傢伙居然是個超級軟骨頭,沒等人家提審呢,就主動瘋咬了,關聯的、不關聯的全都給撂了,把李承乾謀反的方案都給說個底兒掉。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

這下壞菜了,李承乾何止是躺著中了槍啊,真是中了炮彈啊,這種爆炸性新聞很快就傳到了李世民的耳朵裡,把老李驚得下巴都快掉了。不久,李承乾被廢為庶民,發配黔州,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彭水縣一帶,兩年之後,他在這裡鬱鬱而終,走完了短暫而有苦逼的一生。至於其他同夥嘛,下場肯定不用贅述了,一個"夢之隊"就此灰飛煙滅。

歷史,往往充滿偶然性,假如李承乾這場政變要是成功了呢?唐朝又 會是個什麼樣子呢?真是難以想象。既然太子被廢了,那麼,誰會成為最後贏家呢?


貓叔說歷史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長子,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後登基馬上就立年僅8歲的李承乾為太子。唐太宗對李承乾可謂寄於厚望,請當朝最德高望重的大臣輔佐太子,還很早就讓他學著處理政務。李承乾從小就聰明,學的快,處理政務也有板有眼,“頗能聽斷”。於是唐太宗每次外出巡幸,常令李承乾留在京城監國。這說明唐太宗對李承乾還是比較滿意和放心的。

但是治理國家光有聰明機靈是不夠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李承乾性格中的缺陷逐漸暴露了出來。李承乾太貪玩,且自控能力弱。飛鷹走狗,遊畋無度,以致荒廢學業。開始李承乾還怕他老爸責怪,於是耍起了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小聰明。在太子府的屬官面前,李承乾經常高談忠孝,談到深切處還眼淚鼻涕一大吧,讓這些屬官也很感動。但一回到太子府,就關起門來與群小相褻狎。屬官有想勸諫,李承乾每次都能先揣知其意,還沒等人開口就先迎拜,然後一臉嚴肅、正襟危坐危坐,引咎自責,滔滔不絕,弄得勸諫的屬官都沒功夫開口。所以一開始太子府裡的那些齷齪事,外人還都不知道,輿論還認為李承乾賢。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承乾自控能力不但沒增強,反而更肆無忌憚。於是李承乾的這些褻狎行為漸漸也掩飾不住,或則根本就懶得去掩飾了。且看他都幹了些啥。李承乾派人作了八尺大的銅爐、六隔大鼎。招募逃亡的奴隸去偷老百姓的馬牛,然後親自烹煮,與所幸廝役一起分吃。堂堂太子竟然偷牛吃,還親自動手。李承乾喜歡突厥語及其服飾,選左右長的像突厥的,五人為一組,梳突厥式樣的辮髮,穿著羊皮牧羊,作五狼頭纛及幡旗,設帳篷,自處其中,收拾肥羊烹煮,用佩刀割肉吃。又對左右說:“我來扮演可汗死,你們來效法下可汗的葬禮。”於是僵臥於地,左右都號哭,在“可汗遺體”旁跨馬環走,還得按照突厥的風俗割破臉表達悲痛。玩夠了還說:“一朝有天下,當帥數萬騎獵於金城西,然後解發為突厥,投身到思摩(突厥大將)手下,衝鋒陷陣一定不居人後。”

李承乾還大修宮室,沉溺於靡靡之音,還特別寵暱宦官,和他們形影不離。

李承乾這樣胡鬧,太子府的屬官們肯定得勸諫。李承乾以前還能裝裝納諫的樣子,現在也不耐煩了。太子詹事于志寧因屢次上書切諫,李承乾就派了兩個刺客去刺殺于志寧。結果刺客到了于志寧家,看到他家很簡陋,竟然沒忍心下手。左庶子張玄素勸諫李承乾不要揮霍無度,要節儉,要居安思危。李承乾竟然派手下奴才在張玄素上早朝的時候用大棍子毆打,差點把他打死。

李承乾和叔叔漢王李元昌親善,喜歡一起胡搞。李承乾和李元昌弄了兩隊人,各帶一隊,披盔帶甲,手操長槊玩打站遊戲。還規定必須真打,要見血,有不用命的就綁在樹上打,有的甚至被打死。李承乾還叫囂:“假如我今天當皇帝,明天就在宮裡弄個萬人營,與漢王分領,觀看兩隊戰鬥,這難道不很快樂嗎!”還說:“我要當了天子,一定極情縱慾,誰敢勸諫就殺誰,不過殺數百人,就誰都安靜了。”

李承乾的性取向也有點問題,有同性戀傾向,天天和太常樂童稱心同臥起。唐太宗知道後大怒,把童稱心給殺了,並嚴厲警告李承乾。李承乾反而怨恨在心,對童稱心思念不已,還在太子府給他弄了房間,立像,每天早晚祭奠,還徘徊流淚。還在花園裡給童稱心修墳,立碑。唐太宗知道後更不高興。李承乾知道老爸不高興,卻也不在乎,反而以腳有毛病為由不上朝了。

李承乾如此“失德”,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這樣的人怎麼能繼承大位?唐太宗的另一個兒子魏王泰看在眼裡,就有了奪嫡之心。魏王泰處心積慮,處處給人一種和李承乾相反的樣子。李泰好學,模仿李世民當年做秦王時的措施,大開館舍,廣延時俊。於是魏王府人物輻湊,門庭如市。魏王泰的行為深得李世民好感。唐太宗給魏王的撥款甚至比給太子的還多。唐太宗還一度讓魏王泰搬到武德殿居住,要知道武德殿曾是唐高祖和唐太宗曾經住過的地方。魏王泰還派人收買人心,交結朝士,重金賄賂權貴,散佈“魏王聰明,宜為太子”的輿論。

李承乾看到唐太宗對自己不滿,魏王泰又在後面步步緊逼,心裡非常焦慮。陰養刺客紇幹承基等及壯士百餘人,謀殺魏王泰。正好開國功臣吏部尚書侯君集不滿意自己待遇,勸李承乾謀反。漢王元昌也勸李承乾謀反。於是李承乾下了謀反的決心。但是謀反還沒施行就敗露了。原來李承乾手下的衛士紇幹承基因為齊王謀反的事被下獄,為保命,紇幹承基供出了李承乾謀反的陰謀。就這樣李承乾的太子被廢。


閒看歷史


自從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李世民,對太子進一步失去了寵幸,而魏王李泰他又編纂了一部奇書,能文能武深得太宗喜愛,至此唐太宗李世民又非常寵幸魏王李泰。甚至有一天在上朝的時候讓魏王李泰搬到皇宮裡面來住,據史書記載,魏王李泰曾經派殺手對太子進行過暗殺而失敗,對太子有了極大的威脅,還好當時被房玄齡和魏徵及時勸住了,沒有搬進來。之後李承乾開始和侯君集一起謀劃逼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