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鬧劇」用戶:ofo,你憑什麼出賣我?

「一场闹剧」用户:ofo,你凭什么出卖我?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一场闹剧」用户:ofo,你凭什么出卖我?

在本屆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明星投資人朱嘯虎說出的那句“共享經濟風口已過,下一站是產業互聯網”,不僅預示著共享經濟的熱度徹底涼涼了,還給原本就問題重重的ofo再補了一刀。

曾經,ofo也是他的掌上明珠,是他口中共享單車行業中的優秀企業,只不過好景不長,嗅到市場氣息的朱嘯虎在去年年底就堅持希望ofo與摩拜合併,同時表示市場已經明顯飽和,行業的格局已定,摩拜和ofo兩家公司佔據了整個市場95%的份額,但每個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運營,唯有兩家合併才有可能盈利。

對於合併,兩家公司給予了否定的態度,只不過摩拜更早地向資本妥協,接過了美團遞來的橄欖枝,並順勢將“抵抗”美團的王曉峰(摩拜前CEO)踢出了局,而ofo這邊,戴威始終沒有放棄他對於理想的渴望,拒絕將ofo拱手讓出,甚至成為了倔強創始人的代名詞,只是這種倔強讓ofo錯過了估值的最高點,從百億神潭跌落至“無人接盤”的尷尬境地。

如今,缺少資本扶持的ofo已經負債累累,雖然削減了海外業務規模,減少了開支,但在日常運營支出上依舊捉襟見肘,小黃車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慢慢退出公眾的視野。我們偶爾能在路邊看見幾輛小黃車,但也大多車況不佳,不太能騎,可見ofo的運營越來越差了。

這也直接導致公眾對ofo逐漸失去興趣,人們開始轉身走向摩拜、哈羅,如今你能在上海看到多少人騎著小黃車穿梭於城市中?答案很少。(原價20元的ofo月卡低至8.8元,依舊改變不了局面)

退個押金,怎麼就那麼難!

此時此刻,正在逐漸失去公眾青睞的ofo,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難題——如何解決用戶大規模退押金的情況?不得不說,自從我申請退押金以來,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每次都顯示“退款中,0-15個工作日原路退回至支付賬戶“。

雖然ofo公關經理於11月21日時表示,退款時間較之前延長系因近期服務器搬遷所致,但顯然大部分的用戶和我一樣都不太滿意這個回答。

圖1 退款界面

「一场闹剧」用户:ofo,你凭什么出卖我?

在等待退款的過程中,我由於不想幹等著,便做了兩件事:一是點擊退款界面下方的”查看其他退款方式“。隨後,便看到一個更令人大跌眼鏡的處理方案——押金充值成賬戶餘額,享受永久免押金騎行(不可退款)。如果用大白話翻譯,那就是“錢不給您退了,但車您多騎騎吧,最少也能騎個99次”。

圖2 其他退款方式

「一场闹剧」用户:ofo,你凭什么出卖我?

對於這個解決方案,我並不滿意,畢竟在我公司、家附近的方圓一公里內,已經找不到幾輛能騎的小黃車了,在一次次掃碼、保修的過程中,我已對這一抹亮黃失去了信心,甚至滿腹牢騷。於是,我不假思索地返回至之前的界面,做了第二件事——打客服電話詢問。可笑的是,這個400開頭的全國熱線,不管撥打幾次,什麼時候播打,永遠都沒有接通過,甚至連“嘟——”的等待音都沒有,直接就被掐斷了。

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時候,一條訊息引起了我注意,據騰訊一線報道,11月23日,共享單車平臺ofo小黃車在退還押金的過程中,出現押金轉入網貸平臺的提示,要求想退99元押金的用戶必須同意成為網貸平臺用戶。

活動顯示,ofo 99元押金用戶一鍵升級成為PPmoney的新用戶後,即認可並同意將ofo 99元押金成功升級變為PPmoney的100元特定資產。升級成功後,特定資產默認出借PPmoney新手福利項目。根據ofo的說明,該項目歷史年化利率8%+8%的新手福利,鎖定期為30天,鎖定期滿後用戶可申請退出,並在退出成功後可獲取相應本息。

圖3 ppmoney活動詳情

「一场闹剧」用户:ofo,你凭什么出卖我?

來源 | 新浪微博

由於該活動在小範圍進行,因此我並不在活動範圍內。但是根據目前網絡上流傳的圖來看,顯然,這一次ofo把用戶“賣”給了P2P。或許是因為現金流過於緊張,ofo不斷降低自身合作門檻,通過多種渠道為廣告商戶引流,販賣流量,甚至連必要的商戶資質審核都沒有。

這可不是故意黑ofo,因為在11月19日,ofo小黃車公眾號竟然發佈一篇名為“一個長期喝蜂蜜的人,竟然變成了這樣?”的文章,而文章中推廣的“花嫂”是此前曾被媒體曝光涉嫌詐騙。

言歸正傳,說回此次P2P合作,來談談我想法。

首先,此次合作採用的是強制引流的方式,用戶必須先成為PPmoney的用戶才能退押金,這顯然違背了廣大用戶的選擇權利,進一步拉黑ofo的企業形象。

其次,我們姑且不去評判PPmoney的資質情況如何,只是想提醒大家一句,近半年來P2P一直處於洗牌的階段,爆雷了不少,也留下來不少,投資者必須清醒的意識到風險和收益的緊密關係,收益高,風險也自然高,這是不變的定律。目前大部分寶寶類貨幣基金年化收益才不到3%左右,PPmoney”8%+8%”新手套餐是前者的5倍有餘,背後風險可想而知。

再次,目前國內投資者對於理財風險的意識有待加強,畢竟要從以前的“剛兌”觀念中轉過來需要一定時間,而在此時ofo不負責地向用戶推薦高收益產品,顯然是不厚道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後ofo官方還冠冕堂皇地表示“用戶參與活動後,能給用戶帶來福利,用戶在享受免押金騎行的同時,還能在合作伙伴平臺產生收益並提現”,令人更為氣憤。

作為一位等待退款一個月的吃瓜群眾,再次不禁感慨“為什麼我退個款,就這麼難呢?”

市場反應激烈,合作暫停!

這次活動剛推出不久,就吸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相信和我一樣的退款群眾看到新聞後內心都燃起了熊熊烈火,就在我們還在為之感到憤慨的時候,ofo和PPmoney在11月23日晚間發佈聯合聲明,稱不存在“部分用戶押金轉成P2P類投資”說法。

該聲明稱,ofo和PPmoney之間屬於正常的市場合作,用戶在被充分告知授權內容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自行選擇是否參與該活動,非強制捆綁。該活動是在合規前提下的正常市場合作活動,目前經過雙方協商後對該活動進行暫時下線處理,上線時間將另行通知。

看來,在輿論的壓力和媒體的關注下,企業方還是意識到事態的重要性,出於“求生欲”趕緊下了活動。

縱觀ofo近半年來的發展,真是負面新聞頻出,具體有:部門用戶騎車價提升、動地辦公室退租、拖欠貨款及員工工資等。這些新聞不僅讓ofo“刷夠了臉”,還讓ofo加速流失用戶(押金),導致公司現金流愈發緊張,不惜多途徑賣流量影響用戶體驗,從而進一步加劇惡性循環。

對於形勢嚴峻的ofo,戴威曾在11月14日的全員大會上對錶示,“公司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不知在面對這次的事件,他又會作何感想,公司的發展又會有什麼影響?恐怕已有越來越大的人站在了戴威的對立面,但ofo又何嘗不是資本催熟的犧牲品呢?也許它只是太年輕了,現在的它必將遵循市場發展,面對沉重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