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自幼聪慧,深得李世民宠爱,最终为何选择逼宫造反?有何史料记载?

崔中鹤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大儿子,也是嫡长子,从李世民继位那天开始,他就是大唐帝国皇位第一继承人。从名字就可窥见一斑,承乾,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据说这名字还是爷爷李渊给取的。

李承乾从小聪明伶俐,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非常宠爱这个儿子,《旧唐书.李恪、李泰、李承乾列传》记载: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做了父母的网友也都会有这种感觉,父亲对长子总有高出其他子女的期望,往往也要求更严。

但李承乾让他十分失望。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对儿子管的严,李承乾年纪也小,不敢造次,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17岁的李承乾开始无拘无束,从此走上了黑路。

要说17岁也不小了,现在很多17岁的孩子都上大学了,古人17岁更是早已成家立业,但李承乾久居深宫,家庭教育看起来十分良好,心理年龄却极度不成熟,说一套做一套,爱耍小聪明,不仅不努力学习怎么做个好太子,还经常恶作剧。最让李世民不能容忍的是,他私自收留男宠。《旧唐书.李恪、李泰、李承乾列传》记载:有太常乐人年十余岁,美姿容,善歌舞,承乾特加宠幸,号曰称心。

古代虽说男风盛行,但寄予厚望的儿子小小年纪宠幸男宠,这是半生金戈铁马的李世民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他一怒之下杀了称心,但儿子没有丝毫悔意,还偷偷在宫里为称心烧香祭拜。

如果只是这些事情,李世民还不会废掉李承乾,在他看来,儿子不懂事,就那找几个师傅好好教育,比如魏征、于志宁、张玄素,都是当世大家,所谓“有教无类”,圣贤书多读几本,再有名师指点,自然就懂事了。

但李承乾可不这么想,他十几岁的时候腿生病,走路变的一瘸一拐,这让他十分自卑。虽说古人没有规定瘸子不能继承皇位,比如说秦厉王苻生就是个独眼龙,晋惠帝还是傻瓜也照样继承大统。但弟弟李泰却抓住这个机会大肆挖墙脚。作为嫡次子,李世民对李泰也是十分疼爱的。要知道,老爹的皇位就是干掉哥哥弟弟抢来的,如果哪天自己的弟弟也来这么一出,那该如何是好?慈祥的老妈早就走了,严厉的师父魏征也走了,于志宁、张玄素像两只苍蝇,只会说自己的不是,从来不提供帮助,如果老爹再放弃自己,怎么办?

李承乾虽然纨绔,却也不是傻瓜,为了将来着想,他开始了保位之战。

第一招,杀掉竞争对手李泰。《旧唐书.李恪、李泰、李承乾列传》记载:尝召壮士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深礼赐之,令杀魏王泰,不克而止

既然不能杀死对手,干脆走第二招,连老爸一起干掉,搞个玄武门之变2.0,直接上位。

寻与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谋反,将纵兵入西宫。

这场政变的中,汉王李元昌是李承乾的叔叔,画家,因为对李世民训斥不满所以鼓动侄子造反;李安俨是李承乾的仆从,原始废太子李建臣的旧臣;驸马都尉杜荷是杜如晦的儿子,李承乾的发小;洋州刺史赵节更是个小角色,说不好听的,这就是一群废柴。只有兵部尚书侯君集,要能力有能力,要资历有资历,正是他的加入,坚定了李承乾谋反的决心。

作为凌烟阁排名十七的功臣,侯君集已经是功德圆满,本不应该搅这摊浑水,但他却因为在灭了高昌以后受到大臣的弹劾而心生不满,其实他不明白,弹劾是假,天下即将太平,李世民打压武将是真,按照他的功劳以及和李世民的交情,只要认个错,安享晚年毫无问题,但他却自以为是,主动找死,鼓动太子谋反。

谋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李承乾和这帮废柴实在不上台面,还没有开始就被人举报了。

这件事情说起来很搞笑,李承乾造反大计尚未开始,弟弟齐王李祐先造反了,不能不说李家天生有内讧基因。李祐也是个水货,造反没几天就失败了,在清除余毒的过程中牵扯出了李承乾的卫士纥干承基,纥干承基为了将功赎罪,就把主子李承乾给举报了,结果李承乾造反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李承乾竟然造反,让李世民大吃一惊,像李祐这种阴妃生的庶子,杀一百个都无所谓(李祐外公是隋朝官员阴世师,李渊小儿子李智云就是被他所杀),但李承乾不一样,这可是嫡长子,继承人,当朝太子,心头肉啊!

遇到这种家门不幸的恶心事,一向乾纲独断的李世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只好组织了一个特别法庭审讯这件谋反大案,法官包括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勣、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通事舍人来济等,几乎囊括了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长孙无忌还是李承乾的亲舅舅,可谓考虑的十分周到。

即便如此,大家也都拿不定主意,谋反是大罪,亲儿子也不行,但李世民疼爱这个儿子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如何是好?

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

事情到这份上,李世民知道也只能如此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李元昌赐令自尽,杜荷、侯君集等人全部处死。

搞笑的是, 纥干承基举报有功,不仅免了死罪,还加封为祐川府折冲都尉,得以安享晚年。



日慕乡关


大家好,欢迎关注“猫叔说历史”,一起探讨历史趣事儿。

关于李承乾,鄙人写了三篇文章连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莅临我的页面一阅,由于篇幅限制,我只能把其中一篇的片段分享给大家,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躺着也中枪,李承乾的谋反案是怎样胎死腹中的?

李承乾作为太子,简直闹腾得不像话,玩儿同性恋、打老师、扮突厥人,啥事都敢干,这让李世民对他失望到透心凉,而嫡次子李泰在李世民的关照和偏爱下,登上了自己的事业顶峰。不仅上朝有小轿子坐,而且还经常陪着父亲在武德殿批阅公文,硬是混进了朝廷的中枢决策层,大有问鼎太子之位的架势。

实际上,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这时候的李承乾早已经一屁股坐在了火山口上,下面早已暗流涌动,随时都有可能喷发,把这位腿脚不方便的太子烧个灰都不剩。李承乾究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压根就不明白,这还真不好说,总之,他的表现就像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任你怎么劝都没用,依旧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咱举个例子,李世民知道李承乾搞同性恋之后勃然大怒,把那位与李承乾腻歪一起的小乐童杀了,这事儿要是放在正常人身上,肯定是找到自己的父亲痛哭流涕一番,表明自己是一时糊涂,以后一定改,如此云云。可这位李承乾的做法就令人大跌眼镜了,人家居然做了一个乐童"称心"的塑像,日夜为他祈福烧香,更要命的是,他居然因为这事儿迁怒于父亲,干脆来一个闭门不出,连上朝也不去了,您说这不是作死吗。

既然不去上朝,那么,作为太子,他在家干什么呢?找乐子呗。简直是夜夜笙歌,动静很大,连外面的老百姓都知道东宫天天开派对。李世民又不傻,连老百姓都知道的事情,他能会不知道吗,他只是懒得管这位扶不起的太子了。看来,废黜太子只是时间问题了。有了这些迹象,李泰身边的那帮人自然是蠢蠢欲动,必欲置李承乾于死地而后快,赶紧搜集李承乾的小辫子吧,估计很快就用得上了。

李承乾虽然荒唐,但也不傻,不至于连自己父亲的态度变化都感觉不到,更不可能不知道李泰在背后使的那些小动作,思来想去,也只有提前预备下,先养一些死士刺客,保不齐哪天就派上用场了。当然,作为太子,他身边自然会围着一帮死党,这些人普遍都是赌徒,赌对了,将来太子登了基,那可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赌错了,赔上性命也在所不惜。那么,李承乾的阵营都有些什么人呢?咱拣几个重要的说说。比如,汉王李元昌,这位公子哥是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但应该属于李渊当初老当益壮的产品,年纪也不比李承乾大多少,可李承乾对他还是很尊重的,没办法,毕竟辈分高嘛;再比如,吏部尚书侯君集,咱前面说过,这是一位猛将,曾经参加过对吐谷浑和高昌的战争,功勋卓著,可悲剧的是,他从高昌回来却被李世民下了狱,由此怀恨在心,把宝押到了李世民的下一代身上;除此之外,还有驸马杜荷(杜如晦之子)、中郎将李安俨等。就这样,一个怀揣着荣华富贵梦想的"梦之队"就此形成,他们还煞有其事地"歃血为盟",也就是通俗说的喝血酒,至此,造反之势初现。

按照李承乾的意思,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造反,毕竟坐在皇帝位子上的那是自己的亲爹啊,有一次,驸马杜荷就曾经劝李承乾早点起事,免得夜长梦多,这事儿就被李承乾压了下来,看来他还有些于心不忍。那么,这个谋反计划后来怎么样胎死腹中的呢?说起来也搞笑,真是躺着也中枪,居然被一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牵连了出来,怎么回事儿呢?

这得从李世民的五子李佑说起,这人是个庶子,不是长孙皇后生的,生母的地位比较低一些,所以争皇位的事儿跟他没啥关系。眼看着这小子长大了,不能再呆在长安了,李世民就把他封到了济州做都督,可又怕他太年轻,扛不起事儿,就给他派了个帮手,叫做权万纪,做济州长史,也就相当于李佑的秘书长。按理说,这种安排倒也看不出有啥不妥当,可错就错在,这俩人的脾气居然是相冲的。权万纪此人也算是个能臣,可就是严厉得出了名,是个能力出众的酷吏型官员,做事儿不择手段。李佑大概是继承了李世民的基因,喜欢游猎,平时出去打个鸟,掏个鸟蛋啥的,可这权万纪偏偏不让他出门,圈在院子里当宠物狗供着,你要是不听话,那我就写信告诉你的父亲,一时间,整得李佑满腹怨气,也没招。

后来有一次,李佑被李世民骂了个狗血淋头,吓得差点尿了裤子,不用说,这肯定是有人打小报告给他穿小鞋了,李佑首先就把嫌疑人锁定在权万纪身上,于是,二人的矛盾闹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不久,李世民诏见李佑和权万纪,让他俩一起去长安汇报工作,说说济州最近的发展情况。李佑一听,顿时头皮发麻,感觉势头不对,这肯定是回去受罚的,不能回长安。思来想去,李佑把往日的恩怨全部都过了一遍,越想越生气,毕竟血气方刚,控制不住自己了,就把权万纪射成了大刺猬。这下子坏事了,李佑越想越怕,最后在济州扯旗造反,要闹革命。事儿就这样闹大了,当然,李佑毕竟不是造反的材料,很快就被打趴下,绑到了长安,最后被李世民赐死。

说了这么半天,这跟李承乾有什么关系?还别说,起初,没人觉得有关系。可是,李佑谋反案的案子一审问,不得了了,猛料百出啊,居然牵连出了太子身边的大红人——纥干承基。不用说,这家伙很快就被抓起来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家伙居然是个超级软骨头,没等人家提审呢,就主动疯咬了,关联的、不关联的全都给撂了,把李承乾谋反的方案都给说个底儿掉。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

这下坏菜了,李承乾何止是躺着中了枪啊,真是中了炮弹啊,这种爆炸性新闻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把老李惊得下巴都快掉了。不久,李承乾被废为庶民,发配黔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彭水县一带,两年之后,他在这里郁郁而终,走完了短暂而有苦逼的一生。至于其他同伙嘛,下场肯定不用赘述了,一个"梦之队"就此灰飞烟灭。

历史,往往充满偶然性,假如李承乾这场政变要是成功了呢?唐朝又 会是个什么样子呢?真是难以想象。既然太子被废了,那么,谁会成为最后赢家呢?


猫叔说历史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后登基马上就立年仅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唐太宗对李承乾可谓寄于厚望,请当朝最德高望重的大臣辅佐太子,还很早就让他学着处理政务。李承乾从小就聪明,学的快,处理政务也有板有眼,“颇能听断”。于是唐太宗每次外出巡幸,常令李承乾留在京城监国。这说明唐太宗对李承乾还是比较满意和放心的。

但是治理国家光有聪明机灵是不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性格中的缺陷逐渐暴露了出来。李承乾太贪玩,且自控能力弱。飞鹰走狗,游畋无度,以致荒废学业。开始李承乾还怕他老爸责怪,于是耍起了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小聪明。在太子府的属官面前,李承乾经常高谈忠孝,谈到深切处还眼泪鼻涕一大吧,让这些属官也很感动。但一回到太子府,就关起门来与群小相亵狎。属官有想劝谏,李承乾每次都能先揣知其意,还没等人开口就先迎拜,然后一脸严肃、正襟危坐危坐,引咎自责,滔滔不绝,弄得劝谏的属官都没功夫开口。所以一开始太子府里的那些龌龊事,外人还都不知道,舆论还认为李承乾贤。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自控能力不但没增强,反而更肆无忌惮。于是李承乾的这些亵狎行为渐渐也掩饰不住,或则根本就懒得去掩饰了。且看他都干了些啥。李承乾派人作了八尺大的铜炉、六隔大鼎。招募逃亡的奴隶去偷老百姓的马牛,然后亲自烹煮,与所幸厮役一起分吃。堂堂太子竟然偷牛吃,还亲自动手。李承乾喜欢突厥语及其服饰,选左右长的像突厥的,五人为一组,梳突厥式样的辫发,穿着羊皮牧羊,作五狼头纛及幡旗,设帐篷,自处其中,收拾肥羊烹煮,用佩刀割肉吃。又对左右说:“我来扮演可汗死,你们来效法下可汗的葬礼。”于是僵卧于地,左右都号哭,在“可汗遗体”旁跨马环走,还得按照突厥的风俗割破脸表达悲痛。玩够了还说:“一朝有天下,当帅数万骑猎于金城西,然后解发为突厥,投身到思摩(突厥大将)手下,冲锋陷阵一定不居人后。”

李承乾还大修宫室,沉溺于靡靡之音,还特别宠昵宦官,和他们形影不离。

李承乾这样胡闹,太子府的属官们肯定得劝谏。李承乾以前还能装装纳谏的样子,现在也不耐烦了。太子詹事于志宁因屡次上书切谏,李承乾就派了两个刺客去刺杀于志宁。结果刺客到了于志宁家,看到他家很简陋,竟然没忍心下手。左庶子张玄素劝谏李承乾不要挥霍无度,要节俭,要居安思危。李承乾竟然派手下奴才在张玄素上早朝的时候用大棍子殴打,差点把他打死。

李承乾和叔叔汉王李元昌亲善,喜欢一起胡搞。李承乾和李元昌弄了两队人,各带一队,披盔带甲,手操长槊玩打站游戏。还规定必须真打,要见血,有不用命的就绑在树上打,有的甚至被打死。李承乾还叫嚣:“假如我今天当皇帝,明天就在宫里弄个万人营,与汉王分领,观看两队战斗,这难道不很快乐吗!”还说:“我要当了天子,一定极情纵欲,谁敢劝谏就杀谁,不过杀数百人,就谁都安静了。”

李承乾的性取向也有点问题,有同性恋倾向,天天和太常乐童称心同卧起。唐太宗知道后大怒,把童称心给杀了,并严厉警告李承乾。李承乾反而怨恨在心,对童称心思念不已,还在太子府给他弄了房间,立像,每天早晚祭奠,还徘徊流泪。还在花园里给童称心修坟,立碑。唐太宗知道后更不高兴。李承乾知道老爸不高兴,却也不在乎,反而以脚有毛病为由不上朝了。

李承乾如此“失德”,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这样的人怎么能继承大位?唐太宗的另一个儿子魏王泰看在眼里,就有了夺嫡之心。魏王泰处心积虑,处处给人一种和李承乾相反的样子。李泰好学,模仿李世民当年做秦王时的措施,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于是魏王府人物辐凑,门庭如市。魏王泰的行为深得李世民好感。唐太宗给魏王的拨款甚至比给太子的还多。唐太宗还一度让魏王泰搬到武德殿居住,要知道武德殿曾是唐高祖和唐太宗曾经住过的地方。魏王泰还派人收买人心,交结朝士,重金贿赂权贵,散布“魏王聪明,宜为太子”的舆论。

李承乾看到唐太宗对自己不满,魏王泰又在后面步步紧逼,心里非常焦虑。阴养刺客纥干承基等及壮士百馀人,谋杀魏王泰。正好开国功臣吏部尚书侯君集不满意自己待遇,劝李承乾谋反。汉王元昌也劝李承乾谋反。于是李承乾下了谋反的决心。但是谋反还没施行就败露了。原来李承乾手下的卫士纥干承基因为齐王谋反的事被下狱,为保命,纥干承基供出了李承乾谋反的阴谋。就这样李承乾的太子被废。


闲看历史


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对太子进一步失去了宠幸,而魏王李泰他又编纂了一部奇书,能文能武深得太宗喜爱,至此唐太宗李世民又非常宠幸魏王李泰。甚至有一天在上朝的时候让魏王李泰搬到皇宫里面来住,据史书记载,魏王李泰曾经派杀手对太子进行过暗杀而失败,对太子有了极大的威胁,还好当时被房玄龄和魏征及时劝住了,没有搬进来。之后李承乾开始和侯君集一起谋划逼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