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是民族英雄還是恐怖分子?

電工電子愛好者


大多數巴勒斯坦人,視他為英雄的自由戰士和殉道者,是巴勒斯坦民族主義的象徵。他的巴勒斯坦競爭對手,包括一些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巴解組織的極端分子,認為他生活太腐敗,已經被西方思想汙染了。

大多數以色列人,則認為他是頑固不化的恐怖分子。他曾多次帶領自己的武裝部隊,跨過邊境,發動對以色列的襲擊,導致多次軍事人員和平民死亡事件,引發規模不等的軍事衝突。以色列策劃了幾次針對他的暗殺,都未獲成功。

一些阿拉伯國家,如約旦、黎巴嫩,視他為地區衝突、國內不安定的根源之一。法塔赫和其他幾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都先後在約旦、敘利亞創立了國中國,佔據戰略要地,控制部分地區的社會生活。他們設置路障,公開羞辱警察,調戲婦女,非法徵稅等等。

一位敘利高官曾試圖調解法塔赫和其他組織的矛盾,反被暗殺,阿拉法特因此被敘利亞政府抓獲並被判處死刑,但很快又被赦免。法塔赫的總部在約旦時,約旦國王候賽因曾試圖解除其武裝,未能成功。為了避免對抗,候賽因只得署名了幾位反法塔赫的內閣成員。

候賽因還曾邀請阿拉法特擔任約旦副首相,被阿拉法特拒絕,由此可見法塔赫及阿拉法特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法塔赫雖然與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國簽署過停火協議,但阿拉法特又數次撕毀這些協議。他還試圖推翻候賽因的統治,導致其最後被驅逐。

阿拉法特是在埃及出生的巴勒斯坦人,在開羅受完高等教育。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他加入穆斯林兄弟會投入阿以戰爭。1959年,他與人共同發起成立了法塔赫,使之很快成為巴勒斯坦解放運動中最大的組織。“法塔赫”,意思是“征服”。

1962年,法塔赫只有300人。到1971年,阿拉法特被約旦驅逐時,他的武裝力量,已有2000多人。阿拉法特自己,曾多次喬裝跨過約旦河,深入希伯倫、耶路撒冷和納布盧斯,設立招募中心,以高薪為誘惑,招募士兵。

除了自己實施對以色列的攻擊,法塔赫的武裝部隊還充當阿拉伯國家的僱傭軍,參加與以色列的戰爭,既打擊自己的敵人,還為自己的組織掙錢。與此同時,他們還參加一些阿拉伯國家,如黎巴嫩內戰,同樣是作為僱傭軍。

但是從1980年代起,阿拉法特從公開與以色列衝突,改為秘密談判,尋求和平解決以巴衝突。1988年,他公開宣佈承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權利。1994年,他回到巴勒斯坦,在加沙市定居,並開始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1994年,他和以色列總理拉賓、西蒙·佩雷斯,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世界真的很大


阿拉法特親自參加了4次中東戰爭,組織了一系列針對以色列的襲擊和抗爭!

讚賞他的鬥爭精神!

但,他對巴勒斯坦人民和中東人名卻是個罪人。在他領導下和堅持下,放棄了巴勒斯坦建國的機會,主動撕破聯合國決議而組織阿拉伯世界聯軍入侵以色列。結果均以失敗告終,以色列也在戰火中逐漸強大!阿拉伯世界開始分崩離析!

今天的中東恐怖襲擊,源於德國慕尼黑慘案!阿拉法特脫不了干係,眾多恐怖組織也是在他支持下行成的。

但是,他是巴勒斯坦人民曾經很喜愛的領袖,好比朝鮮的金家。

是非功過,且留給後人評說!我只知道,他的官邸富麗堂皇的同時,巴勒斯坦人名越來越困苦!


琴瑟無端hallelujah


阿拉法特對巴勒斯坦人來說毫無疑問是民族英雄,但是他也是個非常不合格的領導人,早年看不清國際形式,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貿然發動戰爭,錯失打敗以色列的機會,然後越打越悲慘。出賣盟友,在約旦避難時試圖暗殺約旦國王佔領約旦,結果法塔赫大半精英被殺掉。原本的鐵桿盟友成了仇敵,其他的阿拉伯國家也寒心了,失去大部分朋友,從此淪為國際乞丐。對內大搞派系鬥爭,導致哈馬斯得勢。也導致以色列人不再信任他,拉賓死後,他本人也失去價值。侵吞大筆國際援助,妻女生活奢華。到了晚期他的威望已經不如哈馬斯。


瘋語者007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國總統。成功地躲過多次暗殺和襲擊,九死一生的經歷使他蒙上神秘色彩,被稱為中東政壇上的“不死鳥”。

他總是頭戴黑白或紅白相間的方格頭巾,頭巾的包紮形狀頗似不規則的巴勒斯坦地圖。至於頭巾顏色的涵義,阿拉法特這樣解釋:“紅白方格代表沙漠裡的貝都因人,黑白格代表農民”,以此來表達他對巴勒斯坦及人民的真摯感情。


他轉變了對以色列的策略,主張和平。



1974年,阿拉法特為首的巴解組織提出了新的政治綱領:在堅持軍事鬥爭的同時,把重點放在政治和外交上,反對恐怖主義。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

1993年9月阿拉法特宣佈承認以色列。

1994年與以色列總理在美國白宮的草坪上握手言和,簽署《奧斯陸協議》。



2004年。阿拉法特在法國逝世,死因存在爭議。

巴以衝突是漫長的,和平是遙遙無期的。但是,在巴、以兩位領導人的努力下,和平出現了曙光。一位是巴勒斯坦總統阿拉法特,另一位是以色列總理拉賓。1994年,阿拉法特和拉賓因推動了和平進程,受到國際社會的稱讚。雙雙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巴解組織”和“法塔赫”的關係,其次要弄清楚“恐怖主義”這個詞在不同的人那裡有不同的範圍這個問題。


“巴解組織”並不是一個嚴密的統一體,而是由八個各自為政的遊擊組織聯合而成的,儘管他們共同組成了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阿拉法特長期擔任這個委員會的主席。但是他們中間最大的那個叫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簡稱法塔赫,只有這個組織是以阿拉法特為直接領袖的,其餘的什麼人陣,民陣的都是基本上各玩各的。


從法塔赫的角度來說,他們是明確反對任何恐怖主義的,從開始打游擊到不斷努力組成正規軍,再到重視外交鬥爭爭取國際支持,基本上可以說都是民族解放運動合理合法的範圍內。但是其餘七個遊擊組織雖然也承認了這個聯盟,也接受了反對恐怖主義的綱領,但是對於啥是恐怖主義的解釋就五花八門起來了。 比如人陣和解陣都覺得因為跟以色列敵對,所以猶太人都是敵人,他們只襲擊猶太人不是漫無目的的濫殺無辜而是在針對敵人下手打游擊,因此跑去襲擊奧運村,跑去襲擊遊輪,依據就是以色列空襲和炮擊巴勒斯坦人時候也沒管誰是武裝人員誰手無寸鐵啊,其實這聽起來怎麼都是有點強詞奪理吧……


應該說,他們的行動明顯跟案阿拉法特沒啥關係,但是礙於同為盟友,阿拉法特也沒法直接跳出來反對,否則不是自我分裂了麼?結果這樣子一來,以色列就抓住這點,你作為盟主既不能約束同盟者,又不明擺著反對,你不是恐怖分子誰是?


要說恐怖主義,其實目前比較通行的定義是,持有某個主張的少數群體試圖通過暴力襲擊手段不忌憚濫殺無辜,來製造社會恐慌氣氛,以脅迫國家或者整個社會對其屈服,接受其所主張的政治、意識形態等。


不少遊擊組織,因為處於絕對劣勢不得不採取爆炸襲擊的方式,讓鎮壓者的成本急速攀升。但是因為爆炸襲擊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儘管他們在選擇目標和時機方面也會某種程度上試圖避免傷及無關平民,但是仍然無法真正避免,因此很容易被帶上恐怖主義的帽子,說起來也不是全然冤枉……比如當年愛爾蘭共和軍,搞完爆炸時候宣佈負責的同時還會對無辜喪生者表示一下遺憾或者歉意,這真是然並那啥了。庫爾德工人黨在襲擊土耳其軍警時候比較謹慎,很少有這種“附帶損傷”,可是他們堅持認為土耳其的一般政府民事機關同樣是鎮壓的一部分,襲擊起來沒毛病,怎麼說都是對著手無寸鐵的人下手吧?所以土耳其政府也說他們是恐怖分子……


正是因為這種複雜性,西方國家在這個問題上不斷地玩弄雙重標準,最後自己也深受其害,看看基地組織怎麼發芽和成長的,看看ISIS怎麼壯大的?誰是恐怖分子簡直就憑著他們的需要來了。


說了這麼多,就不難理解為啥許多以色列人會說阿拉法特是恐怖分子了。但是僅僅從“土地換和平”進程開始,我們應當看見阿拉法特是一個政治家,絕對不該被認為是恐怖分子。否則怎麼理解他當了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那麼久,以色列也不去“定點清除”他,反而還跟他談判?以色列跟恐怖分子談判麼?


對於巴勒斯坦人來說,他是民族英雄是毫無疑問的。


千里巖


阿拉法特從阿拉伯人角度來看是民族英雄,從巴勒斯坦人角度來看是罪人,從以色列人角度來看是恐怖分子!這隻能歸咎於阿拉法特的太有個性,他就是那種要麼全不要麼全有的人。然後還有點不知天高地厚。

阿拉法特堅持抗以時間長達五六十年,被稱為中東的鬥士。固執的反以連以色列人都覺得動容。從剛開始的堅決打擊到後來和談,甚至主動放下成見,也是基於對阿拉法特的佩服。

但是阿拉法特浪費了一次又一次的建國機會讓巴勒斯坦人水深火熱也是不可抹滅的事實。假如阿拉法特能夠在一開始有籌碼的時候放掉成見,先建國再鬥爭,那麼巴勒斯坦人絕對會好過得多。但是他已經卻把籌碼一點一點敗掉,最終只能落得個巴勒斯坦地區,理論上已經被以色列吞併。這就是巴勒斯坦人的罪人了。


優己


第一,在巴勒斯坦人民的眼裡阿拉法特絕對是民族英雄,有人說他當初放棄了巴勒斯坦建國的機會,要知道巴勒斯坦富饒的土地都已經被以色列佔領,如果屈辱的同意建國很可能就會成為巴勒斯坦的罪人。

第二,在以色列人民的眼裡阿拉法特是一個十足的劊子手,他的雙手沾滿了以色列人的鮮血,以色列人對他早就恨之入骨,不然也不會生生的將阿拉法特圍困致死。

第三,在阿拉伯國家的眼裡阿拉法特和他的巴勒斯坦一直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我們都以為五次中東戰爭都是為了巴勒斯坦兄弟,那可就大錯特錯,第一次中東戰爭埃及和約旦同以色列作戰之後佔領了大量巴勒斯坦領土,並且持續的統治了幾十年,巴勒斯坦建國之事更是無從提起,這也是為什麼巴勒斯坦不能建國的一個主要原因,說白了在阿拉伯世界裡其實只有利益沒有兄弟。

第四,在世界人民的眼裡阿拉法特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巴勒斯坦的民族英雄,是巴勒斯坦人民心中的圖騰,不喜歡他的人說他是魔鬼的化身,一個狂妄而又自大的獨裁者。總之逝者已去這些也就只能讓後人評判了。


世界淺談



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爆破專家——阿拉法特是伊斯蘭民族的英雄、阿拉伯雄獅、穆斯林戰神。帶領弱小的巴勒斯坦人民,站在和以色列殖民主義者鬥爭的最前列,在阿拉伯世界中廣受尊崇。


在和以色列的戰鬥中英勇無比,四次中東戰爭中,他率領的為數不多的法塔赫軍人,總是出現在最危險、最關鍵的戰場,承擔著戰爭最艱鉅的任務,九死一生,被稱為“中東不死鳥”。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中東也進入了相對和平的時期,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總統,並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同時和27歲的法國籍女子蘇哈結婚。從此他把工作重點從熟悉的軍事轉向政治、外交、經濟,用他全部的力量,希望能把苦難的巴勒斯坦人民帶向幸福……。更多的周旋於世界各國之間,希望用妥協、和平、善良能換來幸福。




然而事與願違 ,所謂的土地換和平,只是猶太人和西方的溫水煮青蛙的陰謀,等到巴勒斯坦人享受短暫的和平,自行解除大部分武裝後,以色列就用軍隊把阿拉法特圍困在總統府內,並用放射物害死了這位天真善良的老人,使巴勒斯坦人民陷入更大的苦難。


閔行鄰里大叔


這很問題很簡單。

對很多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而言,阿拉法特無疑是民族英雄,他為了巴勒斯坦的解放和獨立奮鬥了一生,是巴勒斯坦獨立運動的一面旗幟,是巴解組織和民族權力機構的領袖和支柱,即使是很多哈馬斯成員,也尊重阿拉法特。

但是,對以色列而言,阿拉法特是一個“恐怖分子”,阿拉法特為了反抗以色列佔領,不惜採取一切手段與之對抗。在實力高度不對稱的情況下,阿拉法特的軍事組織多次對以色列平民進行恐襲以給以色列政府施加壓力。所以,在以色列和以色列的盟友美國看來,阿拉法特是個恐怖分子。當然,由於阿拉法特在阿拉伯世界威望很高,美國不得不承認他並與他打交道。

恐怖襲擊是在實力不對稱的競爭對手之間存在重大不公正時,相對弱勢且遭遇不公正待遇的一方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鬥爭手段。這種手段因大量傷及無辜而倍受譴責。也正因為如此,反恐行為就具有了合法性。佔據權力和利益優勢的一方經常以此為藉口堂而皇之的打擊競爭對手。


高尚濤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的民族英雄】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 法塔赫)組織的創始人兼領導人,並獲得過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的一生都在為巴勒斯坦的解放與自由而鬥爭。他是一個永不服輸的鬥士,很多次死亡與他擦肩而過。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年僅19歲的阿拉法特和同學積極應徵入伍,參加了阿拉伯聯盟軍隊,抗擊以色列。他曾經用一門迫擊炮炸燬了一輛坦克。



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失敗,使阿拉法特意識到要想讓巴勒斯坦獨立和建國,依靠外部的阿拉伯世界軍事力量是不夠的,因為每個國家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考慮自己的利益,並沒有把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當回事。要想擺脫以色列的威脅,就必須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武裝力量。

於是1959年他在科威特籌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經過30年的不懈努為,終於在1988年巴勒斯坦國成立。阿拉法特於1989年當選為巴勒斯坦國總統。2004年11月11日,在法國巴黎逝世。他的死因引今還是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